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體事業發展工作要點

時間:2022-07-25 10:12:39

導語:文體事業發展工作要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文體事業發展工作要點

一、2014年縣文體事業工作要求

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和縣委、縣政府有關會議精神,以建設文化體育市域副中心為目標,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抓手,緊緊圍繞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體育事業大提升總體目標,以改革創新的意識,以頑強拼搏精神,努力工作,開辟文體事業新篇章。

二、主要目標任務

啟動建設全國文化先進縣,加強文化體育市域副中心建設,啟動運營體育中心、文化圖書大樓,籌建縣少兒體校,繼續堅持大活動、大賽事引領帶動群眾文體活動開展。全年文化產業總值達到1億元,增加值增長率達到35%以上,文化市場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實現科學化、現代化、規范化。推進鎮文化站、農家書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村級文化室和農村體育健身廣場建設,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深入開展全民健身活動。

三、主要任務

圍繞工作目標,突出工作重點,嚴格工作標準,提高工作效率,重點抓好八項工作。

(一)豐富形式,抓活動。

依托我縣特別是城區優越的文化體育基礎設施,經常性開展各種文體活動,推動群眾文化體育活動廣泛深入開展。一是全民推動。堅持把開展文體活動作為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和發展文體事業的有效載體,爭取各方面支持,積極引導扶持分級,分層次、有計劃、有安排地組織全縣廣大群眾經常性開展文藝展演、知識競賽,全民健身等各種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體活動,強身益智、振奮精神、陶冶情操、激發活力,進一步為縣域發展凝人心、匯聚力量。二是活動帶動。積極開展節慶文化和特色主題文化活動,全力打造文化精品,營造喜慶祥和節日氛圍。激發調動廣大群眾參與文體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推動文體事業持續健康發展,啟動并堅持舉辦縣級群眾運動會,推動體育事業快速發展,引導群眾開展全民健身活動,以青少年和兒童為重點,聯合教育部門有計劃地組織學校開展校園運動會和中小學生運動會,開展野營、體育夏令營等活動,激發學生的體育熱情,增強青少年的身體素質。不斷創新和豐富群眾文化活動形式,積極開展文化“五進”、“五送”活動,切實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三是賽事促動。積極爭取主動承辦國際國內大型體育賽事,加強對外宣傳,促進縣域文化與外界文化的融合發展。

(二)拓寬渠道,建設施。

緊緊抓住“十二五”公共體育設施建設規劃和文化強省“八大工程”實施的大好機遇。千方百計爭資金,想方設法跑項目,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多層次投入、多渠道籌集,切實加強全縣文化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在抓好縣體育場、訓練館、文化圖書大樓,新民鎮文體中心等文體設施建設進度,力爭5月投入使用的同時,切實加強鎮、村文體設施建設,實現鎮村文體活動陣地設施全覆蓋,創新管理形式和運營模式,充分發揮已建成場、館、站作用,健全完善村農家書屋文化資源共享工程,管理制度和管理人員的培訓機制,不斷提高農家書屋的“管、用”水平。

(三)多措并舉,強隊伍。

按照多措并舉加強骨干人才隊伍建設。采取“派”、“兼”、“造”、“引”、“帶”、“訓”等形式加強骨干隊伍建設,建立縣文體骨干人才庫,在鞏固現有文化體育專業技術人才的基礎上,招引一批高水平的學者和教練員,裁判員、運動員等急需的文化、體育專業技術人才。建立由縣文化館、圖書館、鎮文化站、村(社區)文化中心為骨干的縣、鎮、村(居)三級文體指導管理網絡。

(四)挖掘潛力,樹品牌。

縣文化底蘊深厚??h文化發展必須突出特色,重點突破。一是打造先周文化品牌;二是打造綠色文化品牌;三是打造民俗文化品牌;四是打造商貿文化品牌;五是打造農耕文化品牌;六是打造前秦文化品牌;七是打造盛唐佛教文化品牌。在打造以上七大文化品牌的同時要立足縣實際,挖掘、保護、弘揚縣民間文化。采取設立“縣文藝創作扶持基金會”,成立“縣文藝創作評審委員會”,對我縣文藝作品進行評選,獎勵和扶持以提高創作的積極性和精品率。同時通過授予“群眾文化之星”、“民間藝術大師”“民間工藝大師”等稱號以及開展“民間藝術之鄉”、“特色藝術之鄉”等命名活動,推動農村文化資源的挖掘和弘揚。

(五)創新方法,管市場。

嚴格貫徹執行有關法律、法規,提高執法水平和辦事效率,依法做好文化項目審批,健全文化市場網絡監控、社會監督和舉報獎勵制度等文化市場監管措施。堅持“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管理”,深入開展“打黃打非”活動。加強對網吧、電子游戲廳、歌舞娛樂場所、音像印刷等文化市場,出版市場的監管和引導,試點實行網吧等娛樂場所連鎖化經營,嚴厲打擊違法經營、違規經營、無證經營行為,確保我縣文化市場規范有序。

(六)夯實基礎,增實力。

(1)籌建縣少兒體校,夯實體育人才培養基礎。

(2)創新辦學方式。繼續堅持走體教結合的路子,不斷創新辦學模式,改善管理體制,為體育后備苗子脫穎而出創造更好、更快捷的路子。

(3)制定激勵措施。要在后備人才的發現、選拔、輸送、培訓、安置等方面制定激勵、考核、獎勵等具體政策措施,不斷完善三級訓練網絡建設,保證后備人才輸送渠道暢通,特別是在體育特長生的異地就讀、生活補助、退役安置等方面給予優惠和照顧。

(4)加強教練員隊伍建設。根據我縣實際,結合運動項目設置,進一步加強教練員隊伍建設,特別是要在退役的運動員當中和高等體育院校應屆畢業生中選聘教練員,使我縣具有較高水平的專職教練員隊伍達到20人以上。

(七)轉變方式,興產業。

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理念,堅持以文化引領發展,以文化增強核心競爭力,加快轉變文化產業發展方式。著力打造具有縣特色的文化產業體系,推動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競爭優勢和經濟優勢。2014年全縣文化企業總數達到200個,文化產業增加值增長率達到35%以上。積極發揮大明宮古釀文化產業園,林家堡生態觀光園等大型文化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形成一批特色鮮明,聚集效應明顯的文化產業板塊。

(八)嚴明紀律,轉作風。

(1)加強作風建設。作風建設是搞好工作的基礎和前提。今年我們要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統攬,以開展的“治庸”、“治懶”、“治散”、“治奢”為切入點,以改進“四風”為重點,以紀律作風整頓主題活動為抓手,加強學習、創新形式、豐富載體、結合工作和干部自身實踐,認真開展作風整頓,切實轉變工作作風,以優良的工作業績、務實的工作作風,展示文體工作者的新形象。

(2)加強黨風廉政建設。認真貫徹中、省、市、縣廉政工作會議精神,嚴格按照“五個一”“八項規定”的要求,認真抓好縣委“十項規定”的落實,嚴明政治紀律,不斷加強廉政制度建設,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大力推進廉政文化建設,通過各種教育活動,引導廣大干部職工堅定信念,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始終保持黨性堅定、政治過硬,堅決維護黨的權威。提高干部職工拒腐防變的意識和能力。

(3)加強組織建設和制度建設。不斷加強黨的組織建設和制度建設,提高各級黨組織的戰斗力、創造力和凝聚力。為推動工作發展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進一步加大黨員教育和管理,注重培養入黨積極分子,強化廉潔自律和黨支部建設,關心老干部,做好綜合治理,工會、婦女和共青團工作。按照廉潔、務實、精干、團結的總體要求,抓好下屬單位的班子建設,配齊、配全、配精基層單位班子,為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供組織保障和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