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責任制考核制度

時間:2022-11-06 05:11:00

導語:食品安全責任制考核制度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食品安全責任制考核制度

第一條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國發〔20**〕23號)和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市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烏政辦〔20**〕293號)精神,切實加強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對食品安全工作的監督管理,有效遏制食品安全事故發生,確保人民群眾飲食安全,根據《**市食品安全責任制與責任追究制(試行)》,制定本考核辦法。

第二條食品安全責任制實行層級考核的方法,層層落實責任制。市人民政府分管副市長與各區(縣)政府及市屬各食品安全相關部門責任人簽定食品安全工作目標責任書,市食品安全協調領導小組統一組織對各區(縣)政府和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市農牧局、市商務局、市質監局、市工商局、市衛生局等部門履行食品安全監管責任情況進行考核;各區(縣)政府負責對本轄區內相關部門的食品安全工作進行考核(詳見考核細則)。

第三條考核指標

(一)考核指標的制定要遵循科學合理的原則,根據被考核單位和部門承擔的食品安全監管職責,結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食品安全工作目標責任制考核辦法(試行)》和我市實際,制定被考核單位的管理指標和量化指標。

(二)對各區(縣)政府食品安全工作的考核指標主要有:組織領導、制度保障、重點工作完成情況、宣傳教育實施情況、重大案件查處情況、經費保障情況、群眾滿意度等內容。

(三)食品安全監管各相關部門的考核指標以《**市食品安全工作目標責任書》和《**市食品安全目標責任制考核細則》內容為主。

第四條考核原則

(一)客觀公正,考核標準科學規范。

(二)求真務實,考核結果真實可靠。

(三)權責明確,促進工作全面開展。

(四)宣教結合,提高安全責任意識。

(五)獎優罰劣,切實落實責任追究制。

第五條考核辦法

實行季度自查、半年督察、隨機抽查與年終考核相結合的辦法。每季度由被考核單位自行組織,對各項工作進行自查;半年督察、隨機抽查與年終考核由市食品安全協調領導小組專門組織實施,對各區(縣)政府和相關部門的食品安全工作總體開展情況和量化指標執行情況進行檢查和考核,并提出結論性考核意見上報市人民政府。對年終考核中發現的問題,由考核組及時向被考核單位反饋,并提出整改要求。

第六條考核工作程序

(一)單位自查。

各區(縣)政府及市屬各食品安全相關部門要在本年度11月30日前,將年度食品安全工作開展情況及自查報告報送市食品安全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

(二)組織考核。

本年度12月31日前,市食品安全協調領導小組組織有關部門對各區(縣)政府及市屬各食品安全相關部門進行統一考核。由市食品安全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統一組織開展食品安全工作滿意度測評和重點食品抽樣檢測工作。

(三)考核方式。

1.聽取匯報。考核組聽取被考核單位年度內食品安全工作總體開展情況的匯報,重點對落實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市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烏政辦〔20**〕293號)和食品安全工作目標責任書各項工作的完成情況進行了解。

2.查看資料。查閱被考核單位涉及食品安全工作的有關檔案、文件、工作記錄等。

3.召開座談會。聽取有關部門、協會、學會、種植基地、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及社區群眾代表的意見。

4.現場檢查。實地抽查農產品養殖基地(場)、畜禽定點屠宰場、超市、農貿市場、集體食堂、餐飲企業等食品生產經營企業。

5.滿意度測評。對所在地區實施食品放心工程、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的情況、效果以及對所在地區主要品種放心程度的評價等內容。

6.重點食品抽樣檢測。制定計劃,選擇重點品種進行檢測。

7.考核打分。在聽匯報、明查暗訪的基礎上,結合群眾對食品安全工作的滿意度測評和重點食品抽樣檢測結果,考核組成員按考核標準逐項打分,匯總以后計算平均分值。

(四)確定等次。

食品安全責任制考核分為優秀、合格、不合格3個等次。考核分數在90分以上(含90分)為優秀;75分以上(含75分)為合格;75分以下為不合格。

(五)考核結果。

考核結束后,經市人民政府批準,由市食品安全協調領導小組書面通報相關區(縣)政府和相關部門,并在媒體上公布考核結果。

第七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單位,當年考核為不合格:

(一)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

(二)發生食品安全事故隱瞞不報或弄虛作假,或對事故處置不力,造成不良影響和嚴重后果的。

(三)行政執法機關和人員不按規定向司法機關移送制售偽劣食品刑事案件或放縱制售偽劣食品犯罪行為,并構成犯罪的。

第八條獎懲

按照年度食品安全工作目標責任書確定的目標,對在年度食品安全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績的先進單位和個人給予獎勵。

對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不夠、執法不嚴、打擊不力、監管不到位、有法不依、執法不嚴、以罰代管等行為要追究相關單位責任,對問題比較突出的區(縣)政府或者部門予以通報,同時提出書面整改意見,并將整改效果作為下年度考核的重點內容之一。

第九條在考核過程中,發現存在弄虛作假、失職瀆職等違法、違規行為的,要依法追究相關人員的行政或法律責任。

第十條本辦法自印發之日起實施。

注: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是指對人體健康和人身安全造成嚴重危害或者具有潛在嚴重危害的食物中毒事件。按食品安全事故的性質、危害范圍,將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分為四級。

(一)特別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級)。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特別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1.事故危害特別嚴重,對2個以上省份造成嚴重威脅,并有進一步擴散趨勢的。

2.超出自治區人民政府處置能力的。

3.發生跨國食品安全事故,造成特別嚴重社會影響的。

4.國務院或國務院授權有關部門負責處置的。

(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Ⅱ級)。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1.事故危害嚴重,影響范圍涉及自治區內2個以上地、州、市級行政區域的。

2.造成傷害人數100人以上,并出現死亡病例的。

3.造成10例以上死亡病例的。

4.自治區人民政府認定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三)較大食品安全事故(Ⅲ級)。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較大食品安全事故:

1.事故影響范圍涉及地、州、市級行政區域內2個以上縣級行政區域,給人民群眾飲食安全帶來嚴重危害的。

2.造成傷害人數100人以上,或出現死亡病例的。

3.市人民政府認定的較重較大食品安全事故。

(四)一般食品安全事故(Ⅳ級)。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一般食品安全事故:

1.事故影響范圍涉及縣級行政區域內2個以上鄉鎮,給大眾飲食安全帶來嚴重危害的。

2.造成傷害人數30—99人,未出現死亡病例的。

3.區(縣)人民政府認定的一般重大食品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