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及服務審批管理制度

時間:2022-01-19 11:24:00

導語:商品及服務審批管理制度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總體原則

(一)為加強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和商品及服務價格的審批管理,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規范收費及價格行為,促進依法行政,嚴格按照《行政許可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審批管理暫行辦法》、《收費標準管理規定(試行)》、《重要商品和服務價格成本監審暫行辦法》、《政府價格決策聽證辦法》和《全面實行收費公示制度》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進行審批管理。

(二)審批收費項目和商品及服務價格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嚴格遵循國家、省、州規定的審批管理權限和程序。

(三)加強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和商品及服務價格的申請設立、審批、變更、管理和監督檢查,確保審批制度的落實。

(四)有利于發展原則。為有利于增強我市經濟活力和自主發展能力,加快經濟發展,促進我市經濟由“快走”變“快跑”,營造良好的社會經濟環境和提高工作效率。

二、收費及價格審批制度

為了加強和改進國家行政機關和事業單位的收費及價格管理,規范價格主管部門對收費和價格的管理行為,提高收費及價格決策的科學性和透明度,應在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審批管理暫行辦法》及國家其它有關法律、法規范圍內進行審批管理。

(一)政府價格主管部門是在會同有關部門管理收費項目和標準及價格涉及價格部門職能時,受理申請、調查論證、審核、決策、公布、公示、追蹤調查和定期審核等環節的公務活動。

(二)審批收費項目和標準及價格的制定應遵循以下原則:

1、法律、行政法規明確規定的行政許可收費及價格,按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審批收費及價格項目;

2、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明確規定的收費及價格,且不屬于行政許可收費及價格的,按照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定審批;

3、管理或服務成本與社會承受能力相結合的原則;

4、促進資源保護、有效利用和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5、年度調價與臨時調價實行申報制度的原則。

(三)規范收費及價格行為,提高政府價格決策的科學性和透明度,審批收費項目和標準及價格時,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行政許可法》、《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審批暫行辦法》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及其他價格政策制定。

(四)制定或調整政府定價、政府指導價格,一般應當依據有關商品和服務的社會平均成本、市場供求狀況、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要求以及社會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確定收費標準及價格。

(五)制定或調整收費標準及價格,實行集體審議制度。

(六)制定或調整收費標準及價格,實行公示制度。

(七)制定或調整收費標準及價格政策出臺后,政府價格主管部門應當在一定時期內,對價格執行情況進行監測和跟蹤調查,發現問題及時提出改進措施。

(八)收費許可證發放、年度審驗工作制度。

三、收費項目和標準及價格的審批程序

凡涉及制定新增收費項目、標準和價格或擬調整的收費標準及價格須由申請單位向市價格主管部門提出書面申請。

(一)申請新增收費項目、標準和價格或擬調整的收費標準及價格應提供以下材料:

1、相關的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依據;

2、申請單位的有關情況(包括:單位性質、職能設置、人員配備、經費來源、成本等);

3、申請現行標準及擬調整的理由、幅度、收費范圍及年度收費額或收入和調整后的增減額;

4、成本核算的相關資料(包括:前三年的財務報表或財務預算情況);

5、毗鄰縣(市)的相關情況材料;

6、其他相關材料。

(二)審批或調整收費項目和標準及價格的受理和初步審查。價格主管部門受理申請報告后,應對申請報告進行初步審查。

1、是否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的規定;

2、申請材料及成本是否真實、可靠;

3、審批或調整對相關行業及社會承受能力的影響;

4、對提供的成本及費用進行調查、審查和測算。

(三)重要商品和服務價格的成本監審。凡列入中央、地方政府定價目錄和依法采取臨時價格干預措施的重要商品和服務價格依法進行成本監審。成本監審應遵循公平、公正、方法科學、程序規范、運行高效的原則。

成本監審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1、申請單位申請的成本(費用)項目是否合法、數據是否真實;

2、申請單位申請的成本核算方法是否符合法律、法規和財務會計制度的規定;

3、申請單位申請的成本(費用)分攤是否合理、合法;

4、其它需要審核的內容;

5、成本審核結論報告。

(四)政府價格決策聽證。為了提高政府價格決策的科學性和透明度,應遵循公開、公正、客觀、效率的原則。調整中央和地方定價目錄中關系到群眾切身利益的公用事業價格(收費)、公益性服務價格(收費)和自然壟斷經營的商品價格(收費),政府價格主管部門按照價格審批管理權限應召開價格聽證。價格聽證由政府價格主管部門組織實施,同時把擬調整方案、論證紀要報請政府,由政府決策。

(五)審批工作時限。

1、對不需要召開論證會、聽證會的收費標準及價格,價格主管部門應在45個工作日內作出決策;

2、對需要召開論證會的收費標準及價格,價格主管部門應在90個工作日內作出決定;

3、對需要召開聽證會的收費標準及價格,價格主管部門應在130個工作日內作出決定;

4、價格主管部門對不予受理的申請,應在接到申請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正式通知申請單位,并說明理由。

四、收費及價格的管理和監督

(一)經批準的收費項目,收費單位在實施收費時,應當到指定的價格主管部門辦理收費許可證,并按財務隸屬關系分別使用財政或稅務部門統一監制的票據。

(二)收費單位應當建立健全收費財務管理制度,按照財政部門或稅務等部門有關規定執行,不得隱瞞、截留、占壓、坐支和挪用收費資金。

(三)嚴禁越權審批或設立收費項目。未經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定,以及國務院或省級政府及其財政、價格主管部門批準,不得將收費項目轉為經營服務性收費項目管理。

(四)收費單位應當嚴格按照批準的收費項目及有關管理規定執行,如實提供有關收費的情況和資料,自覺接受財政、價格、審計、監察等部門的監督檢查。

五、實施陽光政務,收費及價格公示制度

為了提高收費及商品價格的透明度,加強監管力度,制止各種亂收費,切實減輕企業和廣大人民群眾的負擔,全面貫徹實施陽光政務,加大公示制度的工作力度,切實起到把政策交給群眾,加強和完善社會監督作用。

六、法律責任

(一)除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外,收費單位違反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財政、價格主管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分工責令其改正,限期退還已收取的收費款項,對確實無法退還的違法所得,按照《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國務院令第427號)和《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進行處罰:

1、擅自設立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的;

2、擅自將政府性基金轉為行政事業性收費的;

3、擅自擴大行政事業性收費范圍、改變收費環節、收費對象的;

4、繼續收取已明令取消、停止執行的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或變更名稱繼續收取的;

5、擅自延長行政事業性收費期限的。

(二)除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外,收費單位違反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財政、價格主管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分工責令其改正,補收應收取的收費款項:

1、擅自改變收費主體的;

2、擅自將行政事業性收費轉為經營服務性收費的;

3、擅自撤銷收費項目的;

4、擅自縮小收費范圍、縮短收費期限的;

5、擅自減征、免征、緩征收費的;

6、未按規定在收費場所實行“公示制”的;

7、拒絕接受檢查或不如實提供有關行政事業性收費資料的。

(三)收費單位對財政、價格主管部門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

(四)財政、價格主管部門及其檢查人員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的規定,在工作中徇私舞弊、玩忽職守、濫用職權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