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工作安排意見

時間:2022-12-13 10:21:53

導語:林業工作安排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林業工作安排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任務目標

(一)指導思想。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全面實施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發展戰略,正確處理興林與富民、改革與發展、生態與產業、保護與利用的關系,進一步提升林業多種功能,為建設生態文明、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綠色增長做出新的貢獻。

(二)任務目標。新增成片造林7萬畝;新建農田林網2.7萬畝;新建、完善綠色通道220公里;新增綠化達標村300個;全民義務植樹700萬株。新發展經濟林2萬畝,苗木花卉1.1萬畝,林下經濟1萬畝,力爭林業總產值比上年增長20%左右。森林火災受害率控制在0.3‰以下。林業有害生物監測覆蓋率達到100%,無公害防治率達到90%以上,成災率控制在2.3‰以下。

二、重點工作

(一)以改善生態環境為目標,大力推進造林綠化工作。

1.新建完善綠色通道。抓好新建公路、進村路等道路兩側的綠化工作,大力栽植經濟林、生態林等適宜林種,營造高標準景觀防護林帶。重點做好威青高速、309國道以及通往大、��山等各大景區綠色通道的升級改造工作。

2.營造沿海防護林。完成沿海防護林重點工程建設2.9萬畝,主要是營造沿海防護林基干林和縱深防護林,進一步加固沿海生態屏障,提升海岸線生態景觀效果。

3.實施水系造林。在沿河、沿湖、水庫周邊及水源地,大力營造水源涵養林、水土保持林、干雜果經濟林、護岸林等,完成水系造林1萬畝,努力構建和完善水系生態保護體系。

4.推進農村綠化。繼續采取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市直部門聯系村綠化等辦法,結合農田林網建設,不斷提升農村綠化水平。

5.開展義務植樹。大力發揮生態文明建設的引領作用,依托傳統媒體、現代網絡等載體,扎實開展第35個全民義務植樹活動、林業與生態文明建設系列宣傳活動,鼓勵和引導各階層栽植“紀念樹”、建設“紀念林”,倡導社會“零星植綠”,積少成多,積極探索建立社會綠化基金,號召全社會參與到義務植樹的活動中來。

(二)以提升管護水平為重點,切實維護森林生態安全。

6.抓好森林防火工作。以開展森林防火能力建設達標和示范縣(市、區、國有林場)創建活動為契機,按照市政府《關于進一步提高森林防火能力建設的意見》要求,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加快推進森林防火宣傳教育網絡、林區墓地綜合整治、林火監測體系、森林消防專業隊伍、防火通道及隔離帶、機具裝備等森林防火能力建設,不斷提升我市森林防火能力與水平。

7.強化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在松材線蟲病防控上,認真搞好疫木清理,加強普查監測,殺滅傳播媒介昆蟲,加大檢疫執法力度,防止疫情傳播蔓延,努力確保老疫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新疫區不再出現。在美國白蛾防控上,堅持把第一代白蛾防控作為重點,做到普防、重防第一代,一役控全年。確保完成省政府下達的林業有害生物防控指標任務。

8.嚴格林地征占、林木采伐審批。嚴格程序,加強公益林采伐、移植管理,堅決打擊不批就占、邊批邊占、少批多占等違法行為。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做好服務工作,對于涉林的工程項目,提前介入、主動服務,嚴格把關、依法辦事,正確處理好保護與發展的關系。

9.加大林業執法力度。適時組織開展林業執法專項行動,重點打擊偷盜黑松苗木及非法采挖移植樹木、林區亂搭濫建、林區內非法采礦等行為。特別是在3―5月份,加大巡查力度,對非法采挖移植樹木的行為堅決予以打擊,嚴防我市樹木外流,切實維護林業建設成果。

10.加強野生動物保護。規范野生動物的馴養繁殖、經營利用活動,嚴厲打擊破壞野生動物資源及非法經營、販賣野生動物及其制品的行為。

11.加強濕地生態保護。認真貫徹落實《省濕地保護辦法》有關規定,加大濕地保護宣傳力度,嚴格保護和利用好我市的濕地資源,充分發揮好濕地的生態功能。

12.做好森林撫育工作。2013年,我市有48處國有和集體林場共18.55萬畝的生態公益林撫育任務,列入省級以上財政補貼。要以此為契機,切實加強生態公益林撫育工作,抓好公益林林種、樹種、林分結構調整,完成生態公益林的林分改造、補植任務,全面提高林分質量和功能等級。

(三)以發展林業產業為途徑,持續推進興林富民。

13.做好林業產業統計。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一次林業產業摸底調查,認真做好林業產業各項數據的統計工作,真實、全面、準確地反映我市林業產業基本情況。

14.積極發展特色經濟林。全面發展以蘋果、核桃、藍莓、無花果、板栗、櫻桃等為主的特色經濟林,以林果產業為抓手,培育經濟林果采摘項目,帶動城郊生態旅游業發展。

15.重點發展苗木花卉產業。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林木種苗工作的意見》(國辦發〔2012〕58號),大力實施苗木花卉振興計劃,抓好玫瑰、大花蕙蘭、蝴蝶蘭、耐寒杜鵑等特色花卉的栽培及深加工項目,引進和繁育適宜本市的林業種苗、名優珍貴苗木等,努力建成一批高產、高效、優質的特色花卉苗木生產基地。

16.大力發展林下經濟。認真貫徹落實《省政府關于貫徹落實國辦發〔2012〕42號文件進一步加快林下經濟發展的意見》(魯政辦發〔2012〕77號),充分利用我市林地資源和林蔭空間,發展以林菌、林藥為主的林下種植業,以家禽、家畜為主的林下養殖業,以農家樂、森林人家、森林莊園為主的森林景觀旅游業。

17.打造林業龍頭企業。充分發揮好林業產業扶持資金的引導作用,鼓勵規模大、質量好、潛力大、品牌優的企業,爭創林業產業龍頭企業。運用典型引路、示范帶動、政策引導等手段,建立健全農林經濟合作社,培育特色林果基地品牌,為廣大林農提供看得見、學得到的樣板。

18.提升科技服務水平。加大科技推廣的力度,引進林果新品種、新技術,在藍莓、核桃等新品種的引進和栽培上提供技術服務,年內爭取建成林果科技示范點、示范園30個。

(四)以深化林業改革為突破,努力增強林業發展后勁。

19.深化集體林權制度配套改革。完善評估機制,規范林權流轉行為,并嘗試開展森林保險和林權抵押貸款,引導有實力的公司、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村能人大戶等各類經營主體投資林業建設。

20.深化國有場圃改革。學習借鑒先進市的經驗作法,在國有場圃改革方面進行有效探索,爭取年內有所突破。完成國有林場危舊房改造任務,改善林場職工的生活條件。進一步解放思想,強化管理,創新機制,增強國有場圃發展活力。

21.探索建立集體林場管護機制。探索一個村甚至幾個村聯合成立集體林場的辦法,既有利于管護又有利于林下經濟的發展。

三、保障措施

(一)分解任務,抓好各項工作目標的落實。各市區(含高區、經區、工業新區)要結合各自實際,制定科學、具體、可操作性強的工作方案,搞好年度造林作業設計,將各項任務落實到鎮(街道)、村(居)和山頭地塊,落實到單位和個人,做到圖、表、實地相吻合。要按照計劃,及早做好土地調整和苗木調劑等準備工作。

(二)加強宣傳,提高全民植綠護綠意識。制定落實《2013年全市林業宣傳信息工作方案》,通過有效的宣傳方式,全方位、大聲勢地開展林業宣傳,廣泛宣傳林業法律法規,宣傳造林綠化的重大意義,宣傳林業的方針政策,讓廣大群眾了解林業、支持林業,廣泛調動全社會造林護林積極性。

(三)爭資立項,保障林業持續健康發展。要科學謀劃、精心打造一批具備規劃條件、符合國家投資方向、富有產業特色的林業項目,千方百計加大項目提報爭資力度。重點要在沿海防護林、林業有害生物防控、森林防火、森林撫育等項目上取得實質性突破。

(四)轉變作風,狠抓林業干部隊伍建設。制定落實《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實施細則》,大力加強林業系統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積極推進森林公安隊伍規范化建設,努力打造高素質的林業干部隊伍。圍繞服務基層、服務企業、服務群眾,進一步規范辦事流程,簡化審批程序,不斷提高林業審批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