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電視局計算機安全管治制度

時間:2022-03-23 10:37:00

導語:廣播電視局計算機安全管治制度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廣播電視局計算機安全管治制度

第一條為保證我局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防止計算機信息失密泄密事件發生,根據國家有關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密的一系列法律法規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組織領導

第二條我局的計算機系統信息安全與保密工作由局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和保密管理工作領導小組統一領導,局辦公室、技術播出部具體負責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和保密綜合管理,各部門設一名信息安全保密員。

第三條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運行誰負責”的原則,以各部門為責任單位負責做好本部門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和保密工作。各部門負責人為本部門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密管理的第一責任人,計算機的使用人員以及各部門信息安全保密員為直接責任人。

涉密和非涉密計算機保密管理

第四條本局所有計算機設備(含便攜式計算機、移動存儲介質)及軟件安裝情況都由局辦公室實行登記備案管理,定期核查。

第五條所有計算機設備都必須安裝防病毒安全防護軟件,并及時進行升級;設置開機口令,長度不得少于8個字符,并定期更換,防止口令被盜;及時更新操作系統補丁程序;不得安裝、運行、使用與工作無關的軟件。

第六條涉密計算機設備在使用前,應標明密級,粘貼密級標識,在辦公室登記,并統一向縣保密局備案。未登記的計算機設備不得接入涉密計算機系統或處理涉密信息。機關工作人員不得擅自更改或變動涉密計算機、涉密計算機網絡配置、密級標識等。

第七條各部門要嚴格執行“涉密不上網、上網不涉密”的要求,用于處理、存儲國家秘密信息和單位內部工作秘密的計算機嚴格禁止上國際互聯網或與其他非涉密系統相連,實行嚴格的物理隔離;上互聯網的計算機不準處理國家秘密、內部信息和其他未公開的公務信息;嚴禁同一計算機既上互聯網又處理涉密信息;嚴禁非涉密計算機設備存儲、處理涉密信息。

第八條政務專網與互聯網實行物理隔離,嚴禁計算機同時接入互聯網和政務專網,嚴禁同一機器內外網互換;商秘網專用計算機更應該專人專管,注意密碼的保護,嚴防泄密。

第九條長陽電視臺音、視頻工作站網絡是我臺節目編輯、制作、播出的局域網,涉及到節目安全制作和播出,各計算機上不得上載與節目制作無關的素材,更不允許私自接入因特網。

第十條涉密計算機必須采取數據備份保護、防病毒入侵、保密監控等技術措施,必須按規定設置口令密碼,并按規定的時間更換口令密碼。

第十一條嚴禁使用含有無線網卡、無線鼠標、無線鍵盤等具有無線互聯功能的設備處理涉密信息。涉密計算機必須拆除無線上網功能的硬件模塊,并不得與手機、普通電話及傳真機(包括具有電話傳真功能的一體機)等各類無線、有線網絡設備及外聯設備聯接使用。

移動存儲介質保密管理

第十二條局保密工作領導小組界定涉密與非涉密移動存儲介質(包括硬盤、移動硬盤、軟盤、U盤、光盤、磁帶、各種存儲卡及筆記本電腦),并由局辦公室登記造冊。

第十三條各部門必須指定專人負責本部門筆記本電腦和涉密移動存儲介質的日常管理工作。涉密移動存儲介質、筆記本電腦必須妥善保存,日常使用由使用人員保管,暫停使用的交由指定的專人保管。

第十四條涉密存儲載體應與非涉密存儲載體嚴格區分保管;移動存儲設備不得在涉密信息系統和非涉密信息系統間交叉使用;涉密移動存儲設備不得在非涉密信息系統中使用。

第十五條涉密筆記本電腦、涉密移動存儲介質只能在本局使用,確因工作需要攜帶涉密筆記本電腦、涉密移動存儲介質外出,須報經局長或分管副局長批準,履行相關手續和采取嚴格的保密措施;嚴禁將涉密筆記本電腦、涉密移動存儲介質借給外單位使用;嚴禁將私人筆記本電腦、移動存儲介質帶入本局筆記本電腦、移動存儲介質下載和復制涉密信息。

第十六條移動存儲設備在接入本單位計算機信息系統之前,應當查殺病毒、木馬等惡意代碼;鼓勵采用密碼技術等對移動存儲設備中的信息進行保護。

第十七條存儲過國家秘密信息的介質不能降低密級使用。

數據復制操作管理

第十八條將互聯網上的信息復制到處理內部信息的系統時,應當采取嚴格的技術防護措施,查殺病毒、木馬等惡意代碼,嚴防病毒等傳播。

第十九條嚴格限制從互聯網向涉密信息系統復制數據,應當嚴格按照國家有關保安標準執行。

第二十條不得使用移動存儲設備從涉密計算機向非涉密計算機復制數據。確需復制的,應當采取嚴格的保密措施,防止泄密。

第二十一條復制和傳遞涉密電子文檔,應當嚴格按照復制和傳遞同等密級紙質文件的有關規定辦理。

上網信息保密管理

第二十二條禁止在互聯網中處理、以及利用電子郵件傳遞國家秘密和其他可能涉及國家秘密的信息。

第二十三條上網信息的保密管理堅持“誰上網、誰負責”的原則以及保密審查制度。凡向國家聯網的站點提供或信息,必須經過保密審查批準。各部門擬的上網信息必須經分管領導審核批準后,方可上網。對由于審查把關不嚴格,造成網上泄密的,將嚴肅查處和追究有關責任人和負責人的責任。

第二十四條業務信息數據等重要信息的電子傳遞,應在涉密系統內(政務、財務、人事等內網)傳輸,特殊情況需使用互聯網傳輸,應在技術人員指導下加密傳遞。業務工作信息數據向本單位以外單位或人員復制、傳輸應按規定程序辦理審批手續。

計算機設備維護維修保密管理

第二十五條維護、檢修涉密計算機必須采取嚴密的安全保密措施,并有計算機安全保密管理員在場,進行監督和記錄,嚴禁維修人員讀取和復制涉密信息。確需送修的,應當拆除涉密信息存儲部件。

第二十六條處理內部信息的計算機及相關設備在變更用途時,應當使用能夠有效刪除數據的工具刪除存儲部件中的內部信息。

第十七條涉密計算機及相關設備不再用于處理涉密信息或不再使用時,應當將涉密信息存儲部件拆除或及時銷毀。

第二十八條涉密筆記本電腦、移動存儲介質需要送外部維修時,必須到國家保密工作部門指定的具有保密資質的單位進行維修,并將廢舊的存儲介質收回。涉密移動存儲介質在報廢前,應進行信息清除處理。

第二十九條涉密筆記本電腦硬盤、移動存儲介質及其它涉密信息存儲部件的銷毀,必須按照涉密載體銷毀要求進行,各部門不得擅自銷毀。嚴禁將涉密移動存儲介質作為廢品出售。

安全保密教育

第三十條加強對計算機使用人員的管理,開展經常性的保密教育培訓,提高計算機使用人員的安全和保密意識與技能。

第三十一條局保密工作領導小組應當與重點崗位的計算機使用人員簽訂安全保密責任書,明確安全和保密要求與責任。

第三十二條計算機使用人員離崗離職,有關部門應當即時取消其計算機信息系統訪問授權,收回計算機、移動存儲設備等相關物品。

第三十三條領導小組和各部門信息安全保密員要加強對本部門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和保密管理情況的監督,定期開展檢查,發現問題及進糾正。

責任追究

第三十四條計算機信息系統使用管理人員凡不遵循以上條款,造成泄密事件被相關部門查處的,按照有關規定給予直接責任人、部門第一責任人相關的行政或黨紀處分;違反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給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公民利益造成危害的,行為人承擔相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