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征用土地規章

時間:2022-02-13 03:33:00

導語:縣征用土地規章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對征收征用集體土地補償費用的管理,確保農民利益得到長期保障,根據土地管理法律法規及國家有關政策規定,結合本縣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征收征用集體土地,同意實行區片綜合價、按年度給予永久性補償的,其土地補償費用的管理適用本辦法。本辦法所稱土地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償費、青苗補償費、農業基礎設施補助費等。

第三條征收征用集體土地按照依法征地、公開公平、分區定補、定期調整、年年結清、受益增值、永久補償的原則實施。

第二章補償方式和標準

第四條補償方式為:參照征收征用耕地的平均年產值等因素,確定年度區片綜合地價,按畝分年度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農戶實行永久補償。

補償標準為:

(一)在縣城規劃區范圍內,征收征用農用地的區片綜合價每畝每年600—1000元、土地用途調節補償費每畝每年100元,征收征用未利用土地的區片綜合價每畝每年400元、土地用途調節補償費每畝每年100元;

(二)除縣城外,在其他建制鎮、鄉駐地規劃區范圍內,征收征用農用地的區片綜合價每畝每年400—800元、土地用途調節補償費每畝每年50元,征收征用未利用土地的區片綜合價每畝每年為300元、土地用途調節補償費每畝每年50元;

(三)除第一項、第二項規定范圍之外,征收征用農用地的區片綜合價每畝每年300—700元、土地用途調節補償費每畝每年50元,征收征用未利用土地的區片綜合價每畝每年260元、土地用途調節補償費每畝每年50元。集體建設用地的土地及其地上附著物的補償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五條本辦法第四條規定的土地補償費用標準,縣人民政府每五年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居民消費價格上漲指數進行調整,并相應調整按本辦法已取得土地補償費用的標準。調整后的土地補償費用標準=調整前的土地補償費用標準×(1+全國居民消費價格上漲指數)。

第三章補償費用資金來源

第六條土地補償費用資金來源:

(一)用地單位應當繳納的土地有償使用費;

(二)政府征地調節資金,包括本級政府土地收益部分和企業繳納的稅收地方留成部分等。

第七條縣人民政府設立土地補償費用財政專戶。土地補償費用所需資金根據項目隸屬關系由縣、鄉鎮(辦事處)分級負擔,全部納入專戶儲存,專戶管理。

第四章補償程序

第八條土地補償費用兌付程序:

(一)縣國土資源部門負責確認被征收征用集體土地的權屬、地類、面積、補償數額;

(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與農戶簽訂補償合同;

(三)縣財政部門代縣人民政府與被征收征用土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簽訂補償合同;

(四)補償合同規定兌付之日前20日內,由被征收征用土地的集體經濟組織和所在鄉鎮(辦事處)與縣財政部門結算年度土地補償費用;

(五)相關鄉鎮(辦事處)將土地補償費用及時存入相關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賬戶;

(六)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負責按補償合同將土地補償費用及時兌付到相關農戶。

區片綜合價的90%補償到戶,10%留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用于公益事業建設;經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討論通過,也可以調整分配比例。

土地用途調節補償費全部留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主要用于地上附著物的補償。

第五章監督管理

第九條被征收征用土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應當每年至少公布一次土地補償費用使用情況的賬目,接受村民監督。

第十條嚴禁侵占、挪用土地補償費用。侵占、挪用土地補償費用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