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社區教育工作意見
時間:2022-09-02 10:13:17
導語:鎮社區教育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省“建設區域性學習型社會”的精神,實現“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和“構建學習型機關、學習型企業、學習型社區、學習型村組、學習型家庭”的奮斗目標,切實提升區鎮干部群眾的綜合素質,結合我區鎮實際,現提出區鎮二○一三年度社區教育工作意見。
一、指導思想
農村村民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提升群眾科學文化素質,促進區鎮精神文明建設,推進區鎮社區教育快速發展,使社區教育更好地為區鎮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二、目標任務
按照市政府、市教育局的工作要求及區鎮2013年的工作目標,區鎮今年計劃完成社區教育各類培訓120000人次左右,其中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約1500人次,應屆初中畢業生培訓約3600人次,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約10000人次,農民創業培訓約3800人次,其他培訓約105000多人次。加強社區“市民學校”、農村“村民學校”及其它各類學校的規范建設與目標化管理,進一步推進“學習型區鎮”建設工作,把區鎮建設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學習型”區鎮,爭創一所市標準化村民學校,組織現場培訓會6次以上。
三、工作措施
(一)充分發揮區鎮黨校的示范作用,切實把對黨員、干部的教育放上十分重要的位置。重視區鎮機關干部自身素質的提高,把學政治、學知識、學技能緊密結合起來。本年度要特別注意創新學習方式,努力讓廣大黨員、干部樂學、想學,不斷提升自身形象和工作能力,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二)充分發揮社區“市民學校”的主陣地作用,以人為本創建學習型社區。整合和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各類資源,養成社區成員終身學習的習慣。以燕山南苑、北門、嘉豐、大營巷、清安、鳳凰、縣前街社區為重點,建立完善的學習體系和學習網絡,堅持新穎性、實用性的原則,積極采用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多渠道引導社區成員學習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法律、衛生、家政、生活等各類知識,使社區成為和諧的學習樂園。
(三)充分發揮“村民學校”的致富教育作用,努力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緊緊圍繞農民增產、增收、增效的目標,圍繞區鎮六大農業優勢產業和六大農業特色產業加大培訓力度,創建學習型村組。以、、、、、、、、村為重點,組織開展對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培訓,培養有文化知識、有致富技能、有高尚素養的現代新型農民。
(四)進一步加強職工教育,創建學習型企業。充分發揮社區教育中心校的基地作用,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職工教育活動,常年抓好計算機班、會計電算化班的辦班培訓工作。以華能集團、羅地亞方正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百斯福模塑公司為重點,開展日常性職工科普教育活動,大力推進管理創新、科學創新、產品創新和市場創新,搞好企業管理人員和職工的崗前、崗后培訓,建立一支愛崗敬業、適應先進工藝技術、熟練掌握先進設備的管理人員隊伍和職工隊伍,全面增強企業的持久競爭力。
(五)充分發揮社會教育資源。與市職工學校協作,做好成人高校遠程學歷教育工作,協調好下崗人員的再就業培訓和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培訓。與市老年大學協作舉辦多門類、多形式的老年教育培訓,使老年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品質。
(六)認真組織應屆初中畢業生的實用技術和創業培訓。對包括市屬學校在內的應屆初中畢業生保質保量地開展道德、法律、實用技術等教育,通過組織專題講座,觀看影像資料,參加社會實踐等活動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為他們進一步學習提供新的驅動力。
(七)因地制宜地開展老年教育。區鎮老年學校要根據老年人的特點舉辦各種類型的培訓,以“和諧、健康”為主題,以激發興趣為切入點,廣泛進行知識更新、興趣愛好、保健知識等教育。區鎮老年學校每年培訓不少于4期,40所分校每校全年培訓不少于2期,全年參加市老年大學培訓不少于1000人次。
(八)積極辦好家長學校。區鎮18所中、小學要積極辦好家長學校,并爭取全部達到市“示范家長學校”的標準。有條件的社區也要開辦家長學校,協調區鎮“五老宣講團”到中小學為學生講課。強化“知識立家,知識興家,知識富家”的理念,提高家庭人員參與學習的熱情,爭取更多的家庭達到學習型家庭標準。要加強社會與學校的聯動,讓更多的中小學生走進社區,融入社區。學校要主動聯系社區教育資源,一切為孩子所想為孩子所用,努力建設好社會大學校。
(九)加強對“市民學校”、“村民學校”的目標化管理。對“市民學校”、“村民學校”就各項教育活動的開展情況進行綜合評估、量化考核,凡列入培訓計劃的要做到有通知、有花名冊、有授課提綱、有測試、有成績、有小結等,并及時做好各類資料的裝訂工作,接受年終考評。
(十)發揮農科教基地的示范和輻射作用。加強大石山旅游農莊農科教結合示范基地的建設,通過農科教結合示范基地的科技示范和成果展示,吸引并引領農民學習先進農業技術。依托示范基地,以提高科技素質、職業技能、經營能力為核心,大規模開展農村實用人才培訓,使示范基地建設與教育培訓及農民的脫貧致富形成良性循環。
- 上一篇:鎮老齡工作意見
- 下一篇:水稻高產增效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