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技術辦法

時間:2022-01-23 08:59:00

導語:農業技術辦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技術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貫徹實施《黑龍江省農業科學技術獎勵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科學、公正地進行農業科學技術獎的評審,特制定本細則。

第二條本細則適用于省農業科學技術獎各獎項的推薦、評審、授予等有關活動。

第三條省農業科學技術獎的推薦、評審和授予,實行公開、公平、科學、公正原則,不受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的干預。

第四條省農業科學技術獎授予在農業科學發現、技術發明和促進科學技術進步等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農業科技工作者和組織。在農業科學技術研究、開發中僅從事管理和輔助工作的人員或者組織不得作為獲獎者。

第五條省農業科學技術獎是授予科技工作者和組織的榮譽,授獎證書不作為確定科學技術成果權屬的直接依據。

第六條省農業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日常工作由其辦公室(以下簡稱"獎勵辦公室")負責,獎勵辦公室設在省農業委員會科技教育處。

第二章獎勵范圍和評審標準

第一節自然科學類

第七條《辦法》第七條(一)所稱"前人尚未發現或者尚未闡明",是指該項自然科學發現為國內外首次提出,且主要論著為國內外首次發表,并在科學理論、學說上有創見,在研究方法、手段上有創新,以及在基礎數據的收集和綜合分析上有創造性和系統性的貢獻。

《辦法》第七條(二)所稱"具有重要科學價值",是指在學術上處于國際領先或者先進水平,對于科學技術的發展有重要意義,或者對于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辦法》第七條(三)所稱"得到自然科學界認同",是指主要論著已在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學術期刊上發表或者作為學術專著出版一年以上,其科學結論已為國內外同行引用或已應用。

第八條自然科學類獎的主要完成人應當是主要論著的作者,并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一)提出總體學術思想、研究方案,并指導研究工作。

(二)提出創新性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或者提出研究方法和手段,以及對重要基礎數據進行收集和綜合分析等。

(三)解決關鍵性學術疑難問題或者實驗技術難點。

第九條自然科學類獎的主要完成單位應是在成果的研究過程中,主持或參與研究的制訂及組織實施,并提供技術、經費或設備等條件,對該項成果的研究起到重要作用的。獲獎單位必須是第一完成人所在的單位。自然科學類獎每個項目授獎人數一般不超過5人。

第十條自然科學類獎的評審標準為:

(一)前人尚未發現,在科學上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學術上為國際先進水平,并為學術界所公認和廣泛引用,推動了本學科或其分支學科或相關學科的發展,或者對經濟建設、社會發展有重要影響的,可以評為一等獎。

(二)前人尚未發現或者尚未闡明,在科學上取得重要的發展,學術上為國內領先水,并為學術界所公認和引用,推動了本學科或者其分支學科的發展,或者對經濟建設、社會發展有較大影響的,可以評為二等獎。

(三)前人尚未發現或者尚未闡明,在科學上取得重要價值,學術上為國內先進水平以上,并為學術界所公認和引用,促進了本學科或者其分支學科的發展,或者對經濟建設、社會發展有影響的,可評為三等獎。

第二節技術發明類

第十一條《辦法》第八條所稱的農業新產品包括各種儀器、設備、器械、工具、零部件以及生物新品種等;新工藝包括農業、農產品加工、生物工程等各種技術、方法等;新材料包括用各種方法獲得的新物質等。技術發明類獎的授獎范圍不包括依賴個人經驗和技能、技巧又不可重復實現的技術。

第十二條《辦法》第八條(一)所稱"前人尚未發明或者尚未公開,或者由發明專利的",是指該項技術發明為國內外首創,或者雖然國內外已有但主要技術內容尚未在國內外公開出版物、媒體及各種公眾信息渠道上發表或者公開,也未曾公開使用,且經指定查新機構認定的。

《辦法》第八條(二)所稱"具有先進性和創造性",是指該項技術發明與國內外已有同類技術相比較,其技術構思有實質性的特點和顯著的進步,主要性能(性狀)、技術經濟指標、科學技術水平及其促進科學技術進步的作用和意義等方面綜合優于同類技術。

《辦法》第八條(三)所稱"在實施中取得顯著效益或者具有明顯的應用前景",是指該項技術發明成熟,并實施應用一年以上取得較好的效果。直接關系到人身和社會安全的技術發明成果,如農業動植物新品種、藥品、食品、基因工程技術等,在未獲得行政機關審批之前,不得推薦。

第十三條技術發明類獎的主要完成人應當是該項技術發明的部分或全部創造性技術內容的獨立完成人。

第十四條技術發明類獎的主要完成單位是指發明成果的第一完成人所在單位,并對該項發明的完成起重要作用。技術發明類獎每個項目的授獎人數一般不超過7人。

第十五條技術發明類獎的評定標準為:

(一)屬國內外首創的技術發明,技術思路新穎,技術上有重要創新,技術經濟指標達到了同類技術的國內領先水平,推動了相關領域的技術進步,已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可以評為一等獎。

(二)屬國內外首創,或者國內外雖已有、但尚未公開的技術發明,技術上有較大創新,技術經濟指標達到了同類技術的國內先進水平,促進了相關領域的技術進步,已產生了明顯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可以評為二等獎。

(三)屬國內外首創,或者國內外雖已有、但尚未公開的技術發明,技術上有創新,技術經濟指標達到了同類技術的國內先進水平,已產生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或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可以評為三等獎。

第三節科學技術進步類

第十六條《辦法》第九條(一)所稱"農業技術開發方面",是指在農業科學技術研究和技術開發活動中,完成具有重大創新的產品、技術、工藝、材料、設計和生物品種,并將其應用推廣。

辦法》第九條(二)所稱"社會公益方面",是指在標準、規劃、計量、科技信息、科技檔案等科學技術基礎性工作和自然資源調查、環境保護、管理科學、醫療衛生、自然災害監測預報和防治等社會公益性科學技術事業中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及其應用推廣。

《辦法》第九條(三)是指組裝、集成推廣應用國內外先進農業科技成果(技術),取得顯著效益的。

《辦法》第九條(四)所稱"較大農業科技工程(項目)",是指列入國家和省農業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重要綜合性農業科學技術工程(項目),包括重要新品種的培育和推廣。在項目實施中有協作、攻關內容,技術、組織、實施難度較大。通過項目的實施提高農業整體技術水平和競爭力,效益顯著。

第十七條科學技術進步類獎獲獎者應當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一)提出和確定項目的總體技術方案;

(二)在關鍵技術和疑難問題的解決中做出重大技術創新。

(三)在成果轉化和集成組裝、應用推廣過程中做出重要貢獻。

(四)在高新技術產業化的技術實施過程中做出創造性貢獻。

第十八條科學技術進步類獎的主要完成單位是指在項目研制、開發、應用和推廣過程中提供技術、設備和人員等條件,對成果的完成起到重要作用的主要完成單位。科技進步獎每個項目授獎人數,一等獎的不超過11人,二等獎的不超過9人,三等獎的不超過7人。

第十九條推薦為科學技術進步類獎的成果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技術創新性突出:在技術上有重要的創新,特別是在農業高新技術領域進行自主創新,形成了產業的主導技術和名牌產品,或者應用高新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裝備和改造,通過技術創新,提升傳統產業,增加行業的技術含量、提高產品附加值;技術難度較大,解決了行業發展中的熱點、難點和關鍵問題,總體技術水平和主要技術經濟指標達到了行業的領先水平。

(二)經濟效益或者社會效益顯著:所開發的成果經過一年以上較大規模的實施應用,產生了很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實現了技術創新的市場價值和社會價值,為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做出了很大貢獻。

(三)推動行業科技進步作用明顯:成果的轉化程度高,具有較強的示范、帶動和擴散能力,提高了行業的整體技術水平、競爭能力和系統創新能力,促進了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升級及產品的更新換代,對行業的發展具有很大作用。

第二十條科學技術進步類獎的評審標準為:

(一)技術開發方面:

在技術上有顯著創新,技術難度大、總體技術水平和主要技術經濟指標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成果轉化或推廣程度高,創造了顯著經濟效益,對行業的技術進步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有重大作用,新增利稅顯著的,可以評為一等獎;

在技術上有較大創新,技術難度較大,總體技術水平和主要技術、經濟指標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成果轉化程度較高,創造了較大經濟效益,對行業的技術進步和產業結構調整有較大意義的,可以評為二等獎。

在技術上有創新,有技術難度,總體技術水平和主要技術經濟指標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成果轉化程度較高,創造了一定的經濟效益,可以評為三等獎。

(二)社會公益方面:

在技術和方法上有顯著創新,技術難度大,總體技術水平,主要技術、經濟指標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并在農業實踐中得到廣泛應用,取得顯著經濟和社會效益,對農業科技進步和發展,對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生態保護有重要意義的,可以評為一等獎;

在技術上有較大創新,技術難度較大,總體技術水平、主要技術經濟指標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在行業較大范圍應用,取得了較大社會效益,對農業科技發展和農村經濟有較大意義的,可以評為二等獎。

在技術上有創新,技術難度較大,總體技術水平,主要技術、經濟指標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在行業得到應用,取得了社會效益,對農業科技進步和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有意義的,可以評為三等獎。

(三)較大農業科技工程(項目),以及應用農業高新技術在改造傳統農業生產經營方式,提升農業生產科技水平項目:

團結協作、聯合攻關,完成了較大技術、組織、實施、管理難度農業科技項目,在技術和管理上有顯著創新,總體技術水平、主要技術經濟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取得了顯著經濟或社會效益,對推動本領域農業可就發展具有顯著意義的,可以評為一等獎。

在技術和管理方面有較大創新,技術難度較大,總體技術接近國際先進水平,應用效果較突出,取得了較大的經濟或社會效益,對推動本領域農業可就發展具有較大意義的,可以評為二等獎。

在技術上、管理上有創新,技術難度較大,總體技術達到國內先進水平以上,應用效果較大,取得了一定的經濟或社會效益,對國防建設和保障國家安全有明顯作用的,可以評為三等獎。

第三章推薦辦法及評審

第二十一條凡符合農業科技獎獎勵辦法及本實施細則規定的報獎人員和項目,應當在規定時間內,經所在單位審查、批準,統一向省農業科技獎獎勵辦公室(省農委科教處)提交省農業科技獎推薦書及相關佐證材料。市(地)、縣農業科技成果鑒定工作由省農委組織鑒定或書面委托市(地)農委進行主持鑒定,也可以由市(地)科技管理部門組織鑒定。市(地)、縣(市)農業科技獎申報項目統一由市(地)農業委員會上報。

第二十二條兩個以上單位合作完成的項目,經協商后,由第一完成單位組織申報、申請推薦。

第二十三條推薦項目必須統一采用《黑龍江省科學技術獎推薦書》的格式及軟件系統,可到中國龍網進入省科技廳網址,或直接點擊省科技廳網址

第二十四條推薦項目必需使用推薦管理系統錄入有關內容,并制作軟盤一同報送。

第二十五條凡已獲得過國家級、省、部級、市(地)級科學技術獎或者相當于本獎勵級別獎勵的成果,不得再次推薦。

第二十六條凡存在知識產權以及完成單位、完成人員等爭議,在爭議未解決前不得推薦。

第二十七條對落選項目,在此后的研究、開發、推廣應用活動中又獲得新的實質性進展,并符合規定條件的,可以按規定的程序和要求重新推薦。

第二十八條推薦的項目應當按有關規定交納項目評審費。

第二十九條獎勵辦公室負責受理推薦項目,并對推薦材料進行形式審查,審查的主要內容為推薦獎勵范圍、推薦時間、推薦書和軟盤錄入是否符合要求。推薦技術發明獎、科學技術進步獎還需審查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推廣應用情況等。對不符合規定的推薦材料,佐證材料不符合要求的項目不能提交評審。

第三十條經形式審查合格的推薦項目,由獎勵辦公室按其相近學科進行分組,采取從專家庫中聘請同行專家主審的方式進行評審。各學科評審組向獎勵辦公室提出擬授獎項目的獎勵種類、獎勵等級、獎勵人員和單位的建議,獎勵委員會在聽取獎勵辦公室的匯報的基礎上,對授獎項目進行復審、審核和批準。省農業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全體會議應當有三分之二以上多數委員參加的會議表決結果有效。自然科學類、技術發明類和科學技術進步類的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應當由到會委員的三分之二多數(含三分之二)通過。

第四章異議及處理

第三十一條經獎勵委員會批準擬授獎的項目,以公告的形式向社會公示,接受監督。自公告之日起一個月可提出異議,逾期未提出異議的或在期限內提出異議的,經復議仍維持原評審結果的即為授獎項目。

第三十二條對獲獎項目提出異議者,必須以書面形式寫明項目名稱、獲獎等級以及自己的真實姓名、工作單位、聯系地址。對所提出的異議,應包括有關證據。凡不按要求提出的異議,不予受理。

第三十三條異議分為實質性異議和非實質性異議。凡對涉及獲獎候選人所完成成果的創新性、先進性、實用性和推薦書填寫不實所提的異議為實質性異議;對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單位及其排序的異議,為非實質性異議。評審等級不屬于異議范圍。

第三十四條實質性異議由獎勵辦公室會同有關推薦單位或者推薦專家協助處理。涉及異議的任何一方應當積極配合。推薦單位或者推薦專家接到異議通知后,應當在規定的時間內核實異議材料,并如期做出答復。非實質性異議由推薦單位或者推薦專家負責協調,提出初步處理意見報獎勵辦公室審核。推薦單位或者推薦專家在規定的時間內未提出調查、核實報告的,作為棄權。涉及國家安全成果的異議,由有關部門處理,并將處理結果報獎勵辦公室。

第三十五條參加處理異議問題的單位和工作人員,要以對國家、對人民負責的態度,嚴肅認真、實事求是、秉公辦理、嚴守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