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務局工作總結
時間:2022-02-18 01:28:00
導語:水務局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縣地處雁門關外大同盆地南部,轄12個鄉鎮,321個行政村,28萬人,為全省砷氟病改水和飲水解困重點縣之一。近三年來,在黨中央的親切關懷下,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各級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我縣縣委、縣政府在領導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中,把砷氟病區改水和飲水解困作為一項重大要務,緊緊抓住全國農村飲水解困這一歷史性機遇,全黨動員,全民動手,立足治本,著眼長遠,集中領導,集中力量,大力進行了規模型的砷氟改水和飲水解困工程建設,先后建成了6處跨鄉鎮、跨區域的集中供水工程,使砷氟病區的6個鄉鎮65個村、6.92萬口人、2.8萬頭大牲畜飲用上清甜安全的自來水,并對縣城6萬居民實行了全日制供水。同時,在邊遠地區,采取多種形式,因地制宜地建設了54處小型分村供水工程,有效地解決了67村、2.68萬人無水吃的困難。整個城鄉供水系統覆蓋范圍占到全縣總人口的80%,完成投資總額2000萬元,相當于以往30年的總和。目前,全縣基本實現了城鄉供水一體化,農村供水城市化,人畜飲水這個歷史性的難題得到了根本性的解決。
在飲水解困工作中,我們緊緊圍繞城鄉供水一體化,突出抓了三個方面:
一、高度集中,通力合作,打造城鄉供水一體化的社會氛圍。
我縣的砷氟改水和飲水解困工作,多年來一直在持續不斷地進行,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由于在指導思想上沒有很好地確立科學的發展觀念,在具體工作中多數采取得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零敲碎打、分而治之,結果投資亂撒胡椒面,工程形不成規模,表面看處處是工程,實際上處處不成功。其中一個實質性的問題就是水源和水質沒有得到根本解決。早在上世紀建起的大黃巍、大營、藏寨三處集中供水工程,盡管水質有所改善,但由于就地取水,仍嚴重超標,群眾飲水不夠安全。建起的縣城集中供水工程,雖屬遠程輸水,但水源不足,加之設備老化,長期供不*求,只能定時供水,居住下游的居民經常出現水荒。其它地區群眾單家獨戶遍地取水,只能解決有水吃的問題,砷氟含量普遍很高。還有一些山區和邊遠地區,靠自身力量根本無法解決水源問題,只好“人背畜馱三五里,半天取得一桶水”。這種改水效*,用群眾的話說是“年年搞改水,年年喝苦水”,遠水不解近渴,只能望水興嘆。
針對這種情況,我們通過分析認識到,要想徹底解決*縣的人畜飲水困難,必須從根本上解決水源和水質問題。而解決這個問題,采用分散治理的辦法是不行的。因為在*縣的砷氟病區是很難開發合格水源的,必須建設跨村跨鄉鎮的大工程,搞遠程集中供水。這就要求各級領導要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樹立為民辦大事、創大業、造大福的思想,立足長遠,統攬全局,高度集中,通力合作,使所建的工程真正做到以人為本,經得起后代和歷史的檢驗;要求在建設力量上*統籌安排,整體調度,合理進行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勞力技術的優化組合;在投入上需要把資金最大限度地積聚起來,辦大事、辦好事,做到一分錢見效益。按照這個指導思想,我們采取了“三個集中”,在全縣大力打造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的社會氛圍。其一集中領導,即把建設城鄉供水一體化的工程作為各級黨委、政府的重大要務,由一把手親自抓,同時組織計劃、財政、水務、城建、環保、電力等相關部門密切配合,通力協作,形成堅強的領導力量。其二集中力量,跨村跨鄉鎮調配勞力和配置資源,打破區域界限,形成全縣一盤棋;其三集中投入,把國補資金和地方資金全部用于村級以上的供水設施建設,村集體和群眾的資金主要用于村以下供水設施建設,對主體工程全面推行了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投標制、合同制、報帳制和監理制,嚴堵跑冒滴漏。通過三集中,在全縣形成了全黨動員、全民動手,通力合作打好飲水解困總體戰的社會氛圍,為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條件。
二、立足治本,突出規模,構建城鄉供水一體化的運行體系。
按照全縣“同飲安全水,百年大計不落后”的原則,通過實行“四統一”,構建了城鄉供水一體化的運行體系。
1、嚴格質量標準,統一規劃建設,實現城鄉管網一體化。
工程從啟動建設,就立足高起點、高標準,堅持一張圖紙設計、一個標準規范、一支隊伍施工,一把尺子驗收,在一個區域內,一張管網鋪到底。尤其是在砷氟病區,堅決杜絕村自為戰、鄉自為戰,分而治之,零敲碎打的做法。全縣統打水源機井9眼,鋪設主干和分支輸水管道208公里,建成7座加壓站,并實施了自動化運行操作和智能化監控管理。今年以來,針對大營、大黃巍、藏寨三處集中供水工程水質不良的問題,又進行了并網升級改造,由杏寨片和義井片供水站提供水源,跨黃水河和桑干河,使原三個區域的24村、1.3萬人、0.8萬頭大畜(其中奶牛0.4萬頭)都飲上了達標的安全水。
2、深化體制改革,統一經營管理,實現城鄉運行一體化。
按照管理專業化的原則,對全縣的飲水解困工程實現了明確產權、分級管理的辦法。對集中供水工程,按投資構成界定產權。凡國家補助形成的固定資產,歸國家所有;由村集體和農民個人投資投物形成的固定資產,歸村集體和農民所有。但在運行管理中,不論國家、集體還是個人的,由于受益范圍大,又涉及到跨村跨鄉鎮,則由水務局統一掌握,組建城鄉供水公司直接管理經營。
3、兼顧兩個效益,統一核定水價,實現城鄉市場一體化。
堅持社會效益第一,同時注重經濟效益的原則,在水價核定上既體現社會公益屬性,又體現商品屬性。全縣按成本核算,統一核定了水價標準,城鄉統一執行水價為每立方1.8元。所定水價經物價部門批準公示用戶,不允許亂收和超標準收費。通過統一城鄉水市場,既避免了“大鍋水”、“福利水”、“人情水”,又讓群眾吃上公道水,明白水,并增強了用水商品化意識,形成了供用水的良性循環。
4、著眼永續利用,統一工程維護,實現城鄉服務一體化。
以縣供水公司組建維護隊,面向城鄉開展維護服務。維護費用由統一提取的折舊費、維護基金支付。無論是城市供水工程還是農村供水工程,只要發生故障,維護隊立即趕赴現場進行搶修。平時建立了巡查制度,配有專職人員,對重點設備、主要管道定期巡查,發現問題及時記錄和報告。對這種城鄉一體化的服務,群眾十分滿意,看到供水出了事有人管,設備壞了有人修,因而對工程的長期使用很有信心。
三、著眼長遠,創新管理,強化城鄉供水一體化的保障機制。
為使飲水解困工程做到永續利用,我們采取了“五個強化”的措施,狠抓了城鄉一體化的保障機制的建設。
其一、強化經營機構。把城鄉一體化供水的管理經營權利歸到縣自來水公司,進行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社會化服務。今年縣委、縣政府又把該公司由原來的股級單位提升為科級單位,并在各方面進行了充實提高,使其成為一個常設機構更好地進行城鄉供水經營管理。
其二、強化服務隊伍。全縣按照城鄉集中供水服務區域,組建了兩支服務隊,共有人員16人,并裝備了車輛、通訊設備及各類工具,長期開展專業服務工作。
其三、強化規章制度。由縣水務局統一制定了《*縣農村飲水工程管理條例》《*縣城鄉集中供水工程管理規章》,對各個崗位,各項業務都定有具體的職責和任務,包括考核獎罰,使工作人員有章可循,依規行事,把整個經營管理納入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的軌道。
其四、強化管理手段。主要運用經濟手段進行管理,不斷拓展城鄉供水市場,全面實行供水商品化。
其五、強化節水教育。通過新聞、媒體、宣傳資料、板報標語等多種形式,廣泛深入對群眾進行節水教育,使群眾自覺行動起來,保護水資源,維護工程設施,節約用水。
飲水解困千秋業,造福人民萬世功??偨Y我縣農村飲水解困工作,我們深深體會到,這是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從解決群眾最關心,要求最迫切的實際問題入手的科學決策,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我們從飲水解困中得到的最大效益是:樹立了良好的政府形象,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群眾把我們的工程稱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是黨和政府為民辦得最實際、最實惠的實事、好事;減少了介水疾病,提高了群眾的健康水平。昔日祖祖輩輩喝苦水毒水的人們,如今飲上了清甜安全的自來水,再不用擔心患上黃牙駝背羅圈腿的疾病。同時為群眾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節省了工時,解放了勞動力,促進了脫貧致富和建設小康的進程。特別是城鄉一體化的工程體系,為我縣實施五大創業工程、實現全面振興目標奠定了支撐性的基礎。然而,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飲水安全仍是任重道遠。我們一定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堅持不懈地抓好這項工作,不斷把飲水解困、飲水安全,水資源保護等工作推上新水平、努力把*縣建設成雁門關外人居環境最優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