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局行政執法職能
時間:2022-09-01 10:30:00
導語:地震局行政執法職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行政處罰(共17項)
一、不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或者不按照地震安全性評價結果確定的抗震設防要求進行抗震設防的
處罰種類:罰款
法律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第四十四條:“違反本法第十七條第三款規定,有關建設單位不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的,或者不按照根據地震安全性評價結果確定的抗震設防要求進行抗震設防的,由國務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門或者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責令改正,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2.《**省防震減災條例》第五十一條:“建設單位不依法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或者不按照根據地震安全性評價結果確定的抗震設防要求進行抗震設防的,由地震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并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3.《**省地震安全性評價管理辦法》第十九條:“違反本辦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地震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并處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未依法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的;
(二)未按照審定的抗震設防要求進行抗震設防的。
4.《**市地震安全性評價管理辦法》第十一條:“需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的工程,建設單位未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或不按照地震安全性評價結果確定的抗震設防要求進行抗震設防的,由市地震局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處10000元至100000元罰款。”
二、未取得地震安全性評價資質證書的單位承攬地震安全性評價業務的
處罰種類:沒收違法所得、罰款
法律依據:
1.《地震安全性評價管理條例》第二十三條:“違反本條例的規定,未取得地震安全性評價資質證書的單位承攬地震安全性評價業務的,由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或者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依據職權,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并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
2.《**省地震安全性評價管理辦法》第二十條:“違反本辦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地震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其限期改正,沒收非法所得,并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由頒發資質證書的地震行政主管部門吊銷其資質證書:
(一)未依法取得地震安全性評價資質,擅自從事地震安全性評價的;”
三、超越其資質許可的范圍承攬地震安全性評價業務的
處罰種類:沒收違法所得、罰款
法律依據:
1.《地震安全性評價管理條例》第二十四條:“違反本條例的規定,地震安全性評價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或者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依據職權,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并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由頒發資質證書的部門或者機構吊銷資質證書:”
(一)超越其資質許可的范圍承攬地震安全性評價業務的;
2.《**省地震安全性評價管理辦法》第二十條:“違反本辦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地震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其限期改正,沒收非法所得,并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由頒發資質證書的地震行政主管部門吊銷其資質證書:
(二)超越地震安全性評價資質許可的范圍,承攬地震安全性評價業務的;”
四、以其他地震安全性評價單位的名義承攬地震安全性評價業務的
處罰種類:沒收違法所得、罰款
法律依據:
1.《地震安全性評價管理條例》第二十四條:“違反本條例的規定,地震安全性評價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或者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依據職權,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并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由頒發資質證書的部門或者機構吊銷資質證書:
(二)以其他地震安全性評價單位的名義承攬地震安全性評價業務的;”
2.《**省地震安全性評價管理辦法》第二十條:“違反本辦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地震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其限期改正,沒收非法所得,并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由頒發資質證書的地震行政主管部門吊銷其資質證書:
(三)以其他地震安全性評價單位的名義承攬地震安全性評價業務的;”
五、允許其他單位以本單位名義承攬地震安全性評價業務的
處罰種類:沒收違法所得、罰款
法律依據:
1.《地震安全性評價管理條例》第二十四條:“違反本條例的規定,地震安全性評價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或者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依據職權,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并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由頒發資質證書的部門或者機構吊銷資質證書:
(三)允許其他單位以本單位名義承攬地震安全性評價業務的。”
2.《**省地震安全性評價管理辦法》第二十條:“違反本辦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地震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其限期改正,沒收非法所得,并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由頒發資質證書的地震行政主管部門吊銷其資質證書:
(四)允許其他單位以本單位名義承攬地震安全性評價業務的。”
六、新建、擴建、改建建設工程,對地震監測設施或者地震觀測環境造成危害,又未依法事先征得同意并采取相應措施的
處罰種類:罰款
法律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第四十三條:“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國務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門或者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恢復原狀或者采取其他補救措施;情節嚴重的,可以處五千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新建、擴建、改建建設工程,對地震監測設施或者地震觀測環境造成危害,又未依法事先征得同意并采取相應措施的;”
2.《**省防震減災條例》第五十條:“違反本條例,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地震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恢復原狀或者采取其他補救措施;情節嚴重的,可以處五千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新建、改建、擴建建設工程,對地震監測設施或者地震觀測環境造成危害,又未依法事先征得同意并采取相應措施的;”
七、破壞典型地震遺址、遺跡的
處罰種類:罰款
法律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第四十三條:“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國務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門或者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恢復原狀或者采取其他補救措施;情節嚴重的,可以處五千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三)破壞典型地震遺址、遺跡的。”
2.《**省防震減災條例》第五十條:“違反本條例,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地震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恢復原狀或者采取其他補救措施;情節嚴重的,可以處五千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二)破壞典型地震遺址、遺跡的。”
八、占用、拆除、損壞下列地震監測設施:地震監測儀器、設備和裝置;供地震監測使用的山洞、觀測井(泉);地震監測臺網中心、中繼站、遙測點的用房;地震監測標志;地震監測專用無線通信頻段、信道和通信設施;用于地震監測的供電、供水設施
處罰種類:警告、罰款
法律依據:
《地震監測管理條例》第三十六條:“有本條例第二十六條、第二十八條所列行為之一的,由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或者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給予警告,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對個人可以處5000元以下的罰款,對單位處2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二十六條:“禁止占用、拆除、損壞下列地震監測設施:
(一)地震監測儀器、設備和裝置;
(二)供地震監測使用的山洞、觀測井(泉);
(三)地震監測臺網中心、中繼站、遙測點的用房;
(四)地震監測標志;
(五)地震監測專用無線通信頻段、信道和通信設施;
(六)用于地震監測的供電、供水設施。”
九、在已劃定的地震觀測環境保護范圍內從事爆破、采礦、采石、鉆井、抽水、注水活動
處罰種類:警告、罰款
法律依據:
《地震監測管理條例》第三十六條:“有本條例第二十六條、第二十八條所列行為之一的,由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或者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給予警告,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對個人可以處5000元以下的罰款,對單位處2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二十八條:“除依法從事本條例第三十二條、第三十三條規定的建設活動外,禁止在已劃定的地震觀測環境保護范圍內從事下列活動:
(一)爆破、采礦、采石、鉆井、抽水、注水;”
十、在測震觀測環境保護范圍內設置無線信號發射裝置、進行振動作業和往復機械運動
處罰種類:警告、罰款
法律依據:
《地震監測管理條例》第三十六條:“有本條例第二十六條、第二十八條所列行為之一的,由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或者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給予警告,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對個人可以處5000元以下的罰款,對單位處2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二十八條:“除依法從事本條例第三十二條、第三十三條規定的建設活動外,禁止在已劃定的地震觀測環境保護范圍內從事下列活動:
(二)在測震觀測環境保護范圍內設置無線信號發射裝置、進行振動作業和往復機械運動;”
十一、在電磁觀測環境保護范圍內鋪設金屬管線、電力電纜線路、堆放磁性物品和設置高頻電磁輻射裝置
處罰種類:警告、罰款
法律依據:
《地震監測管理條例》第三十六條:“有本條例第二十六條、第二十八條所列行為之一的,由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或者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給予警告,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對個人可以處5000元以下的罰款,對單位處2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二十八條:“除依法從事本條例第三十二條、第三十三條規定的建設活動外,禁止在已劃定的地震觀測環境保護范圍內從事下列活動:
(三)在電磁觀測環境保護范圍內鋪設金屬管線、電力電纜線路、堆放磁性物品和設置高頻電磁輻射裝置;”
十二、在地形變觀測環境保護范圍內進行振動作業
處罰種類:警告、罰款
法律依據:
《地震監測管理條例》第三十六條:“有本條例第二十六條、第二十八條所列行為之一的,由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或者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給予警告,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對個人可以處5000元以下的罰款,對單位處2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二十八條:“除依法從事本條例第三十二條、第三十三條規定的建設活動外,禁止在已劃定的地震觀測環境保護范圍內從事下列活動:
(四)在地形變觀測環境保護范圍內進行振動作業;”
十三、在地下流體觀測環境保護范圍內堆積和填埋垃圾、進行污水處理
處罰種類:警告、罰款
法律依據:
《地震監測管理條例》第三十六條:“有本條例第二十六條、第二十八條所列行為之一的,由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或者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給予警告,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對個人可以處5000元以下的罰款,對單位處2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二十八條:“除依法從事本條例第三十二條、第三十三條規定的建設活動外,禁止在已劃定的地震觀測環境保護范圍內從事下列活動:
(五)在地下流體觀測環境保護范圍內堆積和填埋垃圾、進行污水處理;”
十四、在觀測線和觀測標志周圍設置障礙物或者擅自移動地震觀測標志
處罰種類:警告、罰款
法律依據:
《地震監測管理條例》第三十六條:“有本條例第二十六條、第二十八條所列行為之一的,由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或者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給予警告,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對個人可以處5000元以下的罰款,對單位處2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二十八條:“除依法從事本條例第三十二條、第三十三條規定的建設活動外,禁止在已劃定的地震觀測環境保護范圍內從事下列活動:
(六)在觀測線和觀測標志周圍設置障礙物或者擅自移動地震觀測標志。”
十五、建設單位從事建設活動時,未按照要求增建抗干擾設施或者新建地震監測設施,對地震監測設施或者地震觀測環境造成破壞的
處罰種類:罰款
法律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第四十三條:“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國務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門或者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恢復原狀或者采取其他補救措施;情節嚴重的,可以處五千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新建、擴建、改建建設工程,對地震監測設施或者地震觀測環境造成危害,又未依法事先征得同意并采取相應措施的;
(二)破壞典型地震遺址、遺跡的。”
2.《地震監測管理條例》第三十七條:“違反本條例的規定,建設單位從事建設活動時,未按照要求增建抗干擾設施或者新建地震監測設施,對地震監測設施或者地震觀測環境造成破壞的,由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或者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責令改正,限期恢復原狀或者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情節嚴重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第四十三條的規定處以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十六、經過地震動參數復核或者地震小區劃工作的區域內不需要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的建設工程,沒有按照地震動參數復核或者地震小區劃結果確定的抗震設防要求進行抗震設防
處罰種類:罰款
法律依據:
《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管理規定》第十七條:“建設單位違反本規定第十三條的規定,由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或者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責令改正,并處5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的罰款。”
第十三條:“經過地震動參數復核或者地震小區劃工作的區域內不需要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的建設工程,必須按照地震動參數復核或者地震小區劃結果確定的抗震設防要求進行抗震設防。”
十七、重大建設工程選址前未進行地震活動斷層調查或者不依據經審定的地震活動斷層調查報告進行選址,逾期不改正的
處罰種類:罰款
法律依據:
《**省地震活動斷層調查管理規定》第十七條第二款:“違反本規定,重大建設工程選址前未進行地震活動斷層調查或者不依據經審定的地震活動斷層調查報告進行選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責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處以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
其他具體行政行為(共25項)
一、編制、修改防震減災規劃和計劃
法律依據:
1.《防震減災法》第二十二條:“根據震情和震害預測結果,國務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應當會同同級有關部門編制防震減災規劃,報本級人民政府批準后實施。
修改防震減災規劃,應當報經原批準機關批準。”
2.《**省防震減災條例》第二十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震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震情和地震災害預測結果,會同有關部門編制防震減災規劃和計劃,報本級人民政府批準后實施。
修改防震減災規劃和計劃,應當報經原審批機關批準。”
3.《**市防震減災管理規定》第十七條:“地震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轄區內的地震災害進行預測,并根據地震災害預測結果,會同有關部門編制防震減災規劃。”
二、編制地震臺網規劃
法律依據:
《地震監測管理條例》第十條第三款:“市、縣地震監測臺網規劃,由市、縣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根據省級地震監測臺網規劃制定,報本級人民政府批準后實施。”
三、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備案
法律依據:
《**省防震減災條例》第三十三條第二款:“大型企業、生命線工程和可能引發次生災害的單位,應當根據當地人民政府的要求,制走本單位的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并報當地地震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四、特殊部門和單位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備案
法律依據:
《**市防震減災管理規定》第三十四條:“下列部門和單位應當制定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報當地地震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一)供水、供熱、燃氣等屬于生命線工程的部門和單位;
(二)車站、機場、鐵路、港務等屬于交通工程的部門和單位;
(三)大型商場、體育場、大型公共娛樂場所;
(四)醫院、學校、二類以上幼兒園;
(五)大型廠礦企業;”
五、制定地震監測預報方案
法律依據:
1.《防震減災法》第十一條:“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應當加強地震監測工作,制定短期與臨震預報方案,建立震情跟蹤會商制度,提高地震監測預報能力。”
2.《地震預報條例》第八條:“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機構應當組織召開地震震情會商會,對各種地震預測意見和與地震有關的異常現象進行綜合分析研究,形成地震預報意見。
市、縣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機構可以組織召開地震震情會商會,形成地震預報意見,向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機構報告。”
3.《**省防震減災條例》第十條:“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和重點防御城市的地震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制定短期預案;臨震預報方案,建立震情跟蹤會商制度,加強對地震活動與地震前兆的信息監測、傳遞、分析和處理,對可能發生地震的地點、時間和震級加強預測。”
4.《**市防震減災管理規定》第二十一條:“本市的地震監測預報方案,由市地震行政主管部門根據省地震監測預報方案制定并組織實施。
市、區(市)地震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市地震監測預報方案,建立震情跟蹤會商制度,并負責本轄區內的震情信息收集、分析與核實,在提出初步預測意見后,報上一級地震行政主管部門。”
六、對地震活動與地震前兆的信息檢測、傳遞、分析、處理和對可能發生地震的地點、時間和震級的預測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第十二條:“國務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應當加強對地震活動與地震前兆的信息檢測、傳遞、分析、處理和對可能發生地震的地點、時間和震級的預測。”
七、負責震情跟蹤與報告
法律依據:
《**市防震減災管理條例》第二十二條:“已地震中期預報的區域,在震情跟蹤過程中如發現有明顯臨震異常,地震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立即報告同級人民政府。情況緊急時,可以由市或所在區(市)人民政府48小時之內的臨震預報,并及時向上一級人民政府和地震行政主管部門報告。”
八、破壞性地震發生后,負責抗震救災事宜
法律依據:
1.《防震減災法》第三十條第二款:“破壞性地震發生后,有關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設立抗震救災指揮機構,組織有關部門實施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
2.《**省防震減災條例》第三十八條:“破壞性地震發生后,省人民政府應當宣布災區進入震后應急期。震區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立即成立抗震救災指揮機構,統一組織有關部門實施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
3.《**市防震減災管理規定》第三十七條:“破壞性地震發生后,地震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立即轉為本級人民政府的抗震救災指揮機構的辦事機構,具體負責抗震救災事宜。”
九、平息和澄清地震謠言
法律依據:
1.《破壞性地震應急條例》第十五條第二款:“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傳播有關地震的謠言。發生地震謠傳時,防震減災工作主管部門應當協助人民政府迅速予以平息和澄清。”
2.《地震預報管理條例》第十七條:“發生地震謠言,擾亂社會正常秩序時,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機構應當采取措施,迅速予以澄清,其他有關部門應當給予配合、協助。”
3.《**省防震減災條例》第二十條:“禁止制造,散布地震謠言。發生地震謠言,擾亂社會秩序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采取有效措施,迅速予以澄清。”
4.《**市防震減災管理規定》第二十三條:“禁止制造、散布地震謠言,發生地震謠言時,地震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迅速予以澄清,公安部門應當依法采取措施,維持社會的穩定。”
十、會同有關部門調查、評估地震災害損失
法律依據:
1.《破壞性地震應急條例》第二十四條:“防震減災工作主管部門應當加強現場地震監測預報工作,并及時會同有關部門評估地震災害損失;災情調查結果,應當及時報告本級人民政府抗震救災指揮部和上一級防震減災工作主管部門。”
2.《**市防震減災管理規定》第四十一條:“地震災害損失由地震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建設、民政等部門負責調查、評估。地震災害損失評估結果應及時報告同級人民政府并按規定上報。”
十一、制定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
法律依據:
1.《防震減災法》第二十六條第三款:“可能發生破壞性地震地區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參照國家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制定本行政區域內的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報本級人民政府批準;省、自治區和人口在一百萬以上的城市的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還應當報國務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2.《破壞性地震應急條例》第十一條:“根據地震災害預測,可能發生破壞性地震地區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防震減災工作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同級有關部門以及有關單位,參照國家的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制定本行政區域內的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報本級人民政府批準;…”。
3.《**省防震減災條例》第三十三條第一款:“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震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根據省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制定本行政區域內的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報本級人民政府批準,并報上一級地震行政主管部門備案。其中,人口在一百萬以上的城市的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還應當報國家地震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4.《**市防震減災管理規定》第三十三條:“市、區(市)地震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制定本轄區內的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報同級人民政府批準,并報上一級地震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十二、震后地震趨勢判定和破壞性地震的震后地震趨勢判定報告并公告
法律依據:
1.《**省防震減災條例》第三十九條:“破壞性地震發生后,省地震行政主管部門以及震區地震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立即開展現場地震監測預報工作,對地震有關參數做出速報,并及時對震后趨勢做出判斷。”
2.《震后地震趨勢判定公告規定》第四條:“對社會產生影響的地震事件發生后,有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機構應當組織召開震情會商會,對本轄區近期內地震活動形勢進行綜合分析研究,形成震后地震趨勢判定意見。
市、縣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機構形成的震后地震趨勢判定意見,應當向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機構報告。”
第五條:“在人口稠密、經濟發達地區發生的普遍有感地震的震后地震趨勢判定和破壞性地震的震后地震趨勢判定,由有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機構向本級人民政府報告,并可以適時向社會公告。”
3.《**市防震減災管理規定》第三十八條:“破壞性地震發生后,地震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地震類型和震后趨勢迅速做出判斷,并將有關情況及時報告同級抗震救災指揮機構。”
十三、劃定地震觀測環境保護范圍
法律依據:
《地震監測管理條例》第二十五條第二款:“地震監測設施所在地的市、縣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環境的保護工作。”
第二十七條:“地震觀測環境應當按照地震監測設施周圍不能有影響其工作效能的干擾源的要求劃定保護范圍。具體保護范圍,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會同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國家有關標準規定的最小距離劃定。
國家有關標準對地震監測設施保護的最小距離尚未作出規定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會同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國家有關標準規定的測試方法、計算公式等,通過現場實測確定。”
第二十九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在地震監測設施附近設立保護標志,標明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環境保護的要求。”
十四、鼓勵、扶持地震監測預報,加強地震監測臺網的現代化建設
法律依據:
1.《**省防震減災條例》第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地震行政主管部門應當鼓勵、扶持地震監測預報的科學技術研究,根據地震監測預報需要和規劃要求,加強地震監測臺網的現代化建設,更新落后設備,強化監測手段,不斷提高監測預報水平。”
2.《**市防震減災管理規定》第二十六條:“地震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防震減災規劃要求,加強地震監測臺網的建設工作。
地震監測臺網的建設應當納入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并納入城市防災系統。”
十五、負責地震監測的管理工作
法律依據:
《地震監測管理條例》第五條第二款:“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地震監測的管理工作。”
十六、管理和指導地震監測臺網(站)
法律依據:
1.《地震監測管理條例》第二十條:“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應當對專用地震監測臺網和社會地震監測臺站(點)的運行予以指導。”
2.《**省防震減災條例》第十三條:“政府投資建設的地震監測臺網(站),由地震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管理,其建設所需投資和維持運轉所需經費,按照事權和財權相統一的原則,由同級人民政府負擔;企業、事業單位投資建設的地震監測臺網(站),由建設單位負責管理,并接受當地地震行政主管部門的業務指導。”
3.《**市防震減災管理規定》第二十九條:“企業、事業單位投資建設和管理地震監測設施,應當接受地震行政主管部門的業務指導;地震監測設施需要搬遷或者撤消時,應當事先征得市地震行政主管部門的同意。”
十七、對村鎮房屋建設抗震設防的指導
法律依據:
《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管理規定》第十五條:“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應當按照地震動參數區劃圖規定的抗震設防要求,加強對村鎮房屋建設抗震設防的指導,逐步增強村鎮房屋抗御地震破壞的能力。”
十八、對實施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工作進行檢查
法律依據:
《破壞性地震應急條例》第十八條:“在臨震應急期,各級防震減災工作主管部門應當協助本級人民政府對實施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工作進行檢查。”
十九、對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和抗震設防要求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
法律依據:
1.《地震安全性評價管理條例》第二十二條:“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應當會同有關專業主管部門,加強對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的監督檢查。”
2.《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管理規定》第十四條:“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應當會同同級政府有關行業主管部門,加強對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使用的監督檢查;確保建設工程按照抗震設防要求進行抗震設防。”
3.《**省地震安全性評價管理辦法》第十八條:“各級地震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和抗震設防要求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確保各類建設項目達到抗震設防要求。”
二十、對地震工作給予表彰或獎勵
法律依據:
1.《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環境保護條例》第十七條:“對下列單位和個人,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給予獎勵;
(一)嚴格執行本條例,為保護地震監測設施及其觀測環境,作出顯著成績的;
(二)對破壞、哄搶、盜竊地震監測設施的行為檢舉有功的;
(三)制止破壞、哄搶、盜竊地震監測設施的行為,防止事故發生的。”
2.《破壞性地震應急條例》第三十六條:“在破壞性地震應急活動中有下列事跡之一的,由其所在單位、上級機關或者防震減災工作主管部門給予表彰或者獎勵:
(一)出色完成破壞性地震應急任務的;
(二)保護國家、集體和公民的財產或者搶救人員有功的;
(三)及時排除險情,防止災害擴大,成績顯著的;
(四)對地震應急工作提出重大建議,實施效果顯著的;
(五)因震情、災情測報準確和信息傳遞及時而減輕災害損失的;
(六)及時供應用于應急救災的物資和工具或者節約經費開支,成績顯著的;
(七)有其他特殊貢獻的。”
3.《**市防震減災管理規定》第八條:“對在防震減災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由市、區(市)人民政府和有關主管部門給予表彰和獎勵。”
二十一、組織培訓
法律依據:
《地震監測管理條例》第二十四條:“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應當加強對從事地震監測工作的業務培訓,提高其專業水平。”
二十二、重大建設工程選址前未進行地震活動斷層調查或者不依據經審定的地震活動斷層調查報告進行選址的,責令改正
法律依據:
《**省地震活動斷層調查管理規定》第十七條第二款:“違反本規定,重大建設工程選址前未進行地震活動斷層調查或者不依據經審定的地震活動斷層調查報告進行選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責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處以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
二十三、危害、破壞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環境,干擾和妨礙地震監測臺網(站)的工作,占用和干擾地震專用通信網的線路、信道及其設施的,責令其停止違法行為,限期采取補救措施
法律依據:
《**省防震減災條例》第四十九條:“違反本條例第十五條規定的,由地震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其停止違法行為,限期采取補救措施;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十五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危害、破壞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環境,不得干擾和妨礙地震監測臺網(站)的工作,不得占用和干擾地震專用通信網的線路、信道及其設施。”
二十四、對在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環境保護范圍內的建設工程項目提出意見
法律依據:
1.《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環境保護條例》第十二條:“新建、改建、擴建建設工程,應當避免對地震觀測環境造成妨害確實無法避免而又必須建設的國家重點工程,建設單位在工程設計前應當征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同意,并采取下列措施:……”。
2.《地震監測管理條例》第三十二條:“新建、擴建、改建建設工程,應當遵循國家有關測震、電磁、形變、流體等地震觀測環境保護的標準,避免對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環境造成危害。對在地震觀測環境保護范圍內的建設工程項目,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在核發選址意見書時,應當事先征求同級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的意見;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應當在10日內反饋意見。”
第三十三條:“建設國家重點工程,確實無法避免對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環境造成破壞的,建設單位應當按照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的要求,增建抗干擾設施或者新建地震監測設施后,方可進行建設。
需要新建地震監測設施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可以要求新建地震監測設施正常運行1年以后,再拆除原地震監測設施。本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措施所需費用,由建設單位承擔。”
二十五、涉及特定地震內容的文稿審核
法律依據:
《**市防震減災管理規定》第二十四條:“有下列內容的文稿應當經地震行政主管部門審核方可:
(一)已引起社會強烈反應的宏觀地震異常現象的解釋或說明;
(二)震情監視和地震活動狀況;
(三)地震謠傳的應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