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團抗洪搶險工作總結

時間:2022-12-19 10:03:00

導語:共青團抗洪搶險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共青團抗洪搶險工作總結

6月中上旬,西江上游及我縣一帶連降暴雨,造成了我縣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災。團平南縣委按照縣委、縣政府和上級團委的指示精神,積極組織開展抗洪搶險工作,有效地配合了全縣抗洪搶險工作大局,為全縣取得搶險大會戰的勝利作出了共青團應有的貢獻,現將我委組織開展的抗洪搶險工作總結如下:

一、密切關注災情,行動迅速

6月21日,根據災情最新報告,我們緊急起草并下發了《關于成立青年志愿者防汛抗洪突擊隊的緊急通知》,要求各基層團組織緊急動員起來,全面加強防范意識,做好防汛抗洪的一切準備,迅速組織成立青年志愿者防汛抗洪突擊隊,參加抗洪搶險。22日中午,我委通過向社會公開招募,成立了青年志愿者突擊隊,并馬上投入抗洪搶險當中。

二、迅速成立青年志愿者突擊隊,積極投身戰斗

22日早上,根據縣委的部署,我們緊急召開會議,商討組織城區抗洪搶險青年志愿者突擊隊事宜。會后,我們馬上行動起來,通過團組織宣傳發動和刊登宣傳廣告的形式,向社會廣泛招募社會青年65名,組織成立了“平南縣第一批抗洪搶險救災青年志愿者突擊隊”。同時,我們將組建青年者突擊隊的情況在第一時間向縣委、縣防汛抗旱指揮部報告,主動要求參加抗洪搶險。下午兩點,按照縣防汛抗旱指揮部的指示,在團縣委凌少凡、陸音副書記的帶領下,首批青年志愿者突擊隊65名隊員急促集中,趕赴西江抗洪搶險第一線,參加抗洪搶險。

同時,在平南的上渡、環城、思旺等25個鄉鎮,由各基層團委組織的青年志愿者突擊分隊共1000多名隊員也積極地投入到抗洪戰斗中。

三、堅守防洪第一線,確保抗洪取勝利

從22日至25日,根據縣委的部署,我們組織人員日夜24小時死守在平南西江防洪大壩,緊切注意洪災,直到洪峰順利通過西江,確保了抗洪搶險取得最終的勝利。

四、奮勇在前,重建家園

隨著洪水的逐漸退去,縣委的工作重點由抗洪搶險轉入救災重建。我們積極響應縣委“重建家園”的號召,組織青年志愿者300多人次參加街道清淤、打掃、沖水、消毒等工作,并連續兩天兩夜堅持戰斗在街道第一線。同時,我們還下鄉參加了重災鄉鎮的災情檢查和災后重建等工作。

在這場百年不遇的洪災中,我們按照縣委和上級團委的指導精神,積極組織開展救災工作,真正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到了實處,切實維護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為抗洪救災和重建家園取得最后勝利作出了我們應有的貢獻。

鐵肩擔道義

——走進平南縣抗洪搶險救災青年志愿者突擊隊

6月22日中午兩點,在平南縣羅沖橋西江防洪堤壩上紅旗飄揚,“平南縣青年志愿者突擊隊”字樣醒目地映入人們的眼簾。平南縣抗洪搶險救災青年志愿者突擊隊的65名隊員正在緊張地投入抗洪搶險戰斗的第一線。這是一支僅用半天時間就從社會各界公開招募組成的抗洪搶險青年突擊隊。隊員們來自社會各階層、各領域,但是他們都以抗洪救災為己任,真正做到召之能來,來之能戰,誓死戰勝洪災,重建家園。讓我們走近他們,了解他們其中的幾位。

樸實的建筑工人

“我叫陳庚安,我要加入志愿者突擊隊!”6月22日中午,團平南縣委辦公電話鈴聲不絕,一個又一個社會青年主動要求參加抗洪搶險,陳庚安就是他們其中的一個。這個穿著有點破舊、樸實無華的漢子是個建筑工人,在城區某建筑工地打工。他說:“這兩天下大雨,沒有開工,我就來了。”在防洪大堤上,他二話沒說,拿起鏟子一把一把地把沾土裝進麻袋,又將一袋一袋的沾土筑上堤壩,從沒歇息。第二天清晨,他說:“這兩天洪水大,向老板請了假,就過來了。”從6月22日中午到26日深夜12點,陳庚安連續五天五夜戰斗在抗洪搶險和救災重建第一線,沒有說過半個“累”字,沒有索取半點報酬,甚至沒有說過“肚子餓了”、“口渴了”這樣的話。

就是這個質樸的建筑工人,是他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在最危險的時刻站在第一線,在最需要的時候站了出來,在最困苦的時候沒有退縮。

長途手機*

在青年志愿者報名現場,有兩個人特別引人注意,那就是余永強、余文強兄弟。這余家兄弟倆外出南寧打工,這次回來剛好遇到了百年洪災,看到招募志愿者的廣告就一起報了名。工作人員在記錄本上清楚地記下了這個長途手機號碼:*。工作人員反映,在洪水期間,這個長途號碼隨打隨通,人隨叫隨到。他們還說,這余家兄弟長得挺像,蠻可愛的。

潘氏兄妹

說到這支青年志愿者隊伍,我禁不住要說一說潘潔和潘攀倆兄妹。兄長潘潔是城區某摩托車行維修工人,洪水來時,他向老板告假后就跑來支持抗洪。小妹潘攀讀技校畢業后在家待業,洪水來了,她也跑出來加入抗洪突擊隊。她倆本不是相約而來,可是走上防洪大堤一看,才知道:“呵呵------,大佬來了!小妹也來了!”

“全黨動員,戰勝災害;全民奮起,重建家園。”正是有了一個堅強而先進的黨,人們才有了戰勝洪災的信心和勇氣;正是有了像樸實的建筑工人陳庚安、召之即來的余家兄弟和相約堤壩的潘氏兄妹這樣勇于擔當道義,敢于奉獻,默默付出的廣大青年,人們才看到了冉冉升起的東方太陽和噴薄欲出的東方巨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