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領導在城區三難問上講話
時間:2022-05-24 11:24:00
導語:市領導在城區三難問上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經過前一段時間的調查研究,目前中心城區住院難、上學難、行車難“新三難”的問題十分突出,群眾反響強烈,社會關注度高,問題愈演愈烈,是迫切需要我們下大力氣加以解決的重點問題。召開這次專題會議,就是要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從實際出發,研究“新三難”問題的解決辦法。剛才,市衛生局、教育局、公安局和財政局、規劃局、住建局,針對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具有建設意義的思路措施、具體辦法。各分管市長都講了很好的意見。總體上看,大家對解決“新三難”問題的認識統一、態度積極,反映問題比較客觀,解決辦法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操作性。下面,我結合大家提出的意見和建議,講三個方面的意見。
一、解決“新三難”問題就是解決當前城區最重要的民生問題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加快中心城市、教育和衛生事業發展,我們在深入開展“雙創”、強化城市規劃管理、加快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市功能、提高管理水平方面;在調整城區學校布局、擴充教育資源、實施17所中小學校擴容改造、改善薄弱學校辦學條件、提高教育質量方面;在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施城區重點醫院技改、縣級公立醫院改革、擴大藥品“三統一”覆蓋面、城鄉醫療保險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財力,傾注了大量心血,解決了一大批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有效的推動了城市發展,改善了民生,提高了群眾生活水平,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成效。
必須看到,在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公共服務需求急劇增長,與城區基礎設施不完善、公共產品供給不足、資源低效利用、管理方式滯后的矛盾尖銳,“新三難”問題比較突出。“住院難”問題,主要還是住好醫院難;“上學難”問題,主要還是上好學校難;“行車難”問題,主要體現在通行不暢、擁堵不堪、秩序混亂、亂停車問題嚴重。這既有總量不足、投入不夠、資源不優的問題,又是管理不科學、結構不合理、資源利用率低的問題。
一是需求劇增與供應不足的矛盾突出。近幾年交通、教育、醫療需求的過快增長,機動車擁有量快速增加,人們對享有優質教育資源和醫療資源需求的急劇膨脹,遠遠超過了我們供給能力的增長速度和預期。目前,城區的人均道路擁有量、停車位比率、人均病床位、床位與醫護人員比率、學校平均班額、生均校園面積、師生配備比例確實低于國家標準,供應不足的問題實際存在。如何解決這種供需失衡的矛盾,一方面需要完善基礎設施,增加道路、教育、醫療等公共產品供給量;另一方面,需要對現有資源進行有效管理,挖掘潛力,提高使用效益。兩者同等重要,在財力受限條件下,后者就顯得十分重要。
二是結構不合理與管理不科學的問題并存。比如說,市一小一個班的學生曾經高達100余人,現在一個班平均也在80人以上,同時由于師資配置問題,市一小還閑置了10個教室。果園小學、培新小學、漢濱初級中學、中學等幾所質量較好的學校,都嚴重存在“班大學生多”的問題。漢濱初中分校、南門小學、石堤小學等幾所薄弱學校又生源不足,反映出群眾對優質教育資源的要求,也是當前教育資源配置、學校之間發展不平衡的表現。比如說,堵車問題主要發生在城區巴山路、興安路、大橋路等主干道的幾個關鍵節點上,主要出現在上下班、上學放學的高峰時段;停車場位不足問題主要在江南城區,95%的車都停放在道路上,擠占道路導致交通更加不暢,但現有的地下停車場多數被改變用途,使用率僅為10%;人車混流,相互干擾問題十分嚴重。這既有交通系統不完善、布局不合理等問題,也有管理不到位,交通疏導不盡合理的問題。在“住院難”問題上,也同樣存在結構不合理、管理不科學的問題。
三是壓力越來越大。按照中心城市發展規劃,我們的遠景目標是建設百萬人口的城市,省上定位為區域中心城市,到2015年,中心城市建成區將達到44平方公里,人口45萬以上。近年來,人口向中心城市聚集的速度明顯加快;小汽車進入家庭的速度也越來越快,近兩年在掛牌上戶的機動車幾乎一年增長一倍;城區學生生源2011年新增2508人,從發展趨勢看,今年有可能新增3000人;群眾對優質醫療資源的需求日益增長,縣鄉到中心城區醫院就診、住院的患者大幅增長。這些“硬”需求、“硬”增長,給城區交通、教育、醫療的發展帶來巨大壓力和考驗。解決好城區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新三難”問題,事關群眾的切身利益,事關城市發展和民生改善,事關美好建設目標的實現,這是我們立足當前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也是我們著眼長遠解決突出問題的必然要求。我在城區醫院調研時說過,生命不能等候,健康不能等候,這是就“住院難”問題而言;我也多次說過,今天不去做,明天就會后悔,我想這個話是適合于解決“新三難”問題的,眼前的問題和矛盾我們不去解決,只能讓問題越來越嚴重,矛盾越積累越深,到最后就會積重難返。市區兩級、各有關部門務必要高度重視,把解決“新三難”問題,作為當前我們在中心城區開展“三問三解”活動的重中之重,真正做到解民憂、解民怨、解民困。
二、解決“新三難”問題必須立足當前、著眼長遠
解決“新三難”問題,必須采取強有力措施,突出強化管理、挖掘潛力工作重點,力爭2012年6月底以前,“新三難”問題明顯緩解,基本滿足群眾當前急需。同時,從中心城市發展的實際出發,系統謀劃解決“新三難”問題的方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逐年消化解決,最大限度的滿足群眾需求。
(一)關于“住院難”問題。
近期目標和措施是:1、增加床位。今年新增病床位400張,市中醫院、人民醫院各增加500張床位。明年再想方設法增加1000張床位,確保盡快緩解群眾住院困難。從目前看,城區幾所醫院落實新增床位的行動積極,通過壓縮行政用房、調整病房、租房辦公等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希望進一步抓緊落實到位。2、挖掘內部潛力挖掘內部潛力挖掘內部潛力挖掘內部潛力。采取多種措施,更加科學的調配、使用好現有床位。加強醫技人員調配整合,提高工作效率;縮短住院病人平均住院時間,加快病床周轉;建立住院服務調配管理機制,動態配置、合理疏導患者住院;采取預約診療服務,增設門診手術室,合理分流患者等措施,發揮現有醫療資源的最大效益。3、科學配置資源。探索建立中心醫院、中醫院、人民醫院與漢陰縣、紫陽縣、石泉縣中心醫院聯合掛鉤就診轉診制度,根據病情分流就診住院患者,病情恢復期患者可轉至縣級醫院住院治療。
近2-3年的目標和措施:1、提高中心城區醫療衛生服務能力。通過資源整合、項目建設、完善服務體系等措施,到2015年,實現中心城區擁有病床位6000張的目標,從根本上緩解“住院難”問題。在建的市人民醫院、中醫院醫技大樓和市兒童醫院要加快建設進度,盡快建成投用;加快實施市中心醫院擴建、精神病院建設項目,解決職業技術學院南校區北院、市療養院、市精神病專科醫院、水電三局基地醫院移交管理和能力提升問題;2、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年底前完成縣級公立醫院改革。按照“常見病不出村、小病不出鎮、大病不出縣”的要求,完善縣、鄉、村三級農村衛生服務體系,提高縣鎮醫院住院救治能力,讓大多數患者在縣域內就診;3、創新覆蓋城鄉的雙向轉診制度。建立完善城區骨干醫院與社區、鄉鎮衛生院所的協作機制,實行基層衛生服務機構與大醫院的雙向轉診制度,最大限度地提高現有衛生資源的利用效率。發揮好醫保政策調節作用,引導患者就近看病;4、加快人才培養。實施“名醫”戰略,擴充優質醫療資源規模。實行醫技人員對口支援制度,提高基層醫院醫療水平和救治能力。
(二)關于“上學難”問題
近期目標和措施是:1、加快消化“班大學生多”的矛盾。從現在開始工作,今年秋季入學,不允許出現70個人以上的班,不允許出現建起的教室閑置問題。以后每年平均班額逐步下降。今年小學升初中的學生入學矛盾突出,市區教育局和城區中學要采取初中擴容、考試分流、學區入學的辦法,妥善予以解決。2、建立中心城區師資動態調配機制。優先保證學生分班的教師需求,誰先把“大班”問題解決了,就優先選調教師。市教育局、編委辦、人社局和漢濱區政府,對目前城區學校教師不足問題要進行全面摸底,拿出方案及時補充。以后形成制度,每年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動態調整,不能因為師資不足問題造成“上學難”。3、盡快完成中心城區學校中長期建設布局規劃。把城區學校建設納入中心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實行中小學校建設前置介入和審核備案制度,優化中心城區學校布局,確保學校建設與城市建設同步。4、解決弱校師資和管理薄弱問題。按照“名校帶一般”的思路,著力解決城區學校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從加強師資力量入手,重點整合城區教育質量較低、生源不足的學校,提高教育質量,擴大招生規模。
近2年的目標和措施,重點是實施一批學校改建、擴建、新建項目。加大協調力度,把職業技術學院東校區改擴建為初級中學,南校區劃撥給中學擴大辦學規模;將城區東片區原巴山廠子校改擴建為九年制學校,將石堤小學改擴建為初級中學,擴建果園、南門、五星小學,城區7棟學校危樓要盡快拆除重建,加快江北、東壩小學遷建;新建的高新中學、高新小學、高新幼兒園和城區公辦幼兒園要加快建設進度。全力爭取中省教育項目資金的支持,籌集城區學校建設資金;建立完善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加大對城區學校建設的投入。市發展投資集團市場融資優先改善城區辦學條件,重點改造城區薄弱學校。
(三)關于“行車難”問題
3月份,市人大常委會對城區交通管理工作進行了專題視察調研,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聽取了市政府和調研組的匯報并提出了審議意見。解決好“行車難”問題,也是我們落實市人大決議的具體措施。
2012年6月以前,通過強化交通管理,輔助技術措施治理,提高道路使用效率,提高通行保暢能力,“行車難”問題明顯緩解。1、突出解決重點時段、重點路段堵車問題。育才路和漢濱初中、漢濱高中、果園小學、培新小學、市幼兒園等學校上學、放學時段,巴山路和大橋路擁堵嚴重的什字路口,是治理的重點。2、嚴格交通管控措施。要針對這些重點擁堵路段的實際情況,全面開展“行車難”綜合治理,要按照精細化、科學化的要求,一路一策,制定管控辦法,進一步優化交通組織,實行渠化、繞行、禁停、限行、限時、單行等綜合措施,加強交通疏導、分流、控制,嚴格整治各類交通違章、違規行為,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特別是要加強交巡警力量的調配,提高管理水平、控制能力,在交通高峰期發揮作用,善于疏導、科學調度,一定要避免面對擁堵束手無策、聽之任之現象發生。3、開展停車場專項整治行動。對城區劃定的占道停車泊位進行清理,壓縮主要干道的停車位,嚴格控制占道停車;對已建成的13個地下停車場,必須盡快開放停車,嚴禁改變用途;車輛多的用車單位必須自備停車場,嚴禁占道停車;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的內部停車場要向社會開放。、重點學校實行錯時放學。把學生的安全通行放在首位,除強化交通管制、加強警力配備、增設安全設施等措施外,城區內學校要實行錯時放學,學校內部要實行分班級錯時放學,入學時段學校要保證學生隨到隨時進入校園,不允許出現學生在校門口等候開門現象。5、縮短市政維修施工時段。市政維修必須樹立搶險意識,盡量減少占用道路的時間和面積,小型工程施工必須快上快結,維修時段盡量安排在夜間。市政工程維修前,市建設局和市公安局要加強協調,制定車輛疏導分流方案。6、加快發展城市公共交通。由漢濱區政府負責,市交通局、住建局配合,盡快制定完善城市公交發展規劃并組織實施。繼續加強出租車總量控制。堅持公共交通優先發展,制定扶持發展政策,優化公共交通線路,合理設置公交站點,更新車輛,增加運力,方便群眾出行,緩解交通壓力。引導群眾樹立節約出行、低碳出行的意識,合理引導汽車消費。7、建立和完善城市交通長效管理機制。按照“政府負責、部門協作、權責統一、綜合治理”的原則,理順中心城區交通管理體制,明確各相關職能部門的管理職責,加快實施城市交通建設和管理發展規劃。深入開展文明交通宣傳活動,提高廣大市民的安全意識,養成自覺遵守交通規章的習慣。
近2年的工作措施,要按照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的原則,著眼于中心城市的長遠發展,保持城市交通供需基本平衡。完善城市交通路網、公共交通、交通管制系統等規劃;加快實施一批骨干路網、道路改造、停車場、行人過街設施等交通基礎設施項目,打通多條東西向、南北向的大通道;引入市場機制,加快建設一批公共停車場,實行計時收費,提高停車泊位的使用效率;結合數字化城市建設,更新完善交通智能化系統;加快江北汽車客運站建設進度,啟動實施高速客運站和城東客運站建設,把安運司汽車站、供銷車隊汽車站遷至城市周邊;合理布局物流倉儲產業發展功能區,商業物流實行小型貨車中轉,減少中心城區大型客車、貨車流量。
三、加強組織領導,確保任務落實
解決城區新“三難”問題涉及到方方面面,責任具體,任務艱巨。市政府成立解決“新三難”問題工作領導小組,近期由我負責牽頭抓總,邀請市人大、市政協領導參加,市政府分管副市長為副組長,各有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解決“行車難”問題由王安利同志具體負責,解決“住院難”問題由張全明同志具體負責,解決“上學難”問題由杜壽平同志具體負責,督辦督查工作由負責牽頭,各成員單位要按照分工,各司其職,加強協調配合,狠抓任務落實,確保盡快取得實效。
- 上一篇:縣長在道路客運整治會講話
- 下一篇:市統計局繼續教育工作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