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

時間:2022-10-15 10:53:00

導語: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

寒假里,我借閱了由原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創作的《給教師建議》一書。也許是出于對后進生的關愛吧,我對那些只要能幫助提高后進生學習的內容特別在心。所以,書中提到的“閱讀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這一小節內容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后,我又反復閱讀了三遍,覺得受益非淺,借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點滴感受。

書中寫到:“有那么一些學生,他們理解和記住教材所花的時間,要比大多數的普通學生多2、3倍;頭一天學過的內容,第二天就忘了。對這些學生來說,把學習僅僅局限于背誦教材是特別有害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擴大他們的閱讀范圍,必須使這些學生盡可能地多讀些書。因為在他們所讀的書籍里,在他們從周圍世界里所遇到的事物中,經常會發現某些使他們感到驚奇和贊嘆的東西。在他們感到驚奇、贊嘆的時刻,好像有某種強有力的刺激在發生作用,喚醒著大腦,促使它加強工作。

學生學習越感到困難,他在腦力勞動中遇到的困難越多,他就越需要閱讀: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較長時間的曝光一樣,成績差的學生的頭腦也需要科學知識之光給以更鮮明、更長久的照耀。不要靠補課,也不要靠沒完沒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閱讀、閱讀、再閱讀,——正是這一點在‘學習困難的’學生的腦力勞動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p>

在我所任教的班級里,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學習成績差,就是因為他們的閱讀能力弱,對題意不理解,而我經常采用的方法是來到他們身邊,幫助他們讀懂題意,告訴他們解題的思路和方法。日復一日,他們的閱讀水平仍舊停留在原地,提高甚微。這樣一來,學生學得累,我教得更累。

就拿在上學期語文期末考試中,考了不及格的學生——王錦陽來說吧。他那二十多分的閱讀題一分未得,究其原因,就是因為他的閱讀量太少,他平時根本沒有進行課外閱讀,因為他學習不夠積極,作業較拖拉,做題速度極慢,其他同學十分鐘就能完成的作業,他卻需要半小時以上,這樣一來,他就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做作業上,少了許多閱讀的時間。常常是:從圖書館借來的書還沒來得及看就得歸還了;《未來作家》報也是一發下來就被擱置在書包里;在校根本沒有時間看,在家又不愛看書,連語文書里的課文都讀得很少。因此,他的閱讀理解能力就可想而知了。

像他這樣書讀得越少,理解能力就越弱,文章就越讀不懂;文章讀不懂,做題所花的時間就越多;做題時間一多,就越發沒有時間來閱讀了。這樣惡性循環下去,他的成績怎么提高得了呢?所以,要想使他的成績免于不及格,得借助閱讀來發展他的智力。只有讀書越多,他的思考才會慢慢地清晰起來,他的思維才會活躍。

我以前經常鼓勵那些成績優異、學有余力的學生多看課外書,擴大閱讀量,增長更多的知識;而對于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只要他們多讀教科書就行了,以免分心。看來這一做法是完全錯誤的,可以想想,他們之所以被稱為后進生,就是因為他們不能讀好教科書里的內容,他們已經喪失了讀書的熱情了,所以他們的智力不能得到發展。我們不但要引導這些孩子多閱讀自己喜歡的書籍,而且應該讓家長們積極鼓勵孩子多看課外書?,F在,只要有學生家長向我詢問該如何提高孩子的語文成績,我都會毫不猶豫地對他們說:“請你多督促你的孩子看課外書吧!堅持每天看20分鐘到半小時,看完以后再讓他說說看了寫什么內容。這樣一來,你的孩子肯定會聰明起來的?!?/p>

其實,在《語文新課標》里也提到:學生閱讀時間每天不少于30分鐘,在閱讀過程中能感受文章中富有表現力的詞句等。作為教師,有責任為學生創設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特別是針對后進生,我們更要周密考慮,有計劃地、有預見地、有組織地讓學習較差的學生閱讀一些書籍。在書籍的選擇上,可先從他們感興趣的那一類入手,引導學生去接近他愛好的發源地。對自然知識感興趣的,就為他選擇一些科普讀物,如《十萬個為什么》、《少兒百科全書》等;對童話故事感興趣的,就為他選擇一些《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等等。從一門學科入手,再去“點燃起許許多多的火堆”。因為閱讀時,書中鮮明的人物,動人的情節,生動的語言,豐富的思想,勢必會引起后進生閱讀的興趣。后進生從閱讀中得到樂趣,從而不再感到學習的枯燥乏味,自然也就更喜愛讀書了。

老師們,讓我們共同努力,讓每一個學生盡情地享受知識的雨露,讓我們的校園開滿閱讀之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