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工程抗震設防管理制度
時間:2022-01-13 10:41:00
導語:建設工程抗震設防管理制度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一條為了加強對新建、擴建、改建建設工程(以下簡稱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的管理,防御與減輕地震災害,保護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和《地震安全性評價管理條例》,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進行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的確定、使用和監督管理,必須遵守本規定。
本規定所稱抗震設防要求,是指建設工程抗御地震破壞的準則和在一定風險水準下抗震設計采用的地震烈度或地震動參數。
第三條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負責全國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的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的監督管理工作。
第四條建設工程必須按照抗震設防要求進行抗震設防。
應當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的建設工程,其抗震設防要求必須按照地震安全性評價結果確定;其他建設工程的抗震設防要求按照國家頒布的地震動參數區劃圖或者地震動參數復核、地震小區劃結果確定。
第五條應當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的建設工程的建設單位,必須在項目可行性研究階段,委托具有資質的單位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并將地震安全性評價報告報送有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或者機構審定。
第六條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應當設立地震安全性評審組織。
地震安全性評審組織應當由15名以上地震行業及有關行業的技術、管理專家組成,其中技術專家不得少于二分之一。
第七條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應當委托本級地震安全性評審組織,對地震安全性評價報告進行評審。
地震安全性評審組織應當按照國家地震安全性評價的技術規范和其他有關技術規范,對地震安全性評價報告的基礎資料、技術途徑和評價結果等進行審查,形成評審意見。
第八條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應當根據地震安全性評審組織的評審意見,結合建設工程特性和其他綜合因素,確定建設工程的抗震設防要求。
第九條下列區域內建設工程的抗震設防要求不應直接采用地震動參數區劃圖結果,必須進行地震動參數復核:
(一)位于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區劃圖峰值加速度分區界線兩側各4公里區域的建設工程;
(二)位于某些地震研究程度和資料詳細程度較差的邊遠地區的建設工程。
第十條下列地區應當根據需要和可能開展地震小區劃工作:
(一)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內的大中城市和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城市;
(二)位于地震動參數0.15g以上(含0.15g)的大中城市;
(三)位于復雜工程地質條件區域內的大中城市、大型廠礦企業、長距離生命線工程和新建開發區;
(四)其他需要開展地震小區劃工作的地區。
第十一條地震動參數復核和地震小區劃工作必須由具有相應地震安全性評價資質的單位進行。
第十二條地震動參數復核結果一般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負責審定,結果變動顯著的,報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審定;地震小區劃結果,由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負責審定。
地震動參數復核和地震小區劃結果的審定程序按照本規定第七條、第八條的規定執行。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應當將審定后的地震動參數復核結果報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備案。
第十三條經過地震動參數復核或者地震小區劃工作的區域內不需要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的建設工程,必須按照地震動參數復核或者地震小區劃結果確定的抗震設防要求進行抗震設防。
第十四條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應當會同同級政府有關行業主管部門,加強對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使用的監督檢查,確保建設工程按照抗震設防要求進行抗震設防。
第十五條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應當按照地震動參數區劃圖規定的抗震設防要求,加強對村鎮房屋建設抗震設防的指導,逐步增強村鎮房屋抗御地震破壞的能力。
第十六條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應當加強對建設工程抗震設防的宣傳教育,提高社會的防震減災意識,增強社會防御地震災害的能力。
- 上一篇:地震安全性資質管理制度
- 下一篇:蒸汽流量計量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