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暫行辦法

時間:2022-02-18 01:33:00

導語:市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暫行辦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二○○七年一月一日

第一條(目的依據)

為進一步完善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制度,保障城鎮居民基本醫療,逐步實現人人享有醫療保障,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成都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保險原則)

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遵循以下原則:

(一)保險水平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實行區(市)縣級統籌。

(二)保險制度與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相銜接。

(三)實行住院醫療社會統籌,保大病,保住院,不建個人賬戶。

(四)權利與義務對等。

(五)以個人繳費為主,政府補貼為輔,多方籌資。

(六)統籌基金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節余。

第三條(主管部門)

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主管全市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作。區(市)縣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的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作。區(市)縣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以下簡稱社保機構)依照本辦法的規定,具體承辦統籌地的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業務。

第四條(參保范圍)

本市行政區域內具有城鎮戶籍的下列人員應當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

(一)年滿18周歲以上從業年齡內未與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的城鎮居民;

(二)男年滿60周歲、女年滿50周歲未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城鎮居民。

老紅軍、離休干部、二等乙級以上革命傷殘軍人,在本市行政區域內的外國人和港、澳、臺地區人員,不適用本辦法。

第五條(繳費標準)

(一)錦江區、青羊區、金牛區、武侯區、成華區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下統稱五城區)以上一年成都市職工平均工資為繳費基數,繳費比例為5%。

(二)其他區(市)縣以上一年成都市職工平均工資為繳費基數,分設三個檔次,即:上一年成都市職工平均工資的100%;上一年成都市職工平均工資的80%;上一年成都市職工平均工資的60%,繳費比例為4%。區(市)縣政府可根據統籌地城鎮居民的經濟收入狀況確定具體的繳費檔次。

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涉及的上一年成都市職工平均工資,以市統計局公布的全市職工平均工資為準。

第六條(參保補貼)

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鎮居民參保,政府每人每年補貼不低于300元;中低收入家庭的城鎮居民參保,男年滿60周歲、女年滿50周歲政府每人每年補貼不低于50元。具體的補貼標準,由統籌地區(市)縣政府根據當地情況確定。所需資金,按屬地管理原則,由區(市)縣政府承擔。

第七條(繳費年限)

參保人員應當連續不間斷地繳納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費,中斷2個月以上續保視為重新參保。

(一)初次參保時年滿70周歲的人員,連續繳費滿10年以上,按綜合平均繳費指數,終身享受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待遇。

(二)初次參保時年滿60周歲、不滿70周歲的人員,連續繳費滿15年以上,按綜合平均繳費指數,終身享受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待遇。

(三)初次參保時年滿50周歲、不滿60周歲的人員,連續繳費滿20年以上,按綜合平均繳費指數,終身享受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待遇。

(四)初次參保時不滿50周歲的人員,連續繳費滿25年以上,按綜合平均繳費指數,終身享受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待遇。

(五)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后轉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人員,原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繳費折算年限與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連續繳費年限合計滿15年以上,且保險關系轉移后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前連續繳納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費不低于10年,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終身享受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待遇。

第八條(繳費方式)

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實行按月或按年度征繳,所繳保險費不予返還。

第九條(保險關系銜接)

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員與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后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其原繳費年限可按一定比例折算,五城區每2年折算1年,其他區(市)縣的具體折算辦法由統籌地區(市)縣政府確定。

已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人員,原則上不得轉入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因特殊情況確需轉為城鎮居民參保的,只能轉入原社保機構,同時生育保險費隨基本養老保險費征收。

第十條(保險待遇)

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員在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發生的符合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規定的一次性住院醫療費用,其數額在統籌基金起付標準以上、最高支付限額以下的部分,個人先支付一部分應由個人支付的費用后,由統籌基金按下列標準支付:

(一)五城區按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支付標準支付。

(二)其他區(市)縣以繳費基數100%繳費的,按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支付標準支付;以繳費基數80%繳費的,按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支付標準的80%支付;以繳費基數60%繳費的,按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支付標準的60%支付。

第十一條(起付標準)

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起付標準,參照統籌地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起付標準執行。

第十二條(最高支付限額)

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限額為:一個自然年度內統籌基金為個人支付的醫療費累計為參保人員入院前年繳費基數的4倍。

第十三條(待遇支付期限)

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并連續不間斷繳費的,保險待遇支付期限為:

(一)2007年12月31日前參保繳費的,參保次月入院發生的醫療費用享受本辦法規定的醫療保險待遇。

(二)2007年12月31日后參保繳費的,自參保之日起12個月后入院發生的醫療費用享受本辦法規定的醫療保險待遇。

(三)中斷2個月以上續保繳費的,自續保之日起12個月后入院發生的醫療費用享受本辦法規定的醫療保險待遇。

(四)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人員與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后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其醫療保險待遇按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有關規定執行。

第十四條(不支付情形)

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不予支付下列費用:

(一)除搶救外在非定點醫療機構就診的。

(二)中斷繳費期間發生醫療費用的。

(三)因交通事故、醫療事故或其他責任事故造成傷害的。

(四)因本人吸毒、打架斗毆、違規違法等造成傷害的。

(五)因自傷、自殘、酗酒、戒毒、性傳播疾病等進行治療的。

(六)因美容、矯形、生理缺陷等進行治療的。

(七)未經社保機構審批轉診轉院的。

(八)國家和省市醫療保險政策規定的其他不支付費用情形。

因交通事故造成傷害,能夠提供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出具的肇事方逃逸的相關證明,并經社保機構查證屬實的,其在定點醫療機構就醫的醫療費可列入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支付范圍,但享受了相關補償的除外。

第十五條(結算辦法)

參保人員住院期間的醫療費用,屬于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支付范圍的,由社保機構與定點醫療機構結算;屬于參保人員自付和自費的,由參保人員與定點醫療機構結算。

入院時個人應向定點醫療機構繳納一定數額的預付金,用于支付應由個人負擔的費用。預付金的具體數額由定點醫療機構根據病情確定,出院時定點醫療機構與個人結算。定點醫療機構收取費用時應向繳款人出具收款憑據。

第十六條(基金管理)

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統一管理,實行財政專戶,單獨列賬,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挪用。

社保機構用于醫療保險業務的工作經費由同級財政預算解決,不得從醫療保險基金中提取。

第十七條(基金收支監督)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財政部門負責對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實行監督管理;審計部門負責定期對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進行審計監督。社保機構負責征收、管理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按規定及時支付醫療保險待遇,并建立健全預、決算制度、財務會計制度和內部審計制度。

第十八條(基金超支處理)

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出現超支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及時向同級政府報告,由同級政府采取措施予以解決。

第十九條(人員保障)

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經辦機構所需工作人員,由區(市)縣政府根據工作需要自行解決。

第二十條(醫療服務管理)

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實行定點醫療機構管理。具體辦法按照勞動保障、衛生行政部門制定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管理辦法》執行。

第二十一條(定點醫療機構違規責任)

定點醫療機構及其工作人員違反醫療保險政策規定,弄虛作假、濫用藥品、違規收費等,社保機構有權按協議進行處理;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可視不同情況給予批評教育,或暫停基本醫療保險業務,或取消定點醫療機構資格。

第二十二條(騙保責任)

參保人員采取隱瞞、欺詐等手段騙取醫療保險基金的,社保機構有權拒付。已經給付的,應依法責令退還;拒不退還的,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可依照國務院《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的規定,處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罰款;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三條(管理人員違規責任)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社保機構工作人員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玩忽職守,致使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流失的,由社保機構追回流失的醫療保險基金,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四條(實施細則)

區(市)縣政府應根據本辦法的規定,結合當地實際制定實施細則,報市政府備案。其基本原則、覆蓋范圍、繳費標準、待遇水平、基金管理等制度應與本辦法基本一致。

第二十五條(補充醫療保險)

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人員,可自愿參加成都市城鎮住院補充醫療保險。

第二十六條(術語含義)

本辦法所稱的“以上”或“以下”,均含本數。

第二十七條(解釋機關)

本辦法具體應用中的問題由成都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負責解釋。

第二十八條(施行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