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衛生與藥政工作要點

時間:2022-08-11 08:50:21

導語:農村衛生與藥政工作要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衛生與藥政工作要點

2013年,全市農村衛生與藥政工作總體思路是:圍繞醫改目標,增強農村衛生機構服務能力,鞏固完善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障水平,為全市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基本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

一、農村衛生工作

全市農村衛生工作目標是,落實農民健康工程各項任務,規范農村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實現醫改目標要求。

(一)主要指標

1、完成10個惠民示范醫院建設任務。

2、創建省級示范鄉鎮衛生院10個,年底前以縣(區)為單位,示范鄉鎮衛生院的覆蓋率達到30%以上

4、創建市十佳健康管理服務團隊,每個縣(區)至少創成1個。

5、農民健康工程先進縣(區)建設單位4個。分別是縣、縣、縣、區。

6、落實鄉鎮衛生院醫務人員務實進修98人。其中,區5個、區8個、區19個、開發區3個、縣10個、縣25個、縣5個、縣22個。

7、按照每個行政村或3-5千人口建一個村衛生室。創建20個省示范村衛生室,其中,區、區各4個,縣3個,其他縣(區)各2個。

8、推進鄉村衛生機構一體化管理,全市鄉村機構全部達到規范的一體化管理,全面實施鄉村醫生養老保障工作。鄉鎮衛生院領辦村衛生室的比例達到60%。農村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建檔率達70%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達75%以上。

9、鄉鎮衛生機構門急診人次、住院人次較2012年明顯提升。

(二)工作措施

一是全面提升鄉村衛生機構服務能力。合理確定鄉村衛生機構的服務半徑,保障農村衛生服務可及性。認真貫徹落實《鄉鎮衛生院管理辦法》,推進鄉級醫療機構達到功能合理、規模適度、服務規范、健康運行的標準;鄉鎮衛生院的治療室、輸液室、供應室、搶救室、手術室、產科、婦兒保門診達到規范化。鼓勵鄉鎮衛生院發展特色???。改善人員配置結構,加大內、外、婦、兒、公共衛生醫師的培養力度,完成省鄉鎮衛生院人員務實進修指標,落實村醫不少于兩周的培訓時間,推動村醫向執業助理醫師轉化。村級衛生機構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建設,配齊基本設備,對一些環境基礎設施建設較差的村衛生室要升級改造。今年創建10個省示范鄉鎮衛生院,20個示范村衛生室,縣、縣、縣、區積極創建省農民健康工程先進縣,扎實推進基層衛生信息網絡建設。緊抓市10所惠民示范醫院建設契機,加大資金投入,力爭把每所惠民示范醫院都建設成15分鐘健康服務圈中的精品。根據省統一部署,開展鄉鎮衛生院評審工作。

二是全力推進鄉村衛生機構服務轉型。各地要堅持“管理覆蓋,服務無隙,責任明確”的原則,扎實推進鄉鎮衛生院健康管理團隊服務,確保每個村都有一個團隊掛鉤,每個片都有責任醫生負責,每個慢病患者都有一個醫生聯系。在管理上做到“五個明確”,即:工作目標、承擔職責、服務區域、服務時間、服務內容明確。同時,公布健康管理團隊醫生電話號碼,為群眾提供24小時不間斷的尋醫問藥服務。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健康管理團隊服務工作機制和考核制度,建立健康管理團隊工作手冊和報表,加大考核力度,完善以服務數量、質量和群眾滿意度為核心的考核機制。深入開展鄉村醫生簽約服務試點。大力開展“市十佳健康管理團隊”評選活動,每個縣區要確保創建1個,年底市局將予以表彰。農村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建檔率達70%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達75%以上。

三是做細做實鄉村衛生機構一體化管理。進一步建立健全市縣鄉村“四級聯動,逐級下沉”工作機制,帶動基層機構能力提升。鼓勵縣級醫療機構與鄉鎮衛生院開展業務縱向合作。健全村級衛生機構與鄉村醫生檔案,繼續推進法人統一由衛生院長擔任、產權統一歸衛生院所有,村級機構人員統一聘用,養老保險統一繳納,藥品統一劃拔,網線統一到村的“六統一”管理。合理劃分鄉村衛生機構公共衛生服務職責,切實發揮鄉村醫生作用,保證鄉村醫生待遇,穩定村醫隊伍,保證在職鄉村醫生養老保險連續參保不間斷、退休鄉村醫生生活補助與城鄉居民低保標準相銜接。鼓勵有條件地區推進將符合條件鄉村醫生納入鄉鎮衛生院編制管理。

四是建立健全鄉鎮衛生院分類管理制度。堅持“分層管理,分類指導,年終考核,總分排名”的原則,綜合各鄉鎮衛生院基礎設施建設、基本醫療服務能力、基本公共衛生與重大公共衛生項目完成、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鄉村一體化管理等業務工作開展情況,年底對鄉鎮衛生院進行分類通報。鼓勵各地對村級衛生機構實行分類管理。

二、基本藥物工作

(一)主要指標:

1、所有政府辦基層醫療機構規范實施基本藥物制度,二三級醫療機構聯動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在非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執行各項政策,清河區年底前實施到位。

2、堅持網上集中采購,嚴格執行采購計劃。定期開展對基層醫療機構考核評估,按要求對供貨企業實行記分考核,落實相關公示制度。網上采購率、及時回款率達100%。

3、加強基層醫療機構基本藥物處方集與應用指南培訓,以縣(區)為單位確保培訓率、合格率達100%。強化基層藥師培訓,2013年參加省培訓藥師51人。其中,區7名、區12名、縣5名、縣10名、縣7名、縣9名,開發區1名。

(二)工作措施

一是擴大基本藥物制度的實施范圍。在鞏固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規范實施基本藥物制度的基礎上,推進非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施基本藥物制度。落實二、三級醫療機構聯動實施基本藥物制度的各項政策,提高配備使用基本藥物的品種及金額比例。

二是加強基本藥物采購監管。堅持網上集中采購。做好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考核工作,考核結果納入綜合目標管理,與績效考核和獎懲掛鉤。認真執行省市基本藥物采購付款管理辦法,加強對采購周轉金的管理,根據采購流程,按時結算支付購藥貨款。加強基本藥物采購情況的監測,對醫療衛生機構采購藥品的品種、數量、價格、回款、使用和藥品生產經營企業參與集中采購、配送等情況進行動態監測,及時掌握采購計劃執行情況、藥品配送到位情況以及購藥貨款支付情況等。做好對藥品供貨企業的考核工作,做到違規必被計分,計分必有依據,并符合程序,各地要按時履行向企業告知與向市衛生局農衛處(藥政處)備案制度。

三是加強對醫療機構基本藥物使用的管理。充分發揮醫療機構藥事委員會的作用,加強用藥行為的監督評價,建立健全處方點評、藥品使用預警等制度,形成科學用藥觀念,促進基本藥物安全使用,提高合理用藥水平。強化對二級以上公立醫院配備使用基本藥物的監管考核,督促指導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將基本藥物作為首選藥物。規范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基本藥物配備使用。配合省做好短缺藥品供應保障,加強需求動態監測,確保群眾基本用藥。加強對鄉村衛生機構的監管,杜絕使用目錄外藥品,保證藥品零差價銷售。

四是繼續做好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員的培訓工作。貫徹落實《國家基本藥物目錄2012版》相關要求,開展《省基本藥物增補藥物處方集》全員培訓,確保人員培訓覆蓋率和合格率均達100%。組織全市鄉鎮衛生院藥學人員按照省《農村鄉鎮衛生院藥學人員千人培訓計劃》安排,完成理論培訓及臨床實踐。

五是加強基藥管理與服務能力建設。切實加強藥政管理隊伍建設,進一步健全工作機構和組織體系。各地要切實承擔起本部門和本地區基本藥物制度政策落實情況的監管責任。做好藥品(疫苗)電子監管系統建設工作,提高科學化工作水平。配合國家、省做好基本藥物制度監測評價點工作。

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

(一)主要指標

1、農村居民實現應保盡保,人均籌資標準提高到350元,其中,各級財政補助不低于280元。鄉村衛生機構門診報銷比力爭達到50%,住院實際報銷比例比上一年度提高5個百分點。

2、以縣區為單位全面啟動實施新農合大病保險工作。大病保險實際支付比例不低于50%。

3、縣、鄉(鎮)兩級住院政策補償比達到75%,縣級不低于70%,鄉鎮不低于85%,住院最高支付限額不低于20萬元。縣外住院人次控制在15%以內,次均住院費用增長幅度控制在5%以內。推進基層首診與遠程會診系統建設,鄉鎮衛生院住院人次占比提高2-3個百分點。

4、全面開展肺癌等20類重大疾病保障。加強新農合與農村醫療救助制度的銜接,提高符合救助條件的病人實際費用報銷比例。將兒童苯丙酮尿癥、尿道下裂等病種納入試點范圍。

5、全面推進住院按病種、按床/日付費等相結合的混合付費方式,做到支付方式改革醫療機構覆蓋率100%、住院病例覆蓋率100%。推進定點醫療機構信用等級管理。

(二)工作措施

一是認真落實新農合籌資政策。各統籌地區要做好新農合提標測算工作,協調有關部門落實政府財政補助政策,加快地方配套資金撥付進度,督促各地按照省定標準完成籌資任務。7月底前配套資金要全部落實到位。

二是規范完善新農合補償方案。以市為單位統一新農合補償方案。完善門診統籌與住院統籌相結合的補償模式,統一實施門診特殊病種補償,開展住院醫藥費用保底補償,將國家基本藥物和省增補藥物全部納入新農合報銷藥物目錄,并提高報銷比例。各統籌地區調整后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補償方案要在6月底前報市新農合管理辦公室備案。推進基層首診與遠程會診系統建設,鄉鎮衛生院住院人次占比提高2-3個百分點。

三是開展農村重大疾病救治工作。對參加新農合的先天性心臟病、白血病、肺癌、食道癌、胃癌、結腸癌、直腸癌、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急性心肌梗塞、腦梗死、血友病、Ⅰ型糖尿病、甲亢、唇腭裂等20類疾病納入重大疾病范圍。各統籌地區要制訂提高重大疾病醫療保障水平實施方案,加強費用控制,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按照省部署,將兒童苯丙酮尿癥、尿道下裂等病種納入試點范圍。

四是推進異地就醫聯網即時結報。加強轉外就醫管理,建立簡便、規范的轉診制度,推行轉外就醫預約服務,全面開展參合人員省內定點醫療機構就醫聯網即時結報。推進新農合信息數據標準化。推進符合條件的市級醫院進入省級新農合管理信息系統,實施異地就醫參合人員就醫信息在線全程管理,方便參合人員得到便捷的醫藥費用補償。積極實行居民健康卡與新農合服務一卡通。

五是全面推進支付方式改革。全市所有統籌地區實施門診總額預付制改革和實施住院按病種、按床日付費等相結合的混合付費方式改革。

六是積極貫徹實施《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條例》,各統籌地區要加大新農合執法檢查力度,加大違規違法行為懲處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