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環境保護“十一五”規劃

時間:2022-08-01 04:02:00

導語:市環境保護“十一五”規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環境保護“十一五”規劃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保護群眾身體健康為核心內容,全面建設環境優美、生活富裕的小康社會和和諧*,以環境保護優化經濟增長。

二、發展目標

環境質量指標、污染控制指標、循環經濟指標和環保監管能力建設指標達到省政府環境保護“十一五規劃的要求。

三、發展重點

(一)工業污染防治。一是鞏固和深化工業污染源達標排放成果,加強污染防治技術的開發和推廣應用工作,加強對企業排污的監控,加大環境執法和對環境違法案件的查處力度,扭轉“違法成本低,執法和守法成本高”的局面,提高污染防治設施的管理水平和運轉效率,強化污染物總量控制工作。二是推行清潔生產,建設循環經濟。在企業尤其是重點污染企業,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建設華新高新技術開發區、白沙工業園、化工工業園等清潔生產示范基地。建設再生資源產品基地。三是調整產業結構,實施污染搬遷。根據城市規劃,對不符合環境保護要求的城市區域企業實施搬遷。四是加強對生產有毒物質企業的治理,加強對重金屬和有毒有機污染物排放的監測,開展重金屬和有毒有機污染物防治技術的研究工作。五是控制新污染源,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法》和《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加強“三同時”執行情況的監督和落實,推行排污交易試點工作,運用市場經濟實現“以新帶老”、“總量平衡”。

(二)城市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調整城市燃料結構,提高清潔能源使用率,治理飲食業油煙污染,強化揚塵和汽車尾氣污染防治,加快城市污水集中處理廠和配套管網的建設步伐,推進城市污水資源化利用,重新劃分城市聲環境功能區,控制城市交通噪聲、建筑施工噪聲,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加大對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和管理力度,將南岳建設成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深入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完成全市土壤背景值的調查研究工作,制定全市土壤綜合利用規劃和重金屬、有機毒物、非金屬無機毒物和生物對土壤污染的防治和修復技術、政策措施和方案,開展土壤修復工程試點工作。

(三)進一步抓好湘江流域污染防治工作。開展湘江流域污染源調查和鎘污染現狀調查,加快現有鎘污染排放企業的規范、整治、退出,加強水口山集團四廠、六廠、冶化分廠和衡鋼等重點廢水項目治理,完善排污企業污染防治措施,提高廢水循環利用率,減少污染物排放量。加強廢渣管理,對含砷、鎘、鉛等危險廢物進行規范整治,嚴禁隨意堆存。加強水污染事故的預防和應急處理,確保群眾飲水安全。

(四)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以循環經濟指導產業結構調整,淘汰落后技術、工藝和設備,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控制初級產品的生產總量,鼓勵發展資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的產業和產品,積極推進農村地區沼氣工程,發展生態農業。以水口山工業區、松木工業園作為循環經濟的試點,最大限度地提高資源利用率。

四、實施措施

(一)加快編制完成城市基礎設施各專業規劃。城市基礎設施規劃滯后,各專業規劃相互銜接不夠,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基礎薄弱原因之一。要用科學發展觀來指導各專業規劃的編制,合理地確定規劃指標,制定規劃落實措施,修改已不適宜的規劃。在“十一五”前期,完成各專業規劃的編制,并對原有規劃進行調整,形成相互銜接、互相支撐的城市基礎設施專業規劃體系。

(二)完善*市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優惠政策,形成激勵機制,促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對已出臺的*市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優惠政策進行必要的修訂,使之與國家的相關政策相一致,與*的市情相結合,真正具有可操作性,激勵投資者進軍*,實現政府與投資方雙贏,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步伐。

(三)用足用活國家已經制定實施的政策規定,增加政府掌控的城市基礎設施維護建設資金。嚴格執收城市配套費、國土出讓金、城建維護稅,開征城市污水處理收費、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收費等,使城市基礎設施維護建設資金與實際需要基本相適應。

(四)調動兩級積極性,落實城市建設管理責任制。建立市、區兩級政府抓城市建設管理機制,實行兩級政府、兩級責任、兩級投入、兩級共建共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