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服務創新發展講話

時間:2022-11-25 05:35:00

導語:民政局服務創新發展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政局服務創新發展講話

同志們:

上級主管部門的具體指導下,全市民政工作回顧。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各部門的密切配合下,全市各級民政部門緊緊圍繞全市工作大局,以惠民生、保穩定、促發展為主線,扎實工作,銳意創新,單項工作實現新突破,整體工作實現新發展。

(一)城鄉低保率先提標擴面,社會救助水平全面提升。堅持把社會救助作為保民生的首要任務和民政工作的重中之重,著重在提標擴面、完善制度和規范管理上下功夫。在省政府確定提標擴面任務后,反應迅速,把握準確,加大資金爭取力度,市政府及時出臺《關于提高全市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通知》,城市低保標準三區和各縣市分別提高到240元、220元,增幅為9%和10%,新增低保人數7000人,增幅15%,位居全省第五;農村低保標準提高到1200元,增幅20%,新增低保人數3.8萬人,增幅25%,位居全省第一;我市在全省率先完成城鄉低保提標擴面任務。爭取城鄉低保上級補助資金1.23億元,較去年增加5405萬元,同比增長78.9%。全市開展了“低保規范化建設年”活動,通過復核清理和集中公示,提高了低保準確率和群眾滿意度,實現了“應保盡保”。農村五保集中供養和分散供養標準分別達到2700元和1600元,分別比上年提高700元、400元,增幅為35%和33%,集中供養率穩定在70%以上。農村低保、五保分散供養資金全部實現通過惠農“一卡通”發放。在今年物價上漲的形勢下,為保障城鄉困難群眾生活不受影響,市、縣兩級財政籌集1400萬元,按照城市低保對象90元、農村低保和五保對象45元的標準,為城鄉低保對象和農村五保對象發放臨時價格補貼。截至底,全市城市低保對象5.42萬人,發放保障金9495.2萬元;農村低保對象19.3萬人,發放保障金1.74億元;農村五保對象1.31萬人,支出供養資金3129.8萬元。全市醫療救助支出4391萬元,同比增長13.7%,積極推廣縣醫療救助“一站式”結算經驗,得到省廳高度認可。爭取城鄉醫療救助資金2400萬元,較去年增加1000萬元,同比增長71%。

(二)災害救助工作及時有力,災民生活得到有效保障。面對年初的旱災和汛期的嚴重洪澇災害,及時啟動救災應急響應,迅速開展救災工作,保障了受災群眾的基本生活。8月,我市遭遇了1964年以來的最大水災。災情發生后,全市民政系統立即投入救災工作,及時查災報災,組織災區群眾開展抗災自救,由于工作主動,贏得了省廳大力支持和資金物資的大量傾斜,在軍分區、預備役、武警的大力配合下,動用車輛27部,運回棉大衣5000件、油布5000塊、帳篷1000頂、編織袋3萬個等救災物資,有效地滿足了災民需求并補充了我市救災物資儲備,爭取上級救災資金4580萬元,占全省下撥資金1.48億元的31%。保障了災民“有飯吃、有衣穿、有干凈水喝、有住處、有醫療保障”,未發生一起因災傷亡事件。在重大災情面前,廣大民政干部職工經受住了考驗,向黨和全市人民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市民政局成為全省十七市民政局中唯一被省政府命名為“全省防汛抗洪先進集體”的單位。禹城、、、夏津、平原、樂陵、慶云作為重災區,及時轉移安置災民,大力開展災后倒房重建工作,有效保障了災民生活,得到省市領導高度評價。市財政局和民政局及時撥付首批中央冬春災民生活補助資金1080萬元,細化完善并周密實施救助方案,為冬春期間災民生活提供了保障。積極支援青海玉樹和甘肅舟曲救災工作,全市累計接收社會捐款581.7萬元,充分展示了德州人民樂善厚德的精神風采。

(三)雙擁創城工作成效顯著,優撫安置實現新的突破。我市代表全省接受國家雙擁辦的考核驗收,在各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下,從領導小組的組建、雙擁辦的成立、檢查內容的分解、專題片和宣傳畫冊的制作、到現場準備,都給國家和省雙擁檢查組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為今年爭創國家級雙擁模范城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全市建成社區雙擁工作站2205個、成立雙擁志愿者隊伍3000多支、雙擁活動基地和服務中心達到275個,初步形成了黨政主導、軍地互動、社會支持、全民參與的社會化“大雙擁”格局,受到軍地領導高度評價。全市隨軍家屬就業安置率達到100%,正團級轉業軍官全部到黨政群機關部門任副縣級實職,副團職以下軍轉干部全部帶編安排進了黨政群機關和事業單位。針對今年征兵難的實際,我們在全省率先將農村義務兵和進藏義務兵家庭優待金分別提高到5000元和8000元,提高比例為67%和60%。在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支持下,市直復退軍人事業單位安置比例達到近20%,實現了歷史性突破。武城縣加大安置力度,行政執法局和交警大隊等20個事業單位名額用于招考退役士兵,三級以上士官全部安置到事業單位。完善撫恤定補對象醫療保障體系,農村優撫對象醫療實現“一站式”結算服務,全年共支出優撫醫療經費3205萬元。寧津縣加強光榮院建設,對70名孤殘優撫對象實行了集中供養。全市支出撫恤資金2.73億元,同比增長17.5%,保障水平明顯提高。清明節期間,全市有近30萬人到烈士陵園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縣投資610萬元,新建了高標準的烈士紀念館,并在全市率先將散葬30個烈士墓集中安葬在縣烈士陵園。作為搶救性工程,全市初步完成了在市烈士陵園建設無名烈士園和無名烈士紀念碑的規劃設計及全市散葬烈士集中安葬在縣級烈士陵園的調查摸底和相關準備工作,為世代緬懷革命英烈奠定了良好基礎。

(四)農村社區建設規模空前,城鄉社區建設協調推進。按照全省城鄉社區建設工作會議的要求,圍繞服務社區居民、促進社會和諧,積極推進城鄉社區建設。城市社區不斷健全完善服務體系,繼續開展示范社區創建活動,進一步提高了社區管理服務水平。全市所有農村社區重新規劃為1687個社區并建點,完成了建設選址和規劃設計,465個已開工建設,涉及4100個原行政村、16萬個農戶,建成面積1010萬平方米。社區辦公服務設施得到完善,服務功能更加健全。深入開展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示范活動,“難點村”治理取得明顯成效。

(五)行政區劃調整力度加大,社會行政事務管理更加規范。圍繞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積極穩妥調整鄉鎮行政區劃,完成了14個鄉改鎮、3個鎮改5個街道辦事處調整工作,鄉改鎮調整率達到41%,超過省標準11個百分點。德城區、經濟開發區、運河開發區密切配合,對市區內13條道路的道路標牌進行了全部更新。扎實推進平安邊界建設,行政區域界線“兩圖一責”管理模式在縣、鄉兩級全面落實。經過市縣兩級的共同努力,全年共救助城市流浪乞討人員近4000人次,使他們得到了及時的救助和妥善的安置。全市12個婚姻登記處全部達到國家規范化建設標準,市局被民政部評為全國婚姻登記規范化建設“十一五”貢獻突出單位。全市殯葬系統開展了“優質服務月”和殯葬改革示范活動,通過優質的服務,讓逝者安息,讓生者慰藉。市縣兩級陵園為近50萬人次清明節出行祭掃提供服務保障。推廣慶云農村公益性骨灰堂建設經驗,全市建立公益性骨灰堂846處,覆蓋率達到27%。通過加強規范管理和社會監督,促進了婚姻殯葬服務行風建設。指導全市社會組織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社會組織中的15個黨總支、86個黨支部、2729名基層黨員參與到此次創先爭優活動中。

(六)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力度,福彩銷售收入再創新高。在領導和建設單位、供熱單位、全局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市社會福利中心項目進展順利,300多名“三無”老人、孤殘兒童和優撫對象已入住福利中心;截至目前,全市農村敬老院達130處,入院老人達9800多名;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服務機構29處,入住老人余人,使他們在舒適的環境中,度過一個溫暖、溫馨的冬天。慶云縣社會福利中心占地165畝,總投資1.6億元,總建筑面積7.6萬平方米,一期工程集中供養區已經投入使用,在全省率先實現了全縣五保老人的集中供養,集中供養率達到100%。占地16畝,總投資萬元的德城區福利中心項目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全年各縣(市、區)建設民政基礎設施項目42個,累計投入1.73億元。福利彩票全年銷售突破2.5億元,創下歷史新高。

(七)民政隊伍建設整體推進,為民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市局結合“兩高”和“創先爭優”活動,實施了“1234”工程,(即:健全一個機制,黨建長效機制;開展兩項活動,“爭先創優”和“兩高”活動;落實三項制度,聯系群眾、決策論證、行政問責制度;實現四個提升,提升黨組織凝聚力、黨員干部執行力、工作創新力、社會公信力。)得到市委、市政府和省廳領導的肯定。推行了“三有”服務理念(即我們的低保家庭、五保家庭、優撫家庭等服務對象家中要有我們民政人的腳印,有我們民政人的問候,有我們民政人的承諾),提出了建設服務型民政工作目標,落實了領導干部聯系群眾制度,得到了群眾的認可和歡迎。開展腐敗風險預警防控,制定了《民政工作腐敗風險預警防控操作手冊》。7月份,市民政局在市考評辦和優化發展環境辦公室組織的規模以上企業對60個部門評議中,取得第9名的好成績。組織了市民政局科以上人員、各縣市區民政局長參加的全市民政工作大觀摩活動,對全市47個現場點進行了觀摩,召開了專題會議進行總結講評,張市長、曲秘書長都做了重要講話,有力地推動了民政工作整體推進的步伐。

另外,規劃財務工作得到加強,全市民政預算內經費實際支出7.7億元,同比增長36.7%;爭取上級資金4.8億元,同比增長37%;其中上級救助專項補助資金2.07億元,較上年增加1.05億元,同比增長102%。加快了民政信息化建設,德州民政門戶網及時維護更新。信訪穩定工作成效顯著,承諾熱線辦理工作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認可,來電辦結率達到100%,一批信訪積案和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慶云、陵縣、寧津強化基層民政信訪工作,變上訪為下訪,及時發現問題,將矛盾化解在基層,保障了民政對象的自身權益,為社會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

這些成績的取得,除了民政系統的自身努力外,主要得益于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得益于各有關部門、社會各界的積極參與和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市民政局,向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民政事業發展的各級領導、各有關部門及社會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謝!向常年堅持在一線辛勤工作的全市廣大民政干部致以誠摯的問候!

我市的民政工作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與建設政府放心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民政要求相比,科學發展意識、創新意識還不夠強;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新需求相比,科學謀劃意識、超前謀劃能力還不夠高,適度普惠的福利制度還需要加強完善;與大民政建設的要求相比,民政系統的行政效能還需要進一步加強。這些問題都需要在今后工作中加以改進。

同志們,今年的民政工作任務繁重,“十二五”的民政事業任重道遠,需要持之以恒的付出艱辛的努力,建設政府放心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民政更需要長期不懈的實踐與探索。讓我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拼搏奮進,銳意進取,在改善和保障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工作中更好地發揮作用,為建設區域經濟文化高地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