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環境監察工作要點

時間:2022-08-11 09:49:27

導語:市環境監察工作要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環境監察工作要點

一、深化突出環境問題排查,推進問題整治

(一)強化突出環境問題排查組織領導,對重點園區、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及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環境問題組織全面排查,并督促相關地方政府、園區制定綜合整改方案,加快推進問題整改。

二、著力提升環境執法水平與能力

(二)進一步規范環境行政處罰程序和流程,規范環境違法行為的立案、調查取證、處罰文書及結案歸檔等材料的格式。

(三)加大對轄區環境違法行為查處力度,加強對環境保護行政處罰案件數、處罰款數和處罰決定執行情況的監督與考核,積極實施“后督察”機制,督促環境違法行為整改。加大對環境違法案件曝光和案件處理結果公布的力度,震懾環境違法行為,提高查處環境違法案件的執行率。

(四)加強與紀檢監察、法院、檢察院、公安等部門聯合執法,各縣(區)至少聯合上述部門中的一家制定并下達年度執法行動計劃,并主動聯合查處或移送重大、復雜、疑難的環境違法案件,逐步破解調查取證難、處罰執行難、強制措施少的狀況,增強環境執法力度和效果。

(五)全面提高污染源監控自動化管理水平。按《污染源自動監控設施現場監督檢查辦法》、《省污染源自動監控設施社會化運行管理暫行辦法》等管理方面的規章、規定要求,在完善網絡、提高效率、以用促管、穩定運行、開展第三方運行上下工夫。確保2013年新增國控重點源自動監控設備的安裝、聯網、驗收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加強制度執行、現場設備運行、數據傳輸等運維方面的規范化建設。加強對污染源自動監控設備運行維護的檢查,落實比對校驗規定,確保自動監控數據的準確性。充分發揮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的作用和效率,使其作為污染減排、減排監測體系、排污收費、監督管理以及行政處罰的重要證據。

三、繼續深入開展各類環保專項行動

(六)組織開展環保各類專項行動。根據環保部2013年部署的環保專項行動方案要求,扎實組織開展整治工作,努力確保整改成效。以深化重金屬排放企業專項整治行動和排查整治醫藥制造行業環境違法行為為重點,持續開展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按省廳《關于開展全省重金屬污染防治專項檢查工作的通知》(蘇環函〔2012〕175號)要求,結合市局《市2012年重金屬污染防治專項檢查工作方案》,繼續加強我市涉鉛涉重企業整治和驗收,鞏固整治成果,督促其按時完成關閉、搬遷任務。

(七)加強化工園區(集中區)環境監管。按照《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切實加強化工園區(集中區)環境保護工作的通知》要求,重點督查督辦化工園區(集中區)各類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是否到位及運行使用,督查督辦化工園區(集中區)企業建設項目建設和運行效果。

(八)開展飲用水源地環保專項檢查。根據《關于開展飲用水源地環境隱患排查整治工作的通知》(淮環監察[2012]26號),對飲用水源保護區集中開展有針對性的專項檢查,強化飲用水源地巡查、督查、抽查和報告制度,徹底消除威脅飲用水源安全的各類隱患。

(九)加強重點流域、區域、行業工業污染源執法監管。加強洪澤湖、南水北調沿線污染監管;繼續強化國家重點監控企業和工程減排項目環境監管力度,重點圍繞造紙及紙制品、醫藥、化工、紡織、電力、鋼鐵、水泥等重點行業監督檢查。

(十)積極開展生態和農村環境監察工作。強化夏秋兩季秸稈禁燒巡查和綜合管理,聯合農業、農機、水利、公安等部門加大執法監管力度;組織開展農村地區畜禽養殖業、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等專項執法檢查,推動農業污染減排,探索農村環境監察的新模式。

(十一)繼續推進環境監察專項稽查工作。按《關于開展市環境監察專項稽查的通知》要求,繼續對各縣(區)2011年以來實施的污染源現場環境監察及環境行政處罰案件現場調查取證工作進行專項稽查,使日常現場環境監察、案件調查取證、法律適用、處罰程序、執法文書等方面更規范,確保通過環保部、省廳檢查。

(十二)推進企業環保規范化建設工作。按照《市企業環保規范化建設升級提標工作手冊》,推進企業環保規范化建設和檢查考核,在重點區域、重點行業,生產、使用危險化學品企業和危廢產生、利用及處置企業中,市直安排10家,各縣(區)分別安排5家,開展環保規范化建設。

四、強化環境應急信訪、排污申報登記、排污費征收、建設項目環境監管等日常管理工作

(十三)完善以預防為主的環境安全應急管理制度。加強應急預案的編制與演練,確保年度不少于5家企業編制的環境安全應急預案通過專家評審。按省廳《關于開展全省化工園區環境風險等級評估工作的通知》要求,組織開展化工園區環境風險評估,督促各省級以上化工園區編制環境風險等級評估報告、完善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健全環境應急機構和平臺建設,完善環境應急救援隊伍與物資儲備,提升化工園區環境風險防控水平。

(十四)加強信訪和污染糾紛調處工作。一是切實做好12369環保舉報熱線值班和“陽光”瀏覽、登記、報批、轉辦等工作。二是逐步推進并完善大信訪機制,加大對領導關注(如陽光信訪)、群眾關心(如惡臭、噪聲、油煙)等重大環境案件、重復舉報案件、傾向性案件的污染控制與查處力度。三是妥善預防和處置跨行政區域環境污染糾紛。

(十五)強化排污申報登記和排污費征收工作。加強對申報收費制度執行情況的日常管理,切實加強數據的審核工作,提升數據質量。推進排污費征收全程信息化試點工作和國控重點污染源排污費公示工作。按照《排污費征收工作稽查辦法》,開展重點行業、企業排污費征收專項稽查。

(十六)加強建設項目“三同時”監督檢查。加大對工業企業建設項目環評制度及“三同時”制度執行情況的環境監察,嚴肅查處未批先建、建批不符和擅自投產等違法行為。

五、加強環境監察隊伍建設和管理

(十七)加強環境監察執法能力建設。按照《國家環境監管能力建設“十二五”規劃》要求,加快推進環境監察標準化建設進程,加強執法裝備管理和維護、人員的培訓和考核,及時組織環境監察標準化建設達標驗收及復檢,市本級爭取通過2級標準驗收,縣(區)爭取通過3級標準驗收。

(十八)進一步推廣移動執法平臺的使用。市本級落實移動執法平臺工作制度,在日常環境監管中充分利用移動執法平臺,統一執法和處罰文書記錄打印格式,提高執法效能;各縣區積極推進移動執法平臺系統建設。

(十九)抓好人員培訓、比武和考核。全市環境監察系統組織業務培訓一次以上,各縣(區)組織不少于兩次的業務培訓,并通過環境監察人員大比武、知識競賽、業務交流等方式增強培訓的實效性。

(二十)制定環境監察工作年度計劃。認真組織學習黨的十八大文件和《環境監察辦法》,各級環境監察機構應當根據本行政區域環境保護工作任務、污染源數量、類型、管理權限等,制定環境監察工作年度計劃,經同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批準后實施,并報上一級環境監察機構備案。

(二十一)加強環境監察政務信息工作。提高環境監察政務信息報送質量,實時跟蹤熱點、難點和亮點工作,定期報送有典型性、創新性的政務信息。

(二十二)加快改進環境監察工作作風。要抓住深入學習黨中央提出的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為契機,以“創先爭優”和“向田洪光、孟祥民學習”等活動為載體,深入挖掘和大力宣傳環境監察系統“顧大局、守紀律、講奉獻、愛崗敬業”的先進集體和個人,強化環境監察系統行風建設。認真梳理環境執法權的廉政風險點,健全環境執法權的運行監控機制,確保公正、廉潔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