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局農機工作要點
時間:2022-09-26 09:08:29
導語:農業局農機工作要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14年農機化工作指導思想:以中央1號文件為指針,以創建“滿意農機、平安農機”為目標,以社會化服務為載體,不斷提升全區農機化水平與質量,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有力裝備支撐。主要抓好十個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農機化水平。全區主攻水稻機育、機插,水稻、小麥、油菜機收等薄弱環節的農機作業,力爭農機總動力達到25.36萬千瓦,比上年增6%。主要農作物耕種收水平達到34.7%,比上年提高2個百分點。
二、實施好購機補貼政策。成立由區政府領導牽頭,財政、農業、公安、工商及其他農口等相關部門參加的縣級農機購置補貼工作領導小組,認真按照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組織實施。全面貫徹落實監督檢查各項規定,在補貼資金兌付和結算前要完成機具核實,特別是對補貼額較高和供需矛盾突出的重點機具要組織逐臺核實,做到“見人、見機、見票”和“人機合影、簽字確認”。進一步規范農機銷售網點布局。確保2014年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科學、規范、高效、廉潔實施,
三、狠抓平安農機創建。農機監理要以創建“平安農機”為目標,切實加強拖拉機(運輸型拖拉機)、聯合收割機使用的安全監管。一是要狠抓《省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條例》學習、宣傳。二是強化源頭管理。全區免費為自走式農業機械和固定作業機械掛牌、年檢,確保持證、掛牌、年檢“三率”90%以上。三是要以全省道路綜合整治為契機,狠抓拖拉機、聯合收割機及駕駛人信息錄入和信息平臺建設,把三年未參加年檢的運輸型拖拉機全部公告注銷。四是要以“打非治違”等各項安全活動開展為契機,深入開展農機專項活動開展,及時排除各類隱患。五是積極參與“省級平安示范鄉鎮、村、戶”的創建,深入開展下基層轉作風活動,開展便民服務。
四、抓好農機示范推廣。針對山區農機化特點,在機耕、機播、機收等裝備上要以小型為主,在機育機插、機收薄弱環節上要以示范推廣為主。一是要以創建農機化示范縣為契機,創建2個整村推進示范片,面積不低于2000畝。二是抓好鎮、鎮水稻機育機插示范,示范片面積不得少于1000畝。三是小麥、油菜、水稻主要農作物收獲期,分別召開現場會,組織干部群眾和機手現場觀摩。
五、深化機電提灌經營管理體制改革工作,實施好機電提灌項目。全區要進一步深化機電提灌經營管理體制改革工作,探索以明晰提灌站所有權為核心、以建立良性運行機制為重點、以提升管理服務水平為目的,構建“權責明晰化,管理規范化,投入多元化,營運多樣化,服務專業化”的農村機電提灌站經營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實施好機電提灌項目,在5月底前,全面完成省下達2014年機電提灌建設項目,并搞好工程驗收。
六、培育農機服務主體。建立“覆蓋全程、服務全面,機制靈活、運轉高效、綜合配套、保障有力”的新型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年內新培育農機專業合作社1個、農機大戶10個,爭創省級示范社1個,達到“設施完備、功能齊全、特色明顯、效益良好”的典型示范要求。
七、抓好農機化新技術培訓。全區大力推動“農機分戶培訓工程”,加大對鄉鎮農機人員、農機化服務組織負責人、業務骨干、農機能手和新購機農民的培訓力度,全面提高基層農機從業人員的實用技能;在主要農時季節,組織開展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技術、收割機安全駕駛及操作技術、農機維修保養技術等方面的培訓。結合農村機電提灌經營管理體制改革工作,2014年將提灌站管護人員納入陽光工程系統培訓。
八、加強農機維修行業管理。一是抓好農機維修技術合格證審核發放工作,提高農機維修經營服務網點的持證率,年內各補貼農機具銷售點必須達到相應維修資質。二是抓好農機產品的市場監管,對補貼農機具的質量、性能及售后服務開展跟蹤調查,重點檢查督促農機經銷商落實“三包”責任,受理和處理農機質量投訴要達到100%。
九、強化宣傳信息工作。利用各種媒體宣傳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農機工作好作法、好經驗,農機操作安全常識,為農業機械化發展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及時收集各類農機作業服務信息,做好農機服務的市場供需、作業價格等信息的采集、統計和分析工作,并及時向社會,增強農機社會化服務的針對性和時效性。
十、做好農機化統計。統計人員要專人專責,具備相應的業務水平,依法做好統計工作。一是準確把握統計范圍、指標體系、指標解釋等,特別要理解報表新調整的內容。二要規范報表填報流程,按照報表表式組織填報,確保指標數據的完整性、協調性和權威性;三要提高統計報送的時效性和準確性,各類統計、報表、總結數據準確,上報及時。
- 上一篇:關于改制企業工會論文
- 下一篇:水稻集中育秧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