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思想政治工作問題及原因探析
時間:2022-01-08 05:12:00
導語:農村思想政治工作問題及原因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通過調研我們發現,干部群眾對新時期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認識有了較大提高:一是基層干部在實踐中體會到解決農村各種困難和問題離不開思想政治工作,深切地感悟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二是農村基層思想政治工作取得的效果也很明顯。基層黨政組織充分利用基層黨建平臺和豐富多彩的形式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實行村務公開、討論公益事業、探索發展之路、多辦利民實事等,拉近了干群距離,保持了農村的穩定,為經濟和社會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三是農民群眾的思想、道德、行為等觀念通過思想政治工作發生了新變化,村風民風正在好轉。把精神文明建設與引領農民致富結合起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了建設小康、和諧新農村的時代背景之中,克服了經濟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兩張皮現象。
從調查中我們也發現,農村思想政治工作面臨著四大變化:
一是工作機制發生變化。傳統的思想政治工作傳統模式已不再適應新形勢的需要,思想政治工作進村入戶成為一大難點。隨著農村改革發展的新變化和新需求,原有的思想政治工作機制被打亂。二是對象主體發生變化。隨著農村生產經營方式的變革,農民的社會活動空間更為廣闊,人員流動越來越快,思想政治工作出現空白。三是工作方法及內容發生了變化。隨著農民素質不斷提高,思想觀念不斷更新,新知識新思想的學習加快,農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多樣化。價值取向呈現一定程序上的復雜化。四是陣地建設的影響力發生了變化。農村的宣傳陣地、宣傳手段、宣傳機制與當前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還存在相當差距,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一些消極錯誤思想和不良文化也趁機擴大傳播影響。
二、當前農民思想狀況和農村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問題
在鄉村調查中我們發現,當前農民思想狀況和農村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
第一、從農民思想狀況來看,存在四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活動少,文化設施不全,精神生活匱乏。“閑來無事干,圍著電視看”,這成了當前農民文化生活的真實寫照。58.54%的農民農閑時的主要生活方式是“看電視”。村里組織集體活動,“年頭到年尾,難開兩個會。”村廣播室、活動室無設備,圖書室缺實用性圖書,村民也難得來光顧。農民有組織性的文化活動少,文化設施、設備落后,導致農民精神空虛,除了忙農活干家務,就是看電視,封建迷信、邪教活動因此趁虛而入。
二是增收難,市場信息不靈,科技知識缺乏。農民增加收入的最大障礙是什么?51.56%的農民認為是“缺科技”;40.27%的農民認為是“種田成本高”;還有少數人認為“信息不暢通,不知道種什么”。農民發家致富的愿望是強烈的,但由于自身知識水平有限,市場信息閉塞,二三產業發展緩慢,加上生產資料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農民持續增收難。
三是人情淡,普遍重幼輕老,道德意識弱化。日子越過越好,人情越來越淡。這是農民普遍反映的一個現象。隨著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和農村改革的深入推進,農民“向錢看”的意識越來越濃,人際關系越來越淡。調查顯示,50.37%的農民認為“有了錢就可獲取一切”。多數農民認為目前最嚴重的家庭問題是“虐待、遺棄、不贍養老人”,“溺愛、嬌慣、縱容子女”的現象也很普遍。農村傳統美德出現滑坡跡象。
四是脫貧慢,社會分配不均,收入差距拉大。調查中,55.42%的農民認為當前最嚴重的社會問題是“收入差距過大”,貧富差距拉大的現象隨處可見。富裕戶蓋樓房,冰箱、彩電樣樣有;住著土坯屋,家中一貧如洗的貧困戶仍占一定比例,農村貧富懸殊程度正日益加深。
第二、農村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問題:
一是對思想政治工作不重視。主要表現為:一是認為做思想工作是耍嘴皮,做虛功是普遍現象。思想政治工作往往讓位于經濟建設,思想政治工作陷入“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尷尬境地。實際工作中沒有經費投入,沒有項目依托吸引農民群眾。
二是思想政治工作針對性不強。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與農村現實狀況不相適應,思想政治工作創新與農村形勢發展狀況不相適應,思想政治工作的對象由于市場經濟的發展發生了較大變化,留在村里大部分是老幼病殘等非勞動力和一些文化水平低的人等。
三是少數基層干部素質不高難開展。部分干部本身文化素質較低不會開展工作;部分干部主觀愿望是好的,想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但自身素質導致工作收效不大。其他地方我們發現思想政治工作缺隊伍無人去做,缺機制無人愿做,缺手段無人會做。
四是由于種種原因,封建迷信有抬頭趨勢,宗教勢力影響在擴大,消極思想有蔓延趨勢,迫切需要廣泛、深入地對農民進行馬克思主義唯物論、無神論教育,弘揚正氣,扭轉民風。
通過調查我們深感:新形勢下農村思想政治工作問題面臨的問題不容忽視,應當引起高度重視。
三、農村思想政治工作問題原因探析
農村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問題,究其原因,是由多方面因素所造成的,我們認為:
第一,認識上存在偏差,造成思想政治工作在農村“缺位”。一些地方和干部錯誤把思想政治工作與經濟工作對立起來,將“發展是硬道理”,片面理解為只是發展經濟,而將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撇在一邊。還有的認為,新形勢下黨的一系列惠民政策落實了,干群矛盾得到了緩解,農民思想問題得到了解決,不需要再花精力抓思想政治工作了。也有的認為抓經濟工作還忙不過來,抓思想教育是得不償失,不安排不部署思想政治工作,或者滿足于會議布置和文件落實。
第二,思路上疏于創新,影響思想政治工作在農村“無為”。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習慣于成舊的工作模式、落后的方式方法,缺乏與時俱進的創新和發展。如:做思想工作習慣于老的模式,缺乏創意;搞形式主義,虎頭蛇尾;芝麻綠豆一把抓,顧此失彼。這樣的思想政治工作對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等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的新型農民群體缺乏吸引力和感召力,達不到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和效果。
第三,內容上囿于空泛,形成思想政治工作在農村“變調”。一談思想政治工作,大多習慣于老一套,套話、教條多,滿足于“空對空”。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容沒有與農村實情、農民所想緊密聯系,思想政治工作和農村發展成了“兩張皮”。加快農村經濟發展,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村穩定是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題。只有使思想政治教育與發展農村經濟有機融合,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給農民帶來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利益,思想政治工作才有說服力和感召力,
第四,工作上缺乏保障,導致思想政治工作在農村“怯陣”。在農村,思想政治工作“有人鼓、有人呼、無人管、無力建”以及“有場地,無活動”,傳播渠道斷流,思想工作斷層的現象比較普遍。陣地萎縮,渠道堵塞,工作環境差,影響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順利進展。思想政治工作缺
乏長效投入機制、考核激勵機制等,極大影響了農村思想政治工作開創新局面。
通過調查,我們認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點在基層,薄弱點和難點在農村。如何培養和造就有文化、有知識、懂科技、懂法律、會經營、善管理的社會主義新型農民,加強農村思想政治工作顯得尤為重要。這就要求我們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做好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徑和方法,不斷增強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以推動農村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 上一篇:體育道德分析論文
- 下一篇:農村黨員素質建設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