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局經濟招商引資發展工作總結
時間:2022-06-05 08:46:00
導語:財政局經濟招商引資發展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市政府團結帶領全市人民,以鄧小平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跨越發展這一主題,強力推進明光的改革和發展,呈現出實力明顯增強、活力持續增加、潛力不斷增長的良好態勢,正在邁入加速崛起的新階段。
(一)國民經濟得到新的提升。全年實現生產總值48.2億元,按可比口徑增長12%,是近年來增速最快的一年。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9.2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1.5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7.5億元,分別增長6.7%、15.2%、15.7%,二、三產業貢獻率明顯提高,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財政收入2.5億元,增長25%,其中,稅收收入達1.9億元,比上年凈增3700萬元。完成財政支出7.1億元,增長54.2%,收支增幅均是最大的一年;固定資產投資16.9億元,增長52.2%,是投入最多的一年;實際利用外資1514萬美元,比上年增長43.9%,是總額最高的一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0億元,增長17%;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1.5萬元,增長18.8%;農民人均純收入3640元,增長18.1%;年末金融機構存款余額37.8億元,比年初增加5.1億元,其中,居民儲蓄存款余額26.2億元,比年初增加2.5億元,均創歷史新高。認真落實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污染物排放總量進一步減少,全年共削減COD389.5噸、SO2189.5噸。
(二)招商引資躍上新的臺階。始終把招商引資作為加快發展的第一舉措,堅持“一把手”抓招商不動搖、“一崗雙責”不動搖、目標任務不動搖、考核獎懲不動搖。共引進項目280個,協議引資44億元,到位資金20.5億元,同比增長101%。認真做好項目編報工作,共獲上級批準項目20個,爭取資金20397萬元,其中中央無償資金10087萬元。招商引資質量有了明顯提高,呈現出“四個轉變”:一是由全民招商向專業招商轉變。組建了15個駐點招商小組,分別由市幾個班子領導帶隊駐點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實行定點招商。二是由招商引資向招商選資轉變。把招商引資的著力點放在對明光經濟發展具有牽動作用的大項目、大產業、大企業上,成功引進欖菊日化、潤海甜菊糖、屹洲塑料等一批億元以上項目,提高了招商引資的質量。三是由資源招商向產業招商轉變。更加注重企業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招引具有產業拉動作用的項目。四是由優惠政策招商向優質服務招商轉變。在調整完善優惠政策的同時,更加注重以優質服務來吸引投資,對重大項目實行更為靈活的“一事一議”服務方式。園區建設有了新的明顯變化,建成面積由上年的2平方公里擴大到4平方公里;入園企業由32家增加到46家,其中16家已投入生產,投產企業比上年增加一倍多;園區經濟規模實現倍增,全年實現工業生產總值1.7億元,入庫稅收突破1000萬元,比上年增長近一倍,園區已經成為拉動明光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三)發展機制煥發新的活力。堅持用改革的辦法解決發展中的問題,積極穩妥推進各項改革。在城市,基本完成了企業改制掃尾工作,共支付改制成本5.5億元,安置職工20592人,發放各類經濟補償金2.97億元,盤活企業不良資產16億元。改制后的企業發展速度明顯加快,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新增13家,共實現總產值14.8億元,同比增長30.8%;實現利稅總額1.03億元,增長91.5%;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146.8%,提高15.7個百分點。明光酒業技改力度進一步加大,白酒自動化包裝生產線竣工投產,“老明光”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消防器材廠消防車產銷量大幅提高,“光通”牌消防車獲省名牌產品稱號,首次跨入億元企業行列。在農村,有序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圓滿完成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將29個鄉鎮、街道調整為17個,平均人口由2.2萬人增加到3.7萬人,平均面積由80.5平方公里增加到137平方公里,有效地整合了資源,拓展了發展空間。進一步規范二輪土地承包經營行為。啟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明晰所有權,放活經營權。財政管理體制改革深入推進,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明顯提高。完成政府采購6177萬元,節約資金1150萬元,節約率達15.7%。政府債務化解工作穩步實施,市鄉兩級政府近2000萬元債務得到化解。認真做好支農資金整合工作,共整合各類資金9000多萬元,成為全國支農資金整合試點市。積極開展國家利用全球環境基金試點,被列為全國10個試點市(縣)之一。繼續深化義務教育管理體制改革。深入推進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產權制度改革,核銷不良債務9146萬元,增強了經營活力。
(四)農業農村呈現新的氣象。把新農村建設作為“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大力發展農村產業,不斷改善農村面貌,切實促進農民增收。現代農業初具規模,良種良法配套和新技術推廣面積達160萬畝,全年糧食總產51.7萬噸,首次突破50萬噸大關。小麥高產攻關和水稻產業提升行動取得明顯成效,全市小麥總產20.5萬噸,水稻總產22.4萬噸,國標二級以上的優質水稻達80%。農業結構調整亮點紛呈,特別是水產、甜葉菊、紅薯等產業已形成較為成熟的發展模式。水產業上,以永言公司為龍頭,形成了“公司+協會+農戶”的發展模式,從繁育、養殖、加工到出口構成了完整的產業鏈。全市水產養殖面積已發展到34.2萬畝,水產品總產量達6.4萬噸,總產值突破10億元。永言公司成為省促進農產品出口領導小組重點聯系的10家企業之一,“女山湖”牌大閘蟹被農業部評為中國名牌農產品。甜葉菊產業上,以基地吸引外資,以項目推動基地擴大,形成了“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在甜菊糖項目牽動下,甜葉菊種植面積增加到7萬畝,帶動全市農民人均增收300元。紅薯產業上,通過窖藏和延時銷售,形成了“儲藏大戶+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紅薯種植面積發展到6萬畝,產量達1.5億公斤,儲藏戶已發展到950戶。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食品基地建設不斷加強,新增“Mingguang”牌青蘿卜等3個無公害蔬菜產品和“女山湖”牌面粉等12個綠色食品。明綠基地初步建立,“明綠”商標獲得注冊,原產地保護工作正式啟動。惠農政策得到全面落實,通過“一卡式”發放財政補貼資金9326萬元,比上年增長50.3%。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穩步推進,扶持人口1.1萬人,兌付資金835萬元。順利完成花園湖蓄滯洪區運用補償工作,發放資金120多萬元。為農服務進一步加強,由政府推動、工商部門牽頭的“一會兩站”功能得到充分發揮,全省“一會兩站”建設現場會在我市召開。切實加強農民培訓工作,認真組織實施“陽光工程”,共培訓農民4136人。堅持以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為著力點,扎實推進各項基礎設施建設。農田水利建設完成土石方445萬方,是近年來水利興修規模最大、工程最多、進展最快的一年。潘村洼、花園湖行蓄洪區安全建設正在加快推進,淮北大堤除險加固工程穩步實施,池河洼地治理工程和分水嶺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接近尾聲,南沙河防洪治理工程繼續完善,林東水庫除險加固工程通過初步驗收。第三批移民建房加快推進,26個村移民遷建工作正式啟動。投入資金4200多萬元,建設“村村通”道路240公里,150個行政村貫通水泥路,全省“村村通”工程建設現場會在我市召開。改造市鄉道路40多公里,完成渡改橋工程4處。司巷、蘇巷土地整理項目進展順利。以“五清五改一綠化”為抓手,重點整治農村“臟亂差”現象,完成27個新農村試點村的規劃編制,新建沼氣池2037口,建成45個集體項目和22個示范項目,村容村貌有了較大改觀。
(五)城鄉面貌發生新的變化。堅持把城鎮帶動作為統籌城鄉發展、以城帶鄉的重要途徑,擴張規模,完善功能,增強集聚和輻射作用。城市規劃進一步加強,新修編的《城市總體規劃》已經報批,城市近期規劃正在實施,編制了城東新區、文體中心等區域控規和韓山公園、濱河風光帶等景觀規劃,控規覆蓋率由上年的35%提高到65%。城市建設進一步加快,按照構建“東部社會服務區、西部濱河風景區、南部商住休閑區、北部工業倉儲區、中部文體綜合區”五大城市功能區要求,積極推進東擴、北進、西連、南改,拉開城市框架。完成了南湖公園、車站路、山前路等改造工程和104國道繞城線主體工程,延伸了靈跡大道、南郢路等園區道路,亮化了雙擁路、火車站廣場和部分小街小巷,啟動了明城世紀廣場、聚福園、名仕花園等商住小區建設工程。建成區面積由13平方公里增加到17.2平方公里。城市管理得到加強,集中開展了城市“兩違”、“馬自達”、“棋牌室”等專項整治行動,全面取締城區非法營運的“馬自達”,開通了城市公交。堅持“以鎮建鎮、以鎮養鎮”的建設思路,充分運用市場化手段推進小城鎮建設,建成區面積達33.1平方公里,新增2.4平方公里。著力創新用地機制,鼓勵和引導農民向中心村、集鎮和城區集中,加大“空心村”、廢棄地、閑置土地的整治力度,特別是做好移民遷建、區劃調整和舊城改造文章,努力推進土地整理和置換工作。
(六)社會和諧邁出新的步伐。把建設和諧明光擺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下力氣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穩步實施十二項民生工程,投入資金7214萬元,其中,市本級配套資金1182萬元。努力做好就業再就業工作,城鎮新增就業崗位3500多個,1800多名下崗人員實現再就業。養老、失業等社會保險參保率進一步提高,共征收養老保險費1.24億元,發放養老金7357萬元;失業保險參保人數達2.5萬人,發放失業金864萬元。啟動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和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4.3萬人和3120人。完善城市低保,穩步推進“動態管理、分類施保”制度,努力實現應保盡保。全面開展農村低保工作,1.2萬人納入低保范圍;農村五保供養標準進一步提高,2900多名農村五保戶直接受益,集中供養率達25%以上。加大對困難群眾和弱勢群體的幫扶力度,發放資金286萬元,困難群眾的生活和醫療得到了及時救助。投入資金1293萬元,順利完成1899戶倒房重建工作。高度重視應急管理工作,編制完善各項應急預案,逐步健全相關機構,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進一步提高。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工作,開展了重點行業、重點領域的專項整治和基礎設施重大隱患的排查工作,有效遏制和防范重特大事故發生。人防工作全面啟動,在省內首家成功舉行了縣級“9·18”防空警報試鳴活動,并獲省和*市表彰。扎實開展了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實現9個100%和1個95%目標,順利通過省級驗收。結合專項整治,多方籌資解決了小河南居民點自來水問題,確保村民飲水安全、市民吃上放心豆制品。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深入推進“平安明光”創建活動,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共破獲各類刑事案件1096起,摧毀犯罪團伙22個。積極開展人民調解工作,共排查各類矛盾糾紛3840起,調解成功率達95%。堅持和完善領導干部信訪接待日制度,深入開展領導干部“開門接訪、帶案下訪”活動,各類信訪案件得到妥善處置,信訪形勢進一步好轉。抗災救災工作穩步推進,堅持沉著應對,科學調度,先后投入資金2000多萬元,調集1.5萬名干群參加抗洪搶險,戰勝了*年夏天發生的歷史罕見的特大洪澇災害,確保受災群眾有飯吃、有衣穿、有房住、有干凈水喝、有病能醫,保障了災區群眾的基本生活。
(七)各項事業獲得新的發展。持續深入開展精神文明建設活動,順利通過省文明創建工作先進市驗收。大力實施科技富民強市專項行動,被批準為省“一把手工程”科技示范市和省農村科技信息化示范市。通過全國科技工作考核,繼續保持全國科技工作先進市榮譽稱號。民營科技企業發展到36家,技工貿總收入達4.2億元,較上年增長30%。建立了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兌現“兩免一補”資金2100多萬元,受益學生8.4萬人次。高中階段教育得到均衡發展,職普比例達到42.1∶57.9,高考本科達線首次突破千人大關。農村薄弱學校建設得到加強,首次抽調78名中青年骨干教師支教輪崗。投入資金1400多萬元,新建農村中小學校舍1.6萬平方米,消除各類危房1.9萬平方米,其中D類危房1.7萬平方米。城鄉衛生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啟動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籌措基金近2200萬元,其中財政配套1731萬元,農民參合率達83.3%,全面提升了農村衛生水平。認真做好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興建了首批農民文化大院和農民文化書屋。成功舉辦第八屆“明光之夏”納涼晚會,積極開展送文化下鄉活動。網吧專項整治卓有成效,立案查處違規經營網吧68家,進一步規范了網吧經營行為。加快完善社區體育設施,全民健身運動蓬勃展開。積極做好女山湖鎮的省級旅游鄉鎮申報工作,順利完成女山地質遺跡保護一期工程。加快實施農村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積極推進農村有線電視網整合。正式啟用了市廣電中心。計生服務陣地得到鞏固,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進一步完善,出生人口性別比綜合治理得到加強,共立案查處“兩非”案件52件。低生育水平繼續保持,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為5.51‰。進一步加強資源開發的監管,整頓和規范礦山企業專項行動取得階段性成果。深入推進非法碼頭和黃砂采運市場專項整治,采砂交易稅費達2300多萬元,比上年增加1000多萬元。切實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工業園區環評通過專家評審。扎實開展了城區浴池鍋爐煙塵污染、城東凹凸棒企業和城西石料企業粉塵污染等專項整治。城市污水處理廠通過省級驗收并正式投入運行。價格監管得到加強,重點做好糧油、豬肉等副食品的價格監測,對如海超市等4家較大經營企業實行調價備案制度。認真開展“五五”普法宣傳教育,全民法律意識進一步提高。率先開展投資效益審計,工作經驗在全省推廣。高度重視老齡工作,落實了老年人免費乘坐城市公交待遇,減免費用100多萬元。順利完成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工作。此外,人民武裝、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婦女兒童、殘疾人、氣象、地震、統計、檔案等其他社會事業和工作也都有新的發展。
(八)政府建設實現新的目標。廣泛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深入實施《公務員法》和《行政許可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增強公務員的法制觀念和依法辦事能力。政府法制工作獲得“安徽省政府法制系統先進集體”榮譽稱號。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依法監督和市政協的民主監督,切實履行政府重要工作、重大事項向人大報告和向政協通報制度。認真辦理市人大議案2件、代表建議59件,滿意和基本滿意率達100%;辦理市政協提案100件,滿意和基本滿意率為100%。切實加強與工、青、婦等人民團體的聯系,主動聽取工商聯和社會各界人士的意見。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深化,市行政服務中心正式啟用,共受理各類審批服務事項4萬多件,按期辦結率在98%以上。全面清理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精心組織了涉企收費大檢查。政務公開扎實推進,議事規則、民主決策和信息公開等制度進一步健全,市政府門戶網站成為展示明光對外形象、加強政府與市民溝通的良好平臺,榮獲“安徽省優秀政府網站”稱號。機關效能建設成效顯著,發展環境得到改善,群眾對機關作風的滿意度繼續提高。行政監察職能有效發揮,糾風治亂和治理商業賄賂工作取得新成效,政府廉政建設得到進一步強化。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是歷屆市委市政府工作成果充分顯現的一年,是經濟社會步入發展快車道、亮點凸顯的一年,是經濟活力和發展后勁倍增的一年。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在市委領導下,全市人民奮發努力、拼搏實干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64萬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離退休老同志,向工商聯和各人民團體,向駐明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向國家、省駐明單位,向所有關心、支持明光建設和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問題和差距。主要表現在:經濟總量依然偏小,經濟結構不盡合理,經濟發展方式比較粗放,二、三產業比重依然不夠高;制約發展的一些體制障礙尚未消除,土地、資金等制約矛盾相當突出,規模企業還不多、不大、不強;涉及民生的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健全,就業與用工需求的結構性矛盾日漸凸顯,城鄉居民收入總體水平還不高;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存在諸多薄弱環節;政府職能還不能完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對于這些問題,我們將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 上一篇:農村成人教育制度
- 下一篇:財政局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