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產業化工作總結

時間:2022-06-06 11:00:00

導語:農業產業化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銳意進取開拓奮進努力開創農業產業化工作新局面

今年以來,我辦認真貫徹落實省、市關于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方針政策和重大工作部署,以重點項目建設為突破口,以龍頭企業建設為著力點,圍繞產業強龍頭,壯大龍頭帶產業,呈現出多龍騰飛、強龍勁舞之勢,受到了省、市的關注和好評。省委書記白克明對大名縣加強龍頭企業建設、打造產業化集群的做法給予肯定,并作了重要批示。同時,全省發展農產品加工基地建設現場經驗交流會、全省農業項目現場觀摩會、全市農業項目現場觀摩會先后在大名召開,河北電視臺、河北日報、邯鄲電視臺、邯鄲日報、邯鄲電臺原創:也相繼報道了大名縣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經驗做法。

目前,大名縣初步形成了面粉、花生、香油三大龍型經濟,占GDP的比重51.3%,擁有國家級龍頭企業1家、省級龍頭企業1家、市級龍頭企業(含糧棉油重點企業)9家、縣級龍頭企業28家,國家級農產品標準化示范基地1個、省級標準化示范基地1個。2005年的工作實現了“四個突破”。

1、龍頭項目建設突破。農業產業化重點項目建設發展勢頭強勁,截止目前,全縣投資500萬元以上農業項目30個,(其中投資在5000萬元—1億元的2個,億元以上的2個),預算總投資8.9億元,累計完成投資4.1億元。其中:新開工項目16個,預算總投資57032萬元,完成投資17813萬元;續建項目14個,預算總投資32710萬元,累計完成投資22505萬元;完工項目9個,總投資17650萬元。五得利面粉集團被認定為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后,進入了跨越式發展的新階段,每年新增一個日處理能力1000的新企業,力爭2008年以前,集團日處理小麥能力達到1萬噸,成為世界面粉業龍頭,被評為全國優秀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目前,投資2.3億元的得利城項目已開工建設。

2、基地建設規模突破。努力實現專業化生產、區域化布局。小麥常年種植面積82萬畝,其中優質專用小麥58萬畝,全年總產量30萬噸,形成了以漳衛河三角區為重點的50萬畝優質專用小麥示范區,小麥標準化生產面積達到25萬畝;花生種植面積50萬畝,總產15萬噸,建設了2萬畝優質花生良種繁育田、20萬畝優質花生展示田;形成了肉牛、瘦肉型豬、蛋雞三個養殖帶。

3、企業品牌建設突破。目前,我縣有16家面粉公司、6家花生企業通過了ISO9000國際質量體系認證標準,比去年增加12個。省級以上農產品名優品牌達到5個,原創:省著名商標4個。今年,河北美佳食品有限公司同時通過了有機食品和HACCP食品安全國際管理體系認證;冀特花生通過了HACCP食品安全國際管理體系認證;凱發面粉通過了綠色食品認證,并獲國家免檢產品企業稱號。

4、爭取扶持資金突破。按照省、市的要求,我辦認真組織,積極申報,多方爭取,今年為我縣五得利面粉集團爭取農業部(國家農業產業化辦公室)優質專用小麥良種推廣及技術培訓項目資金60萬元,為得利城項目建設爭得省級財政貼息資金100萬元。

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1、加強領導,為推動農業產業化晉檔升級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2005年,各級把實施農業產業化晉檔升級、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作為推進縣域經濟快速發展的靈魂和促進農民增收的關鍵措施來抓。縣委、縣政府重新調整組建了農業產業化工作領導小組,強化對產業化工作的組織保證。縣政府出臺了《關于扶持農業產業化晉檔升級的意見》,建立了縣級領導聯系重點項目制度,縣四套班子25名領導同志分別聯系一家龍頭企業或一個重點項目。7月13日組織召開了全縣農業產業化項目建設觀摩暨縣級重點龍頭七月命名大會,有28家企業被縣政府命名為大名縣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龍頭企業。縣委、縣政府還組建了面粉、花生、香油三大產業推進指揮部,推行“五個一”管理體系,即一套班子,一套政策,一筆經費,一項實施辦法,進一步加強行政領導、技術指導政策引導,使產業化的管理日趨系統化、規范化和科學化。

2、實施項目帶動,促進龍頭、基地、市場建設上檔升級。農業產業化的基地、龍頭、市場、中介組織建設等,最終都要落實在具體的項目上。一是強化行政推動。縣政府制定下發了《關于加強農業項目建設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實施意見》,建立了領導包重點項目制度和項目月報督導調度制度。二是積極謀劃項目。堅持建設一批、開工一批、謀劃一批的項目建設思路,不斷充實、完善、更新農業產業化重點項目庫。三是優化項目建設環境。縣委、縣政府從項目占地、用地審批、鼓勵農技人員領辦項目以及財政支持等方面,制定了促進項目建設的優惠政策。如畜牧用地視為農業用地、新建擴建龍頭企業用地可以按租用對待、從財政預算內拿出資金支持龍頭企業等。

3、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為做大做強龍頭企業提供資金保證。運用市場機制,以利益為紐帶,培育多元化的農業產業化建設投資主體,建立有效的投入機制。在基地建設上,以受益主體—農戶的自我投入為主;在龍頭建設上,以引進國外、域外大企業、大公司和個體、私營資金為主。今年,全縣農業產業化經營先后引進域外資金3.2億元,其中外資560萬美元。在吸引國際跨國公司投資、國內大企業集團和個體私營資金方面,先后引進美國、意大利、澳大利亞等國際資金和技術、人才,興建了澳洲美佳烤饃、意大利班頓服飾、美國駱駝西褲、正大飼料、名福植物油等一批規模大、科技含量高、外向度高、市場開拓能力強的大型龍頭企業。

4、加大科技長入,促其上水平,上檔次。從產業鏈的源頭到終端產品,全方位加大科技長入,促進整體上水平、上檔次。一是加強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建設。重點建設了215省道高效農業經濟長廊、金灘鎮萬畝生態農業示范園區、扶貧科技園等一批檔次較高的農業科技示范園區,作為縣市農業科技展示的窗口和科技創新、科技示范的龍頭。二是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無公害化生產。制定了《大名縣農業主栽作物生產技術標準》、《大名縣農產品無公害生產三年規劃》和《大名縣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技術操作規程》等地方標準,建立了較為完備的農業質量標準體系和產品檢驗檢測體系。三是加快優種和適用農業技術推廣。適應農業結構調整的要求,有針對性地引進一批具有國內外先進水平的優良品種,加速種養品種更新換代;推廣適用農業技術,把農產品儲藏、保鮮、包裝、加工等產后技術作為重點加以普及。四是提高農民和業務人員素質。全縣每年培訓農民萬人次,技術入戶率達到95%以上。9月23—25日,舉辦有各鄉鎮主管領導及龍頭企業負責人參加的農業產業化項目建設與管理培訓班,提高了業務人員的政策水平與項目謀劃能力。

5、發揮能人的帶動作用。能人具有與項目建設、農業產業化發展相適應的投入能力、運用科技成果能力、經營管理能力和規避生產與市場風險的能力。實踐證明,凡是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高、特色主導產業突出的鄉村,大都是靠能人的率先實踐和效益吸引。為此,我們把能人帶動作為發展特色主導產業的一項突出措施來抓。一是營造激勵典型能人的社會氛圍。2005年從農業、林業、牧業、水利和中小民營企業中評選表彰了50名勞動模范,總結推廣各類能人典型36個。二是培育與引進相結合。一方面,注重對本地能人和土專家的鼓勵、扶持和培育,發揮他們直觀的引導帶動作用。另一方面,注重對外地能人的引進。這些人擁有資金、技術、銷售渠道等方面的優勢,引進一個能人,就可以建起一個項目,原創:帶起一個區域特色產業。三是創造寬松的興業環境。明確規定,能人除享受各級制定的對個體私營經濟的扶持政策外,凡在農村興辦種養業的能人,用地視為農業占地;能人在辦理經營執照、土地審批、信息、申辦產品注冊商標等手續方面,有關部門積極搞好服務,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

6、加快品牌戰略步伐,促進產品的市場竟爭力。適應參與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的需要,大力推進農業品牌化戰略的實施。全縣先后有大名府香油、正大雞蛋、名威花生等百余個農產品注冊了商標,“五得利牌”面粉、“凱發牌”面粉、“名龍牌”烤花生、“美一口牌”香饃片等已成為省內外乃至國內外的知名品牌。

雖然我縣的農業產業化工作取得了長足發展,但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下一步我們的工作重點是做到五個堅持:一是堅持思路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工作方法;二是堅持特色促進規模,不斷做大做強主導產業;三是堅持依靠科技興農,不斷提高產品檔次;四是堅持龍頭帶動生產,不斷扶強企業實力;五是堅持發展招商農業,不斷改善投資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