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行政處罰程序制度
時間:2022-03-17 10:01:00
導語:價格行政處罰程序制度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保障價格主管部門依法行使職權,正確實施行政處罰,保護消費者和經營者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等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價格主管部門實施行政處罰,適用本規定。
第三條價格主管部門實施行政處罰時,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處罰無效。
第四條價格主管部門實施行政處罰時,應當責令當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價格違法行為。
第五條上級價格主管部門應當對下級價格主管部門實施的行政處罰進行監督。
第六條行政處罰應當做到: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定性準確、處理恰當、手續完備、程序合法。
第七條執法人員與當事人有直接利害關系的,應當回避。
第二章行政處罰的一般程序
第八條價格主管部門進行執法活動時,執法人員不得少于兩人,并應當向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出示執法證件。
第九條價格主管部門進行調查或者檢查前,應當向當事人送達《檢查通知書》。
第十條價格主管部門查處價格違法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追究行政法律責任的,應當立案:
(一)在監督檢查中發現的;
(二)消費者和經營者投訴、舉報的;
(三)有關部門移送的;
(四)同級政府或者上級機關交辦的;
(五)職工價格監督組織等移送的;
(六)當事人自查自報的;
(七)其他需要立案的。
第十一條立案應當填寫《立案呈批表》,同時附上相關材料,由價格主管部門負責人審批。
第十二條價格主管部門應當全面、客觀、公正地調查或者檢查,收集有關證據。
第十三條證據有以下幾種:
(一)書證;
(二)物證;
(三)視聽資料;
(四)證人證言;
(五)當事人的陳述;
(六)鑒定結論;
(七)勘驗筆錄、現場筆錄。
上述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依據。
第十四條價格主管部門收集的證據,經當事人核對無誤,逐頁簽名或者蓋章;如記錄中確有差錯遺漏,應當允許當事人更正或者補充,并由當事人在修改處蓋章或者壓指印。當事人拒絕簽名或者蓋章的,執法人員應當在資料上注明。
第十五條價格主管部門詢問當事人及有關人員時,應當制作《調查詢問筆錄》。《調查詢問筆錄》應當交被詢問人核對;對沒有閱讀能力的,應當向其宣讀。
第十六條價格主管部門進行調查或者檢查時,有權要求當事人及有關人員提供證明材料和涉嫌與價格違法行為有關的其他資料。
第十七條價格主管部門應當查詢、復制與價格違法行為有關的賬簿、單據、憑證、文件及其他資料,核對與價格違法行為有關的銀行資料。
第十八條價格主管部門檢查與價格違法行為有關的財物時,應當有當事人在場。必要時,可以責令當事人暫停相關營業。
責令暫停相關營業的程序,按照有關規定執行。
第十九條價格主管部門在進行抽樣取證時,應當有當事人在場,并開具物品清單。
第二十條在檢查過程中,對可能滅失或者以后難以取得的證據,經價格主管部門負責人批準可以采取先行登記保存措施。
先行登記保存有關證據,應當當場清點,并送達《先行登記保存證據通知書》。
價格主管部門對先行登記保存的證據,應當加封封條,就地由當事人保存。登記保存證據期間,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不得轉移、隱匿或者銷毀。
采取先行登記保存措施的,應當在七日內作出處理決定。
第二十一條價格主管部門進行調查或者檢查時,應當制作《檢查登記表》。
第二十二條案件調查終結,執法人員應當提交《調查終結報告》。
第二十三條價格主管部門負責人應當對案件全面審核,主要內容包括:
(一)案件的管轄權;
(二)當事人的基本情況;
(三)案件事實與證據;
(四)案件定性依據;
(五)案件處罰依據;
(六)程序合法性;
(七)責令退還多收價款及行政處罰建議;
(八)其他需要審核的內容。
第二十四條對情節復雜或者重大價格違法行為給予較重的行政處罰,應當由價格主管部門案件審理委員會集體討論決定。
案件審理委員會審理案件的程序,按照有關規定執行。
第二十五條價格主管部門作出責令退還多收價款決定后,應當向當事人送達《責令退還多收價款通知書》,責令限期退還。
退還多收價款的具體工作由當事人負責。
第二十六條退還多收價款期限屆滿三日內,當事人應當將退還結果及退還清單提交價格主管部門。退還多收價款期限屆滿仍沒有退還的,以違法所得論處。
在規定期限內,當事人拒不退還的,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要求退還的,由當事人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二十七條責令退還多收價款期限,公告的形式及期限,由省級價格主管部門根據本地實際情況規定。
第二十八條當事人的下列多收價款由價格主管部門以違法所得論處:
(一)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不能提供銷售憑證或者收費票據的;
(二)其他經營者已將多付價款計入生產經營成本的;
(三)其他不需要退還多收價款的。
第二十九條價格主管部門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向當事人送達《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告知當事人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事實、理由及依據,并告知當事人依法享有的權利。
第三十條當事人進行陳述和申辯,執法人員應當制作《陳述、申辯筆錄》,當事人也可以將陳述和申辯意見以書面形式遞交價格主管部門。價格主管部門應當對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和證據進行復核。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或者證據成立的,價格主管部門應當采納。
價格主管部門不得因當事人申辯而加重處罰。
當事人逾期未提出陳述、申辯的,視為放棄上述權利。
當事人不要求陳述、申辯的,執法人員應當記錄在案。
第三十一條價格主管部門負責人應當根據不同情況分別作出如下決定:
(一)確有應受行政處罰的違法行為的,根據情節輕重及具體情況,作出行政處罰決定;
(二)違法行為輕微,依法可以不予行政處罰的,不予行政處罰;
(三)違法事實不能成立的,不得給予行政處罰;
(四)違法行為嚴重的,移交監察機關,依法追究行政紀律責任;
(五)違法行為已構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
第三十二條價格主管部門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地址;
(二)違反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事實和證據;
(三)行政處罰的種類和依據;
(四)行政處罰的履行方式和期限;
(五)不服行政處罰決定,申請行政復議的途徑和期限;
(六)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價格主管部門名稱和作出決定的日期。
行政處罰決定書必須蓋有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價格主管部門的印章或者價格監督檢查專用章。
第三十三條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在宣告后當場交付當事人;當事人不在場的,價格主管部門應當依照本規定第五十六條、第五十七條的規定,在七日內將行政處罰決定書送達當事人。
第三章行政處罰的簡易程序
第三十四條價格主管部門對違法事實確鑿并有法定依據,對公民處以五十元以下、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處以一千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的行政處罰的,可以當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
第三十五條適用簡易程序查處違法行為,執法人員應當向當事人出示執法證件。調查違法事實,收集必要證據,填寫《當場處罰決定書》,并當場交付當事人。
第三十六條執法人員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口頭告知當事人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事實、理由、依據及處罰意見,并告知當事人有權進行陳述和申辯。當事人進行申辯的,執法人員應當記錄在案。
第三十七條適用簡易程序查處的案件有關材料,價格主管部門應當歸檔保存。
第四章行政處罰的聽證程序
第三十八條價格主管部門作出責令停業整頓、吊銷收費許可證、較大數額罰款等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向當事人送達《行政處罰聽證告知書》。當事人要求聽證的,應當在價格主管部門告知后三日內提出,價格主管部門應當組織聽證。
前款所稱較大數額,地方價格主管部門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常委會或者人民政府制定的標準執行。
第三十九條聽證由價格主管部門指定的非本案調查人員主持。
第四十條當事人認為主持人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有權申請回避。
回避決定由價格主管部門負責人作出;價格主管部門負責人的回避由案件審理委員會決定。
第四十一條價格主管部門應當在聽證的七日前,將《行政處罰聽證通知書》送達當事人。
第四十二條當事人可以親自參加聽證,也可以委托一至二人;委托人參加聽證的,應當提交授權委托書。
第四十三條聽證中分別由調查人員提出當事人違法的事實、證據和行政處罰建議,當事人進行申辯和質證。主持人根據聽證的主要問題對雙方進行詢問。
第四十四條聽證應當制作《聽證筆錄》,交當事人核閱無誤后簽名或者蓋章。
第四十五條聽證結束后,價格主管部門依照本規定第三十一條的規定,作出決定。
第五章行政處罰的執行
第四十六條行政處罰決定依法作出后,當事人應當在行政處罰決定的期限內,予以履行。
第四十七條當事人對價格主管部門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應當依法向上級價格主管部門或者同級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行政復議期間,行政處罰不停止執行。
第四十八條價格主管部門及其執法人員對當事人作出罰款處罰的,應當由當事人自收到行政處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到指定的銀行繳納罰款。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執法人員可以當場收繳罰款:
(一)依法給予二十元以下的罰款的;
(二)不當場收繳事后難以執行的;
(三)在邊遠、水上、交通不便地區,價格主管部門及其執法人員依照本規定第三十一條、第三十四條的規定作出罰款決定后,當事人向指定銀行繳納罰款確有困難,經當事人提出的。
執法人員當場收繳罰款的,應當出具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部門統一制發的罰款單據。
第四十九條執法人員當場收繳的罰款,應當自收繳罰款之日起二日內,交至其所在的價格主管部門;價格主管部門應當在二日內,將罰款繳付指定的銀行。
第五十條當事人到期不履行行政處罰決定的,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價格主管部門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到期不繳納罰款的,每日按罰款數額的百分之三加處罰款;
(二)到期不繳納違法所得的,每日按違法所得數額的千分之二加處罰款;
(三)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五十一條當事人確有經濟困難,需要延期或者分期繳納罰款和違法所得的,由當事人提出書面申請,經價格主管部門集體討論決定,可以暫緩或者分期繳納。第六章期間、送達
第五十二條期間以時、日、月計算,期間開始的時和日,不計算在期間內。以日計算的各種期間,均從次日起計算。
期間屆滿的最后一日是節假日的,以節假日后的第一日為期間屆滿的日期。
期間不包括在途時間。文書在期滿前交郵的,不算過期。
第五十三條價格主管部門送達文書必須有送達回證,由受送達人在送達回證上注明收到日期,并簽名或者蓋章。
在送達回證上的簽收日期為送達日期。
第五十四條價格主管部門向當事人直接送達文書時,當事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應當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該組織的主要負責人或者辦公室、收發室、值班室等負責收件人簽收或者蓋章。當事人是個人的,交其本人簽收;本人不在的,交其同住的成年家屬或者所在單位簽收;受送達人已指定代收人的,交代收人簽收。
第五十五條受送達人拒絕接受文書的,送達人應當邀請有關人員到場,說明情況,在送達回證上記明拒收的事由和日期,由送達人、見證人簽名或者蓋章,把文書留在受送達人的收發部門或者住處,即視為送達。
受送達人拒絕接受文書,有關基層組織或者所在單位的代表及其他見證人不愿在送達回證上簽字或者蓋章的,由送達人在送達回證上記明情況,把送達文書留在受送達人住所,視為送達。
第五十六條直接送達有困難的,價格主管部門可以委托送達,也可以郵寄送達。
郵寄送達,應當附有送達回證。掛號信回執上注明的收件日期與送達回證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不一致的,或者送達回證沒有寄回的,以掛號信回執上注明的收件日期為送達日期。
第五十七條無法采取直接送達、留置送達、委托送達、郵寄送達等方式送達的,可以公告送達。
公告送達,可以在公告欄、受送達人住所地張貼公告,也可以在報刊上刊登公告。自公告之日起經過六十日,即視為送達。
第七章結案與備案
第五十八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視為案件審理終結,應予結案:
(一)多收價款已全部退還,且價格主管部門不再給予行政處罰的;
(二)行政處罰決定已全部落實的;
(三)其它應予結案的。
第五十九條有本規定第三十一條第(二)項、第(三)項所列情形之一的,應當銷案。
第六十條價格主管部門作出責令停業整頓、吊銷收費許可證或者較大數額罰款等行政處罰決定的,應當報上一級價格主管部門備案。
第六十一條縣級價格主管部門處罰金額在十萬元以上的案件,應當報市(地、州)級價格主管部門備案;市(地、州)級價格主管部門處罰金額在五十萬元以上的案件,應當報省級價格主管部門備案。
第六十二條下列行政處罰案件應當逐級報送國務院價格主管部門備案:
(一)處罰金額在一百萬元以上的;
(二)國務院價格主管部門認為應當備案的。
第六十三條備案材料應當在行政處罰決定書送達后一個月內報送。
第八章附則
第六十四條本規定所稱的"處罰金額"包括沒收違法所得金額和罰款金額;"以上"、"以下""以內"均包括本數。
第六十五條對國家行政機關違反規定收費實施行政處罰的程序,參照本規定執行。
第六十六條本規定由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負責解釋。
第六十七條本規定自20**年1月1日起施行。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計價檢[**]1826號文件同時廢止。
- 上一篇:禁止價格欺詐行為制度
- 下一篇:中介服務收費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