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電局中期評估工作總結
時間:2022-12-02 09:22:00
導語:廣電局中期評估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廣播電視是黨的重要宣傳陣地,是推動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有效載體,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斷提高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讓廣大人民群眾聽好廣播看好電視是廣播電視系統的根本任務。過去的幾年,是我市廣播電視快速發展的重要時期,到“十一五”中期已經建成了有線與無線相結合、衛星與地面相結合、內宣與外宣相結合、光纜與電纜相結合、數字技術與模擬技術相結合的現代廣播電視覆蓋網,同時在廣電事業發展、產業擴張、人才儲備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現將“十一五”規劃中期評估工作情況總結匯報如下:
一、“十一五”中期廣播電視的主要成績
隨著廣播電視產業的體制由計劃主導向市場主導的戰略性轉變,行業服務于社會的特征越來越明顯,社會需求的多元化、人們需求的多樣化,要求廣播電視的服務內容越來越多,服務手段越來越新,以滿足不同層次、不同人群的需要。
第一、宣傳方面。廣播電視自辦節目在現有欄目的基礎上,實現了節目形態之變、報道內容之變、采編機制之變、外宣質量之變。無論是從節目空間的擴容還是節目結構的優化,新聞性、專題性言談節目、對話節目已成為廣播電視節目形態創新的重要方式,演變成一種單獨的廣播電視節目形態,樹立了*廣播電視新聞宣傳的整體品牌形象。民生新聞節目《第一時間》由于新聞內容即時,強烈的地域特色,充分滿足了以普通觀眾為主的社會群體的文化需求,被評為“*市品牌欄目”。與此同時,外宣工作始終圍繞上大臺、上聯播、上頭條和爭先創優為目標,精心組織、認真策劃,充分利用內宣報道的主題資源,積極向上級臺發稿,加大對中央臺、江蘇臺、*臺的發稿獎勵力度,開展外宣外發稿競賽活動。
20*年在*市級以上電臺、電視臺發稿總量大幅增加。電臺在*臺用稿100多篇、省臺新聞頻率錄用122篇,用稿量名列全省縣級臺前十位。新聞系列報道《富人治村新時代》獲省政府新聞三等獎,新聞消息《誠信農民喜獲誠信獎》獲省政府二等獎。電視臺在*臺用稿109條,省臺30條,中央臺6條,其中《亞洲首個鹽穴儲氣庫在江蘇*建成》在中央一套、四套、新聞頻道、東方衛視、鳳凰衛視等臺播出。電視外宣名列全省縣級臺第十位,電臺采制的文藝作品廣播劇、電視以攝制的社教片《永遠的雪梅》分別獲省政府二等獎,這一獎項*地區也僅此一家。
20*年,電臺被中央臺新聞頻道用稿一篇,省臺用稿82篇,用稿總量名列全省縣級臺第七位。電視臺在中央臺播出新聞8條,其中3條在《新聞聯播》中播出;江蘇臺用稿32條,*臺用稿120條,用稿總量位居全省縣級臺前茅,在*地區縣級臺中位居第一名。《豐收的日子》獲省政府二等獎,《一枝獨秀出深山》電視專題片獲第七屆“彩橋獎”,全國電視外宣二等獎。有40部電視專題片在中國《神州了望》外宣協作網和美國斯科拉衛星網播出,創優工程取得豐碩成果。今年上半年,電臺在省臺發稿22篇,電視臺在*臺以上發稿73篇,其中江蘇衛視16條,中央臺1條。
第二、事業建設方面。
1.廣播覆蓋。已完成廣播進社區任務,改版廣播節目使廣播進入了出租車和私家車。
2.電視覆蓋。一是有線電視組組通工程。截止20*年7月底,有線電視組組通入組率已達96%,全市還有17個村民小組沒有通上有線電視,今年我局將加大投入力度,在計劃投資1000萬元的基礎上,再追加投入800萬元,力爭年內基本實現組組通。到目前為此,有線電視新增用戶19000戶,門樘入戶率達95%以上,全市廣播電視綜合覆蓋100%。
二是有線電視數字化整體轉換。此項工作從20*年著手準備,到現在已經完成了所有的籌備工作。今年7月31日,全市首個試點小區城市花園已全面啟動數字電視,待取得經驗后,將于9月分批分區域進行整轉,今年底前完成市區有線電視合法用戶的有線電視數字化整體轉換工作,少數區域轉入2009年轉換,關在已實現轉換的區域關閉模擬電視信號。從2009年1月開始在全市農村對有線電視合法用戶按進度計劃分批分區域進行有線電視數字化整體轉換。2010年12月20日前完成所有農村有線電視合法用戶的數字化整體轉換目標,2010年12月31日全市將全面關閉有線電視模擬信號。
3.寬帶數據網新增集團用戶100戶,新增個人用戶3000多戶。
4.20*年完成了1個四訊道全數字演播系統建設工程,電視節目實現全硬盤數字化播出。
第三、產業發展方面。20*年以來,我局加快數字電視產業化經營,大力拓展數據業務,截止到目前廣電數據業務市場占有率已達25%。同時加快拓展廣告業務市場,確保年廣告總收入按20%速度遞增。加大金沙周刊的發行量,迅速增加報紙廣告收入,大力拓展中國*新聞網和寬帶網廣告業務市場,積極參與戶外廣告業務市場的競爭,擴展廣播電視廣告業務范圍。積極開展了廣播電視延伸產業,如專題片制作,會務演出等。
第四、人才隊伍培養。進一步調整和改善專業人才的結構,有計劃地發展采編、播音、節目制作、廣播電視工程等主要崗位的專業技術人員,兩年來,已引進采編播人員15名,培養或引進適量的燈光、化裝、藝術等崗位的專業人員,重點培養或引進中級崗位專業人員,下一步力爭各培養或引進1-2名采編、播音和廣播電視工程高級崗位的專業人員,使專業技術人員在規模、數量、專業、等級方面真正與崗位設置相協調。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回顧過去幾年廣電事業的發展,廣播電視工作雖然取得了較大成績,但工作中還存在著許多不足,面臨著許多壓力,制約著事業的健康發展。
第一、資金包袱仍然沉重,致使事業發展受到制約。由于1999年購買廣電大樓,市鄉聯網建設設備投入、有線電視數字化整體轉換的投入等負債,形成了既要消化歷史包袱,償還銀行貸款,又要發展事業的被動局面。
第二、人才結構不盡合理,影響著改革的順利推進。目前,系統內人員的業務技術水準參差不齊。廣播電視數字技術更新換代快,大多數同志是半路出家,難以適應新技術新崗位的嚴峻挑戰,影響了廣電系統改革的進一步深化。
第三、廣播電視作為一項文化產業面臨著市場經濟的激烈競爭,加上文化體制改革是機遇也是挑戰。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推進,開放廣播電視局部領域業務將成為可能,行業保護遲早要打破,競爭將日益激烈,而我們的管理手段、服務質量、施工技術標準等諸多方面比較粗放,還不夠規范,面臨電信、網通、移動、聯通、鐵通等相近行業的競爭,勢必會造成網絡市場相互擠占,相互進入,稍不留神甚至會被吞并的潛在危機。
下一步,我局將對照“十一五”規劃描繪的藍圖,一著不讓抓落實,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會議精神,堅持以理論創新為先導,以科技創新為根本,以體制創新為動力,以廣播電視宣傳為中心,以發展為第一要務,以服務用戶為宗旨,以數字化、網絡化、信息化為主線,以更好地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為出發點,力爭使我市廣播電視事業真正成為強勢媒體。到十一五期末,我市廣播電視事業發展躍上新臺階,宣傳業務、事業建設、體制創新、節目制作、管理水平、科技進步和產業經營等方面均達到先進水平。
- 上一篇:公共基礎知識管理常識試題
- 下一篇:檔案局完善執法教育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