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教育管理暫行制度
時間:2022-09-14 09:59:00
導語:黨員教育管理暫行制度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流動黨員管理,保障流動黨員權利,規范流動黨員行為,發揮流動黨員作用,根據中辦發[**]21號、**辦發[**]4號文件精神,結合當前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流動黨員是指因投親靠友、外出學習、外派工作、務工經商或從事其他正當職業,離開正式組織關系所在鄉鎮或縣直單位,連續3個月以上無法正常參加流出地黨組織活動的黨員。
第三條流動黨員管理工作要從有利于黨組織加強管理,有利于黨員合理流動,有利于黨員發揮作用出發,堅持以流入地黨組織為主、流出地和流入地共同管理,堅持區別情況、動態管理,堅持教育、管理與服務相結合。
第二章管理網絡
第四條縣委設立流動黨員管理中心,掛靠在縣委組織部,負責對全縣流動黨員管理工作進行綜合指導、督促檢查和具體協調。縣公安、民政、計生、工商、稅務等職能部門要積極支持和配合縣委流動黨員管理中心的工作。
縣委流動黨員管理中心在**先鋒網上開辦流動黨員管理專欄,在辦公室設立流動黨員咨詢服務專用電話,為流動黨員提供學習交流平臺,提供政策、法律咨詢和就業、維權等方面的援助。
第五條各鄉鎮黨委和縣直牽頭聯絡單位黨組織分別設立流動黨員管理站,其中鄉鎮由組織干事、民政助理、計生專干、戶籍民警組成,縣直由牽頭聯絡單位政工股長、計生專干和綜治專干組成,負責牽頭抓好本轄區、本系統流動黨員管理工作。
第六條各行政村(社區居委會)配備一名流動黨員管理聯絡員,由村黨支部(社區黨總支)組織委員擔任,具體負責本轄區流動黨員管理工作。
第三章黨組織職責
第七條流出地和流入地黨組織要分別建立健全流動黨員動態管理臺帳和分工聯系、走訪幫帶、目標管理、學習教育、民主評議等制度,整合力量加強和改進流動黨員管理工作。
第八條流出地黨組織要按規定做好《流動黨員活動證》的申請受理、登記發放和年度審查工作,及時掌握外出流動黨員的流向及變動情況,向他們通報黨組織的重要情況并通知參加黨內選舉等重要活動。
第九條流出地黨組織要采取設立駐外機構、聯系當地組織、借助互聯網絡、開通服務熱線等方式,支持和配合流入地黨組織加強流動黨員日常管理工作。
流動黨員駐外管理機構應接受駐地黨組織的指導和監督,涉及黨員處置處分等方面的重大事項應報批準設立它的黨組織審查同意。
第十條流出地黨組織要定期與流入地黨組織聯系,每季度全面了解流出黨員的現實表現一次,隨時為流入地黨組織提供黨員流出前參加組織生活、履行義務、遵紀守法等方面的情況,按規定做好預備黨員轉正工作。
第十一條流入地黨組織對流動黨員管理負有主要責任,要加強與流出地黨組織的聯系,認真做好外來流動黨員的身份確認和預備黨員的教育管理工作,為外來流動黨員的就業、學習和生活提供必要幫助。
第十二條流入地黨組織要將外來流動黨員編入黨的一個基層組織,組織他們參加黨的組織生活,在《流動黨員活動證》上如實填寫其參加組織生活、履行義務、遵紀守法等情況并及時向流出地黨組織通報。
第十三條流入地黨組織要在外來流動黨員較為集中的村(社區)、住宅小區、項目工地和集貿市場等設立流動黨員臨時黨支部,專門接收和管理外來流動黨員。
第四章黨員的權利責任
第十四條流動黨員享有黨章規定的各項權利和對所屬黨組織黨務工作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任何黨組織不得給予歧視性待遇。
第十五條黨員流出前應到所屬黨支部報告登記,告知外出事由、時間、地點和聯系方式;抵達流入地后應及時到當地黨組織報到,告知所在單位、居住地址和聯系方式。流動期間個人信息有變動的,應及時向流出地和流入地黨組織報告。
第十六條流動黨員應根據流動時間長短,主動到組織關系所在地黨組織辦理《流動黨員活動證》或《黨員證明信》,持黨員身份證明材料到流入地黨組織報到并參加黨的日常組織生活、按規定交納黨費,在流出地黨組織參加黨內選舉等重要活動。
第十七條流動黨員應服從安排,接受流出地、流入地黨組織的雙重教育管理,定期向雙方黨組織匯報思想、學習和工作情況,向流出地黨組織匯報參加組織生活的情況,按要求將《流動黨員活動證》送交流出地黨組織查驗,履行黨員和公民應盡的義務。
第五章黨員的學習教育
第十八條流動黨員教育工作應堅持行前教育、在外教育與返鄉教育相結合,不斷增強黨員的黨性觀念和組織觀念,使流動黨員始終保持思想上的先進性。
第十九條流動黨員應自覺堅持個人自學制度,認真閱讀流入地或流出地發放的學習資料,按時參加流入地或流出地組織的集中學習培訓活動。
第二十條流動黨員的學習教育內容應體現針對性和有效性,著重學習黨的方針政策、常用法律法規、外出務工技能和各類先進典型。
第二十一條流動黨員的學習教育形式要突出靈活性,堅持因地制宜、因人而異。
(一)對外地流入、外出返鄉及接受駐外機構統一管理的黨員,利用其工余或休假時間集中辦班培訓;
(二)對流出本地、流向集中且不便回鄉的黨員,托人帶去或專人送去各類資料供其自學,或結合一年一次的走訪慰問派人上門輔導;
(三)對流出本地、零星分散且不便回鄉的黨員,通過郵寄學習資料、發送電子郵件、通知上網學習等方式進行遠程函授教育;
(四)對流動性大、地點不固定或由于特殊原因無法參加正常教育培訓的黨員,由流出地組織專人補課。
第二十二條流動黨員要認真做好自學筆記和培訓記錄,按要求送交組織學習教育活動的一方黨組織查驗,及時完成黨組織規定的學習測試或技能考核任務。
第六章黨員的民主評議
第二十三條流動黨員要在流出地黨支部參加民主評議,原則上一年一次。經批準請假或一時聯系不上的黨員,可由流出地黨支部作出缺席評議或在事后補評。
第二十四條流動黨員民主評議工作以流出地黨支部為主組織,流入地黨支部應予積極配合。具體分六步進行:
(一)動員準備。流出地黨支部向外出流動黨員告知民主評議工作的安排及要求,組織搞好評議前的學習教育、思想發動工作,并將評議工作所需表冊資料提前送達黨員本人及相關單位黨組織。
(二)自我評價。黨員個人對照優秀黨員的標準和不合格黨員的表現,全面剖析自己的思想、學習和工作情況,找出存在差距,提出努力方向。
(三)征求意見。流出地、流入地黨組織分別深入流動黨員的工作圈、生活圈和交際圈,征求群眾對該黨員的意見和建議,并由流出地黨組織進行綜合。
(四)黨內評議。流出地黨支部召開支部黨員大會,對外出流動黨員逐一進行民主評議,并分別加以綜合。
(五)組織鑒定。流出地黨支部根據對流動黨員民主評議的綜合意見,確定優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流動黨員名單,提交支部大會討論通過并報上一級黨委審查。
(六)處置處理。流出地黨組織依照規定程序和方式,對不合格的外出流動黨員作出組織處置或紀律處分,觸犯法律的應移交司法機關處理。
第二十五條同時符合以下條件的流動黨員,在民主評議中可以評定為優秀等次。
(一)帶頭學習執行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在政治上與黨中央保持一致,支持各項改革、發展和穩定措施;
(二)始終與黨組織保持密切聯系,主動向黨組織匯報思想和工作,按時參加黨的活動,積極完成黨組織交辦的各項任務;
(三)模范履行義務,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責任感和正義感強,能見義勇為、助人為樂,在群眾中有良好口碑;
(四)積極參與流入地的經濟建設或社會管理工作,在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方面做出一定成績;
(五)帶頭回報家鄉,為家鄉發展獻計出力。
第二十六條流動黨員具有以下一種或多種表現的,在民主評議中應評定為不合格等次。
(一)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持懷疑態度,在大是大非問題上不堅持原則,拒不執行組織決議,公開在群眾中散布錯誤言論和不滿情緒,或以各種方式消極應付甚至提出退黨要求;
(二)無正當理由,連續6個月以上不與流出地黨組織聯系,不參加黨的組織生活,或不交納黨費,或不做黨所分配的工作,或不履行其他應盡的義務;
(三)為人不講誠信、不講道德,不履行依法簽定的各類合同,以各種方式弄虛作假、坑蒙拐騙,惡意侵占國家、集體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
(四)組織、參與或支持各種非組織活動,在群眾中挑起派性斗爭,制造各種不團結、不穩定因素;
(五)違反流動人口管理法規,參與盜竊、賭博、流氓滋事活動,或嚴重影響務工單位、服務場所、居住社區的正常秩序;
(六)不關心家鄉建設,與家鄉黨組織和群眾關系緊張,或經常向黨組織提過分要求,甚至威脅黨組織。
(七)有其他違紀政紀、社會公德或法律法規的行為,明顯喪失共產黨員的先進性甚至落后于普通群眾。
第二十七條流動黨員民主評議工作應把握政策界限,把無正當理由長期不接受黨組織教育管理與有正當理由無法參加正常的組織生活區別開來,把黨組織軟弱渙散、工作制度不健全造成黨員不能履行義務與黨員主觀上不愿履行義務區別開來,把黨員合理申訴與拒絕幫教區別開來,做好思想政治和教育轉化工作。
對純屬個人原因被評定為不合格的,應嚴肅處置到位;對因黨組織的教育管理未跟上所致的,應適當延長考察期限;對接到評議通知后,無正當理由拒不與黨組織聯系的,應視為自行脫黨。
第二十八條流動黨員的民主評議結論、組織處置或處分決定應同黨員本人見面并由流出地黨組織向群眾公示,黨員本人不服的可在規定期限內向公示機關反映、申訴,由公示機關負責調查處理。評議工作結束后,流出地黨組織應做好立卷歸檔工作。
第七章黨員的表彰獎勵
第二十九條對比較優秀的流動黨員,流出地和流入地黨組織都可以進行表彰,但表彰前應征求對方黨組織的意見。對一方黨組織提出的反對意見,另一方黨組織應給予充分尊重。
第三十條流出地、流入地黨組織對受表彰的流動黨員應給予精神鼓勵和適當的物質獎勵,采取多種形式宣傳他們的先進事跡,號召其他黨員和群眾向他們學習。
第八章附則
第三十一條本辦法適用于**籍流動黨員和從縣外流入的黨員。暫未落實接收單位的退伍軍人黨員、大中專畢業生黨員的日常管理工作,參照本辦法執行。
第三十二條本辦法由中共**縣委組織部負責解釋,自之日起實施。
- 上一篇:黨員管理特殊情況處理
- 下一篇:監督工作聯席會議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