政府加強機關作風建設工作會議講話
時間:2022-01-18 10:41:00
導語:政府加強機關作風建設工作會議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大局意識不強,政令不夠暢通。少數部門和干部黨性觀念、組織紀律觀念和全局觀念不夠強,主要表現在:一方面,對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決定決策執行不力。少數部門對市委、市政府布置的重大工作任務,不是積極地去完成,而是扯皮、拖沓,落實不到位。有的各取所需,各行其是,致使市委市政府的決定決策在執行中被“斷流”;個別部門在執行政策上,規定不嚴、不力,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另一方面,“中梗阻”現象時有發生。少數干部全局觀念、組織紀律觀念淡薄,自以為是,一些事情總被“打埋伏”,并且提出種種理由拖著不辦。特別是一些職權部門,在辦事過程中拘泥條條框框,原則性有余而靈活性不足,變通辦的能力不強。當*現實發展需要這些部門溝通解決時,只會說“辦不了”,不會說“怎么辦”;只懂得用足權力,不懂得用足用活政策。一些企業和群眾反映極少數特權部門存在著“局長好見、科長難辦”的不正?,F象。
2、服務意識不強,作風不夠扎實。極少數干部習慣于高高在上,對企業、對群眾指手劃腳,常常是來自基層而不了解基層,來自群眾而不了解群眾,在講聯系企業和群眾的同時,卻為企業和群眾增添了麻煩。一是不能主動服務。個別部門只單一地考慮完成任務、完成指標,不夠重視維護基層、維護企業、維護群眾的合法權益和合理要求。工作不主動,應付服務多,主動聽取服務對象意見少,為服務對象主動做參謀、出點子、想辦法的更少,企業群眾著急他不急。個別部門平時既不搞業務培訓,也不上門指導工作,一旦出現問題卻指手劃腳,責備有加。二是答復比較草率。有些干部平時不下基層了解企業和群眾需求,在辦事過程中,聽取企業要求和群眾意見缺乏耐心。有些干部對本部門工作職責不清,工作缺乏計劃性和科學性,對企業和群眾提出的要求答復比較輕率,決策隨意性比較大,缺乏誠信和責任感。三是執法隨意性比較大。少數單位“私”字當先,在政策執行過程中不透明、不公開、不公平,政策和收費的彈性大。對本單位有利的政策執行,不利的就變形,隨意曲解政策;甚至有極少數執法人員不為企業和群眾提供方便,而是隨意執法,利用職權給企業找麻煩。
3、質量意識不強,辦事效率不夠高。一方面有承諾不兌現?,F在“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的現象雖有所減少,但在服務中缺乏與服務對象的親近感,語氣不柔和,態度不熱情的情況還時有發生,特別是雖有承諾但不兌現;一天可辦好的事,非得讓服務對象多走彎路、多次來回奔波。另一方面有分工不協調。極少數部門內部科室之間相互通氣少,通過相互協商、主動聯系能辦成的事,卻因人為原因使前來辦事的人忙得團團轉。比如,有些進駐行政服務中心的部門,雖然形式上進了,但是辦事不到位,授權不到位,造成企業和群眾辦事兩頭跑、來回跑。
4、自律意識不強,干部形象不夠佳。主要表現在:一是不夠勤。一些部門工作紀律松散,遲到早退、脫崗串崗現象普遍,部分干部精神萎靡不振,工作敷衍塞責,凡事得過且過,混日子、求安穩、圖清閑。少數人在上班時間玩電腦游戲、上網聊天,甚至逛街、打牌下棋。二是不夠公。極少數部門對全面推行政府陽光工程認識不足,該公開的不公開、該透明的不透明,既不能讓別人看個明白,也不能使自己圖個清白。個別干部執行政策時,以感情代政策、以好處代原則。三是不夠廉。近幾年來雖然“吃拿卡要”有所減少,但有關系就可以辦事,不請吃難辦事、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亂辦事的現象在極少數部門中還一定程度地存在。特別是一些執法執紀部門的中層干部,以權代法、以情代法、以利代法等現象時有發生。更有甚者,居然為了個人利益在收費問題上與企業討價還價,這已經涉嫌腐敗,不僅在社會上造成極壞影響,更影響了*的形象。
機關作風方面存在的問題,原因是多方面的。從思想深處看,一些部門和干部淡忘了服務宗旨,淡化了全局意識、責任意識,或怕擔風險、怕負責任,或飽食終日、消極怠工。從部門角度看,少數部門自身管理不嚴,隊伍建設抓得不緊。體現在能力上,一些部門領導駕馭全局工作能力差,護短行為嚴重,對下屬不作為和亂作為不敢批評、不敢處理;體現在認識上,有些部門領導重“硬件”建設、輕“軟件”管理,對機關及軟環境建設認識不高,缺乏熱情,對身邊現象熟視無睹,麻木不仁。從制度層面看,有的單位辦事無規矩,政策不公開,收費不透明。還有一些部門雖有規章制度,但執行不堅決,落實不到位,不敢監督,不敢頂真碰硬,放任自流,講情面,打和牌。
上述現象和問題,盡管發生在少數部門、少數干部身上,但嚴重影響了我市的投資創業環境,嚴重挫傷了企業和基層群眾的感情,嚴重損害了部門的對外形象,已成為制約我市加快發展的障礙。因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機關作風建設,充分認識加強機關作風建設的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切實把機關作風建設擺在與經濟發展同等重要的位置抓實抓好。
二、明確任務,強化措施,堅決把機關作風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當前,我市正處于振興崛起的爬坡關口、跨越騰飛的關鍵階段。區域經濟的競爭,發展環境的競爭,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機關作風和服務水準的競爭。面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面對企業和群眾的新要求,我們要進一步把機關作風和效能建設作為落實全年目標任務、推進全市各項工作的重要抓手,實實在在抓出成效。
(一)圍繞解決政令執行不暢的問題,全力改善政務環境
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都是為了經濟發展、社會和諧,但在政策執行過程中總在少數部門和少數干部上打折扣、發生中梗阻,導致對企業和群眾有利的事辦不到底。下一步,要加大對政策貫徹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力度,特別要加大對破壞機關作風和軟環境建設的監督查處力度。對市委、市政府的決策和部署,各部門、各單位不得以任何借口打折扣、降標準、搞變通,嚴禁各行其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相關部門對于有利于*大局、企業發展、群眾利益的事,要敢于“變通、暢通、疏通、溝通”,做到“急事急辦、特事特辦、難事巧辦、事事快辦”。
(二)圍繞解決辦事效率不高的問題,全面提升行政效能
辦事拖沓、效率低下是機關作風建設的頑疾,也是企業和群眾反映比較多、意見比較強烈的問題。年初以來,全市各部門一把手相繼在電視臺進行了公開承諾,這是我們推行優化發展環境、提高行政效能的一項重要舉措。但一些部門對承諾的內容還只停留在口頭上,落實在匯報上,還沒有真正兌現承諾,在社會上造成了不良影響。從現在開始,各部門要重新回頭審視一下自己當初做出的承諾,在梳理職能、優化流程、明確時限、提升效率上下真功夫。要嚴格按照承諾執行,不許打一絲一毫折扣。市委、市政府將對各部門的承諾落實情況,進行跟蹤監督和考核,如果發現有違諾現象,要追究責任。
(三)圍繞解決作風不夠扎實的問題,切實轉變機關職能
重點要通過規范行政和執法行為來提升服務意識,強化工作作風,轉變機關職能。各部門要嚴格執行省軟環境建設“十條禁令”、長春市軟環境建設“十不準”、我市軟環境建設“十條高壓線”。要加強政務公開范圍,加大“明白卡”發放力度,讓群眾了解征收內容、辦事流程,不跑冤枉路、不花冤枉錢。特別要克服行政執法的隨意性和收費的彈性,提高政府公信力。重點要加強對執法人員的監督,對違規操作、違章辦事的一經查實,要給予嚴肅處理。
(四)是圍繞解決自律不嚴的問題,切實加強廉政建設
要從抓思想教育、抓制度建設、抓行為監督等方面著手,加強機關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切實增強黨員干部的遵紀守法意識。各部門、各單位要根據工作實際,有針對性地加強制度建設,有效堵塞內部管理和執法過程中的漏洞,從源頭上遏制違紀違法行為的發生,真正做到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已的門、辦好自己的事。對在工作中執迷不悟、依舊我行我素,利用手中職權中飽私囊、吃拿卡要的執法執罰干部,必須堅決從嚴、從重處理,決不姑息遷就。
三、加大力度,狠抓落實,確保加強機關作風建設取得實效
機關作風建設關系我市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的大局,直接影響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進程、影響企業發展和群眾利益。各單位、各部門一定要進一步認清形勢,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切實加強機關作風建設。
一是強化組織領導。市紀委及監察局對全市機關作風建設負總責,市軟環境辦公室要及時掌握全市開展作風建設的進展情況,研究解決作風建設中的重要問題,提出整改建議。各單位、各部門要把加強機關作風建設真正作為一件大事來抓,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制定具體措施,層層落實責任,強化督促考核,“一把手”要對本部門、本單位的作風建設負總責,做到親自過問,親自部署,親自落實。
二是加大輿論宣傳。從現在開始,宣傳、廣電等部門要加強對機關工作作風建設的報道力度,通過新聞、專題等形式抓好典型。一方面,要加大宣傳作風扎實、為企為民的好干部,報道他們的先進事跡,樹立機關良好形象。另一方面要曝光反面典型,使機關干部引以為戒,起到警示作用。要加強電子政務建設,加大政務公開力度,隨時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市軟辦要及時公布機關工作作風建設情況,并組織各部門進行交流,促進機關作風轉變和行政效能提升。
三是加強檢查督查。今年,省及長春市在強化機關作風上進一步加大了力度,并將采取明察暗訪的方式,不定期地到各地檢查抽查。對暗訪中出現的問題,將在相關會議和相關媒體給予曝光。對此我們要高度重視,決不能出現任何問題。從現在開始,我市也要開展機關建設的專項檢查督查行動,市紀委、監察局及市委辦、政府辦督查室將抽調專人,采取明查與暗訪相結合的方式,深入到各單位各部門,檢查和督查機關作風建設。而且不做事前通知,不打任何招呼。
四是落實責任追究。無論是在上級部門檢查中,還是在本級政府檢查中,對出現嚴重機關作風問題的單位和個人,除追究相關責任人和部門領導責任外,還要在電視臺進行曝光。具體責任人要視情節輕重給予處罰,情節特別嚴重的要追究法律責任。
- 上一篇:電子汽車衡維護研究論文
- 下一篇:沖制片齒輪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