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局植保工作要點

時間:2022-05-12 04:21:15

導語:農業農村局植保工作要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農村局植保工作要點

全區植保工作總體思路是: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以及中央、省、市、區“三農”工作會議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服務并深度融入新發展格局,堅持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保障糧食生產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和農業生態安全,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推行“科學植保、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的理念,圍繞“重大病蟲和植物疫情監測與防控、農藥減量增效、農藥使用監管和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組織開展工作,全面落實“政府主導、屬地管理、部門協作、社會參與、聯防聯控”的防控機制,力爭全年糧食作物病蟲害損失率控制在5%以內,經濟作物病蟲害損失率控制在8%以內,糧食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覆蓋率達43%以上,綠色防控覆蓋率達38%以上,農藥使用量比2020年減少2%以上。

一、加強重大病蟲監測預警

全區要在做好稻飛虱、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稻瘟病、稻紋枯病等水稻重大病蟲害監測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蔬菜、果樹等作物主要病蟲害監測,尤其是做好草地貪夜蛾的監測預警,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預警。監測數據要及時通過“農作物有害生物監控信息系統”、“全國農作物重大病蟲害數字化監測預警系統”、“全國草地貪夜蛾發生防治信息調度平臺”和“全國植物檢疫信息化管理系統”等填報,要按各實施方案要求不遲報、不漏報,全面提升我區信息化管理水平。要準確掌握田間病蟲發生動態,做好重大病蟲發生趨勢會商,及時病情情報,指導科學防控,充分利用廣播、電視、手機、網絡等現代媒體提高病蟲信息覆蓋面和入戶率。全年病蟲情報12期以上。

二、強化重大病蟲防控

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突出主要作物、重點區域、重大病蟲、關鍵環節,落實“政府主導、屬地責任、部門協作、社會參與、聯防聯控”工作機制,抓早抓小,治早治小治了,要充分發揮綠色防控與統防統治優勢,提高減藥控害和應急防控水平,保障農業生產安全。

1.打好草地貪夜蛾防控阻擊戰。各地要落實屬地責任,主動作為,早組織早部署,開展草地貪夜蛾監測工作,嚴格落實蟲情信息周報制度,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預警。采取“強化監測,應急處置,綜合防治”的防控策略,堅持抓早抓小,務必在草地貪夜蛾入侵初期和小面積發生時及時處置,大力推行聯防聯控、統防統治和群防群治,確保防控工作不漏丘塊,不留死角,實現應急防控全覆蓋,切實保障防治時效和質量。全年草地貪夜蛾防治處置率達90%以上,總體防治效果達到85%以上,危害損失率控制在5%以內。

2.加強紅火蟻防控工作。一是強化組織領導,落實防控責任。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和“政府負總責,部門各司其職”的要求,要充分認識紅火蟻疫情的危害性和防控工作的艱巨性,務必增強疫情防控的緊迫感、責任感,強化防控工作的組織領導和協調,堅持上下聯動,群策群力,聯防聯控,確保防控工作有序進行。二是加強疫情監測,掌握發生動態。各地應定期組織本轄區內的紅火蟻疫情監測與調查工作,及時掌握疫情發生動態。發現疑似疫情立即通報當地農業植物檢疫機構進行疫情確認。確認為紅火蟻的,要及時、全面摸清疫情發生范圍、面積,并按應急預案規定程序上報,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瞞報、緩報、謊報或阻礙他人報告疫情,否則,要追究相關單位和人員的責任。已發生區要加強對發生紅火蟻的疫情監測,做好疫情防控的補防補漏和藥效定期監測工作,及時掌握疫情動態,防止疫情擴散蔓延。三是加強技術指導,開展科學防控。要根據當地紅火蟻發生實際情況,參照《市區紅火蟻疫情防控技術方案》和《紅火蟻化學防控技術規程》(農業行業標準NY/T245-2013),科學制定本區域的防控工作與技術方案,指導督促疫情發生地的村居或經營單位開展防控。可采取統一組織、統一購藥、統一防治的方式或是購買社會化服務方式開展紅火蟻專業化防治的防控模式,有效遏制紅火蟻擴散蔓延為害態勢。四是加強宣傳培訓,營造群防群治氛圍。要繼續加大宣傳力度,充分利用報紙、廣播、電視、網絡、宣傳專欄、張貼掛圖、印發資料、舉辦培訓班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紅火蟻識別、防治與被紅火蟻蟄咬后救治的知識,讓公眾正確認識紅火蟻,提高公眾防范意識,引導相關單位和廣大群眾配合做好紅火蟻疫情調查與檢疫工作。宣傳過程中應以正面宣傳為主,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三、推進農藥減量增效

大力推進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與專業化統防統治融合工作,推廣生物防治、理化誘控、生態調控等綠色防治技術及新型植保高效藥械,從而減少用藥次數,降低農藥用量,提高防效。全面推廣應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生物農藥,大幅減少高劇毒農藥使用占比。力爭2021年全區農藥使用量比2020年減少2%以上,專業化統防統治面積達9萬畝次以上(西天尾鎮0.82萬畝次,黃石鎮4.91萬畝次、新度鎮1.493萬畝次、北高鎮1.367萬畝次、拱辰街道0.41萬畝次),糧食作物統防統治覆蓋率達43%以上;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應用推廣達29萬畝次以上(西天尾鎮2.725萬畝次,黃石鎮12.634萬畝次、新度鎮8.47萬畝次、北高鎮3.346萬畝次、拱辰街道1.723萬畝次、鎮海街道0.102萬畝次),綠色防控覆蓋率達38%以上。

四、加強農藥使用監管

1.強化用藥指導。大力開展禁限用農藥、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安全用藥間隔期、對人對動植物敏感藥劑等宣傳培訓,加強科學施藥技術指導與普及,提高農民科學選藥、精準用藥、安全用藥水平。

2.嚴格用藥檢查。配合定期對糧、油、果、菜、茶等種植業生產經營主體用藥情況實施“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抽查,督促指導農藥使用者規范科學使用農藥。

五、全面開展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置

按照“政府引導、屬地管理、部門配合、財政支持、企業動作、農戶參與”的原則,依托農業種植大戶、農藥經營店、再生資源回收網點等,逐步建立“各回收網點回收、回收企業集中貯存運輸、有資質單位規范處置”的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置機制。一是強化組織領導,落實責任分工。要充分認識農藥包裝廢棄物的危害,強化組織領導,做好內部協調與配合,上下聯動,有序推進,有效運行。二是全面宣傳普及,強化公眾參與。組織開展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宣傳工作,通過拉橫幅、刷標語、出動宣傳車、印制宣傳掛圖等方式,重點向本轄區農藥生產企業、經營單位和農業生產主體廣泛宣傳相關法律法規、農藥包裝廢棄物危害及具體的回收辦法,提高公眾對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重要性的認識,自覺擔負相關責任,營造全員參與的良好氛圍,把“隨意廢棄”的不良行為轉變為“主動配合”的行動自覺。三是加強監督檢查和指導。要依法加強對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工作的日常監督與管理,抓住農藥經營這個關鍵環節,要求農藥經營門店做好農藥銷售和包裝物回收兩本臺賬,及時了解和掌握工作進展情況,適時組織監督檢查和現場指導,及時發現和解決存在的問題。探索建立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紅黑榜”等級考評機制,對于包裝物回收數量不足銷售數量1/3的農藥經營門市,將列入黑名單加大督查,并作為農藥經營許可證辦理的限制條件。要依法查處一批隨意丟棄農藥包裝廢棄物的典型違法案件,切實增強守法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