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國有企業文化競爭力_企業文化論文
時間:2022-02-10 04:13:00
導語:打造國有企業文化競爭力_企業文化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深入發展的過程中,企業文化也是國有企業的一種核心競爭力。
20世紀80年代,企業文化在國有企業界火了一陣子,但那時人們對企業文化的概念仍然十分模糊。企業文化建設停留在低水平、封閉型階段,“企業文化”常被認為單純是企業的“政治思想工作”,加“文體活動”,也有人把“企業文化”當作一些大同小異的標語、口號或企業標志,因而企業文化并沒有真正體現出企業員工所追求的價值觀、經營理念和企業精神等深厚內涵,也沒有真正發揮其推動企業持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共同天地續健康發展的強大力量。
企業文化也是一種核心競爭力
企業文化是反映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的價值理念,是企業制度安排和戰略選擇在人的價值理念上的反映。因此,從性質上講,它不僅是一般信奉或者倡導的價值理念,而是企業必須要執行的付諸于實踐的價值理念;從屬性上看,它是企業的價值理念,也就是企業的靈魂;從作用上看,它不僅僅是宣傳企業形象,而是注重解決企業中存在的問題。國有企業文化是國有企業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真正內涵是一種經濟倫理,但縱觀企業文化的理論研究方法,企業文化不僅是經濟學、文化學方面的概念,而且還是影響和決定企業長遠發展的一種動力。正如中國企業文化研究會副理事長賈春峰所說:“我們常說企業文化是一種力,那么這個力有多大?這個力表現在哪些方面?從國內外一些企業文化搞得好的企業來看,企業文化力,首先是凝聚力,第二是激勵力,第三是約束力,第四是導向力,第五是紐帶力,第六是幅射力?!笨傊?,企業文化也是一種決定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在20世紀80年代,人們普遍認為企業有產品就有客戶,20世紀90年代則認為企業有廣告就有銷路,而到了21世紀,由于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經濟運行的模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現代經濟具備了一些新的特征。經濟學家們從現代經濟的特征出發,給現代經濟冠以各種各樣的名稱,如新經濟、網絡經濟、信息經濟、開放經濟、速度經濟、環境經濟、虛擬經濟、服務經濟、軟件經濟等。在如此眾多經濟運行模式的角逐中,企業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國有企業把企業文化建設好,就能更好的參與市場競爭。
企業文化的核心是企業精神
企業精神是企業文化的集中反映,是企業全體員工現代意識與企業個性相結合而形成的一種群體意識。它既是企業現狀的客觀反映,也是全體員工共同擁有的理念,具有獨創性、創新性、時代性,體現了企業發展中的務實、求實、求精的精神和追求。企業文化往往以簡潔而富有哲理,獨具特色的語言形式加以概括,通常以廠歌、廠訓、廠規、廠徽等形式形象地再現出來,給員工以理想、信念、鼓勵、榮譽、約束,使員工心靈深處引起共鳴,思想境界不斷升華,從而在工作中牢記發展方向和經營宗旨,遵守價值準則和管理信條,始終保持昂揚
向上、自強不息的精神狀態,主動關注企業的前途,創造品牌,保護品牌,發展名牌,維護企業的聲譽,為企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企業倫理、企業信用、企業聲譽是企業發展和經營理念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是企業創立品牌特別是知名品牌的依托。品牌,特別是馳名商標是企業的知識產權,其背后是文化的積淀。它雖然是一種名稱、術語、標記、價值符號,但代表著產品的品質、特色、服務,提示著產品在消費者偏好中所處的位置,成為消費者心目中的重要標志。品牌是“眼球經濟”最活躍的要素,是企業的商譽,而企業的商譽要靠企業倫理、企業信用來維護,企業只有把企業理念、企業精神等企業文化的核心灌輸給每個員工,并成為支配其言行的自覺意識,使員工恪守誠信、遵守諾言、不欺不詐,增強對自己行為之后果負責的責任感、道德感,才能維護企業商譽,維護品牌形象,為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形成企業強大的生存、發展動力。
企業文化建設的時代課題
過去我們的企業文化大多是傳統文化在企業中的縮影,從總體上看存在一些缺陷與不足。經過20多年來改革開放的實踐,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企業文化理論體系,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更是指導我們把企業文化建設推向新階段。企業文化作為一種經濟文化,與其它文化迥然不同,它是建立在市場經濟基礎上,與市場經濟運行機制有機結合的一種最為積極活躍的群眾性文化。
企業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發展,倡導“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彰顯人文關懷,這既是對傳統的“以物為本”的管理經濟理念的變革,也是對單純地以經濟為手段管理經濟的超越。因此,國有企業文化建設,必須要與時俱進,才能不斷提高和增加競爭力。
要科學地確定企業文化的內容。國有企業文化的內容即不是簡單的“企業”
+“文化”,也不能搞“企業文化是個筐,什
么都能往里裝”。企業文化內容往往具有企業自身的特殊性。一方面,不同企業的價值理念是不會完全相同的,就像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樣;另一方面,同一企業處在不同的發展時期,其企業文化也不盡相同。企業文化的內容不能簡單地“復制”與“克隆”。國有企業要根據自身發展需要,正確把握企業文化的共性與特殊性,科學的確定企業文化內容。
要選擇適合的企業文化發展模式。要根據社會發展的趨勢和文化的漸進性的要求,結合國有企業的目標和任務確定國有企業文化的模式。經濟發展始終處于不斷發展變化中,企業文化當然也是一種動態的經濟文化,具有很強的實踐性。
隨著社會生產力及企業自身的發展、變化,企業文化的內涵也必然會發生變化。
世界上沒有一勞永逸的企業文化建設,曾經成功的企業文化也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最終成為企業發展的障礙。當然,國有企業文化建設不會一朝一夕就可以“速成”,而必須是潛移默化、長久不斷充
實發展的過程,經過長期探索和實踐的結果。只有這樣,國有企業才能最終形成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現代企業文化。
對于大多數國有企業而言,建設企業文化首先就要沖出陳舊觀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共同天地念、習慣及制度的束縛,正所謂有破才能有立。企業文化要保持先進性,必須與時俱進,順應經濟全球化的浪潮。面對新形勢,國有企業有一種“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緊迫感,很多國有企業為此唱響了創新企業文化建設的重頭戲。國有企業進行企業文化的建設主要任務就是培育創新型的企業文化。
這就是說國有企業要根據社會發展的趨勢和文化的漸進性,結合企業的未來目標和任務考慮企業文化的模式。
構建獨具國有企業特色的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的建設具有共性,即企業文化建設的出發點是給企業提供實現其目標的土壤,企業文化建設主要側重在企業員工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行為規范、行為方式等方面。這是因為企業是社會的最基本的經濟組織,企業經營的目標是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從而實現企業員工自身價值的最大化。與此同時,企業文化建設又有個性,不同的企業處于不同的內部與外部環境中,企業文化的特征又不相同。如有的企業重市場的開拓,有的重產品的創新,有的重售后服務,有的重經營績效,有的重競爭意識,有的重團結合作等等。國有企業要博采眾長,因企而宜,形成獨特的企業文化風格。成功的企業各不相同,而失敗的企業總是相似。優秀的企業文化不可克隆。
精品范文
10打造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