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局醫療急救中心工作制度

時間:2022-06-01 03:36:00

導語:衛生局醫療急救中心工作制度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衛生局醫療急救中心工作制度

為進一步規范本市院前醫療急救工作,促進本市院前醫療急救事業健康、有序地發展,提高各醫療急救中心(站)的院前醫療急救和應急救援的反應速度和救治能力,為市民提供優質、高效的院前醫療急救服務,特制定本規定。

一、醫療急救中心(站)的基本任務

(一)各醫療急救中心(站)的基本任務是:為市民提供日常院前醫療急救服務;本市重大突發性災害事件(公共衛生事件)的現場緊急醫療救援;國際國內重要會議、重大活動的院前醫療服務保障以及上級部門指派的其它相關醫療保障任務;對市民開展急救知識的宣傳、普及和培訓。

(二)各醫療急救中心(站)承擔本市院前醫療急救服務,應堅持“救死扶傷,全心全意為病人”的服務宗旨,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為病人提供快速、溫馨、便捷、優質的院前醫療急救服務。

(三)各醫療急救中心(站)負責對傷病員實施現場醫療急救和快速護送轉運。通過現場急救,維持傷病員基本生命體征,減輕傷病員痛苦,穩定傷病情,防止再損傷,降低傷殘率和死亡率,為傷病員的院內救治提供條件。

二、急救服務管理

(一)按照區域劃分和就近救護的原則,各醫療急救中心(站)負責服務區域內的院前醫療急救工作。

市醫療急救中心負責對各區、縣醫療急救中心(站)開展業務指導,并結合本市院前急救實際,修訂和完善各項規章制度,積極開展院前醫療急救教學培訓和科研工作,提高院前醫療急救機構人員的管理水平和專業技術素質,通過組織實施規范化管理,提高院前醫療急救質量。

(二)各醫療急救中心(站)實行24小時醫療急救服務制度,隨時負責受理服務區域內市民的呼救,提供院前醫療急救及其他相關救援服務。

(三)各醫療急救中心(站)應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明確職責,實行崗位責任制,建立業務考核制度,規范院前醫療急救工作,全心全意為傷病員服務。

(四)各醫療急救中心(站)應加強院前醫療急救服務的監督管理,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規定,制定醫療事故防范和處理預案。

(五)各醫療急救中心(站)工作人員應按規定著裝,注重儀表儀容,在實施醫療急救服務中應做到主動熱情,態度和藹,文明服務。

三、急救資源配置

為了保證院前醫療急救服務的有效開展,各區縣醫療急救中心(站),應按照《**市區縣醫療急救中心(站)基本建設標準》的規定和要求,配置與院前醫療急救服務相適應的急救裝備。

(一)通信裝備

建立性能良好、暢通的通信系統,包括有線、無線通信網絡,并根據自身業務發展需要,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有計劃地裝備院前急救服務的GPS衛星定位與GIS電子地圖系統。

(二)車輛配置

根據服務區域的院前醫療急救服務需求和任務狀況,逐步配備與之相適應的救護車數量,以滿足醫療急救服務的需要。按有關部門的規定,加強對救護車的管理,保證良好的車輛性能和車容車貌。建立車輛維護保養、更新報廢制度和車輛維修保養技術檔案。

各醫療急救中心(站)的救護車,應統一標識。

(三)醫療裝備

根據院前醫療急救服務的職責與任務和各轄區內不同的急救服務需求,按急救型和普通型救護車的不同裝備要求,配備急救醫療設備和藥品,保障現場和轉運途中醫療急救工作的有效開展。

(四)人員配備

每輛救護車應至少配備急救醫師、駕駛員和專職擔架員各一名。

急救調度人員應掌握醫療急救調度相關專業知識;急救醫師應熟練掌握醫療急救的基本理論和操作技能;駕駛員與擔架員應接受基礎急救技能培訓,以協助急救醫師開展現場醫療急救的輔助工作。

四、基本服務要求

(一)受理調度

各醫療急救中心(站)調度中心(室)調度人員應按規定及時受理市民的呼救,記錄呼救相關信息,調度呼救相關區域的救護車,做到合理、有效派車。如遇繁忙時段,確實無車可派時,調度員應充分尊重呼救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明確告知,耐心解釋。

(二)現場急救

急救人員應服從調度人員的調度指揮,在執行任務前做好有關急救醫療設備、藥品、車輛的日常相關檢查。

救護車到達呼救現場后,急救人員應按規定攜帶好現場急救所需的急救醫療設備、藥品,快速到達傷病員身邊,按院前急救醫療規范的規定和要求,有序、有效地開展現場救治工作。

(三)護送轉運

對需護送轉運的傷病員,應按“就近、快速送院”原則,以最快速度將患者就近送至區(縣)二級及以上具備急診綜合救治能力的醫療機構,也可送至病人(家屬)指定的本市醫院。對傳染病、精神病、中毒等專科疾病應送往相關的專科醫院。在轉運護送途中,急救人員應繼續做好急救傷病員的病情觀察、途中救護和護理等工作,但任何醫療檢查都不應影響快速轉運。

急救醫師在工作中應按規定履行告知義務,如遇傷病員(家屬)不愿送院或要求轉送指定醫院的,應要求傷病員(家屬)在《院前急救病員、親屬簽字單》上簽字確認。

在現場急救和護送轉運中,發生影響院前醫療急救工作開展和護送轉運的情況,可請求有關部門予以協助解決。

傷病員出院因行動不便需用救護車送回家或要求送往機場、車站、碼頭等處的,原則上在保證急救病人用車的前提下,可酌情派車。

(四)醫院交接

急救傷病員護送至醫院后,急救醫師應及時與接受醫院辦理傷病員病情交接手續。各醫療機構應及時做好病人收治和院內搶救力量的準備,保持“急救綠色通道”的暢通,保證傷病員院前和院內救治工作的連續性。

(五)開具死亡證明

在急救現場經急救醫師檢查確診已死亡的傷病員,按有關規定和要求現場開具《居民死亡醫學證明書》。對死因不明或疑為非正常死亡者可請求有關部門協助處理。

五、應急醫療救援

各醫療急救中心(站)必須制訂相應的應急醫療救援預案,明確組織領導、報告制度、急救裝備和現場救援指揮等,并定期組織培訓和演練,切實提高各院前醫療急救機構的急救水平和對突發災害性事件的應急救治能力。

市醫療急救中心負責重大突發性災害事件院前緊急醫療救援的統一指揮與協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