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監督和執法打假工作要點

時間:2022-11-23 10:29:30

導語:產品監督和執法打假工作要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產品監督和執法打假工作要點

2014年產品質量監督執法打假工作的總體要求是: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全國、全省質量監督和執法打假工作會議和全市質監工作會議精神,始終堅持“維護經濟秩序、服務經濟發展”質監工作第一要義,按照“抓質量、保安全、促發展、強質監”的工作方針,加強產品質量監督,加大執法打假力度,全面提升產品質量監督和執法打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工作成效,為促進“發展升級、小康提速、綠色崛起、實干興吉”作出新貢獻。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強化產品質量監督工作

(一)探索產品質量監督新模式。根據我市實際情況,本著改革創新的原則,逐步建立以企業質量自我聲明、風險監測、質量申投訴處理、質量安全突發事件應對為主要內容的產品質量監管模式,建立健全以監督抽查為主要方式的監督檢查體系。

(二)突出消費品質量安全監督。根據職能分工,適時啟動消費品質量安全狀況調查,并率先對兒童用品、家用電器、食品相關產品開展生產企業狀況調查,摸清底數和產品質量安全狀況,為加強消費品監督奠定基礎。圍繞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求,加強對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兒童用品、紡織服裝、電子電器等重點消費品的監督抽查。綜合應用監督檢查、執法打假、風險監控和分類監管等監督手段,嚴查質量違法行為,維護消費品安全。

(三)扎實開展產品質量提升行動。組織全市系統認真開展兒童用品、家用電器、電線電纜、裝飾裝修材料、節水產品、復混肥料、建筑防水卷材、食品包裝材料等8類產品質量提升行動。各縣要結合區域實際,確定重點提升的產品類別,加大工作力度,凸顯質量提升成效。

(四)強化質量安全風險監控。以關系民生、直接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的產品為重點,開展質量安全風險監測。根據監測和評估結果,提出和實施風險處置措施,完善質量安全風險通報預警制度,從源頭上防范產品質量安全風險,逐步實現產品質量安全風險早發現,早預警,早控制。

(五)推進工業企業產品質量分類監管。制定《市工業企業產品質量分類監管實施辦法》,總結新干縣開展工業企業分類監督工作經驗,并在全市系統推廣。探索建立分類監管信息化平臺,運用信息化手段,實現分類監管信息管理,為動態調整分類評價、落實分類監管措施奠定基礎。

(六)完善產品質量社會監督機制。推動社會力量參與質量監督,發揮大學生產品質量安全志愿者和產品質量安全特邀監督員的作用;加強與新聞媒體的合作,積極策劃形象傳播,普及產品質量安全知識,反映質量監督成效,不斷完善產品質量社會共治機制。充分發揮特邀和義務監督員的作用,結合3·15、質量月等時間節點,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積極組織策劃系列活動,引導全社會廣泛參與產品質量監督工作。

二、改進完善監督抽查工作

(一)突出監督抽查功能,提高監督檢查針對性。以涉及安全健康、國計民生、節能環保、重要生產資料等產品為重點,科學制定重點監督產品目錄,有效利用現有資源,合理確定監督檢查范圍和頻次。針對產品質量問題,靈活運用不同檢查方式,對抽查不合格企業開展跟蹤抽查,對抽查合格率低的產品開展專項抽查,對重點產品連續開展抽查。將監督檢查與分類監管、質量提升、執法打假等工作有機結合,努力提高監督檢查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二)加強監督檢查計劃統籌管理。建立健全監督檢查計劃審批備案、監督檢查結果和后處理信息統計報送制度,實現產品質量監督檢查計劃、檢查結果和后處理信息共享,不斷提高監督檢查業務管理水平。

(三)完善監督抽查方式,規范監督檢查檢驗行為。加強對監督檢查實施過程的管理,嚴格執行《產品質量監督檢查承檢工作規范》,不斷完善抽樣和檢驗環節工作的監督制約機制,嚴格工作質量的檢查考核,保證監督檢查結果的科學、客觀、公正。

(四)強化監督檢查后處理工作。認真執行《省產品質量監督檢查后處理工作規范》,嚴格落實后處理工作措施,實行監督檢查閉環管理,不斷增強監督檢查的權威性和執行力。定期通報監督檢查和后處理結果,建立并落實不合格產品生產企業法定代表人約談制度,督促企業落實產品質量主體責任。

三、深入開展執法打假工作

(一)積極組織開展“雙打”工作。切實履行好“雙打”辦職責,強化綜合協調。根據總局和省市“雙打”領導小組的安排,認真部署全年“雙打”工作,扎實推進各項具體任務落實。按照總局和省市“雙打”領導小組的要求,重點抓好“雙打”案件信息公開工作。

(二)深入開展“質監利劍”行動。在2013年工作的基礎上,結合本地實際,按五個方面要求推進“質檢利劍”行動。一是突出重點產品。將近幾年來投訴多、反映強烈、屢查屢犯的農資、建材、汽車及其配件、汽柴油、兒童用品為主的日用消費品等作為重點產品;二是深入摸排違法線索。通過暗訪摸排、輿情監控、風險監測等方式,摸排質量違法線索,集中執法力量,開展集中行動,重拳打擊;三是嚴查徹辦違法案件。對每起立案查處的案件,凡發現涉嫌違法的線索都要一查到底,對定性的違法行為都要嚴格依法懲處,對查處過的違法企業都要“回頭”檢查;四是堅持邊打邊宣傳。綜合運用各種媒體進行宣傳報道。組織開展“質檢利劍”行動宣傳周、宣傳月活動,并定期公布“質檢利劍”行動查辦典型案件及工作情況;五是開展檢查考核。加強對開展“質檢利劍”行動工作情況進行檢查考核。全省重點打好五個專項行動:

1、深入開展農資產品專項行動。以化肥和農藥為重點產品,重點查處化肥產品有效養分含量不足、虛假標識,無證生產化肥、農藥以及在草甘膦制劑生產過程中以銨鹽冒充異丙胺鹽等違法行為。

2、深入開展建材產品專項行動。以建筑用鋼材、水泥、防水材料、墻體材料、裝飾裝修材料、木地板、采暖散熱器為重點產品,重點查處無證生產、偷工減料、以不合格品冒充合格品、以次充好、甲醛釋放超標、假冒他人廠名廠址等違法行為。

3、深入開展汽車及其配件專項行動。汽車以專用校車為重點,重點查處專用校車不符合國家強制性標準和未經強制性認證等違法行為。汽配以制動器襯片、制動液、安全氣囊為重點,重點查處制動器襯片無證生產、不符合強制性標準等違法行為,安全氣囊以假充真、廢舊翻新以次充好等違法行為。

4、深入開展汽柴油專項行動。重點查處汽柴油辛烷值、抗爆指數、鉛、錳等指標超標和用溶劑油冒充汽柴油等違法行為,尤其要查處汽油含有硅化物等有害成分和違法添加乙醇、甲醇及其他溶劑油等違法行為;嚴厲查處加油站缺斤短兩,利用加油機作弊等行為;嚴厲打擊制售“土煉油”違法行為。

5、深入開展以兒童用品為重點的日用消費品專項行動。一是以食品用紙制品、食品用塑料制品、餐具洗滌劑和消毒劑、食品陶瓷容器、壓力鍋等為重點產品,重點打擊食品相關產品生產加工環節違規使用回收廢舊材料、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容器、包裝材料用添加劑以及偽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廠名、廠址、有毒有害物質超標等違法行為;二是以電玩具、童車、汽車安全座椅、奶瓶奶嘴、紙尿褲為重點產品,重點打擊生產不符合國家強制性標準產品、有毒有害物質超標、以次充好、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偽造或冒用他人廠名廠址、未取得CCC強制性認證或超認證范圍生產、標識欺詐等違法行為;三是以手機及其配套充電器、手機電池、移動電源為重點產品,重點打擊生產不符合國家強制性標準產品、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偽造或冒用他人廠名廠址、未取得CCC強制性認證等違法行為。

(三)結合本市實際認真開展其他專項執法打假活動。一是圍繞國家化解產能過剩政策的實施,開展打擊制售淘汰產品違法活動,重點打擊生產國家明令禁止淘汰產品和制售“地條鋼”、“無證水泥”等違法行為;二是圍繞節能環保,開展環保家具認證、能效標識管理產品等領域的執法打假工作;三是圍繞保障和改善民生,開展“清新居室”行動,加大對室內裝飾裝修材料、有毒有害物質超標的查處力度。抓好家電產品、紡織服裝、超薄塑料購物袋、殘疾人代步車等產品的專項執法打假活動。

(四)深入推進產品質量區域整治工作。一是開展重點區域集中整治。根據執法檢查、行業反映、群眾投訴和媒體曝光等情況,深入進行摸排,對存在區域性質量問題的,要在地方政府領導下開展區域整治工作。對整治過的區域要開展“回頭看”,嚴格防范區域性質量違法行為反彈;二是完善重點區域整治工作督查督辦機制。通過明查暗訪、打假行動、稽查建議書、集中約談、媒體曝光等方式,不斷加強對重點區域整治工作的督查督辦;三是探索建立重點區域跟蹤監測機制。通過暗訪摸排、監督抽查等方式,對重點區域整體質量水平進行摸底,動態監測區域企業數變化情況和產品質量變化情況,動態分析和評估各重點區域整治效果。

四、建立完善執法打假工作體系

(一)加強執法管理。一是建立聯合執法工作機制,加強執法指導和督查督辦,克服因體制調整可能出現的市場分割、地方保護等問題;二是加強信息化手段在執法管理中的運用。“12365”系統開發的執法管理平臺,將執法辦案、日常執法管理全過程納入到該平臺運行,實現質量技術監督系統上級局對下級局執法活動的有效監督和指導;三是推進執法打假績效管理。結合本地實際,建立科學合理的執法打假績效評價體系,以績效帶動執法管理工作。市局部署的各項重點工作都要納入考核范圍,并側重從案件數量、查獲貨值、向社會公布的案件數量等方面進行績效評價。會同有關部門適時組織開展一次全市性執法行為集中檢查,督促各地貫徹執行《關于加強質量技術監督稽查隊伍管理的指導意見》。

(二)強化工作創新。一是落實地方政府工作責任。通過建立健全稽查建議書、約談、承諾等制度,推動地方政府落實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的專項打假和區域整治責任;二是構建社會積極參與執法打假工作的平臺。加強電子商務產品執法打假研究,積極探索與電商平臺建立執法打假協作機制,依托“12365”系統建立起適應電子商務產品執法打假的聯動機制。鼓勵獎勵舉報,擴大案源線索,落實獎勵舉報制度;三是大力推進技術執法。將標準規范、檢測手段、技術裝備應用到執法的各個環節,不斷加強技術手段在執法工作中的運用。提高執法人員熟知產品標準、讀懂檢測報告、分析質量問題等技術執法能力;四是大力構建以執法打假重點產品目錄為指導的工作模式。通過案件分析、專項總結、企業調查等方式,確定本地執法打假重點目錄,有針對性有重點地開展執法打假工作。重點產品目錄要向上一級部門報送備案,所辦理的重點產品案件數量要占到總案件數量的30%以上。

(三)加強重大突發質量違法案件應急處置工作。嚴格執行《質量技術監督重大突發產品質量違法案件應急處置工作規范》,完善風險排查措施,健全快速反應工作機制,堅持“第一時間”處置法則。完善突發案件應急處置預案,建立應急預案演練和評估制度,結合本地實際,有計劃、有組織、有針對性地開展應急演練活動。

(四)落實兩法銜接工作要求。按照《行政執法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規定》和《關于在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違法犯罪中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的通知》要求,做好涉刑案件的移送工作,堅決杜絕以罰代刑、罰過放行和降格處理。推進總局、省市“雙打”領導小組兩法銜接信息化平臺的應用,盡快實現行政執法信息與刑事司法信息的互聯互通。“雙打”案件全部錄入“兩法”銜接信息化平臺,面向司法機關開放。

(五)推進“12365”系統建設應用。加快“12365”系統信息化平臺配套建設,適時組織實施《“12365”熱線服務規范》和《“12365”風險信息分級和處置工作規范》。健全工作制度,確保12365熱線值守、接聽、處置等工作運轉規范。加強12365系統應用,做到執法打假案件全部上網,統計分析、信息采集等工作全部在網上自動運行,充分發揮12365系統在風險排查、質量監督、執法打假、應急處置等方面的作用。

(六)嚴格執法打假信息報送。準確、按時報送執法打假統計數據、專項工作信息和案件查處情況,加強大案要案報備工作,切實提高執法打假統計數據和信息報送工作質量。信息報送情況,將作為今年考核地方政府生產環節“雙打”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

五、強化檢驗機構監督管理

(一)嚴格安檢機構資格管理。繼續完善安檢機構規劃設置、資格許可、監督管理、考核培訓工作機制,加強監管人員、審查人員、檢驗人員隊伍建設,不斷提高工作能力。積極與公安機關建立完善聯席會議制度、信息互通制度和聯合監督檢查制度,依法查處機動車檢驗工作中的違法違規行為,形成監管合力。

(二)繼續開展質檢機構分類監管。嚴格按照《產品質量檢驗機構工作質量分類監管辦法》要求,認真實施質檢機構分類監管制度。加強對《省產品質量省級監督檢查承檢工作規范(試行)修訂版》實施情況的監督檢查,不斷規范質檢機構檢驗行為,提升工作質量。

(三)推動質檢機構做強做大。配合有關部門,推進系統內質檢機構整合,鼓勵市檢測中心檢測范圍擴項,提升檢測能力,加強對新干箱包檢測項目建設的指導,推進我市檢驗檢測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促進地方經濟健康快速發展。

六、加強監督執法隊伍建設

(一)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強政策法律和業務知識學習培訓,深入分析和主動防范工作風險、隊伍風險和管理風險。加強業務能力建設,優化業務流程,嚴格痕跡管理。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職權,做到不缺位、不越位,努力實現監督執法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和專業化,促進工作質量和效能的提高。加強業務工作督促檢查,切實做到每項工作有部署、有檢查、有考核、有記錄。

(二)加強執法隊伍的管理。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切實把活動成果體現在監督執法為民的實踐當中。認真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反腐倡廉工作各項要求,大力倡導為民、務實、清廉的工作作風,堅決杜絕不作為、亂作為,粗暴執法,濫用職權等問題,避免出現失職、瀆職,自覺樹立和維護質監部門的良好形象。

(三)加強宣傳工作。堅持主動宣傳,積極把握輿論宣傳導向的主動權。積極爭取地方宣傳部門和新聞媒體的支持,認真策劃形象傳播,真實反映監督執法工作成效,大力普及產品質量安全知識,動員更多的社會力量成為監督執法的參與者,擴大質監工作的社會影響力和群眾認知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