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判流程案件管理條例

時間:2022-08-21 04:53:00

導語:審判流程案件管理條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審判流程案件管理條例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為了保護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強化審判管理,提高執法水平和辦案效率,維護司法公正,根據刑訴法、民訴法和行訴法的有關規定,結合我院實際情況,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案件審判流程管理是將整個案件的審理程序有序地組織起來,根據司法公正的原則和要求,實行跟蹤管理。

第三條案件審判流程管理由立案庭根據各類案件在審理過程中的不同環節,進行統一管理。第二章立案第四條立案庭應按立案工作的有關規定進行立案,并負責辦理庭前證據交換。

第五條立案人員應在當事人按規定交納訴訟費后三日內,將起訴狀、起訴書副本直接送達給被告;需要郵寄送達的,以郵寄回執上注明收到的時間為送達時間;被告下落不明的,由立案人員辦理公告送達手續。送達手續完結后次日,立案人員應將案件材料移送排期人員。

第六條案件審判流程管理跟蹤表中規定填寫的欄目,由相關人員負責填寫。第三章排期第七條排期在收案后,應根據有關訴訟法規定,按照案件的具體情況,確定合議庭、獨任審判員,排出開庭日期,張貼公告,并在開庭五日前將案卷材料移送案件主審人。

第八條排期開庭時間為:

(一)刑事案件(含自訴案件),在起訴書副本送達被告人后的十日至二十日為開庭日期。

(二)民事、經濟、行政案件,在訴狀副本送達被告后的二十日至五十日為開庭日期(破產案件除外)。

第九條審判長、獨任審判員自行裁判的案件,一般應在開庭后的十日內結案。刑事自訴案件一般應在開庭后的二十日內結案,但不得超出法律規定的審理期限。

需要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的案件,合議庭應當在開庭后的三日內進行評議,由審判長在合議庭作出評議后的三日內寫出案件審理報告并報分管理院長審核,由分管院長報院長決定是否需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案件經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后,應在十日內結案。

第十條因特殊情況不能按時審結的,審判長、獨任審判員應寫出延期結案報告,敘述理由并擬出結案時間,經分管院長審批后,由立案庭重新排期。

第十一條再次開庭時間安排:

(一)因案件需要法院調查取證,庭審不能按時結束,當事人有正當理由不到庭或當事人提出回避申請成立或當事人又提供新的證據材料等需要再次開庭的,一般在十五日內再次開庭;

(二)因當事人提出反訴或案件需要追加當事人的,一般在三十日內安排再次開庭;

(三)因案件需要鑒定、審計或中止審理的,一般在收到鑒定、審計結論或恢復審理后十五日內再次開庭;

(四)簡易程序轉入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由獨任審判員書面報庭長審核,審核后經分管院長審批,二日內將案件材料交立案庭在五日內重新排期。

第十二條當庭宣判的刑事案件應在五日內,其他案件應在十日內向當事人送達裁判文書;調解結案的,調解書應在調解協議達成后的十日內送達當事人。

裁判文書的送達一般由各審判庭負責;確需郵寄送達的,由各審判庭送立案庭統一辦理。

第十三條各審判庭的書記員、速錄員,由立案庭統一安排庭審記錄、取證記錄。

第十四條案件材料由各審判長和獨任審判員在結案后十五日內裝訂成卷,交立案庭統計。

第十五條各審判庭的收、結案,統計工作由立案庭負責。

第十六條訴前保全、排期前的查封由立案庭辦理。第四章法庭第十七條對現有審判庭的使用作如下調配:

第一審判庭由刑庭和其他庭當事人多的案件時使用;

第二審判庭供經濟審判庭、行政審判庭使用;

第三審判庭供民事審判庭、審判監督庭使用;

第四審判庭供民二庭使用。

法庭內設管理和衛生工作由各審判庭負責。各審判庭的速錄機一律固定、專人使用。審判庭的使用特殊情況由立案庭負責調整。第五章管理和監督第十八條各審判長、獨任審判員必須按月認真填寫已結案件的結案卡、流程表,并連同裁判文書,在每月的二十日前送立案庭。

第十九條各審判長、獨任審判員應服從立案庭在流程管理中的安排與監督,對本規定的執行情況納入年度目標管理考核。

第二十條立案庭如發現各審判長、獨任審判員未按規定執行的,應及時指出,予以糾正。必要時報所在庭的分管院長處理,同時報政治處備案。

第二十一條案件審理流程工作中發生分歧時,由部門負責人之間協商解決,協商不成報分管院長。第六章解釋權第二十二條本規定解釋權屬本院審判委員會。

第二十三條本規定自公布之日起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