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工作意見

時間:2022-05-14 10:35:16

導語:農村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工作意見

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委1號文件和縣委相關文件精神,堅持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引,緊緊圍繞統籌城鄉,深化改革的主題和轉變農業發展方式這個主線,不斷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促進我鎮農民持續穩定增收和農村繁榮穩定。結合我鎮實際,就2015年農村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著力推進現代農業

1、加大糧食生產。堅持把糧食生產放在首位,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堅持基本農田底線,嚴格管制用途;全面推動“放心糧油工程”和糧食產后服務體系建設,加強病蟲害防治,確保糧食產量8698噸、油菜產量185噸以上;加大農機購置補貼力度,加強農產品檢測,抓好糧食直補改革工作,逗硬執行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確保農民種糧有利可圖。

2、做強特色生態農業。堅持“巴山新居+特色農業+生態旅游”的“大農業”思路,抓住第二批退耕還林政策機遇,深入實施核桃、茶葉、巴藥“三百工程”,大力發展金碑茶葉基地;實施“菜籃子”工程,培育城郊優質綠色蔬菜基地;新建石光村鹿沙坪生態豬養殖場,帶動全鎮生態畜牧業發展。全年新植核桃1200畝、管護3000畝,新植茶葉1000畝、低改200畝,新植巴藥100畝、低改700畝;種植蔬菜3000畝;力爭生豬出欄5萬頭、養殖黃羊500頭、家禽出欄7.5萬只以上。

3、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擴大對外開放合作,打破傳統農業思維,探索創新公司與農戶協商機制和實行保底、保股、分紅和返租倒包經營模式;積極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加強白鶴特色小水果專業合作社,帶動創建專業合作社4個,創建以白鶴小水果、核桃、蔬菜、黃羊、土雞為主的家庭農場6個(農業3個、林業1個、畜牧2個),培育專業大戶26戶(農業7個、林業4個、畜牧12個、水產3個);每村至少回引1名成功人士興辦規模化農業實體。

4、大力發展城郊旅游。抓住“兩環一線”鄉村旅游示范帶建設契機,圍繞城郊優勢,突出本地綠色、生態特色,開工建設白鶴村500畝特色小水果休閑觀光園、光霧游等農家樂,輻射帶動鄉村旅游發展;圍繞烏梢埡紅軍戰爭遺址、陽八臺新石器人類遺址、綠色蔬菜基地等各村特色文化資源和特色自然景點,打造特色旅游景點,為城郊特色旅游增添發展后勁。

5、提升農業社會化服務。完善農村市場體系,大力實施農村商務、供銷社“新網”、郵政農村物流網“三大農村流通工程”為重點,暢通農產品進程和工業下鄉渠道。實施“電商下鄉”工程,扶持農機專業合作社,加強農機融合。采取資金補貼、購買服務等方式,探索創辦村級“三農”服務點。

二、著力推進農村改革

6、扎實推進產權制度改革。加快農村“八權一股”確權頒證,6月底前全面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工作,全年確權頒證土地承包經營權5568本;加快農村產權交易平臺建設,進一步完善鎮產權交易站,組建農(林)地收儲中心,加快建立農村產權市場化定價機制。進一步放活農村土地經營權,鼓勵推行“先股后轉”、“整村流轉”、“股份合作”“專業合作”、“土地信托”等流轉模式,積極探索流轉后土地經營權確權頒證工作。嚴格執行土(林)地300畝以上由縣產權交易中心受理、100畝至300畝由鄉鎮產權交易站受理、規模不足100畝的由鄉鎮指導村依法協商交易流轉,促進土(林)地依法規范流轉。

7、著力創新農村金融服務。探索農村專業合作社信用合作試點,積極推行農業資本證券化融資,切實增加涉農信貸投入;推進基礎金融服務“村村通”,積極與農村信用社聯系,扎實抓好扶貧小額信貸試點工作,切實解決農村小微資金貸款難問題;完善農村風險分擔機制,推進政策性農業保險擴面增量,建立農村產權融資擔保風險補償專項資金和農業保險風險基金。

8、著力實施農村綜合配套改革。健全“規劃統籌地點、地點統籌項目、項目統籌資金”整合機制,繼續加大涉農項目資金整合力度,扎實推進農村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和社會事業建設;堅持市場運作,用好用活產業、土地、投融資等政策,把可以市場化的資源和項目推向市場,破解農村發展投入難題。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通過貼息、獎勵、風險補償、稅費優惠等措施,帶動金融和社會資金更多地投入到農業農村;健全農產品價格保護機制,有效引導市場走勢,搞好農產品購銷和調運,暢通流通渠道,降低流通環節費用,加強農產品和農資市場管理,努力避免農產品價格下跌、農資價格過快上漲;穩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積極探索人口管理和社會保障新途徑;健全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完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實現應保盡保,不斷提高保障標準和補助水平,做好以扶老、助殘、救孤、濟困、賑災為重點的農村社會救助。

三、著力推進民生工程

9、加強巴山新居建設。按照“興業、家富、村美、人和”的要求,充分發揮政府主導、市場主力、群眾主體的作用,堅持新建、改造和保護相結合,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鞏固完善白鶴中心村建設;加快啟動漁壩新農村建設,建聚居點2個,聚居80戶280人,新建巴山新居10戶。全年改造農村危舊房(土坯房)331戶(其中:漁壩村85戶),建農村廉租房22戶(其中:建卡貧困戶9戶,低保戶及分散供養五保戶8戶,殘疾人戶5戶)。

10、加強生態環境整治。深入開展農村環境連片整治,推進農村垃圾專項整治,加大工作力度,集中整治城郊村公路沿線,清理白色垃圾、規范農戶堆碼;推廣節水、節肥、節藥技術,加強農村污水處理,開展秸稈和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新建排污設施1處、沼氣池20口、垃圾池3個、公廁2個;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嚴格基本農田保護,完成水洞片區礦山環境恢復治理,治理重大地質災害12處;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800畝;建成冬囤水田831畝。

11、加強公共服務配套。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構建城鄉公共服務體系,加強農村電網升級改造,大力推動信息工程開發與建設,大力實施“寬帶鄉村”工程,加快完成農村信息化進程,新增寬帶鄉村200戶;安裝健身設施20套。廣泛開展群眾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和農民健身活動,完善村圖書室建設,建成農家書屋20個、文化大院20座、文化示范村2個;鞏固和發展新型農村醫療制度,改善農村醫療衛生條件,建成5個標準化村衛生室;安裝路燈60盞。

12、加強鄉村道路建設。加快實施村道公路暢通工程、改善工程和鄉村聯網工程,新建村社道路1公里,積極協調硬化長坪、文安等村道路,硬化聚居點道路2公里,建入戶文明路8公里,新建人行橋1座。

13、加快農田水利建設。抓好河流治理、山坪塘除險加固,全面提升農業生產保障能力。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實現田網、渠網、路網配套,提升農田排灌能力、土壤培肥能力和農機作業能力。依托“農村飲水安全專項工程”、全面完成漁壩、村安全飲水問題,新建河提5公里、蓄水池40口、渠道30公里,改造山坪塘10口。

14、加強扶貧連片實施。抓住扶貧連片開發機遇,貧困村和三類困難群眾的精準扶貧工作,大力實施“六大扶貧工程”,配套完善5個村的基礎設施及公共公益設施。以財政專項資金為契機,整合部門資金,發動群眾投勞投資,改善金碑、三溪貧困面貌。力爭全鎮2015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141元以上,年度脫貧684人。

15、強化惠民政策落實。加強政策性農業保險、城鄉養保、城鄉醫保、小額人身保險資金收繳;加強糧食直補、農業綜合補貼、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能繁母豬補貼、能繁母豬保險保費補貼等強農惠農政策的落實;嚴格按照上級規定,加強農村低保的評定;積極兌現農村五保戶供養、傷殘撫恤、在鄉復員及退伍軍人生活補助、義務兵家屬優待金、高齡老人生活補助等資金。扎實開展惠農政策落實、城鄉用地規范管理、財務規范管理、村務信息公開、違規違法建設等“五項”專項清理行動。

16、推進精準扶貧工作。堅持精準識別定對象、量體裁衣定措施、動態管理定任務、限時完成定責任,積極與縣農委、縣財政局協調,落實“掛包幫”對口幫扶政策,加緊完善貧困戶管理臺賬,落實創業優惠政策,積極農村實用技術和新型農民培訓,深化“雨露計劃”實施方式改革,努力為貧困群眾創造更多就業機會;認真落實扶貧責任、權力、資金、任務,加強過程管控和全程監督檢查,確保扶貧資金發揮最好效益、真正惠及貧困群眾。深入開展扶貧日活動、結對認親、愛心扶貧等公益扶貧活動,充分調動社會各界扶貧濟困的積極性,構筑打牢專項扶貧、行業扶貧和社會扶貧“三位一體”的大扶貧格局。

四、著力加強六大工作

17、加強農村基層黨的建設。鞏固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建設農村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創新和完善組織設置,增強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按照“崗位在村、重在服務、責在連心”的要求,進一步轉變干部工作作風,密切黨群、干群關系。深入實施“領頭雁工程”,加大從優秀外出務工人員、鄉土能人和大學生中選拔村黨支部書記的力度,整建班子,推動發展。充分發揮黨員群眾服務中心作用,大力宣傳農村基層干部先進典型,樹立正確輿論導向。堅決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切實加強黨員干部的教育、監督和管理,增強黨員干部廉潔從政自覺性。

18、加強農村法制建設。深化村民自治,推行黨務、村務公開,強化村規民約,深化完善“三不三議三自主”機制,引導農民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扎實推進“法律進鄉村”活動,不斷提高農民群眾法治意識,在農村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

19、加強農村三資管理。加強農村財務管理,規范各村賬務;通過召開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制改革工作推進會、入戶發放宣傳資料等形式層層發動、廣泛宣傳。按照清產核資、清人分類、配置股份、建立合作、建章立制等“五步驟”試點推動我鎮農村股份合作制改革。

20、加強道路交通安全。加強宣傳教育,努力提高村民交通安全意識,進一步落實交通安全包路段、包駕駛員、包車輛的“三包”責任制。樹立警示牌,在急彎、臨水、臨崖路段設置波型防護欄或防撞礅(墻),在長下坡路段設置減速帶。建立巡查制度,認真落實元旦、春節、“五一”、“十一”等節假日等特殊時段交通安全管理措施,在重點路段、重點時段加強巡查,確保零事故率。

21、加強森林防火、食品安全。提高思想認識,明確森林防火的重要性。建立責任體系,嚴格考核獎懲。建立健全森林防火考核問責體系。簽訂森林防火責任書,明確任務,落實責任,嚴格考核,加大火災肇事者和有關責任人員的查處力度。加強農村食品安全教育,強化餐飲業、農家樂、“五小作坊”和農村自辦宴席的監管,確保人民群眾飲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