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文旅體局上半年工作總結

時間:2022-08-10 04:44:33

導語:區文旅體局上半年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上半年工作總結

(一)紅色領航,助推文旅行業發展。因人員調整,圓滿完成支部書記、副書記改選。以黨史學習教育的開展為抓手,區美術館舉辦“夢想與輝煌——慶祝建黨100周年書畫攝影藝術展”,組織80名書畫家展出書畫100幅;區圖書館舉辦“暢讀經典·黨員干部紅色書籍閱讀季”活動,為32家黨政機關免費辦理借書證679本。開展“唱支山歌給黨聽”區紅色“百姓大舞臺”3場,舉辦“田園贊歌”紅色聯唱2場。完成“百場紅色電影進基層”活動108場次播映任務。

(二)常抓不懈,構筑行業安全體系。先后召開安全生產工作及疫情防控工作會議7次,及時部署元旦春節、清明、五一端午等重要時間節點的安全生產、疫情防控、文物消防、防汛救災、應急管理、建黨一百周年安全大檢查行動等相關工作;制定各項安全工作方案,及時修訂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細化文旅體行業的安全主體責任,明確安全生產責任目標和措施辦法。組織開展“4.15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5.12防災減災日宣傳”等活動6場,發放各類宣傳資料1000余份。共出動執法人員514人次,檢查文旅企業320家次,文保單位45家;聯合公安、消防等部門開展聯合檢查3次,排查轄區內文旅體行業安全隱患69起,已完成整改66起,限期整改3起。2021年共立案行政處罰案件10起。

(三)擔當作為,優化轄區營商環境。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完善“四送一服”工作機制;開展優化營商環境規范性文件專項清理,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為企業解決難題5起,努力打造“四最”營商環境;全面推行證明事項和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告知承諾制,配合做好新型全省政務“皖事通辦”平臺應用工作,今年以來通過省政務服務大廳辦理依申請公共服務事項1900余起,壓縮辦理時限,服務廣大群眾,辦事覆蓋率達85%以上。運用“旅游+互聯網”高效智能化工具,積極為游客及旅游企業帶來更加便捷、優質的服務,在12301、12345平臺內受理投訴、咨詢類事項80余起。

(四)真抓實干,做好項目謀劃工作。一是湖南中惠旅智慧景區管理股份公司根據香茗徽韻改版,投資數億元打造不夜城景區項目,項目占地面積88畝,建筑面積60000余平方米進行,利用原香茗酒店、香茗徽韻大劇院及門等建筑,重新布局徽州秘境徽文化行進式沉浸演藝、徽文化非遺博物體驗館、網紅室內親子主題樂園、網紅潮玩體驗街區、篝火晚會和戶外體驗區、以及汪公大帝神游、朱子講學、胡家選婿、走鏢等微型演出,打造集吃徽菜、看徽韻、住徽州、賞徽禮的徽州文化極致體驗之旅。二是擬與黎陽鎮合作,共同將傍霞皖南最美紅樹林作為鄉村旅游項目來規劃,目前中標單位已經完成項目初步設計,正在進行深化設計,傍霞村紅樹林面積約300畝,項目預算200萬元。

(五)緊跟進度,推進重點項目建設。一是積極組織胡開文墨廠等重點企業進行文創產品的開發,提升文化企業的創新能力。二是老街濱江文化旅游街區開發建設項目正有序組織,全力推進。目前已完成項目支護樁、工程樁施工,土方清運和地下室底板澆筑完成,進入地下室結構施工。三是濱江西路駁岸除險加固及歷史埠頭修復工程完成駁岸碼頭擋墻主體砌筑及四個埠頭基礎澆筑,正在進行臺階步道施工。四是黎陽in巷成功引入“星巴克”咖啡廳、“徽三說”餐廳入駐街區運營,提升黎陽老街主街道的消費體驗氛圍,目前,兩家門店均已進入裝修施工階段。五是花山謎窟景區提升改造工程打造以石窟休閑游樂為核心、夜游為特色,集沉浸式體驗、生態運動、康養度假、鄉村原鄉休閑為一體的一站式旅游目的地,已于七月初進行試運營。

(六)高效規范,打造鄉村旅游示范村。一是開展鄉村旅游重點村莊的旅游規劃編制,我局于6月份完成對黎陽鎮新江傍霞村、奕棋鎮朱村鄉村旅游發展規劃編制的招標;二是開展鄉村旅游實地走訪調研,組織各鎮進行省級特色旅游重點村申報;三是推薦申報市“美麗鄉村家庭游網紅線路”;四是組織美麗鄉村--田園贊歌南溪南和三充村展演活動。

(七)多措并舉,狠抓意識形態工作。一是落實《區民宿(客棧)“查問題嚴制度強管理”專項活動實施方案》,組成2支檢查小組,對全區43家民宿全面檢查,目前有2家暫停營業,其余民宿共發現未懸掛相關證件、員工健康證到期等問題14個,內部出版物6本,已現場下架,目前均已全部整改落實到位。二是召開全區工作部署會、專項整治推進會2次。聯合區委宣傳部、區公安分局、市場局制定《區“黑廣播”和非法衛星地面接收設施專項整治實施方案》。制作宣傳展板16塊,宣傳單頁1300份,整治公告160份,對轄區內297個小區41個行政村廣泛開展宣傳。363個應急廣播終端播放通告32354次,各運營商發推送短信3萬條,引導居民自行拆除。聯合市文化執法支隊、區市場局和各鎮街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共計9次,出動人員87人次,31車次。拆除、收繳非法“衛星鍋”計651套。

(八)關注民生,深入推進惠民工程。一是各館圍繞紅色主題累計舉辦線下文化活動40場次,推出線上活動87次,1-6月各文化場館接待人次共計104954人,送戲進萬村目前完成12場,其中戲曲專場演出已結束。二是全區文化惠民工程投資總計211.44萬元,其中免費開放193.4萬,農村文化建設專項補助18.04萬,目前已撥付175.08萬元,總投資完成率82.8%。三是屯光鎮綜合文化站作為試點率先嘗試社會化運營。今年一季度、二季度開展各類文化活動累計30場,服務人次累計5000人,接待人次較改革前同期增長40%以上。獲全區“改革攻堅項目”擂臺比武年度總決賽政府排名第一的成績。四是我局在總結試點改革經驗基礎上,全面推進黎陽鎮、陽湖鎮、奕棋鎮基層文化站治理結構改革,引入三家運營公司運營,6月4日舉辦運營交接儀式,實現區基層文化站治理結構改革全覆蓋。奕棋鎮開展“徽戲飄香”進各村的文藝演出活動、黎陽鎮開展暑期“四點半”課堂、陽湖鎮開展“美昱城·俏陽湖”鄉村大舞臺文藝演出。

(九)用心謀劃,全面助力文旅產業發展。一是樹立全域旅游整體營銷觀念,深化與景區景點、文旅協會和重點企業等的合作,鞏固全域旅游創建成果,統籌全區文化旅游體育資源。二是謀劃主題營銷活動,延續食神大會、非遺購物節、黎陽文化藝術節等活動,打造活動品牌。三是圍繞全年節氣和節假日辦好節慶活動,做好“屯幸福、嬉新年”新春民俗年味節、民俗踩街、“筆墨飄香迎新春”、“糕餅甜慶余年”、“開心嘉年華”非遺進景區、“納涼節”、黎陽文化旅游節等節慶活動。四是積極開展營銷活動,與鳳凰網合作,向全網直播的“多彩年夜飯”,對的地域自然風光、風土人文、旅游特點進行紀實直播;舉辦“年暖人間”微視頻素材征集活動,通過大眾視角,記錄不一樣的年;舉辦2021田園贊歌系列活動,已先后在南溪南、三充村舉辦,還將繼續在其他鎮開展;在老街舉辦紅色旅游路線會活動,廣泛邀請旅行社代表參與推介,擴大影響力。

(十)注重傳承,強化文物保護管理。一是積極開展非遺工作。完成區非遺數據庫的收尾及項目驗收,完成《市非遺圖典》區項目圖片資料征集,完成2021年市“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展演活動,組織民俗演出節目和傳統技藝展銷項目參加,推薦申報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和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開展民謠田野調查。二是扎實開展文物保護工作。完善安全應急預案制度,要求各文保單位制定有效的監督管理責任制和預防應急控制措施;建立文物安全保護三級網格化管理,做到責任到人,責任到崗,責任到基層;與鎮、街、各文物使用管理單位及文物收藏單位簽訂安全目標責任書,落實文物保護主體責任;設立省級以上文保單位文物保護員9名,夯實文保單位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2021年上半年文物執法巡查和消防安全檢查共計177處,文物安全聯合檢查1次,專項檢查3次,出動檢查人員40余人次。開展全區文物保護單位消防安全培訓及演練工作。

二、存在的困難

(一)客源深度開發不夠。因受國外疫情影響,入境游客和創匯數據持續下降。目前我區營銷的主要目標市場在長三角市場,中長線旅游市場和高鐵沿線城市群市場開發較少。

(二)鄉村旅游開發力度偏弱。對休閑農業和觀光農業等旅游產品的深層次開發不夠,鄉村旅游大多仍處于粗放經營模式,鄉土文化、鄉村民俗等文化內涵的開發利用不夠充分,缺乏獨具特色的休閑項目和拳頭產品,不能完全滿足群眾對鄉村旅游的消費需求。

(三)文化惠民作用有待進一步提高。各場館引流措施不夠,未能體現中心城區優勢,與本地旅游資源契合不夠,全省接待人次排名有待提高。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陣地發揮不明顯,全年開展活動數量不足,質量不高,沒有形成良好的村級文化活動氛圍,工作人員文化云操作不熟練。

三、下半年工作計劃

在堅持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認真分析研判新形勢下旅游行業的規律和特點,在鞏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成果基礎上,深耕細作,不斷創新,實現文旅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從而推動服務業整體發展。

一是鞏固全域旅游成果。以“融杭接滬”為突破口,積極融入杭黃世界級自然生態和文化旅游建設廊道建設,推動“五新”鞏固創建成果,實現旅游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從而推動服務業整體發展。以A級景區標準打造四個鄉村旅游示范村,制定鄉村旅游發展規劃,鼓勵開發利用各種古民居、閑置農房資源,鼓勵業主打造民宿、藝術沙龍、咖啡吧、書吧等新型潮流類業態。

二是推進文旅營銷宣傳。一是搶抓暑期旅游市場,進一步促進區文化旅游產業和夜經濟的融合發展,將以“繽紛夏日嗨翻夜”為主題,推出以夜宴、夜演、夜游為主要內容的系列主題活動,同時推出一系列優惠政策,為游客和市民營造一個個凝聚美食文化、展示昱城風采、體驗美好生活的夜間精神文化盛宴。二是通過組織區屬企業參加廣州國際旅游博覽會、上海國際旅游博覽會、赴長沙開展文旅資源推介活動、圍繞“夜”策劃主題宣傳視頻、舉辦“田園贊歌”系列活動等方式,不斷提升的知名度與美譽度。

三是深化文化惠民工程。一是繼續抓好綜合文化站改革工作,加強與已改革單位對接,在抓服務、樹品牌上下足功夫,立足特色,創新服務,因地制宜帶動和引領群眾文化蓬勃發展,推動鄉鎮綜合文化站服務效能不斷提升,為全區基層文化工作作出新的貢獻。二是提高服務質量。督查農村文化活動,采取不打招呼的方式了解送戲進萬村服務質量,確保民生工程質量,提高村民滿意度;三是做好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對照省、市要求,補齊短板,發揮作用;四是做好公共文化場館的免費開放工作。對照文化云績效考核年度任務,及時補缺補差,有序開展各類閱讀、巡展、講解、演出等紅色主題活動,營造良好的紅色文化氛圍。

四是做好意識形態工作。一是截止6月底“黑廣播”和非法衛星地面接收設施專項集中整治行動已結束,下一步安排集中銷毀。二是加強與市文化市場執法支隊對接,對全區民宿、書院、文化經營市場、非法衛星地面接收設施類工作的檢查力度和頻次;三是結合全年重要時間節點進行全方位、多層次宣傳。

五是抓好疫情常態化防控。要針對關鍵環節和風險點,繼續抓緊抓實抓細各項防控舉措,繼續加強中高風險地區來人排查,加強人員密閉場所管控力度,積極開展對我區賓旅館、民宿、博物館、圖書館、KTV等場所的疫情防控現場督導工作,指導做好疫情防控相關工作;要加強日常防控保障,強化應急處置,制定區各旅游景區景點、賓旅館、民宿等場所國慶期間疫情防控預案,扎實做好假期疫情防控工作。

六是規范民宿行業發展。指導協助目前尚未辦證的民宿完成相關手續,提高民宿發展質量,充分發揮民宿經濟的帶動效應。切實提高廣大民宿業主積極性、參與性、主動性,共同推動民宿規范提升工作,共享發展成果。對基礎條件較好的“民宿”,做進一步提升,融入特色主題,做成精品民宿。

七是抓好行業規范服務。進一步嚴格規范行業服務標準,要求各旅行社加強與履行輔助人的合同簽訂工作,嚴格按照合同約定標準提供各項服務;加強導游規范管理,督促旅行社與導游簽訂勞動合同,規范導游活動,堅持要求持證上崗,嚴厲打擊野導、黑導;嚴格規范導游帶團時的言行舉止,對導游帶團時有違法違規及辱罵游客行為的,予以行業通報并處罰。

八是開展安全大檢查。一是針對中秋國慶節前的文物消防、汛期安全、常態化疫情防控、燃氣安全等問題,及時開展大檢查工作,督促整改到位,實行閉環管理。二是加大文物消防、應急處突、旅游安全培訓力度等,定期開展實戰演練;加強與應急、消防、衛健、市場等部門對接聯動,主動做好相關工作,確保不發生重大旅游安全事故,不發生重大網絡輿情事件。

九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強對投資企業信息的考察,對擬投資項目進行評估,確保引入精品優質項目,實現從招商引資到招商選資的轉變。加強在談項目跟蹤和洽談,力爭簽約落地,確保完成全年目標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