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出版工作保密制度

時間:2022-06-03 04:44:00

導語:新聞出版工作保密制度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聞出版工作保密制度

第一條為在新聞出版工作中保守國家秘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第二十條,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本規定適用于報刊、新聞電訊、書籍、地圖、圖文資料、聲像制品的出版和發行以及廣播節目、電視節目、電影的制作和播放。

第三條新聞出版的保密工作,堅持貫徹既保守國家秘密又有利于新聞出版工作正常進行的方針。

第四條新聞出版單位及其采編人員和提供信息單位及其有關人員應當加強聯系,協調配合,執行保密法規,遵守保密制度,共同做好新聞出版的保密工作。

第二章保密制度

第五條新聞出版單位和提供信息的單位,應當根據國家保密法規,建立健全新聞出版保密審查制度。

第六條新聞出版保密審查實行自審與送審相結合的制度。

第七條新聞出版單位和提供信息的單位,對擬公開出版、報道的信息,應當按照有關的保密規定進行自審;對是否涉及國家秘密界限不清的信息,應當送交有關主管部門或其上級機關、單位審定。

第八條新聞出版單位及其采編人員需向有關部門反映或通報的涉及國家秘密的信息,應當通過內部途徑進行,并對反映或通報的信息按照有關規定作出國家秘密的標志。

第九條被采訪單位、被采訪人向新聞出版單位的采編人員提供有關信息時,對其中確因工作需要而又涉及國家秘密的事項,應當事先按照有關規定的程序批準,并向采編人員申明;新聞出版單位及其采編人員對被采訪單位、被采訪人申明屬于國家秘密的事項,不得公開報道、出版。對涉及國家秘密但確需公開報道、出版的信息,新聞出版單位應當向有關主管部門建議解密或者采取刪節、改編、隱去等保密措施,并經有關主管部門審定。

第十條新聞出版單位采訪涉及國家秘密的會議或其他活動,應當經主辦單位批準。主辦單位應當驗明采訪人員的工作身份,指明哪些內容不得公開報道、出版,并對擬公開報道、出版的內容進行審定。

第十一條為了防止泄露國家秘密又利于新聞出版工作的正常進行,中央國家機關各部門和其他有關單位,應當根據各自業務工作的性質,加強與新聞出版單位的聯系,建立提供信息的正常渠道,健全新聞制度,適時通報宣傳口徑。

第十二條有關機關、單位應當指定有權代表本機關、單位的審稿機構和審稿人,負責對新聞出版單位送審的稿件是否涉及國家秘密進行審定,對是否涉及國家秘密界限不清的內容,應當報請上級機關、單位審定;涉及其他單位工作中國家秘密的,應當負責征求有關單位的意見。

第十三條有關機關、單位審定送審的稿件時,應當滿足新聞出版單位提出的審定時限的要求,遇有特殊情況不能在所要求的時限內完成審定的,應當及時向送審稿件的新聞出版單位說明,并共同商量解決辦法。

第十四條個人擬向新聞出版單位提供公開報道、出版的信息,凡涉及本系統、本單位業務工作的或對是否涉及國家秘密界限不清的,應當事先經本單位或其上級機關、單位審定。

第十五條個人擬向境外新聞出版機構提供報道、出版涉及國家政治、經濟、外交、科技、軍事方面內容的,應當事先經過本單位或其上級機關、單位審定。向境外投寄稿件,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

第三章泄密的查處

第十六條國家工作人員或其他公民發現國家秘密被非法報道、出版時,應當及時報告機關、單位或保密工作部門。泄密事件所涉及的新聞出版單位和有關單位,應當主動聯系,共同采取補救措施。

第十七條新聞出版活動中發生的泄密事件,由有關責任單位負責及時調查;責任暫不清的,由有關保密工作部門決定自行調查或者指定有關單位調查。

第十八條對泄露國家秘密的責任單位、責任人,應當按照有關法律和規定嚴肅處理。

第十九條新聞出版工作中因泄密問題需要對出版物停發、停辦或者收繳以及由此造成的經濟損失,應當按照有關主管部門的規定處理。新聞出版單位及其采編人員和提供信息的單位及其有關人員因泄露國家秘密所獲得的非法收入,應當依法沒收并上繳國家財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