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征用土地管理制度
時間:2022-03-15 05:46:00
導語:建設征用土地管理制度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本市基本建設用地的管理,按照城市改造和發(fā)展規(guī)劃的要求,切實貫徹節(jié)約用地、嚴格控制在市區(qū)和近效征用土地和擴散市區(qū)工業(yè)和人口的方針,保證有計劃地建設衛(wèi)星城鎮(zhèn),逐步實現城市建設的合理布局,促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發(fā)展,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令的規(guī)定,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凡在本市范圍內進行基本建設需用土地的,都按照本辦法的規(guī)定辦理。
第三條各項建設必須貫徹節(jié)約用地的原則,凡是可以不征用土地的,堅決不征。必須征用的,盡可能選用空地、劣地、灘地,少用耕地。征用菜地必須從嚴掌握,確需征用的,要隨征隨補,保證補足,盡可能做到先補后征。有條件時,建設單位應當結合施工改土造田,增益耕地,嚴格制止寬打寬用、多征少用、早征晚用等浪費土地的現象。
第四條征用土地時,既要保證建設所必需的土地,又要照顧當地人民的切身利益。建設單位應當妥善安置被征地社隊、單位的生產和群眾生活。被征地的社隊、單位或個人應當自覺遵守國家法令,積極支持國家建設,以保證建設項目按期開工。
第二章征用土地的審批
第五條基本建設征用土地,必須嚴格按照下列程序辦理:
一、建設單位應當先將有權批準本項建設工程計劃任務書的機關證明文件,送主管局(區(qū)、縣)審核后,再向市城市規(guī)劃建筑管理局(以下簡稱市規(guī)劃局)提出申請。
中央和國務院各部門在滬單位,在本市進行建設需要征用土地時,應當先將建設計劃征得市計劃委員會同意后,再向市規(guī)劃局提出申請。
二、市規(guī)劃局審查后,會同建設單位和有關部門,按照城市規(guī)劃要求,初步選定建設地址。建設單位在計劃任務書批準后,應會同設計單位就規(guī)劃設計要求和總平面布置,與市規(guī)劃局取得協議,進行工程設計。
在選址過程中,凡涉及環(huán)境保護、衛(wèi)生、消防、國防、電訊、航空、防洪、河港、鐵路、工程管線、地下工程、測量標志、庭園綠化、文物古跡以及農田水利等方面的要求和限制時,建設單位應當根據市規(guī)劃局的通知,征詢有關管理部門的意見,并取得協議。
三、在建設工程列入市基本建設預備項目以后,市規(guī)劃局根據批準的設計總平面圖和有關文件資料,初步核定用地范圍(包括建設用地、施工場地等),征詢當地區(qū)、縣人民政府對有關征地拆遷安置方面的意見。
建設單位應當在當地區(qū)、縣人民政府主持下,根據土地所有權情況、使用情況和地上農作物、附著物等情況,編制征地拆遷補償安置計劃,送建設單位的主管部門審查同意。
四、市規(guī)劃局根據本市年度基本建設計劃安排的本項建設工程內容,復核用地面,審查征地拆遷補償安置計劃,按照征用土地審批權限審查批準后,通知當地區(qū)、縣人民政府。建設單位在區(qū)、縣人民政府主持下辦理征地事宜。
第六條基本建設征用生產隊土地十畝以上的,應報經市規(guī)劃局審核后,報市人民政府審批。征用生產隊土地不足十畝的,征用市區(qū)和郊縣城鎮(zhèn)不屬生產隊所有的土地,以及施工需要臨時使用的土地,均由市規(guī)劃局審批,報市人民政府備案。臨時使用土地的時間和數量應嚴格控制,建設單位在工程竣工后,應負責將土地及時恢復原狀,交還生產隊或單位。
第七條農村社隊建設使用土地,必須加強管理。公社、生產大隊興辦社隊企業(yè)和其他建設用地,以及社員建房用地,都要納入社隊統一規(guī)劃,按規(guī)定報市或縣人民政府批準。未經批準,一律不準動工。
公社、大隊建設用地以及社隊規(guī)劃的社員住宅區(qū)用地,十畝以上的,應經市規(guī)劃局審核,報市人民政府審批;五畝以上,不足十畝的,由縣人民政府審核,報市規(guī)劃局審批;不足五畝的,由縣人民政府審批,報市規(guī)劃局備案,其中在市區(qū)、衛(wèi)星城鎮(zhèn)、工業(yè)區(qū)的規(guī)劃范圍內和沿主要公路兩側的用地,在審批前應先征得市規(guī)劃局同意。
第八條各單位非基本建設項目原則上不得征用土地,確需征地的,由有關主管局(區(qū)、縣)嚴格控制,按照本辦法第五條、第六條的規(guī)定,辦理征地事宜。
第九條中外合資經營企業(yè)需用土地,由合營企業(yè)提出申請,按照本辦法第五條、第六條的規(guī)定,辦理征地事宜。
中外合資經營企業(yè)土地使用費的標準,另行規(guī)定。
第十條廠社聯辦企業(yè)需用土地,由廠社雙方共同提出申請,按照本辦法第五條、第六條的規(guī)定,辦理審批手續(xù)。
第十一條遇到臨時搶險等特殊緊急用地的情況,事前來不及辦理用地手續(xù)時,經市規(guī)劃局和當地區(qū)、縣人民政府同意,可以先使用土地,并向群眾進行解釋。同時盡快補辦用地手續(xù)。
第十二條建設單位的主管部門必須對建設用地嚴格審查。建設項目所需的土地,必須一次報批不得化整為零,不得在設計規(guī)定以外另行增加建設用地。對征用的土地,要根據工程的實際需要和建設進度,分期分批核撥使用。
第三章征地的補償和人員的安置
第十三條征用土地,必須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個人三者關系,妥善安置被征地生產隊的生產和群眾生活。
征用土地的安置補償工作,要充分發(fā)動和依靠群眾,樹立全局觀點,貫徹自力更生和艱苦奮斗的精神,要廣開門路,不要一切都靠國家包下來。
第十四條對于因土地被征用而需要安置的生產隊勞動力,縣人民政府和應當積極采取措施,盡可能在發(fā)展農、工、商、副業(yè)生產方面就地進行安置,建設單位及其主管部門應當給予支持。
縣、社就地安置確有困難的,由縣人民政府研究提出意見后,報經市勞動部門批準,可以按照被征地的生產隊土地(包產土地面積)和勞動力的比例,根據征地的數量,由建設單位的主管部門安排社員工作;一般可由主管部門,或者會同勞動部門盡可能組織他們進集體所有制企事業(yè)單位。
征地安置對象,限于被征地范圍內在生產隊勞動的社員,以及在社、隊企業(yè)拿工分的社員、服兵役的戰(zhàn)士和應屆中學畢業(yè)生。不得任意擴大安置范圍。已經按照土地和勞動力比例安置以后,不得再提出其他附加條件或要求,妨礙征地,影響國家建設。
第十五條對于生產隊土地被全部或基本征完的特殊情況,可以撤銷生產隊建制,按照下列規(guī)定進行安置:
一、社員按所在地區(qū)轉為市區(qū)或郊縣居民戶口。
二、符合工廠企業(yè)工作年齡、身體健康的社員,由建設單位的主管部門,或者會同勞動部門組織他們到集體所有制企事業(yè)單位工作。
三、超過工廠企業(yè)退休年齡的和不能堅持正常勞動的社員,轉為居民后的生活費用,由建設單位負擔。生活費暫以十年計算,由建設單位通過建設銀行一次撥給民政部門代管,民政部門逐月發(fā)給本人。原在生產隊享受合作醫(yī)療待遇的,按原有水平,費用由建設單位負擔。
四、生產隊原有的集體積累、房屋以及企事業(yè)等,除公社、大隊以往支援部分和社員入社股金應予退還外,其余部分原則上隨社員戶口轉交當地街道或城鎮(zhèn)。
第十六條建設單位征用生產隊的土地,應當發(fā)給土地補償費。土地補償費主要用于安置被征地生產隊的生產和社員生活,不得挪作他用。
土地補償費:棉糧地一般按照最近二至三年的產量總值(按各縣統計年報產量和國家收購牌價)計算。菜地補償費,比當地棉糧地補償費增加百分之五十。山地、魚塘、葦塘、果園、竹林等特殊土地的補償費,參照鄰近一般農地的補償費,結合該項土地的實際收益,酌情評定。
征用社員自留地,應當由生產隊調劑相等面積的土地予以交換。
第十七條調撥國有的土地、灘地、河流、湖泊以及其他單位使用的國有土地,不予補償。
征用市區(qū)和郊縣城鎮(zhèn)內的房屋地基,如果房屋和地基同屬一人,地基部分不予補償;如果不屬一人,可以根據地基所有人的生活情況,酌情給予生活補助費。征用市區(qū)和郊縣城鎮(zhèn)內沒有收益的空地,一般不予補償。
第十八條征用耕地,一般應在農作物收割以后使用,盡可能避免和減少農作物的損失。如果因為工程需要必須清除地上農作物的,應當根據農作物生長情況,給予生產隊相當于實際可得的費用,作為補償。如果因為工程需要,進行測量、鉆探等使農作物受到損失的,應按實際情況給予補償。
經過批準臨時使用生產隊耕種的土地,應當在用地期間按實際可得凈收益的費用,給予補償。
第十九條生產隊的糧田被征用以后,應當扣除農業(yè)稅;糧食征購任務和統銷指標也應作合理調整。區(qū)、縣以上所屬單位征用的糧田,需要調整的糧食征購任務和統銷指標,由市糧食部門解決。社隊建設用地,不扣除農業(yè)稅;糧食征購任務和統銷指標,在縣、社內部自行調劑解決。
核減糧食征購任務或增加統銷指標,一般按一定五年的計劃產量數(扣除用種糧和吸收進企事業(yè)工作的社員口糧)計算。當年征地的糧食征購任務,按照影響一熟,核減一熟,影響全年,核減全年的原則處理。
批準臨時使用的糧田,不核減糧食征購基數,不增加統銷指標。有困難的,可以根據當年糧食產量和分配政策,在當年分配中給予適當減購或加銷。
第四章征用土地的其他問題
第二十條被征用土地上的房屋需要拆除的,按照《*市拆遷房屋管理辦法(試行)》處理。
被征用土地內如有與工農業(yè)生產和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水源、渠道、管道、電纜等,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應當會同當地區(qū)、縣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妥善處理,不得破壞。
被征用土地內發(fā)現有文物和古跡時,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應當立即采取措施妥善保護,并及時報告文物保管部門負責處理。
被征用土地上的墳墓,由當地區(qū)、縣人民政府通知墳主遷移,建設單位支適當,遷葬費。無主墳墓可以由建設單位采取深埋等辦法處理。遷移烈士、少數民族和外國人墳墓,按照民政部門的規(guī)定辦理。
第二十一條在工程建設過程中,由于墊高建設基地取用農田土方時,應當向當地縣人民政府提出申請,在不影響農業(yè)生產的前提下,結合平整土地的要求辦法。任何單位不得亂挖土地和私自買賣土方。
第二十二條建設單位在確定建設地點以后,涉及到調撥或調換其他單位使用的土地時,應當與原使用單位取得協議。原使用單位應當積極予以支持。雙方協商不成的,由市規(guī)劃局裁決。
第二十三條已經批準征用的土地,所有權屬于國家,由房地產管理部門負責管理。建設單位應當向房地產管理部門繳納土地使用費。市房地產管理局應根據限制濫征土地和充分發(fā)揮土地經濟效用的原則,按不同地區(qū)、市政設施投資和土地使用性質,制定分級收費的辦法。
第二十四條建設單位對已征用的土地,因建設計劃變更或其他原因不用或不全部使用時,不得自行改變使用性質,私自轉讓,或者空置浪費。市規(guī)劃局有權把不用或多余的土地收回,安排其他建設項目使用;或者退給生產隊臨時耕種,建設需要時收回。退回給生產隊臨時耕種的土地,不退回已安排的勞動力,不收回土地補償費;將來重新收回土地時,不再付給土地補償費,也不再安排勞動力。
第二十五條征地遷建單位,應當在新址基建竣工后,負責將舊址的房屋和場地交市房地產管理局管理。市房地產管理局會同市規(guī)劃局根據城市規(guī)劃的要求,提出使用意見,報市人民政府審批。對舊址的房屋和場地,各單位不得借故拖延或拒不交出,各單位的主管部門也不得自行安排。
第五章征用土地的管理
第二十六條市規(guī)劃局是本市征用土地工作的主管部門。各區(qū)、縣人民政府城建管理部門,負責辦理征用土地的具體工作,并定期向市規(guī)劃局報告征用土地的辦理情況。
第二十七條各區(qū)、縣人民政府和建設單位的主管部門,對征用土地的使用情況和安置方案的落實情況,應當認真進行監(jiān)督檢查。發(fā)現有違反規(guī)定、浪費土地、損害群眾利益,以及挪用補償費、安置費和物資的現象,必須及時糾正;情節(jié)嚴重的,應查究責任,嚴肅處理。
財政、銀行部門憑批準用地的文件,支付有關費用。
第二十八條任何建設單位和社、隊都不得自行直接協商轉讓土地,嚴禁非法購地、租地,占地,或者以“協作”為名,非法用地。對有上述行為的建設單位所進行的建設項目,各級城建管理部門可通知財政、銀行部門停止付款,施工單位停止施工,公用事業(yè)部門不予安裝接水、電、煤氣。非法用地經教育仍堅持不改的,應當由主管部門對建設單位和社、隊有關人員追究責任,嚴肅處理;情節(jié)嚴重的,提請司法機關依法懲處。
第二十九條在征地中,嚴禁任意提高補償、安置標準、提出附加條件等錯誤做法,對蓄意刁難、妨礙征地的行為,要進行批評教育,情節(jié)嚴重的,要追究責任,嚴肅處理。對于借征地之機侵吞國家財產的犯罪分子,提請公安、司法機關依法懲處。
第六章附則
第三十條本辦法自公布之日起實行。實施細則另訂。本辦法如果與國家今后頒布的征用土地規(guī)定有抵觸的,以國家規(guī)定為準
- 上一篇:危險廢物管理制度
- 下一篇: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