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委宣傳抗震救災工作總結

時間:2022-06-23 05:48:00

導語:黨委宣傳抗震救災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委宣傳抗震救災工作總結

自5月12日突發汶川8.0級特大地震以來,宣傳統戰部在學校抗震救災指揮部的領導和校黨委副書記楊樹政的直接指導下,把抗震救災宣傳新聞工作作為首要任務,全體同志堅守崗位,主動積極地全力投入抗震救災,及時傳達學校通知和政府信息、開展宣傳引導和知識教育并營造舒緩而堅定的校園氛圍,為學校抗震救災工作的順利開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1、迅即反應,緊急部署,吹響抗震救災集結號

12日下午,突如其來的地震使全校師生一時陷入恐慌,通訊中斷,在當時無法與上級聯系請示的情況下,部長賈寧當機立斷,與宣傳科科長鐘勁翔趕往新校區廣播站,要求全校師生立即撤出建筑物,在空曠地帶等待;水電氣崗位留下必要人員值守,保持正常供給;請各單位負責人立即與校辦取得聯系。同時指派副部長段立波和理論教育科科長汪潛立即趕赴老校區廣播站,在第一時間播出了校黨委書記佘正松同志的講話,迅速穩定了人心。

賈部長隨即明確了“保護師生安全,維護校園穩定”的工作目標和“全力以赴,主動積極”的指導思想,對部內工作人員做出具體分工,并針對通訊不時中斷的特殊情況,制定了兩套工作方案,要求全體同志必須保持電話24小時開機,通訊中斷時必須立即趕往約定位置,并安排新老校區廣播站24小時雙人值班,確保宣傳新聞工作緊張有序、忙而不亂。由于內部運轉體系完整有效,即使在通訊中斷的情況下,宣傳統戰部仍能迅速通過廣播、網絡將有效信息傳遞給師生,有力地維護了校園秩序。

震后當天,通訊嚴重受阻,許多學生和家人失去聯系,聚集在操場等空曠地帶的師生幾乎都焦急地撥著電話。考慮到廣大學生家長對孩子的擔心,新聞中心隨即從權威媒體收集了本次地震的最新消息,在校園網首頁進行了鏈接。同時,發揮廣播優勢,大密度長時間滾動轉播全國最新抗震救災動態,進一步對學生做好宣傳解釋工作,幫助同學們從正規渠道獲取信息,克服恐慌心理;在開展工作的同時,我部同志耐心細致地回答了家長的各種疑問,讓廣大家長了解到學生已得到妥善安置,校內秩序正常,學校會全力確保校園穩定并積極組織力量進行災后維修工作。面對這次抗震救災突發而重大的事件,宣傳統戰部迅即響應,全面啟動,主動積極地投入了戰斗。

2、牢記責任,肩負使命,打響抗震救災攻堅戰

面對此次突發的地震災害和連續不斷的余震、層出不窮的傳言,部分師生思想波動較大,恐慌情緒蔓延,極不利于學校的安全與穩定,宣傳新聞工作顯得特別緊要而繁重。賈部長明確強調:“疾風知勁草,烈火煉真金,現在正是考驗我們黨員、干部能否打硬仗、打勝仗的關鍵時刻”。試運行不久的新聞中心雖然存在很多軟硬件上的不足與困難,在這樣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面前,沒有半點退縮,肩負起千鈞重擔,直接投入戰斗,迅速組織主題宣傳,廣泛反映校內各個方面的工作,用實際行動進行著一場確保宣傳新聞工作有效開展的硬仗。

12日下午起,賈寧同志一直堅守在工作最前線,組織協調、審稿改稿,并利用值班巡查和工作間隙,見縫插針地到師生中去了解思想動態,及時調整宣傳方案;段立波同志岳母病重,汪潛同志只身帶小孩,但他們都保證了隨時到崗,及時組織校內專家舉辦地震知識、防震自救知識和震后心理危機干預等系列講座,與其他部門合作編印、分發抗震救災常識手冊、建筑物常識手冊,通過提供科學的信息,讓廣大師生正確面對余震;劉鈺同志廣泛收集余震的最新消息、地震知識、防震常識和專家建議;茍偉同志按照學校的部署,冒著烈日,組織人員展開布線工作,在新老校區布線1000余米,增設喇叭27個,掃除了校園廣播布點死角,確保全校師生可以及時聽到學校的各項安排、決定和政府信息;曹譯文同志震后迅速到崗,主動請戰,一邊很好地完成了化學化工學院的班主任工作,一邊與宣傳科同志組織采訪、組稿、改稿,向師生傳遞他們最關注的信息;鐘勁翔、柯曉蘭同志每天和記者深入一線采寫、拍攝,進行修改、組稿、統稿、上傳,沒有一天間斷過,很多時候,他們都要修改、綜合稿件到深夜甚至通宵達旦,第一時間反映了學校抗震救災工作動態和師生狀況并做到了圖文并茂、直觀生動,在關鍵時刻,勇敢擔負起了宣傳重任。

廣播站駐站同學張毅、戴謝琛、黃新軍等一直堅守在播音室,無論何時,都沒有因為恐慌丟下話筒,一旦發生緊急情況,他們總是迅速主動和領導取得聯系,及時向全校師生播出信息;新聞中心學生記者一直深入一線,時刻關注師生動態,迅速匯總篩選各方面信息、撰寫高質量的稿件;宣傳助理賴波、陳紅偉、宋強等同學和老師一起不分晝夜地工作。

在抗震救災期間,我部在校內懸掛了橫幅20條,印發了知識手冊30000余份;廣播站向全校師生及時播報學校抗震救災指揮部的相關通知,轉播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四川人民廣播電臺、四川交通電臺抗震救災特別報道以及中央電視臺、四川衛視“抗震救災,眾志成城”特別報道,介紹避震和救援、自救常識,策劃、制作了“我們和你在一起”特別節目,組織了“師生同期聲”特別報道。新聞中心的工作人員恪盡職守,以加倍的精力付出彌補設備條件的不足,迅速采寫、修改、編輯、了大量新聞。在新聞中心網頁所的信息背后,凝聚的是新聞中心全體工作人員和學生記者的艱辛與汗水。文字新聞的經過了捕捉信息、現場采集、選材寫稿、修改編輯、審核等多個環節;圖片新聞的經過了不辭辛勞、不分晝夜地捕捉場景、跟進拍攝、認真挑選、后期處理、審核;視頻新聞的經過了長時間的拍、采、配、剪、編、壓、審、傳等大量的工作。截至5月23日,新聞中心共采寫抗震救災新聞8萬余字(約110篇),拍攝圖片5000余幅,攝像約800分鐘,播音約150小時;新聞中心網頁抗震救災專題新聞49篇、圖片191幅、視頻新聞3則,截至28日,瀏覽量已逾8萬人次。

在此期間,校黨委書記佘正松、校長陳寧、黨委副書記楊樹政等校領導多次給予宣傳統戰部以鼓勵、關心和指導。我部全體同志面對突發事件臨危不懼,積極主動投入工作,表現出無私的奉獻精神和過硬的戰斗力,以頑強的斗志和強烈的使命感、責任感毅然打響了抗震救災攻堅戰!

3、強化輿論,溝通信息,唱響抗震救災主旋律

12日以后余震波動不斷,通訊故障頻繁,輿論引導、信息暢通對于全校師生來說顯得尤為重要。宣傳統戰部調集一切資源優勢,開動所有宣傳手段,加大輿論引導力度,有組織地從各環節加大宣傳報道的速度、廣度和深度,迅速更新內容,保障信息暢通,切實占領輿論制高點,打好了抗震救災工作宣傳主動仗。其間,“震中轉移”、“動物異動”等謠言四起,并通過網絡、手機等渠道廣為流傳,學生人心惶惶。我部廣泛利用校園廣播、網絡、橫幅、標語等校內媒體宣傳報道黨中央、國務院對抗震救災工作的重大決定、重要部署以及抗震救災基本情況,宣傳有關防震、抗震、救災的科學知識及衛生防疫等常識,讓廣大師生員工及時了解災情、搶險救災情況以及學院的最新安排部署。宣傳統戰部的工作人員即使在余震來臨時也沒有離開辦公室,利用通訊中斷時用唯一可以通話的座機進行安排調度,傳遞動態信息;廣播站的播音員一直堅守崗位通過電波把最新信息第一時間傳遞;新聞中心的學生記者強壓著和家人失去聯系的焦慮,馬不停蹄地奔跑在新聞現場,采、拍、寫、編、播第一線信息;新聞中心網站卻在第一時間把校園動態傳遞給校內師生和全國各地的學生家長,并組織了“地震情勢分析”、“地震與地質構造”、“震后心理危機干預”系列講座和“與你同行,點亮未來”文藝晚會等專題報道和視頻新聞。

全校師生員工通過網絡、廣播、電視了解到了災區的情況,更加珍愛生命、關愛他人,自覺維護學校的正常秩序和安全穩定,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抗震救災募捐活動。大家伸出雙手,獻出愛心,用每個人力所能及的付出匯成愛的洪流,一個個紅色的募捐箱,一條條感人的標語,一組組動人的畫面,一雙雙閃爍淚眼共同鑄就愛的長城。新聞中心的同志深入抗震救災一線,采訪報道學校抗震救災各項工作和活動情況,積極發現先進典型,迅速收集素材,深入挖掘,形成真實、感人的材料,大力學習宣傳抗震救災第一線所涌現的可歌可泣的典型人物和先進事跡,營造萬眾一心、眾志成城、迎難而上、戰勝災害的良好校園氛圍,把對抗震救災的愛國熱情轉化為實際行動,落實在工作、學習上。

我們及時開展豐富的信息傳播和正面的輿論引導,通過公開、透明、及時、準確地報道,最大限度地凝聚了人心,維護了穩定,弘揚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血濃于水"、"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并融入了新的時代內涵,使之得到提高、升華。

宣傳新聞工作是黨的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引導輿論、溝通信息、凝聚力量、振奮精神、塑造形象、促進和諧、推動發展上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抗震救災期間,學校領導對宣傳新聞工作給予了高度重視,各部門、各單位積極配合、支持宣傳報道,使抗震救災宣傳工作得以順利開展。但是總體上也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值得我們注意并在今后努力改進。

一是宣傳新聞意識不足的問題。在部分師生尤其是干部中始終存在宣傳新聞工作可有可無、無足輕重的錯誤認識,不愿花工夫研究、組織和參與新聞宣傳工作,不會利用和發揮宣傳新聞機器的強大思想引領、輿論導向作用。這與現代信息社會中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相差甚遠。

二是宣傳新聞工作體制不健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一線情況反映不及時,導致信息更新、豐富、挖掘工作難于開展;新聞中心信息來源不暢,極易造成錯誤、滯后;校內新聞信息把口不嚴,容易引發混亂。如抗震救災期間,校內某部門張貼嘉陵江飲水污染的告示,也許出于善意,但學生意見仍較大;各部門、各單位與新聞中心及其他有關新聞業務單位之間的職責權限不清晰,容易造成交叉、重疊或依賴、推諉。

三是宣傳新聞硬件投入不足的問題。盡管抗震救災期間學校購置了部分廣播、電視設備,但宣傳新聞體系現有設備狀況依然點少質低老化嚴重。同時,宣傳新聞人員數量、素質、能力和精力投入十分不容樂觀。這些都與人多面廣特別是師生需求形成強烈反差,容易出現上下信息對接失衡。

針對上述問題,我部建議:

1、通過思想教育、職責界定和考評獎懲等綜合作用,強化干部的宣傳新聞工作意識;

2、就新聞信息的報送、搜集、處理、等建立完善配套的規章制度;

3、有計劃分期分批盡快改善校內廣播、電視、網絡設備。可考慮利用受眾資源等無形資產吸納社會資金參與;

4、進一步明確各部門、各單位宣傳工作職責并對有關人員分類進行技能、技術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