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低保就業服務制度

時間:2022-11-05 04:51:00

導語:城市低保就業服務制度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城市低保就業服務制度

第一條為了加強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簡稱低保)與就業工作的有效銜接,促進法定勞動年齡內,具有勞動能力的低保申請人和正在享受低保待遇的人員實現就業(以下統稱低保就業服務對象),按照“保障基本生活,鼓勵勞動自救”的原則,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促進城市低保就業服務對象就業機制”是指低保就業服務對象進行就業服務登記后,民政、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通過綜合運用低保和就業扶持政策,促進其就業,以改善其家庭生活狀況的制度

第三條市民政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共同負責促進城市低保就業服務對象就業機制(以下簡稱“促進就業機制”)的組織推動工作。

縣(市)、區民政部門和勞動保障部門負責“促進就業機制”的組織實施工作,指導街道(鄉鎮)有關部門加強對低保就業服務對象的管理。

第四條各級民政、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實現就業服務與低保就業服務對象管理信息網絡的互通互聯,共同推動低保就業服務對象就業工作的落實。

第五條勞動保障部門審批開辦的職業介紹機構,對低保就業服務對象進行免費職業指導、職業培訓、技能鑒定和職業介紹。

第六條街道(鄉鎮)勞動和社會保障事務所(以下簡稱勞動保障所)負責受理本轄區內低保就業服務對象的就業服務登記,建立登記臺帳,及時掌握其就、失業狀態,實施動態管理,按規定組織其參加職業指導、職業培訓和職業介紹。各級民政部門應當加強對低保就業服務對象的日常管理,及時掌握其參加就業服務、公益性勞動以及經濟收入等基本情況。

第七條低保就業服務對象應到家庭戶籍所在地的街道(鄉鎮)勞動保障所進行就業服務登記,填寫《求職登記表》,參加就業培訓和接受推薦就業。

第八條街道(鄉鎮)勞動保障所對符合就業服務登記條件的人員,指導其填寫《求職登記表》,及時匯總求職與培訓意向,報市、縣區勞動保障部門及其職業介紹機構。市、縣區勞動保障部門及其職業介紹機構根據街道(鄉鎮)勞動保障所匯總報告,制定培訓計劃,組織就業崗位,開展就業培訓,推薦就業崗位。

第九條低保就業服務對象進行就業服務登記后,由街道(鄉鎮)勞動保障所按照有關規定和程序為其辦理《再就業優惠證》,并組織其參加各級勞動保障部門舉辦的職業培訓。接受職業指導人員應端正就業態度,轉變就業觀念,自覺接受推薦就業。

第十條低保就業服務對象進行求職登記60個工作日內,勞動保障部門開辦的職業介紹機構應當優先為其提供三次就業推薦;對低保對象當中的“4050”人員及其他特殊就業困難人員,原則上優先推薦到公益性崗位工作。

第十一條低保對象就業后,家庭月人均實際收入高于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就業后前3個月繼續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但一年內不得重復享受。

第十二條對持有民政部門統一核發的《*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領取證》的低保對象從事個體經營的,自批準經營之日起1年內免收個體工商戶管理費、市場管理費、登記費、證照費;低保對象進入集貿市場經營的免收各項行政事業性收費。

第十三條低保就業服務對象應當每月向街道(鄉鎮)低保經辦機構報告就業情況。街道(鄉鎮)低保經辦機構對低保就業服務對象接受就業服務情況進行核實。對于已經就業不再符合低保條件的,街道(鄉鎮)低保經辦機構應當收回其《*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領取證》。對于確屬非本人原因暫時無法就業的低保就業服務對象,由街道(鄉鎮)勞動保障所簽署非本人原因暫時無法就業的確認意見,其家庭符合條件的,享受低保待遇。街道(鄉鎮)勞動保障所應當繼續為其提供就業服務,促其盡快實現就業。

第十四條低保就業服務對象無正當理由兩次拒不接受推薦就業的,按照《遼寧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辦法》有關規定,不能享受低保待遇。

第十五條本辦法自之日起施行。縣(市)、區民政和勞動保障部門可根據本辦法,結合實際情況,制定本地區促進低保就業服務對象就業的具體實施細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