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記在務工員管理會發言

時間:2022-02-03 04:22:00

導語:書記在務工員管理會發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書記在務工員管理會發言

同志們:

今天,縣委、政府召開的這次會議非常重要,主要任務是學習貫徹自治區黨委集體談話會精神,落實中央和區、市領導重要批示,動員全縣上下緊急行動起來,進一步加強對外出務工人員的教育管理,堅決打擊“砸工地”違法犯罪行為。剛才,李縣長傳達了自治區黨委領導同志與吳忠市、縣、海原縣負責同志集體談話會精神,自忠常委通報了近期發生的幾起“砸工地”事件,會上還下發了《縣委、縣人民政府關于切實加強外出務工人員教育管理的意見》,各部門、各鄉鎮必須認真抓好落實。下面,我就抓好這項工作,從根本上鏟除“砸工地”這種丑惡現象強調幾點意見。

一、充分認識我縣外出務工人員“砸工地”違法犯罪行為的嚴重性和危害性

近年來,我縣認真貫徹落實區、市黨委、政府關于發展勞務產業的部署和要求,把發展勞務產業作為增加農民收入的一條主要渠道,先后研究制定了一系列促進勞務產業發展的意見和辦法,創建和穩固了一批重點勞務基地。廣大農民群眾解放思想、開拓進取、吃苦耐勞、務實苦干,先后成功創建了“阿語翻譯”、“清真餐飲”、“餐間茶”、“汽車運輸”等有影響的勞務品牌,2005年我縣被原勞動保障部評為“全國勞務輸出示范縣”。勞務收入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比重呈逐年上升趨勢,2009年達到51.4%,勞務輸出已成為我縣農民群眾旱澇保收的“鐵桿莊稼”。但是,有個別外出務工人員不遵紀守法、不誠實勞動、不誠信務工、不勤勞致富,外出務工期間采取圍攻當地政府機關、建設單位、斷工地水電、索要高額賠償、故意窩工、停工等種種不法手段串通鬧事、勒索錢財、阻撓用工地正常建設秩序,從事勒索錢財等違法犯罪活動,影響十分惡劣。

總結近年來發生的一系列類似事件,我們可以看出,其規模逐漸由小到大,參與人數和涉案金額由少到多,惡性程度日趨嚴重,涉案區域也由內陸省區向沿海省區延伸,做案方式由過去的邊打工邊敲詐向現在的直接敲詐勒索轉變,由零星的、局部的現象蔓延到現在有組織、有預謀、有規模的惡性違法犯罪活動。這些事件產生了非常嚴重的負面影響,對內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一部分人的價值觀和榮辱觀,對社會輿論態勢和人們的思想產生了非常壞的負面影響;對外嚴重損害了的良好形象,致使在一些地區和領域已經出現了信用危機。籍外出務工人員不被當地企業所雇用,有些省區甚至禁止人參與其工程建設。可以說,人的形象和聲譽受到了嚴重的損毀和沖擊,我縣勞務輸出面臨“自斷后路”的嚴重后果。針對勞務產業中發生的不法行為,陳建國書記敏銳地看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和危害性,2008年就務工人員“砸工地”現象先后做出了兩次重要批示,一次是5月14日,在自治區公安廳通報的有關反映部分外出務工人員在外務工期間一些不規行為的文件上批示:“請縣委、政府予以高度重視,嚴肅處理有關帶頭鬧事人員,不要讓這些人敗壞了人的名聲。”6月16日,又在我縣報送的調查報告上再次批示:“對一些害群之馬,要依法處理,關鍵是加強對外出農民工的教育和管理。”對此,縣委、政府高度重視,把加強外出務工人員的教育管理培訓、嚴厲打擊“砸工地”違法行為作為強化社會管理、打造“誠信”、“和諧”、“文明”的重要內容,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并在實地走訪、深入調研、逐村逐戶摸排的基礎上,研究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外出務工人員教育管理服務工作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意見和規章制度,強化了對勞務人員的規范管理,并以縣人民政府名義向我縣務工人員務工地有關市、地、州、縣黨委、政府發了《關于依法管理我縣外出務工經商人員的函》,表明了縣委、政府的態度,提出了共同防范、教育、打擊的措施和辦法。同時,采取深入務工地發放宣傳品、印發《致全縣外出務工人員的公開信》、《致全縣外出務工人員家屬的公開信》、利用冬閑農民工返鄉進行集中辦培訓班等方式,對務工人員進行法制宣傳教育,還專門制作了《在砸誰的飯碗》專題教育光碟,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加強對務工人員及其家屬的宣傳教育。另外,還在全縣范圍內廣泛深入地開展了“弘揚優良傳統,樹立良好形象”、“講誠信、樹形象、促發展”、“看《》、億傳統、樹形象、促發展”等一系列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在我縣外出務工人員中持續開展了誠信務工警示教育和政策法規培訓活動,有力地規范了廣大勞務經紀人和外出務工人員的行為。特別是站在維護形象的高度,重拳出擊、嚴厲打擊,先后積極配合、支持務工地及時有效地處置了定邊、吳旗、大同、呼和浩特、朔州、銀川等地12起相關事件,對35人予以判刑。這一系列高壓態勢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我縣務工人員“砸工地”現象得到一定遏制。

但是,令人痛心的是,近期我縣外出務工人員又在山東威海、濟南、壽光和江蘇徐州等地以假借務工為名,先后發生多起敲詐勒索案件,影響極其惡劣,引起了中央和區、市領導的高度重視,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書記同志做了主要批示。自治區黨委陳建國書記做出嚴厲批示:“請縣委為主,自治區公安廳或吳忠市公安局派人會同當地有關部門依法處理,對丑化我民族群眾形象的不法行為,要依法處理。縣今后要加強對外派人員的教育管理,不要出去丟人。”正偉主席批示:“請吳忠市、縣對要挾索賠的農民工帶頭鬧事者,依法懲處,并以此引以為戒,舉一反三,在全縣進行教育,維護、形象。”5月27日,自治區黨委專門約吳忠市、縣和海原縣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進行了集體談話。集體談話會上,陳書記嚴厲指出:“這些問題嚴重損害了的形象,損害了回族群眾的形象,損害了縣的形象,也損害了我區農民工的形象。”

從近幾年在周邊省區發生的類似事件來看,這類事件決不是偶然發生的,而是經常發生的;不是一時發生的,而是有五年歷史的;不是無跡可尋的,而是有規律可查的。自治區黨委明確指出,這類事件的性質“已經不是一般的勞務糾紛,也不是正當的依法維權,更不是民族問題,而是少數壞人有組織、有預謀地策劃、煽動的,打著勞務糾紛和少數民族的旗號的敲詐勒索犯罪行為,其危害是嚴重影響社會穩定和諧,影響民族團結,在社會上造成了極為惡劣的影響,這是一種自毀形象、破壞民族團結、砸我農民工飯碗、斷農民增收和自己發展路子的違法行為。”這些事件損害了的形象,損害了回族的形象,是一種真正丟人的事情,丟了的人,丟了縣委、政府的人。當前,我縣部分外出務工人員“砸工地”的現象已經成為了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暴露出了我們在社會管理特別是勞務人員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漏洞,更暴露出我們在干部管理中的漏洞。如果不嚴厲打擊,任其發展泛濫,必將進一步蔓延擴大,最終形成黑惡勢力,幾年甚至幾十年都無法鏟除。因此,全縣各級黨政組織和廣大干部群眾一定要高度重視,充分認識這些事件的嚴重性和危害性,進一步統一思想,堅定態度,采取堅決、果斷和有效的措施徹底加以解決,把這個“毒瘤”徹底根除。

二、我縣外出務工人員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是教育監管不到位。雖然近年來我們出臺了一系列加強外出務工人員教育管理的規章制度和辦法,強化了對勞務人員的規范管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仍存在著注重輸出,卻忽視了各個環節的監管,尤其是勞動就業部門和公安部門對全縣外出務工人員的人數、務工流向、區域分布、工種、技能、“砸工地”事件發生的原因以及處理情況等各個方面都不清楚,對外出務工人員的教育監管處于真空、失管狀態。

二是群眾發動不到位。近幾年來,我縣每年向外輸送勞務人員大體都在7-8萬人,如何管好這樣一個龐大的勞務大軍,除了政府下大力氣進行教育、管理和服務外,更主要的是要依靠廣大外出務工人員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從近期發生的幾起事件看,基層組織和部分群眾對出現的種種丑惡現象熟視無睹,不檢舉、不揭發、不唾棄,無形中助長了那些靠敲詐勒索混飯吃的壞人的氣焰,也為滋生違法務工提供了溫床。

三是責任不到位。為了加強對外出務工人員的教育管理,縣委、政府制定下發了一系列管理意見和辦法,各鄉鎮、各部門特別是勞動就業部門作為職能部門,大局意識不強,不充分履行職責,不切實執行制度,造成了職責不清,特別是事情發生后,對失誤、失職的領導和相關責任人沒有追究責任,一些工作處于問責真空狀態。

四是部分務工人員價值觀錯位。部分務工人員把自己的幸福生活沒有建立在辛勤勞動、合法致富上,而是在利益驅動下采取非法手段謀取利益,甚至為了蠅頭小利,打著“民工旗號”、“民族旗號”和“依法維權旗號”實施敲詐勒索,最終走上了身敗名裂,甚至家破人亡的不歸之路。

三、切實加強對外出務工人員的教育管理

一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勞務產業輸出的不僅僅是勞動生產力,還有以此為基礎的生產關系;不僅僅是勞務人員,還有的形象、回族的形象,得到的不僅是勞務收入,還有勞務人員新的觀念和發展新的環境。近年來,我們在勞務人員的教育、管理和服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砸工地”的現象已經得到有效遏制,但仍有一些不法份子膽大妄為、屢教不改,在外務工期間進行敲詐勒索,給我縣勞務輸出工作造成了極大的被動,影響極其惡劣。因此,全縣各級黨政組織、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一定要保持清醒的認識,寧可丟失一部分勞務市場,也要維護人的形象;堅決砸掉少數人的飯碗,才能保住大多數勤勞務工人員的飯碗;堅決砸掉那些不負責的黨員干部的飯碗,才能保住廣大人民群眾的飯碗。

二要進行拉網式宣傳摸排。各鄉鎮和勞動就業部門要以村為單位,組織干部逐門逐戶地對我縣外出務工人員的數量、務工流向、工種、技能等信息進行登記造冊。摸清外出務工人員“砸工地”事件發生原因、數量、類型、處理情況,特別是對近年來“砸工地”事件骨干人員和主要參與者進行全面細致的摸底排查,建檔備案,動態掌握他們的情況。同時,要以外出務工人員問題較多的鄉鎮、務工糾紛多發的勞務輸入地和存在的典型問題作為重點,集中力量做好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工作,并大張旗鼓地鼓勵群眾對“砸工地”現象進行實名檢舉揭發,對反映線索可靠,查實一起的獎勵2000元,對“砸工地”人員形成一種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局面。

三要進一步加大打擊力度。各鄉鎮和有關部門一定要從這幾起事件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查找不足,對采取以討要工資為由無理取鬧、“砸工地”,或者以民族問題為由,煽動不明真相的群眾鬧事等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的違法犯罪人員,要會同當地有關部門依法從重、從快、從嚴打擊;對策劃、組織者和帶頭鬧事的也要依法懲處,決不姑息遷就;對參與鬧事的也要根據有關規定,該處罰的處罰,該教育的教育;對有不良記錄的,有關鄉鎮和公安機關、勞動就業部門要在一定時間內限制外出,不能隨意開出有關證明;對事發后為逃避打擊潛逃回的違法犯罪人員,要加大緝捕力度,按管理權限及時移交事發地司法機關處置或就地嚴肅懲處;對屢教不改、專吃這一口的要采取強硬措施,堅決打擊,堅決抵制,切實把這種不法行為、這股不良風氣堅決剎住。

四要切實加強宣傳教育。要加強對外出務工人員革命傳統教育、法制教育、形象教育、勤勞致富教育和誠信教育,引導外出務工人員樹立“人人都是形象,人人維護形象”的大局觀念,要讓他們明白,自己是人,就要代表的形象;是人,就要代表的形象,是少數民族,就要代表少數民族的形象,不能出去丟人,給人抹黑,給人抹黑,給回族人抹黑。同時,要深入我縣勞務輸出集中地區,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八榮八恥”、政策法規以及違法典型案例等為重點,開展思想道德宣傳教育活動,用外出務工人員身邊的先進典型事例、典型人員教育引導他們講法紀、講規矩,誠實守信勞動,合理合法致富。

五要積極建立區域性協作機制。各鄉鎮和勞動就業部門要繼續在我縣務工人員集中的省區設立勞務基地工作站,建立勞務對口協作工作機制,互相配合,互通情報,建立聯系對接“直通車”機制,定期和不定期地走訪用工地公安、信訪、勞動就業、民族宗教部門和用工單位,及時掌握我縣務工人員動態。對發生勞資糾紛的,要幫助開展維權服務、政策咨詢等工作;對借務工為名實施“砸工地”的,要在第一時間及時協助、配合當地公安部門予以迅速、果斷處置,依法嚴厲打擊違法犯罪行為。

四、加強領導,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各鄉鎮、各部門一定要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切實加強對勞務輸出工作的領導,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和區、市領導的批示精神,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自治區的有關政策措施,切實把加強外出務工人員的教育管理工作作為一件大事,擺到重要位置,強化措施,落實責任,齊抓共管,切實抓好。公安、司法部門要積極配合勞務輸出地公安、司法部門,及時依法處理有關違法事件和違法人員,堅決打擊違法犯罪活動;勞動就業部門要加強對外出務工人員的教育、培訓、管理、依法維權和服務,千方百計擴大勞務輸出,增加農民收入;宣傳、廣電部門要大力宣傳我縣外出務工人員的先進事跡,大力宣傳我縣務工人員在外務工的好經驗、好做法,努力營造誠信守法務工光榮、失信違法務工可恥的良好氛圍。在這里特別強調一點,今后如果哪個鄉鎮的務工人員再發生此類影響較大的事件,將對鄉鎮分管領導進行撤職,對鄉鎮長(管委會主任)免職。

同志們,切實加強全縣外出務工人員的教育管理工作,已經成了擺在我們各級黨政組織面前的一項非常重要、非常及時的工作,既是一項重要的經濟工作,也是重要的政治任務,讓我們立即行動起來,采取堅決有力的措施,切實加強教育管理,規范全縣勞務人員的行為,為勞務人員就業創業營造良好的環境,推動我縣勞務輸出工作健康有序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