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健康促進工程總結

時間:2022-08-21 11:48:00

導語:婦女健康促進工程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婦女健康促進工程總結

2007年下半年以來,浙江省“婦女健康促進工程”項目在我縣全面開展,根據省市有關文件要求和本縣實際,制定操作性強的“實施方案”、通過健全組織領導、技能培訓、廣泛宣傳、統籌運作等,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至今普查率達到了40.52%,但我縣農村衛生資源不足、農村育齡婦女流動性大、保健意識落后等制約著項目的開展。現將具體情況總結如下:

一、項目的執行情況

(一)領導重視、健全組織。一是根據省市“婦女健康促進工程”項目實施方案的要求,制定本縣實施方案和每年的工作計劃,明確工作內容和要求、確定各部門職責。二是成立由縣衛生局、婦聯、財政、工會主要領導組成的“婦女健康促進工程”項目領導小組,負責解決項目活動中各部門、各單位的協調與合作問題。統一協調全縣已婚育齡婦女每兩年一次常見婦科疾病體檢工作。三是成立由縣婦幼保健所婦產科業務骨干組成的項目業務技術指導小組,負責基層業務人員的培訓、下基層業務指導、技術支持和質量控制等。四是各鄉鎮相繼成立領導小組和專業技術小組,制定“婦女健康促進工程”項目的實施計劃,組織開展項目工作。

(二)廣泛宣傳、提高認識。一是組織鄉鎮衛生院院長召開了動員大會,縣衛生局分管局長作重要講話,并對下步工作作了重要部署,并對項目的組織和實施進行培訓。二是利用當地媒體廣泛開展普查普治的意義的宣傳,如在畬鄉報刊登《致廣大已婚育齡婦女的一封信》、項目進展,在當地電視臺播放普查通知等。三是衛生系統組織形式多樣的宣傳,如制作橫幅、版畫、上街開展咨詢活動、社區舉辦“婦女健康知識講座”、組織責任醫師、村公共衛生聯絡員分片包干入戶逐一核對已婚育齡婦女并宣傳發動,發放《致廣大已婚育齡婦女的一封信》及普查通知單至每家每戶,開展面向農村婦女和家庭的性病、艾滋病、生殖健康、婦科疾病防控等衛生知識宣傳教育,引導婦女樹立健康的生活新理念,增強自我保健意識。

(三)加強培訓、規范操作。一是集體培訓,對各鄉鎮從事婦科健康體檢的人員就婦科普查的技能、檔案的填寫、操作規范等一一作了培訓,同時邀請了市婦保院專家就“婦女常見疾病的診治”做專題講座。二是個別培訓,對基層從事婦科健康體檢的人員技術上達不到要求的安排到我所專業科室為期30天以上的進修學習,由主管醫師帶教,提高她們的專業技能。三是規范體檢資料;為所有參加檢查的婦女建立全省統一的健康檔案,登記入冊,對檢查后及時反饋檢查結果,重大疾病如診斷為子宮肌瘤、卵巢腫瘤、宮頸間變等患者及時專冊登記,做好隨訪和雙向轉診工作。四是及時總結分析;每季度末及時上報“婦女健康促進工程”報表,對檢查結果進行分析、總結。五是加強技術指導;縣婦保所專門抽調骨干技術人員(包含婦科、檢驗人員)組成技術指導隊伍深入各個普查點開展現場技術指導。

(四)統籌運作、全面開展。一是全縣設立包括縣婦保所在內的25個檢查點,以便育齡婦女在居住地就近點檢查,檢查檔案及時反饋戶口所在地管理。二是盡量與查環查孕、農民健康體檢工作相結合,既節省了醫療衛生資源,又便利群眾。

(五)加強管理、嚴格督導。一是加強項目督導;縣衛生局定期組織專業人員開展項目督導,對項目開展的程序、使用材料、檔案的統一和填寫、重大疾病隨訪、追蹤等進行檢查。二是加強經費管理;農村參保女性省政府補助的項目經費納入縣婦幼保健所專項經費管理,每季度根據各地上報的報表和考核結果,對符合要求的予以撥款,不符合要求給予整改意見,并扣留款項。目前到帳資金14.0萬元,已下撥到各檢查點10.8060萬元。

二、項目取得的主要成效:

到2008年6月底止我縣相繼在全縣22個鄉鎮組織婦女普查工作。全縣已婚育齡婦女34871人,共檢查已婚育齡婦女14127人,其中農村婦女11842人,城鎮就業婦女2272人,低保婦女13人,普查率40.51%,查出婦科患病人數7040人,檢出率達49.83%,高出全省檢出率10.28個百分點。主要疾病患病情況如下表:

婦科患病以滴蟲性陰道炎、念珠菌性陰道炎、宮頸中度以上糜爛占前列,性傳播疾病如尖銳濕疣、淋病等占了一定的例數,這些疾病與個人衛生、性衛生觀念等有密切關系,而且其發生大多數人無自我癥狀,通過普查后,對檢查出的疾病均分別給予及時的治療和隨訪追蹤,對早發現、早診治婦科常見病和進一步控制疾病的蔓延起了很好的作用,并將有關保健知識宣傳到個人,不同程度提高了群眾防病意識。

三、項目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我縣在該項目實施有計劃、有組織,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經驗,但在實施過程當中,也發現了其中的一些主要問題。

(一)政府的經費投入不足、免費服務項目單一、滿足不了群眾需求。目前省政府給于每例農村參保已婚育齡婦女每人10元錢的補助,免費檢查的項目就婦科常規和白帶常規檢查。一是對基層來說,簡直杯水車薪,以目前現狀,除購買必要的材料外,因衛生院設施不全,技術力量不夠,都要送出去培訓或外請技術人員協助開展,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可以說是鋪開的攤子大,但收效甚微。二是對診治醫師來說,檢查內容太單一,以至部分疾病均打問號而不能確診,如在婦科檢查的同時結合宮頸癌篩查、盆腔B超等更有利于一些疾病的及時診斷。因為作為婦科醫師都非常清楚,開展普查的還有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是宮頸癌的篩查,況且其在婦科檢查當中是非常順手,一代而過可以做的事,非常方便,但其沒有列入常規免費檢查項目,其普查意義存在缺陷。三是對廣大婦女來說,能免費檢查的項目太少,自費檢查的意識又十分淡薄,常常令她們檢查后失望而歸,滿足不了她們的需求。

(二)農村醫療資源不足,制約著項目工作的開展。目前農村衛生院醫療設備和婦科、化驗技術人員尚十分缺乏,如顯微鏡多是老的設備,不適應目前普查的開展,而且鄉衛生院沒有化驗醫師、鄉鎮婦產科人員有助理執業醫師以上的僅18人,平時診治婦科疾病的機會不多,缺乏一定的技術經驗,在當地沒有技術上的信譽,很難開展普查。此外,全縣5家中心衛生院,除一所在縣城內中心衛生院外,其它4所衛生院婦產科和保健人員僅1-2人,本轄區內開展婦科健康體檢尚存困難,如要承擔其它鄉衛生院的普查相當困難。由于農村醫療資源不足,今年以來能與該項目工作密切結合的農民健康體檢工作也尚未開展,至今三分之二以上的鄉鎮婦科體檢尚是空白。

(三)缺乏多部門配合,組織發動力量不足。一是大部分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女職工健康體檢在縣級以上醫療單位,這些單位檢查后無檔案保存、無登記、無統計,所以具體數據不能掌握。二是基層缺乏政府部門的組織發動,避開查環查孕工作與婦科體檢相結合,僅靠衛生業務部門單槍匹馬,實在太薄弱,難以保障該項目的順利實施。

(四)農村婦女流動性大、保健意識落后等制約著項目的開展。我縣已婚育齡婦女34871人,已檢查人數14127人,檢查率僅40.51%,主要存在以下原因:一是因我縣農村經濟貧困,已婚育齡婦女大量外出務工,記錄在檔的就11560人,因她們長年不在本縣,致使不能組織檢查。二是部分農村婦女自我保健意識落后,觀念陳舊,認為婦科普查是丟人現眼的事,拒絕檢查。

四、項目工作的建議

(一)加大政府投入、增加免費服務項目,有效整合衛生資源。一是以目前婦科免費體檢項目來說,是有缺陷的而且也滿足不了群眾需求,政府應加大經費上的投入,擴大檢查項目和檢查對象,如增加宮頸癌的篩查、乳腺癌篩查,將免費檢查人群擴展到低保人群和城鎮無單位的居民,盡量滿足廣大婦女的需求。二是查環查孕工作的服務對象、農民健康體檢的部分對象均是已婚育齡婦女,政府部門是否能有機地結合這兩項工作,理順環節,可以讓育齡婦女少跑彎路、節省衛生資源。

(二)爭取相關部門配合,促進項目的順利實施;實施“婦女健康促進工程”是一項關系著全縣三萬多育齡婦女健康的政府民心工程,必須依靠各級政府力量組織、相關單位配合才能更好更快地推進,僅依靠社區服務中心、站等是完全不夠的。一是項目領導小組要發揮作用,協調各有關單位發揮各自職責,互相配合。婦聯、工會組織要積極參加宣傳、組織、動員、督查。二是規范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女職工的健康體檢及檔案的統一保存,以便進行有關數據統計和進一步隨訪追蹤。三是縣級以上醫療單位以及計劃生育技術指導站開展婦科健康體檢,在體檢表、資料收集、上報、重大疾病隨訪等要規范化。四是設立外出務工人員在務工地的檢查點,檢查后反饋戶籍地檔案資料,以便及時統計。

(三)加強基層醫療技術力量,讓婦女健康體檢日常化。一是今后有計劃地安排婦科人員及化驗人員在縣級以上醫院至少進修半年,同時再結合一些業務技能培訓,可能才有利于提高其業務技能。二是進一步整合農村衛生資源,盡快布局社區服務中心,完善其功能,添置急需設備和人員,壯大婦科診治技術力量,才能逐步取代目前基層婦科診治能力偏弱的現狀。三是下派專業技術人員給予基層技術扶持,促進項目工作的開展。四是充分利用農民健康體檢、查環查孕、送醫療下鄉等契機,動員廣大婦女參加婦科健康體檢,建立完整檔案。五是日常開設健康體檢門診,逐步提高業務技術,保證體檢的質量。

(四)加強健康教育、普及防病知識。各有關媒體要深入開展“婦女健康促進工程”的意義宣傳,動員廣大婦女參加健康體檢,各社區要利用責任醫師隊伍深入每村每戶進行面對面宣講和發放資料,定期舉辦健康知識講座,組織具有一定宣講能力的人員組成“景寧縣婦女健康促進健康教育宣講團”,深入各鄉鎮宣講有關婦女病防治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