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實施方案細則
時間:2022-03-17 01:23:00
導語:省“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實施方案細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根據中國科協、財政部聯合制定的《“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實施方案(試行)》,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實施細則。
第二條“科普惠農興村計劃”旨在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深入貫徹落實《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2010—2020)》(國發〔2006〕7號),不斷促進農村科普體系的建設,提高廣大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讓科普公共服務持續惠及廣大農民,促進海峽西岸經濟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第三條各地必須嚴格遵守本實施細則,保證推薦評比工作的公平、公正、公開。
第二章目標、任務和原則
第四條“十一五”期間,通過抓重點、抓亮點、抓示范,省科協、省財政廳將每年評比、表彰一批有突出貢獻、有較強區域示范作用、輻射性強的農村專業技術協會、農村科普示范基地、農村科普帶頭人等先進集體和個人;同時在全省廣大農村中的行政村建設“一站一欄一員”科普惠農工程,即建立覆蓋面廣、服務農民的科普惠農服務站、科普惠農宣傳欄,組建一支素質高、專業強的科普惠農宣傳員隊伍。
第五條通過“科普惠農興村計劃”的實施,樹立和宣傳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科普示范基地、農村科普帶頭人的示范功能,同時發揮科普惠農服務站、科普惠農宣傳欄和科普惠農宣傳員隊伍的作用,服務農村經濟,增強農民學科技、用科技的興趣和意識,提高廣大農民的科學意識和依靠科技脫貧致富、發展生產、保護環境、改善生活質量的能力;引導廣大農民建立科學、文明、健康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構建動員全社會力量開展農村科普工作的長效機制,逐步建立和完善適應農村特點、滿足農民科技需求的科普工作體系、科普隊伍組織、科普資源平臺和科普網絡設施。
第六條堅持面向社會、統一標準,項目帶動、實際實效,立足科普、注重公益,差額評選、擇優支持,獎補結合、追蹤問效的實施原則。
1.評選范圍面向社會各界,符合推薦范圍和條件的單位和個人均可申報,統一評審標準。
2.評選對象立足于本省農村科普工作戰線,注重社會公益,不以營利為主要目的。在艱苦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開展科普工作的單位和個人優先考慮。
3.全國、省級先進集體和個人均實行差額評選制。省科協、省財政廳對各地上報的候選名單組織評審,評出福建省的先進單位和個人,并從中擇優推薦全國先進單位和個人候選對象。
4.省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其中一部分用于對評選出的福建省先進集體、先進個人進行補助和獎勵;另一部分用于扶持我省行政村建設科普惠農服務站、科普惠農宣傳欄、科普惠農宣傳員隊伍以及縣(區)科普設施建設。
5.各設區市、縣(市、區)級財政應參照中央和省級做法,設立專項資金,用于組織設區市、縣(市、區)級的“科普惠農興村”評選表彰獎勵活動和扶持行政村建設科普惠農服務站、科普惠農宣傳欄和科普惠農宣傳員隊伍。
6.各設區市、縣(市、區)應加強對中央財政、省級財政獎補專項資金的使用管理,提高效益,省科協、財政廳每年將組織普查和重點審計抽查,對專項資金進行監督檢查和跟蹤問效。
第七條獎補資金主要用于獎勵和補助先進集體和個人購置科普資料和設備,以及面向農民和農村青少年開展培訓講座、展覽、引進推廣新技術和新品種等農村科普活動的支出;建設資金主要用于建設科普惠農服務站、科普惠農宣傳欄、聘請培訓科普惠農宣傳員以及扶持基層科普設施建設。
第三章推薦范圍和條件
第八條農村專業技術協會
(一)推薦范圍:須經當地科協審核確認、民政部門依法登記的縣級以下(含縣級)農村專業技術協會。
(二)推薦條件:
1.協會章程規范嚴謹,組織機構健全,產權明晰,管理有序,遵紀守法,為會員提供優質技術服務;
2.獲得縣級以上(含縣級)農村科普工作獎勵,被命名“福建省‘百強’農技協”的協會應優先推薦;
3.會員農戶在100戶以上,擁有一項或多項適用技術,在科學普及、技術推廣、協會管理方面具有較強的示范帶動作用;
4.協會成立3年以上,具有較強的持續發展能力,會員年均純收入高于本縣農民年均純收入20%以上;
5.在農村科普工作方面做出突出貢獻,致力于農村科普事業,普及科技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崇尚科學文明,反對愚昧迷信;在提高農民科學素質和實用致富技能,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方面成效顯著,得到當地群眾的廣泛認可和好評。
第九條農村科普示范基地
(一)推薦范圍:建立在農村基層、直接面向農民和農村青少年,以講座、展覽、培訓、示范、咨詢、服務等方式普及科技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致力于提高農民科學素質和專業技能,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出突出貢獻的農村科普示范基地、農業科技園區、科普惠農服務站等場所。
(二)推薦條件:
1.科普工作機構健全,有明確的科普工作規劃和任務目標,有專門的科普工作人員,有一定的科普保障經費;
2.獲得縣級以上(含縣級)農村科普工作獎勵,被命名“福建省新農村科普示范基地”的單位可優先推薦;
3.具有開展科普活動的固定場所,科普設施完善,科普設備配套齊全,定期更新科普內容;
4.常年開展面向農民和農村青少年的科普講座、展覽、培訓、咨詢等科普活動。每年開展活動的時間100天以上、受益群眾1000人次以上,或推廣的實用技術形成產業化優勢,獲得較好經濟效益,有較強的示范、帶動作用,在提高農民科學素質和專業技能,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方面成效顯著,得到當地群眾的廣泛認可和好評。
第十條農村科普帶頭人
(一)推薦范圍:長期在農村面向廣大農民開展科普工作,做出突出貢獻的農民專業技術人才、農村科普志愿者和科普惠農宣傳員。
(二)推薦條件:
1.努力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宣傳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模范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
2.獲得縣級以上(含縣級)農村科普工作獎勵;
3.具有奉獻精神,熱心農村科普事業,普及科技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崇尚科學文明、反對愚昧迷信;
4.在農村開展科普工作連續3年以上。在組織開展農村科普工作和依靠科技帶領農民致富,提高農民科學素質和專業技能,促進海峽西岸經濟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方面成績顯著,能夠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得到當地農民群眾的廣泛贊譽。
5.農民專業技術人才同時應具備以下條件:
①取得農民技術人員職稱資格;
②熱心農業科技推廣普及工作,在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生產經營中發揮較強示范帶動作用的科技致富帶頭人;
③服務意識強,積極向農民傳授指導所掌握的農業先進技術和致富經驗,帶動農民共同致富。
6.農村科普志愿者同時應具備以下條件:
①自覺自愿利用自己的時間、知識和技能等資源,為農村科普工作提供無償服務;
②積極參加“科技下鄉”等活動,義務為農民開展生產、生活方面的講座、培訓、咨詢等服務;
③每年在農業一線參加農村科普志愿者服務不少于200小時。
7、科普惠農宣傳員同時應具備以下條件
①在當地科協組織的領導下,開展服務本村農民的科普工作,能力強,工作業績突出;
②積極利用科普惠農服務站、科普惠農宣傳欄等,結合農村區域特點,采取發放科普資料、農技資料,張貼科普掛圖等方式開展一系列科普工作。
第十一條農村專業技術協會、農村科普示范基地、農村科普帶頭人的申報不得交叉重復。申報單位和個人同時符合多個推薦范圍和條件的,只能按其中一項進行申報。
第十二條有下列情況之一的單位和個人,不得申報和推薦:
1.有違法違紀行為的;
2.有損害農民利益行為的;
3.有其他造成不良影響行為的。
第四章組織實施程序
第十三條省科協和省財政廳聯合成立“福建省‘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實施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機構。領導小組每年部署開展福建省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的評選工作。
第十四條各設區市科協和財政部門應成立“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實施工作領導小組,組織指導檢查各設區市的申報推薦工作。
第十五條各縣(市、區)科協和財政部門應成立“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實施工作領導小組,并根據每年的要求和本細則,具體負責組織本地符合條件的單位和個人進行申報;組織相關部門和專家對申報材料進行審核,確定推薦單位和個人名單。
第十六條縣(市、區)科協和財政部門應將推薦名單在有關鄉村公示10天,廣泛征求意見;公示期滿無異議的,由縣(市、區)科協和財政部門將正式推薦名單和相關材料上報設區市科協和財政部門進行初評。
第十七條設區市科協和財政部門應組織相關部門和專家對各縣(市、區)推薦名單進行審核,認真做好本地區的初評推薦工作,提出推薦名單,并將推薦名單和相關材料上報省科協和財政廳進行復評。
第十八條省科協和財政廳根據各設區市的推薦名單和相關材料,組織專家評選出福建省的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并根據中國科協和財政部下達的推薦名額,從評選出的福建省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中,擇優提出全國先進單位和個人推薦名單,并在省級媒體公示10天;公示期滿無異議的,將上報中國科協和財政部參評。
第十九條在評選推薦過程中,各設區市、縣(市、區)要通過當地主要媒體開展廣泛深入的宣傳工作,向政府機構、社會組織和廣大農民公開推薦條件、申報程序以及推薦單位和個人的先進事跡,廣泛動員當地社會各界積極參與,認真組織做好本地的申報、評比、推薦、表彰工作。
第二十條被表彰的單位、個人所在設區市科協和財政部門,于11月底前將年度工作總結報省科協和財政廳。
第五章建設與管理
第二十一條科普惠農服務站
科普惠農服務站是集科普宣傳、技術咨詢服務、科技示范輻射等功能為一體的科協系統科普服務體系在農村的基層工作機構,接受縣(市、區)、鄉(鎮)科協的管理與指導??破栈蒉r服務站的建立由各設區市科協總體牽頭協調,各縣(市、區)科協等有關單位負責實施。要以設區市、縣(市、區)、鄉(鎮)科協為依托,結合和利用當地鄉(鎮)、村科普分會、鄉鎮農技推廣站、村科普小組、農技協、農村科普示范基地及農資經銷點等組織來建立科普惠農服務站,可以因地制宜,不拘形式,但要統一名稱為“福建省科普惠農服務站”,并統一標志。
第二十二條科普惠農宣傳欄
科普惠農宣傳欄的建設由各縣(市、區)科協負責牽頭實施。要積極爭取各級黨委、政府和村民委員會資金投入,提倡市場化運作,廣泛吸納企事業單位、社團等社會資金投入??破栈蒉r宣傳欄的選址要在村民聚集的地方,在本著因地制宜、勤儉節約的原則下,按照《福建省科普惠農宣傳欄建設標準》進行建設,統一規格,統一形式,名稱統一為“福建省科普惠農宣傳欄”。可選擇協辦單位共同參與建設??破栈蒉r宣傳欄建設工作完成后將進行檢查驗收。
第二十三條科普惠農宣傳員
各縣(市、區)科協負責科普惠農宣傳員的確定和管理。縣(市、區)科協要在本地農村挑選那些對科普工作有熱情、有責任心且具有一定科學文化素質的人員,如鄉村教師、村組干部、農技協負責人、科普示范戶、種養大戶、農民經紀人、知識青年以及農村科普志愿者等擔任科普惠農宣傳員??破栈蒉r宣傳員負責收集和整理農村急需的農業信息、實用技術,及時向上級科協反饋,并要及時在科普惠農服務站,科普惠農宣傳員同時要負責在科普惠農宣傳欄上定期張貼科普掛圖等科普資料。
科普惠農宣傳員可每人每年給予適當補貼,對工作成績突出的科普惠農信息員,各級科協可給予表彰獎勵。
第二十四條科普設施和科普資料
科普設施主要指科普場館、科普畫廊以及用于科普工作的辦公設備等。科普惠農宣傳欄應定期張貼適合農民需要的科普掛圖等資料。
第六章表彰、獎勵和處罰
第二十五條受到全國表彰的單位和個人,由中國科協和財政部分別授予“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先進單位”和“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帶頭人”稱號,并由中央財政資金給予獎勵和補助。
第二十六條受福建省表彰的單位和個人,由省科協和財政廳分別授予“福建省科普惠農興村先進單位”和“福建省科普惠農興村帶頭人”稱號,并由省財政資金給予獎勵和補助。
第二十七條獎勵補助標準
1.獲全國先進單位和個人稱號的獎勵補助標準由中國科協、財政部在當年的申報通知中明確;
2.獲省先進單位和個人稱號的獎勵補助標準由省科協、財政廳在當年的申報通知中明確。
第二十八條中國科協、財政部和省科協、財政廳對獲獎單位和個人實行動態管理。對不能繼續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或有損害農民利益行為的,獲全國榮譽稱號的單位和個人由中國科協、財政部取消其榮譽稱號,獲省榮譽稱號的單位和個人由省科協、財政廳取消其榮譽稱號。
第二十九條各級科協和財政部門要加強對獎補資金和建設資金的管理和監督,要加大對獲獎單位、個人開展農村科普工作以及“一站一欄一員”建設的指導力度,使其在提高農民科學素質,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各地要認真做好工作總結和經驗交流。
第三十條對申報評比過程中發現謊報業績、編造事跡、弄虛作假的,將取消該設區市當年的推薦資格。獲獎單位和個人有弄虛作假等行為的,經查證屬實,撤銷其榮譽稱號并收回已發放的資金,同時取消該設區市下一年度的推薦資格。
第三十一條設區市、縣(市、區)級的獎勵表彰活動由各設區市、縣(市、區)依照本實施細則自行確定。
第六章附則
第三十二條本細則自公布之日起執行。
第三十三條本細則由省科協、財政廳負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