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半年工作小結
時間:2022-10-21 11:04:26
導語:民政局半年工作小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13年上半年,我縣民政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市民政局的精心指導下,緊緊圍繞年初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開拓創新,奮力拼搏,各項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績。
(一)社會救助工作水平不斷提升
1.鎮敬老院建設工作有新的突破。2002年8月,我縣取消各鄉鎮敬老院,將敬老院、光榮院、福利院“三院合一”實行以縣集中供養。根據省、市要求,今年我縣要啟動鎮敬老院建設工作。面對時間緊、任務重,我局把啟動鎮敬老院建設工作當作重要工作來抓,做到一把手親自抓,對各鎮敬老院選址和建設逐一抓好落實。目前,各鎮敬老院建設已全面啟動。天九鎮敬老院已建好一層,龍塘、鵝公、嶺北等鎮已完成招投標工作,其他鎮敬老院已選好院址,年底前將全面動工興建。同時,我縣加大了縣社會敬老院改建力度。目前,投資900萬元的縣社會敬老院已完成了招投標工作,正在動工興建。
2.社會救助水平進一步提高。我縣自2013年1月1日起,提高了城鄉低保補助標準。城鄉低保保障標準分別達到400元、200元,月人均補差達到240元、125元,五保對象集中供養標準達到每人每年2940元,分散供養達到2640元。精簡退職救濟水平城市的達到285元,農村的達到245元。城鄉福利機構撫養孤兒達到每人每月1100元;社會散居孤兒達到每人每月700元。上半年,共對1415戶3830名城市低保對象發放低保金552萬元,對3691戶7331名農村低保對象發放低保金550萬元。
3.低保專項治理成果不斷鞏固。4月初,我局組成7個工作小組,對全縣7個鎮119個行政村農村低保對象一一上戶調查核實,并張榜公示。共清退不符合條件的農村低保對象406戶1015人。同時,進一步完善了低保規范化管理長效機制,確保了社會救助政策公開公平公正,使黨的惠民政策得到了較好的落實。
4.城鄉醫療救助工作不斷完善。認真實行“八位一體、同步結算”醫療救助運行機制,為困難群眾提供“一站式服務”,使困難群眾及時得到醫療救助。上半年,全縣城鄉醫療救助1817人次,救助資金159萬元,醫療救助工作做到了規范運行。
(二)優撫安置政策落到實處
一是提高了重點優撫對象和參戰參試退役人員生活補助標準。殘疾軍人、“三屬”、在鄉退伍老紅軍、紅軍失散人員、在鄉老復員軍人撫恤和生活補助標準統一按國家標準發放;帶病回鄉退伍軍人、參戰參試退役人員月人均生活補助標準增加50元。
二是嚴格落實優撫政策。認真做好了重點優撫對象醫療保障工作,重點優撫對象全部納入了城鄉醫保,較好地解決了重點優撫對象醫療難問題。同時,嚴格按照省、市相關政策要求,落實了優撫對象提標工作。上半年,發放全縣優撫對象優撫資金328.9萬元,各項優待撫恤政策得到了全面落實。
三是完成了全縣優撫對象數據信息采集、掃描系統錄入,實現了和民政部、省廳、市局對接聯網;對全縣1362名優撫對象進行了換(補)發證件;在清明節開展了千名干部職工祭掃先烈儀式。
四是嚴格落實退役士兵安置政策。對2011年冬季退役士兵發放自主就業一次性經濟補助資金99萬余元,同時,加大了退役士兵免費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的宣傳力度,把相關宣傳材料及時發放到退役士兵手中,使退役士兵知曉率達100%,全面完成了市下達的退役士兵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任務;認真做好了2012年冬季退役士兵安置審核工作。
(三)社會事務工作有序開展
1.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工作得到加強。今年我局重點抓好了天九鎮黃金灣、龍塘鎮東江源、嶺北鎮瑤錢、歷市鎮焦坑4個農村社區的監督檢查工作,完善了社區相關制度。進一步深化了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深化和規范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文件,進一步規范了村務公開內容、公開時間、公開程序、公開形式,完善了村級民主管理制度。各村成立了村務監督委員會,使村級民主監督工作得到加強,有效的保障了農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市政協調研組到我縣調研城鄉社區工作時,對我縣社區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
2.婚姻登記爭創3A婚姻登記機關。我局婚姻登記堅持以人為本,熱情服務,文明禮貌,秉公執法。設立了婚姻家庭指導室,不斷完善政務公開和辦事公開制度,實行了婚姻登記基本服務免費制度,規范了婚姻服務行為,積極開展婚姻家庭指導、婚姻登記預約、法律咨詢等服務,上半年,共辦理結婚登記1082對,補辦結婚證386對,婚姻登記合格率達100%。
3.社會組織登記管理有序。下發了《關于對縣屬社會組織2012年度工作檢查的通知》,已受檢社會組織45家,完善了8個社團的檔案資料;變更登記5家,登記民辦非企業13家,社團3家。同時,加大了對收養法規和收養程序的宣傳力度,接待咨詢收養登記13例,對符合要求的辦理了收養登記2例。
4.救助管理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縣救助管理站共投資420萬元,于5月30日正式揭牌并接受救助。救助站設有20個救助床位,設立了接待室、醫務室、心理疏導室、值班室、活動室、圖書室和宿舍,安裝了防護網、太陽能熱水器等。建立健全了救助“四級聯動”機制,各鎮、街道設立了救助咨詢引導點,在城區汽車站、火車站、主街道設立了救助引導牌,印制了救助引導卡。積極開展“接送流浪孩子回校園”專項活動,如期實現了活動目標。開展了以“傳遞溫暖、關愛救助”為主題的宣傳活動,發放救助政策宣傳資料2000余份和救助引導卡1000余張,取得了良好的宣傳效果,有效的提升了救助管理水平。上半年救助流浪乞討人員680多人。
5.村級地名設標逐步推進。縣財政撥付村級地名設標經費7.8萬元。目前,已完成了70個行政村的地名設標工作。
6.死亡火化和城區喪葬游喪整治工作有序進行。一方面,認真抓好死亡火化工作,使死亡火化率一直保持100%。另一方面,針對喪葬陋俗有所蔓延現象,從源頭上著手,在全縣進行了樹立文明喪葬新風宣傳活動,上門對管樂隊進行政策宣傳,使喪葬游喪行為得到了較好遏制。同時,興建了七星、老禾塘兩個大型公益性墓地。
(四)救災工作扎實有效
1.及時、準確報送和評估災情。縣、鎮兩級進一步建立健全災情信息收集、報送制度,建立了縱向到村委會、橫向與相關職能部門對接的災情收集連動體系。做到重大災情在2小時內報告,災害損失評估科學有據。縣級財政按上年度本級財政收入的3‰配套列支自然災害生活救助資金118萬元。上半年,我縣遭受了較嚴重的洪澇災害,災情發生后,我局迅速落實救災應急措施,緊急轉移安置受災群眾499人,發放棉被230床、食用油195桶,救濟大米30000斤,確保災害發生8小時內受災群眾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2.規范災后恢復重建管理。嚴格按照三級審批、三榜公示的程序確定因災倒損房恢復重建對象。及時做好災區群眾過渡性救助,發放過渡性救助資金1.99萬元和冬春救助救助大米50萬斤。
3.積極組織國家“防災減災日”宣傳教育活動。圍繞“識別災害風險,掌握減災技能”這一主題,采取發放防災減災知識宣傳單、防災減災知識掛圖巡回展示,懸掛宣傳橫幅,對社區居民進行減災安全教育,使居民了解減災知識,增強減災意識。積極開展綜合減災示范社區創建活動。完善了社區各項減災公共設施(避難場所、減災教育場所、減災救生器材等),進一步提升了基層災害應急管理水平,提高了城鄉社區居民防災減災能力。
4.救災款物使用管理規范,無違規違紀現象。我縣嚴格按省民政廳、省財政廳《關于印發〈省救災款物使用管理暫行規定〉的通知》文件要求,嚴格遵循救災款物使用范圍,中央和省級安排的應急救助、過渡性安置(后續救助)以及冬春救助資金全部用于解決受災群眾的吃、穿等基本生活困難,及時、足額將各項救災款物發放到受災群眾手中。
(五)老齡工作得到加強
1.我縣落實了70周歲以上老年人免費乘坐公交車,為他們辦理了免費乘坐市內公交車意外傷害保險。分別建立了60周歲至69周歲及70周歲以上《省老年人優待證》的人數數據庫統計。
2.開展了“敬老文明號”創建活動,出臺了《縣“敬老文明號”創建和管理辦法》等文件,在全縣服務窗口等崗位上,開展了創建優質敬老活動。
3.及時發放高齡老人長壽補貼。上半年為全縣80周歲以上的2808名高齡老人發放長壽補貼資金140萬元,辦理老年優待證218人。
4.居家養老工作有新的起色。狠抓了規范化建設,公園華庭居家養老服務站示范作用有所顯現,取得了較大成績。縣城城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于2012年11月初揭牌成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內設日托室、配餐室、閱覽室、娛樂室、工作室等養老服務設施,服務內容包括住養、緊急救助、日間照料、文體娛樂等,服務對象主要面對城區60歲以上老年人,同時,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還與多家家政服務單位和醫院、診所簽訂了協議,24小時為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門服務。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成立,使城區老年人在家就能享受到專業的養老服務,受到老年人的歡迎。
(六)其他各項民政工作整體推進
1.福利彩票銷售取得了新成績。率先開通了中福在線銷售廳,目前日均銷售量1萬元。同時加大了對福利彩票銷售工作力度,即開票、電腦票基本上達到了時間過半、任務過半的目標。
2.民政信訪綜治維穩工作到位。我局制定了主要措施和工作要求,實行穩控責任到股室、個人,形成全局上下齊抓共管的格局。一是做好排查摸底工作;二是抓好政策落實;三是對穩控工作實行日報制度。到目前為止,沒有出現群體上訪和到京、省的現象。
3.民政干部隊伍建設得到加強。上半年在民政系統廣泛開展了創建作風建設模范縣活動,深化治理“庸、懶、散”現象,加強機關干部作風建設,認真貫徹執行八項規定,認真查找問題,進一步強化了干部職工的服務意識,民政隊伍形象得到優化。開展了廉能風險防控機制,確保預防腐敗的各項制度和措施得到有效落實。
- 上一篇:科協提升公眾安全感工作匯報
- 下一篇:無證幼兒園清理整頓匯報
精品范文
10民政工作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