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校教學管理的制度

時間:2022-05-21 03:15:00

導語:黨校教學管理的制度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校教學管理的制度

一、教學程序管理

遵循黨校辦學規律,把握教學的各個環節,建立正常的教學秩序,是提高黨校教學質量,實現黨校培訓目標的重要保證。

(一)課程設置

根據“一個中心,四個方面”的教學體系,針對不同班次,不同的對象和辦班時間,科學地安排課程設置,這是實現辦班目標的關鍵。

1、各教研室根據不同班次(聯合辦班除外)的總體要求,提出要開設的專題課、講座及主講教師,報教務處匯總,通盤考慮。

2、教務處對匯總的情況和局部調查,拿出初步計劃安排,報分管校長和校委會審定。

3、審定后的課程設置由各教研室分頭實施。

(二)備課

備課是教師講好課的前提,是搞好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

1、教師應認真鉆研課題要求,了解教學對象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

2、每個教師都應按課題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寫出備課提綱,先在教研室通過,由各教研室主任負責。教研室通過后報教務處,由教務處組織全體教師聽試講。聽課人員要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提出修改意見。試講人員應虛心聽取大家意見,認真修改教學內容。修改與否,由各教研室主任負責檢查。凡固執己見,不作任何修改的,不得登臺上課。

3、對所有教師的備課情況,校領導可隨時抽查,提出處理意見。

(三)講課

課堂講授是進行教學的主要環節,講課的質量直接影響教學效果。

1、主體班次的重要課程的主講教師必須由教學經驗比較豐富、教學效果比較好的教師擔任。

2、凡教師開新課和新教師首次開課,必須通過試講后方能上課。

3、講課應力求做到:有規范的課件;觀點正確、邏輯性強,重點突出,語言通俗(用普通話);儀表端莊,信息量大,能理論聯系實際,啟發學員思考問題。

4、要加強“教學方法”研究和探索,提高講課效果。及時召開教學形勢分析會和教學經驗交流會,征求學員對教學的意見,幫助教師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四)輔導

輔導課是課堂講授的繼續和補充。形式大體可分為全班輔導、小組輔導和個別輔導三種。

(五)討論

“研究式授課”的討論是培養學員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重要環節。

1、討論前,任課教師要布置研討題或思考題。

2、討論時,任課教師和該學科其他教師應與學員一起研討問題,以便掌握情況改進教學。

3、討論形式:原則上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遇有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可在小組討論、充分準備的基礎上,在全班進行課堂討論或召開心得交流會。

(六)考試

考試(含考查)是全面檢查學員學習情況和教師情況的重要手段。

1、考試分為摸底考試、單元測驗和畢業考試三種。

2、考試前,任課教師應將課程內容作一次復習串講,幫助學員系統、全面掌握所學知識,必要時可作輔導、答疑,但不得劃定考試范圍,更不允許以任何方式暗示試題。

3、試題應嚴格按教學內容的要求,不僅要考查學員對所學知識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掌握情況,還要考查學員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考試形式:一般采取筆試(微機課采取做練習的方式),開卷、閉卷均可。考試方式一旦確定后,一般不得改變。

5、試題要嚴格保密,考場要嚴肅紀律,評分要準確、公正。

6、評卷后,任課老師應對考試情況進行一次講評,必要時還應寫出書面材料。校長、教務處長在必要時可抽閱試卷,檢查考試情況。

二、教材管理

教材建設是辦好黨校教育的一項重要的基本建設。為保證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現制訂加強教材管理工作的暫行規定。

(一)教材的選定

1、根據各班次教學計劃,并征求有關任課教師和教研室主任的意見后,由負責教材的人員制訂出教材計劃,報教務處長和分管教學的校領導審批。

2、選用教材,原則上應選用新的、質量高的,對于陳舊過時的教材應予淘汰。

3、教材確定后,無特殊情況,一般不得隨意變動。如需變動,須經分管校長同意。

4、負責教材的人員與各教研室應互通教材出版信息,以便選用適合黨校特點的最新教材。

(二)教材的訂購

1、教材訂購應當及時,滿足教學的需要,一般應在開學時購置齊備。

2、已經努力仍不能購到選定教材,負責教材的人員應及時反映情況,并主動提出解決的辦法,并會同有關部門研究解決。

(三)教材的發放

1、凡發給學員的教材,應由學員處指定專人統一領取。

2、教材發放范圍:

各班次學員,按教學計劃規定發給每人一套。

(四)教材的管理

1、建立健全教材檔案。

2、教材的預訂應填寫預訂單,書到后填上日期和發票號碼。

3、教材的發放應及時登記造冊,做到書帳相符。

4、教材庫應保持整齊,清潔、干燥、防止霉爛和損失。

三、關于學籍管理的規定

為建立良好的教學秩序,加強學員管理,保證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和教學計劃的實現,特制定我校學員學籍管理規定。

(一)入學與注冊

本校招生的學員須持入學通知和單位組織介紹信,按規定日期到校辦理入學手續。不能按期報到者,必須憑縣以上單位證明,向學校請假。無故逾期五天不報到者,取消入學資格。學員正式報到后,方取得我校學籍。

(二)學習成績考核與政治思想考察

1、學員必須參加教學計劃規定的課程的考核。考核成績載入其成績記分冊,并歸入本人檔案。

2、考核分為考試與考查兩種:主要采取考試方法,輔課采取考查辦法。考試和考查的具體方法——閉卷或開卷。應根據課程特點由教務處會同有關教研室確定。考試成績的評定,采用百分制。考查成績的評定只分合格、不合格。

3、學員考試不及格者,可補考一次;考查不合格者,采取適當的形式復查一次。這兩種情況都要在成績記分冊上注明“補考”字樣。

4、學員因故不能參加考核,必須事先向其所在班部提出申請,經教務處研究同意后可予以緩考。緩考不及格者,可補考一次。無故不參加考核者,均不予補考,作零分記。考試作弊者,該課程成績記零分,如確有悔改表現的,經教務處批準,在畢(結)業前可給一次補考機會。

5、對學員在校的政治表現和思想作風應認真進行考察。考察的方法主要是通過平時的了解和學期的小結,支部鑒定等。鑒定的方法:進行自我鑒定,在小組交流。在此基礎上由小組、支部逐級提出意見并與本人見面。學員的鑒定歸入本人檔案。

(三)考勤、獎勵與處分

1、學員在學習期間應盡量不請假或少請假,以確保學習時間。如因病或其他原因確需請假者必須履行請假的手續。

2、學員考勤登記表逐日填寫,學期結束時記入“學籍紀要”。

3、學員請假半天,由支部批準;一天以上三天以內,報校領導批準;三天以上報市委組織部批準。

4、凡教學計劃安排的聽課、自學、討論、開會和聽報告等活動,都是教學活動的組成部分。每個學員務必參加,因故不參加者必須請假。

5、對德、智、體全面發展,或在某一方面表現突出,成績優異的學員給予表揚和獎勵。獎勵采取精神鼓勵和物質鼓勵相結合,以精神鼓勵為主的辦法。表揚和鼓勵的方式是:通報表揚、發給證書等。

6、對于政治思想有嚴重錯誤,道德品質惡劣,嚴重違法亂紀以及無故曠課的學員,應視情節輕重及悔改表現,給予批評教育乃至校紀處分。校紀處分分警告、記過、勒令退學、開除學籍四種。

學員獎勵或處分的有關材料,均放入本人檔案。

(四)畢業與結業

1、學員在校學習期滿,學完教學計劃規定的全部課程,經考試考查合格者,發給畢業證書或結業證書。

2、學員畢業或結業時,辦清各種手續,方可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