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長在抗旱應急緊急會發言
時間:2022-03-15 10:45:00
導語:局長在抗旱應急緊急會發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同志們:
一、充分認識加快應急水源工程建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切實增強做好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我市是農業大市,由于地形復雜,水資源時空、季節分布不均,十年九旱是基本市情。盡管近年來,各級各有關部門立足強基礎,大興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全市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得到一定提高,但仍有部分灌區渠系配套不完善,支渠末節老化失修等,全市旱澇保收田只占耕地面積的36.5%。去年9月11日以來的特大干旱,將我市農田水利的薄弱環節暴露無遺。目前,旱情還在不斷發展,沂河、沭河等大中型河道來水明顯偏少,有109條小型河流斷流,45座小型水庫干涸,1929眼機電井出水不足,地下水埋深較去年同期平均下降1.76米。所以,加快應急水源工程建設顯得更加重要。
去冬今春,全市上下面對嚴重的旱情,認真貫徹落實上級抗旱部署要求,不等不靠,及早部署,全面發動,盡快行動,把解決部分群眾臨時性飲水困難問題作為首要任務,把抗旱保苗保春播擺在農業生產的優先位置,把應急水源工程建設作為重要舉措,積極有效地開展了聲勢浩大的抗旱工作。全市累計投入抗旱資金2.58億元,508萬畝受旱小麥、103萬畝受旱果樹分別澆灌了390萬畝、80萬畝,解決了6.2萬人、2.8萬頭大牲畜臨時性飲水困難。當前,正值小麥返青、起身拔節的關鍵時期,部分麥田澆灌返青水面臨著水源不足或有水無渠等較多困難和問題,這是我市抗旱工作的最大制約因素。因此,加快各類抗旱應急水源工程建設,是做好抗旱工作的當務之急。
實踐證明,我市建設抗旱應急水源工程對有效應對旱情、促進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是可行的,也是合理的。從立地條件看,我市有大中小型水庫901座,塘壩、谷坊星羅棋布,加之我市林木覆蓋率已達30.7%,對涵養水源、補充地下水位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從技術能力看,我市有力量雄厚的水利技術隊伍,無論在水源查找、工程建設上,還是在應急反應上,都有相對充足的技術骨干、人才和設備設施。從工作經驗看,我市歷來就有大興水利的光榮傳統,在長期的實踐工作中,積累了諸如小型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改革、民營水利等先進經驗,具有先行先試、開拓創新的首發優勢。從效益對比看,平原地新打一眼機電井用時一天左右,投資三到五千,每小時出水50多方,能夠保證50多畝的抗旱灌溉用水,經濟效益非常可觀。因此,各級各有關部門要把加快應急水源工程建設擺上抗旱工作的重中之重和當務之急,作為主攻方向,切實加大組織、引導、扶持力度,盡快掀起以應急水源工程建設為重要舉措的抗旱攻堅熱潮,盡量增加抗旱水源,盡力擴大澆灌面積,為奪取抗旱工作全面勝利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二、因地制宜,多措并舉,全力抓好應急水源工程建設
(一)科學規劃機電井布局。加快機電井工程建設,既是立足解決當前抗旱的實際需要,又是結合水利總體規劃、著眼提高農業抗旱減災能力整體目標的長遠之計。一要因地制宜。結合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的總體規劃,區別平原、丘陵、山區不同情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能打則打,盡最大努力爭取更多抗旱水源。二要算好大帳。要根據當地目前受旱情況,特別是因無水源或有水無渠等因素澆不上水的所需水量,科學測算每眼機電井的出水量、灌溉面積,合理確定在什么位置打、打多少眼,努力形成科學、有效、全覆蓋的水源工程布局。三要尊重科學。要充分依據水文地質調查資料,廣泛聽取水利專家和經驗豐富技術人員的意見,精心選址,合理打井,避免盲目動工,造成浪費。
(二)精心組織機電井建設。找水打井不僅涉及到水文地質條件,還關系到機械設備、技術工藝、配套建設等一系列問題。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周密部署,精心組織,統籌調度,合理推進,確保工程盡早發揮效益。一是找好水源。要依托市水利勘測設計院,把各級水利設計、地質勘查、施工隊伍組織起來,把機械、設備、人員等資源整合起來,建好找井隊伍,提高找井精度、打井速度,力爭打出水、多出水。二是據實推進。平原地區,要充分利用水源豐富、埋深較淺的優勢,根據抗旱工作實際所需,充分發揮打井隊伍的作用,深入田間地頭,多打井、廣積水。丘陵地區,要根據水系走向,選用技術高、實力強、設備精的隊伍,統一組織打井,確保打一眼、成一眼、發揮效益一眼。山區要精心組織水利專家、找水專業人才,上山進谷,廣找水源,并依托有資質的專業打井隊伍打深井,千方百計為多級提灌擴大水源。三是保證質量。要在簡化程序的同時,嚴格執行招標投標制,嚴把打井施工的各道工序,確保成井質量。四是搞好管理。對新打的機電井,要跟上監督,加強管理,搞好配套。對現有或已損壞的機電井,要落實責任,該維護的維護,該修復的修復,確保機電井最大限度發揮作用。
(三)切實抓好其他應急工程建設。要抓住國家加大水利工程建設投入的有利時機,對小水庫、小塘壩、小水窖、小泵站、小水渠進行清淤、擴容和改造,想方設法解決抗旱水源不足問題,不斷提高抗旱保灌能力。要根據旱情發展趨勢,發動群眾采取河中挖河和攔、截、蓄、調、引、提等辦法,因地制宜興建一些投資少、見效快的抗旱應急小型水源工程。要加強田間渠系修復疏通,做到有水有渠,努力擴大澆灌面積。引河灌區要加強引水工程運行維護,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攔河閘壩的蓄水,確保每處水源都發揮應有的作用。
(四)用足用好扶持政策和資金。中央、省、市高度關注持續發展的嚴重旱情,不斷加大抗旱資金投入。截至目前,市以上抗旱專項資金10640萬元已經全部下撥至各縣區。另外,省國土資源廳從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礦產資源補償費中籌措3億元,專門用于抗旱打井建設。今天上午,國土資源部徐紹史部長和省政府姜大明省長在我市舉行了抗旱找水打井啟動儀式。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充分用足用好上級的扶持政策和資金,特別是2400萬元抗旱服務隊補助資金要集中用于抗旱服務組織建設、新打機電井等應急水源工程建設上,主要采取打井補助、購買設備補貼等方式,最大限度地發揮這塊資金的效益。各縣區要學習郯城縣縣級財政對每口大口井獎勵1萬元,每眼機電井獎勵1500元的好做法,拿出一定數量的資金,抓緊制定出臺鼓勵扶持政策,采取以獎代補、先干后補等方式,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抗旱打井的積極性。
(五)統籌落實其他抗旱措施。要在抓好抗旱應急水源工程建設的同時,繼續完善抗旱預案、水源調度等各項抗旱措施,切實提高抗旱效能。一是不斷完善抗旱預案和方案。要立足于抗大旱、抗長旱、抗連旱,進一步細化完善抗旱工作預案,使預案更加科學、更加合理、更加可行、更加便于操作。要區分不同水源條件,適時修訂抗旱澆灌方案,分類采取放水、引水、提水、抽水等措施,努力擴大澆灌面積,力爭使受旱農田都能澆上水。二是確保群眾飲水安全。這是群眾生活的頭等大事,關系到社會穩定,是一項嚴肅的政治任務,更是各級各部門工作責任的底線,一定要擺在抗旱工作的首要位置。各級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進村入戶,排查摸底,托清底數,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必要時要組織人員和力量把水送到,絕不能讓一戶群眾吃不上水。三是管好用好現有水源。目前,全市各類水利工程還有蓄水14.79億立方米。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合理制訂配水方案,統籌分配抗旱水源,切實處理好上下游、左右岸用水關系,防止發生爭水、搶水現象。要堅持科學用水、節約用水,積極采用噴灌、滴灌、管灌,最大限度地防止跑、冒、滴、漏。四是盡力擴大澆灌面積。要依托現有農民用水協會、抗旱服務隊等組織,建好灌溉服務隊伍,著力解決外出務工家庭和無設備、無勞力、無資金特殊困難群體的抗旱澆麥工作,確保每塊地都能澆上水、澆得好、用水少,決不讓一塊農田落在空檔里。五是加強田間管理指導。要依托市農科院和各級農技組織,建好技術服務隊伍,深入抗旱第一線,根據氣溫、墑情、苗情,指導群眾科學澆灌,澆對時間、澆好水量,并采取抗旱綜合措施,力促土地保墑增溫、作物減少病蟲害。
三、加強組織領導,確保應急水源工程建設有序推進
加快應急水源工程建設,不是農戶能辦的事情。全力做好抗旱工作,不是一個部門一個單位的事情,需要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廣泛參與。各級各有關部門一定要牢固樹立大局觀念,上下同心,左右同步,真正形成全市抗旱工作一盤棋的良好局面。
(一)廣泛組織發動。各級各有關部門要組織廣大干部和專業技術人員深入農村基層,采取宣傳車、明白紙、標語、巡回宣講等方式,全面開展宣傳發動,向群眾講清楚建設抗旱應急水源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講清楚黨委政府的部署和扶持政策,充分調動起農民群眾建設應急水源工程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把黨委政府的部署要求變為農民群眾的自覺行動。要強化服務意識,盡最大努力幫助群眾解決資金、技術、人力等抗旱實際困難,保護好群眾建設應急水源工程的熱情和積極性,迅速掀起全民參與抗旱的新熱潮,大打一場齊心協力共抗旱的人民戰爭。
(二)層層落實責任。各級各有關部門要繼續嚴格實行抗旱行政首長負責制,主要負責同志要親自抓抗旱應急水源工程建設,分管負責同志要深入一線,靠前指揮,加強協調,抓好落實。要實行縣級干部包鄉鎮、鄉鎮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戶包井包地塊,確保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各級領導同志要真正進村入戶,一個片區一個溝渠地研究,一塊麥田一塊麥田地解決,確保責任到位,不走過場。
(三)加強協調配合。水利部門要在抓好水源統一管理和調度的同時,充分發揮技術、設備、人員優勢,加強抗旱應急水源工程建設。水文部門要積極提供水文資料,為抗旱打井提供科學依據。國土部門要發揮物探優勢,和水利部門搞好配合,提高打井效率。農業部門要加強抗旱指導,及時采取抗旱澆灌和作物管理措施。農機部門要加強農機調配和維修,確保抗旱農機具夠用、能用。供銷、石油、電力等部門要加強抗旱物資供應,確保抗旱需要。氣象部門要加強氣象監測分析,適時采取人工影響天氣措施,盡量增加降水。新聞部門要廣泛宣傳應急水源工程建設的好經驗、好做法,營造全民參與抗旱的濃厚氛圍。其它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切實做好與抗旱和應急水源工程建設有關的各項工作,形成抗旱工作的整體合力,努力把旱災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四)強化督導考核。要切實加強抗旱應急水源工程建設督導檢查,市、縣、鄉三級要層層成立督導組,分包縣鄉村,吃住在基層,下到田間地頭,加大指導和巡查力度。要嚴格落實省委、省政府加強抗旱考核的要求,實行五天一調度通報制度,特別是對抗旱應急水源工程建設進行重點調度。對組織領導不力、任務完成不好的縣、鄉,要取消相應評先樹優資格,并嚴肅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 上一篇:經管局民主生活會工作匯報
- 下一篇:國稅局年度工作情況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