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市五年來林業工作總結和工作要點(林業局)

時間:2022-11-01 07:52:00

導語:建市五年來林業工作總結和工作要點(林業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市五年來林業工作總結和工作要點(林業局)

撤地設市以來,在市委、市政府和各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們緊緊圍繞建設“生態強市”目標,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精神,認真實施林業重點工程建設,廣泛開展植樹造林,切實加強森林資源保護與管理,林業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為××列入“生態安徽”建設試點市奠定了基礎。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共同的天地

一、建市年來工作總結

(一)造林綠化步伐加快。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們緊緊抓住國家實施林業六大工程帶來的機遇,先后組織實施了退耕還林、中德合作皖南生態扶貧項目、長江防護林國債項目、綠色長廊工程、世行貸款貧困地區林業發展項目等林業重點工程,掀起了全市新一輪的造林綠化熱潮,有力地加快了全市造林綠化步伐。據統計,五年來全市累計完成人工造林面積59.8萬畝,年均造林近12萬畝。其中完成退耕還林37.6萬畝(坡耕地造林19萬畝,荒山荒地配套造林18.6萬畝),長江防護林工程建設5.2萬畝,德援二期項目造林3.2萬畝,世行貸款造林2萬畝,工業原料林2.9萬畝。完成封山育林84.1萬畝。

(二)林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各地根據全市山、丘、圩不同的地理條件,積極搞好林種樹種結構調整,大力發展楓香、毛竹、香椿、楊樹等速生、經濟價值高的樹種,為農村經濟發展培育了新的增長點。以中藥材、毛竹、板栗為主的經濟林基地以及以松樹、楊樹為主的工業原料林基地和花卉苗木基地建設得到快速發展,區域經濟優勢初步顯現。全市新發展經濟林基地面積達到13.2萬畝,工業原料林基地面積達到2.9萬畝,花卉苗木基地2.8萬畝。

(三)森林生態網絡體系建設成效明顯。各地以綠色長廊工程建設為依托,認真組織開展公路、集鎮、村莊和沿線山丘綠化,加快森林生態網絡體系建設。全市新建線路綠化237公里,林帶112公里,完成重點縣鄉道綠化13條,新增綠化長度186公里,農田林網4萬畝,城鎮綠化8481畝,村莊綠化13278畝,目前主要交通干線兩側樹木成蔭,城鎮、村莊被綠色所覆蓋,機關庭院、學校、廠礦的綠地面積不斷擴大,城鄉面貌發生了改觀。

(四)林業改革開放不斷深入。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特別是2001年市委、市政府《關于深化林業改革,鼓勵全社會辦林業的實施意見》出臺后,各地認真貫徹落實,引導、扶持和鼓勵社會辦林業,加大內引外聯的力度,使個體承包、聯戶經營、反租倒包和荒山荒灘拍賣等多種經營形式有了很大發展,使全市非公有制林業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林業建設步入了快速發展軌道。“十五”期間全市發展各種類型林業大戶達2500多個,造林面積達40多萬畝,占造林面積的70%,吸納社會資金近億元,有效地增加了林業投入,為林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時,各地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因勢利導,積極穩妥地推進林權制度改革。全市通過轉讓、租賃、股份合作、拍賣等方式開展的林權流轉面積達20多萬畝。林權流轉不僅加快了全市造林綠化步伐,而且盤活了林木資產,增加了林農收入,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五)資源保護管理進一步加強。在林業建設中,各地始終堅持一手抓造林綠化,一手抓保護管理,嚴格執行森林采伐限額管理制度,強化監督檢查,控制源頭消耗,加強流通領域管理,加大對破壞森林資源行為的打擊力度,有效地促進了森林資源的穩定增長。目前全市林地面積539293.3公頃,有林地面積454660.3公頃,森林覆蓋率56.4%,林木綠化率為61.1%,活立木蓄積量達21638853立方米。林業分類經營取得了實質性進展,生態公益林建設步伐加快,全市區劃界定160萬畝國家重點防護林和特種用途林,并列入森林生態效益補助資金試點。建立了較為完善的森林防火制度,森林火災受害率始終控制在0.5‰以內。全面加強了森林病蟲害預防工作,完善了松材線蟲病等外來危險性有害生物預防控制體系,全市森林病蟲害監測率達95%,防治率為80%,全市共建立森林植物檢疫檢查站17個,有效地控制了病蟲害的蔓延,生態安全得到加強。自然保護區建設日臻完善,全市現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個,省級自然保護區2個,縣級自然保護區1個,總面積110萬畝,占國土面積的8.8%,國家和省級森林公園2處,面積5萬畝,珍稀、瀕危物種以及野生動植物資源得到有效保護。爭取并實施了升金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設一期工程,共完成國家建設470多萬元。林業發展的政策措施進一步完善,市委、市政府先后出臺了《關于貫徹中央和省委文件精神

加快××林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市松材線蟲病防治實施細則》、《××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暫行辦法》、《××市林權流轉管理暫行辦法》等規范性文件以及《關于加快我市竹業產業化建設意見的通知》和《××市花卉苗木產業發展意見》,為加快××林業發展發揮了作用。

(六)林業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在大力推進林紙一體化建設的同時,各地堅持因地制宜,大力發展林業產業,青陽秋田木業、東至凱林、石臺占大竹膠板廠和××竹業公司不斷成長壯大,全市去年木竹加工產值達到2.8億元。特別是青陽縣杜村鄉秋田木業公司木制工藝品遠銷日本、韓國及東南亞各國,產品達300多種,年銷售收入達1000多萬元,創匯100多萬美元,不僅解決了當地農民的就業,還為地方財政收入作出了貢獻。東至縣西灣鄉東盛林業公司以該鄉豐富的杉木資源為依托,積極開展杉木深加工,年創產值300多萬元,產品遠銷日本等地,成為搶手貨。林副產品開發方興未艾,東至、××、青陽大力發展袋裝香菇,收入近億元。近幾年森林生態旅游業不斷升溫,各地利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國家森林公園的品牌,大力發展森林旅游和生態旅游,成為全市旅游業的重要組成部分,2004年森林旅游收入達600多萬元。同時,各地依托資源優勢,積極開展招商引資,五年來全市共引進外資近億元。××區引進江蘇常州東盾木業新建年產30萬立方米高密度纖維板,該項目建成后,東盾木業將成為我市木竹加工的龍頭企業。隨著林業產業步伐加快,林業收入不斷增加,據統計,全市2004年林業總產值達10.6億元(按新口徑統計),林業已成為山區農民收入和集體經濟的重要來源。

(七)林業基礎建設和森林保護管理體系進一步加強。全市現有83個鄉鎮林業站,實現了鄉鄉建站的目標,有林業技術推廣人員400多人,市、縣、鄉鎮林業技術推廣網絡基本形成。林木種苗工程建設進一步得到完善,先后實施了青陽縣、××區苗圃建設工程和石臺縣、東至縣林木采種基地建設工程,種苗生產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林木種子檢測檢驗中心項目得到國家批準立項,森林資源保護管理體系逐步健全,執法隊伍進一步發展壯大,基層站所建設逐步走上了制度化、標準化、規范化軌道,充分發揮了在森林資源培育、保護管理中的職能作用。全市現有森林公安派出所21個,公安民警115人;有省批木竹檢查站16個,檢查人員156人。森林防火工作得到有效加強,××森林重點火險區綜合治理項目已經國家林業局批準,正在組織實施。

建市五年來,雖然林業建設取得了取得了一定成績,在促進全市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市林業建設與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要求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目前主要矛盾仍然是森林資源不足與人們日益增長的生態和物質文化需求之間的矛盾。一是綠化水平和質量較低,城鄉綠化反差較大,道路、機關、社區綠化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完善。二是林業結構不夠合理,結構性矛盾仍很突出。第一產業比重較大,二、三產業發展相對滯后。從2004年統計年報看,一、二、三產業比例分別為64%、24%和10%。林業精、深加工、森林旅游、綠色食品等方面開發還處于較低層次,龍頭企業少而小,帶動作用不強,林業品牌效應沒有充分發揮。三是林業科技對林業的貢獻率低,“十五”期間全市林業科技貢獻率僅為30%,遠低于其他行業。經營管理粗放,林分質量不高。全市用材林每公頃蓄積為54立方米;從經濟林看,盡管全市以板栗等為主導產品的經濟林面積有大幅度提高,且推廣了東至節節紅板栗等優良品種,但規模不大,全市板栗平均單產僅20斤,離豐產板栗園500斤的差距很大。四是基層基礎設施薄弱,設施陳舊,裝備落后,不能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

“十一五”期間,我們將圍繞建設生態強市,按照生態優先的原則,構建生態安全,大力發展林業經濟,努力建設比較完備的森林生態體系和比較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在生態體系建設上構建

“五圈一帶”,在產業體系建設上建設用材林、經濟林、竹林、中藥材和花卉苗木五大基地,發展木制品加工業、人造板加工業、竹制品加工業;森林食品加工業和花卉苗木產業、森林生態旅游業六大產業。

二、2006年工作要點

2006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第一年,新的一年里,我們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按照鞏固、調整、改革、提升的思路,加快林業發展,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1、繼續抓好植樹造林工作,進一步提高城鄉綠化水平。圍繞構建完備的森林生態體系和爭創全國綠化模范城市的目標,針對綠化的薄弱環節,補缺補差,實現新的突破。一是繼續搞好林業重點工程補植補造工作,鞏固重點工程建設成果。二是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推進全國綠色通道建設的通知》精神,抓好綠色長廊工程,建設“精品”路段和示范工程。三是重點搞好農村綠化、鄉鎮綠化。要緊緊抓住建設新農村給林業帶來的新機遇,充分挖掘農村綠化工作的潛力,堅持因地制宜,適地適樹,特色鮮明的原則,下大力抓好村莊綠,提高整體綠化水平,力爭在2007年申報全國綠化模范城市。

2、大力發展林業產業,提高林業整體效益。積極為林業產業發展搭建平臺、提供服務,扶優扶強、重點帶動。重點抓好林業龍頭企業的跟蹤扶持,加強經濟、技術、信息的交流和服務,積極幫助企業排憂解難,創造條件,支持企業擴大經營,走規模型、集團型的發展道路,培育地方名牌產品,加快發展林業支柱產業,推進林業產業化發展步伐。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吸引外地資金,利用社會資本,促進本地產業發展,逐步提升我市林業產業化的綜合實力。拓寬思路,大力發展庭院經濟、農村觀光、旅游業,促進農村致富、農民增收。

3、切實加強森林資源管理,維護生態安全。嚴格執行限額采伐管理制度,科學做好

“十一五”年森林采伐限額分解落實工作,合理控制森林資源消耗。按照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大力開展木材節約代用,提高木材綜合利用水平,努力減少森林資源的消耗。加快建立森林資源安全預防體系,加強森林防火工作,認真實施好××森林重點火險區綜合治理項目,提高森林火災預防撲救能力。強化有害生物防治,防止外來有害生物的侵入,遏制松材線蟲病等危險性病蟲害的擴散蔓延,確保森林資源穩定增長。

4、以科技為先導,提升林業建設質量。牢固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實施科技興林,加強新技術、新品種的引進、推廣,進一步加快現有林分的改造和培育,提高林分質量。鼓勵林業科研單位和科技人員開展科技承包和技術咨詢服務,創辦、領辦科技型實體。加強和完善林業科技推廣和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穩定基層林業科技隊伍。同時,加大對林業職工和林農的培訓力度,普及林業科技知識,提高林業隊伍的整體素質。

5、切實加強機關作風建設。要按照省委提出的關于改進“兩風”、增進“兩情”的要求,進一步鞏固先進性教育活動成果,切實加強和改進作風、行風和機關效能建設,增強對群眾的感情、對工作的激情,不斷提高工作效能。積極開展爭創文明標兵單位建設,認真做好來信來訪工作,打造文明、服務型機關,特別是當前正處于林業轉型的重要時期,各種社會矛盾突出,要把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繼續弘揚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林業行業精神,始終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勤奮工作,努力創造一流的林業工作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