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

時間:2022-04-01 01:39:00

導語: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準確、及時、全面監測并掌握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實施情況,促進建立資格確認、資金管理、資金發放、社會監督等各個環節相互銜接、相互制約的運行機制,確保獎勵扶助制度正常、穩定、可持續實施,根據《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人口計生委財政部關于開展對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實行獎勵扶助制度試點工作的意見的通知》和《財政部關于印發全國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的有關規定,制定本規范。

第二條按照“分工協作、分級負責、運轉協調、管理規范、快捷高效、保障安全”的原則,建立信息登記、傳輸、應用、維護、質量控制等制度,完善“全國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管理信息系統”(以下簡稱“獎勵扶助管理信息系統”)。

第三條本規范適用于試點期間試點地區各級人口計生部門、財政部門、資金發放機構進行獎勵扶助信息的管理。

第二章管理職責

第四條在國家和各級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試點工作協調小組統一協調指導下,按照財政部《全國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試行)》的要求,明確人口計生部門、財政部門、委托發放機構的職責分工,落實工作責任。

第五條縣以上各級人口計生部門內相關業務部門職責分工:政策法規部門負責獎勵扶助對象的資格審定工作;發展規劃(規劃統計)部門負責統計獎勵扶助對象人數、組織維護“獎勵扶助管理信息系統”、組織進行統計調查;財務部門負責聯系財政部門和發放機構、編制資金需求計劃、掌握和監督專項資金的運行情況。

第三章獎勵扶助對象信息

第六條對全國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對象實行年審制。獎勵扶助對象資格確認程序分為個人申報、村級審議公示、鄉級初審公示、縣級審查確認四個步驟。

符合獎勵扶助對象條件但因故當年未納入資格確認程序的,原則上應納入下一年度獎勵扶助對象資格確認程序。

第七條每年1月31日前,個人申報。上年度未納入獎勵扶助、本年度符合獎勵扶助對象條件、要求確認獎勵扶助對象資格的,由本人向戶籍所在地的村(居)委會提出申報,填寫《全國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對象申報表》(見附件1,以下簡稱《申報表》),并提交相關證明材料。

上年度的獎勵扶助對象,原申報信息發生變化涉及到資格認定的,要重新申報。

第八條每年2月28日前,村級審議公示。村(居)民委員會對本年度申報要求確認獎勵扶助對象資格的和上年度的獎勵扶助對象,都要逐戶逐項上門核實情況,并將核實情況張榜公示(公示內容至少應包括:申報人及配偶的姓名、性別、出生年月、婚姻狀況、戶口性質、生育狀況、現有子女情況以及舉報電話)。

公示結束后村級簽署審議意見。對本年度申報要求確認獎勵扶助對象資格但不符合條件的,要向申報人說明原因;符合條件的,要將《申報表》和相關證明材料報鄉(鎮)人民政府或街道辦事處初審。

對上年度的獎勵扶助對象,本年度不符合條件的,要向申報人說明原因,并填寫《全國農村計劃生育獎勵扶助對象退出情況報告單》(見附件2,以下簡稱《退出報告單》),報鄉(鎮)人民政府或街道辦事處初審;有關信息雖有變化但仍然符合條件的,要將新的《申報表》和相關證明材料報鄉(鎮)人民政府或街道辦事處初審。

第九條每年3月31日前,鄉級初審公示。鄉(鎮)人民政府或街道辦事處對村級上報的資料進行初審,并進行公示。公示結束后,將經審定的《申報表》、《退出報告單》等資料報縣級人口計生部門審查確認。

第十條每年4月30日前,縣級審查確認。縣級人口計生部門對鄉(鎮)人民政府或街道辦事處上報的資料進行審查和公示,確認本年度獎勵扶助對象。

第十一條每年5月31日前,信息錄入和變更。經確認具有獎勵扶助對象資格和因故退出獎勵扶助的對象,由縣級依據《申報表》和《退出報告單》,將其信息錄入“獎勵扶助管理信息系統”。

省、地兩級人口計生部門要登錄“獎勵扶助管理信息系統”,負責督促所轄各縣(市、區)及時錄入上報信息,并對下級數據進行必要的匯總分析和數據下載工作,將獎勵扶助對象名單進行備案。

第十二條每年6月10日前,報送信息。人口計生部門要向同級財政部門和發放機構提供當年獎勵扶助對象的個案和匯總信息,即:《獎勵扶助對象花名冊》(表樣見附件3、XML格式見附件8)、《獎勵扶助對象(預測)人數匯總表》(見附件4)。

第四章獎勵扶助資金信息

第十三條每年6月30日前,中央財政按照國家人口計生委提供的當年獎勵扶助對象人數,將所負擔的獎勵扶助專項資金下達到試點省份。7月31日前,地方財政負擔的配套獎勵扶助專項資金應及時足額撥付到位。

第十四條每年8月31日前,發放機構應根據人口計生部門提供的當年《獎勵扶助對象花名冊》,將專項資金一次性劃撥到獎勵扶助對象個人儲蓄賬戶,填寫《獎勵扶助金發放情況花名冊》(見附件5)。每年12月31日前,將獎勵扶助金發放信息錄入“獎勵扶助管理信息系統”;或將表格以電子文件(XML格式,見附件9)方式傳送反饋給人口計生部門,由人口計生部門將信息導入“獎勵扶助管理信息系統”。

在獎勵扶助資金劃撥到個人賬戶之前,發現獎勵扶助對象信息有誤,不符合獎勵扶助對象條件的,應立即終止向該對象發放資金,并填寫《退出報告單》,立即作退出處理。

第十五條每年1月31日前,省級人口計生部門向同級財政部門反饋上年度獎勵扶助專項資金發放情況,即:《獎勵扶助資金發放情況匯總表》(見附件6)。

第十六條建立獎勵扶助對象人數和獎勵扶助資金需求預測預報制度。可根據幾年間60周歲獎勵扶助對象人數占總人口比重的變化趨勢等信息,制定具體預測方案,預測下年度獎勵扶助對象人數。并根據獎勵扶助金標準,預測下一年度獎勵扶助資金需求。省級人口計生委于每年9月30日前,國家人口計生委于每年10月31日前,向同級財政部門提供下年度獎勵扶助對象匯總信息(見附件4)和下年度資金需求計劃,即:《獎勵扶助資金需求計劃表》(見附件7)。

第五章信息管理與質量監督

第十七條各相關部門應根據各自職責分工,建立信息管理制度,明確專人負責信息管理工作。

第十八條各相關部門要建立信息質量監督檢查機制,對本部門獎勵扶助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督促檢查。人口計生部門應對獎勵扶助對象的資格確認工作和資金發放等情況進行檢查,確保獎勵扶助資金準確、及時發放。資金發放情況的檢查可與獎勵扶助對象資格年審結合進行。

第十九條人口計生部門、財政部門、發放機構之間相互交流信息應同時使用書面和電子兩種格式。書面格式的資料,須經單位負責人簽字,加蓋單位公章后報送。

第二十條建立信息處理、利用、制度以及安全管理制度和監督機制,明確各級各類用戶的使用權限和安全責任。妥善保管密碼,密碼至少每半年更換一次,不得越權獲取或處理信息,不得擅自對外提供相關信息。

第二十一條將各種書面工作資料保存入檔,并定期進行電子信息的備份,長期、妥善保存,形成安全可靠的備份信息資源。

第二十二條鼓勵獎勵扶助對象的管理與發放機構的信息系統、公安部門的戶籍管理信息系統、育齡婦女信息系統等有機結合,實現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各地育齡婦女信息系統中49周歲以上的個案信息應長期保存,10年后提示必要工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