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財政局工作總結范文

時間:2022-02-08 11:13:00

導語:區財政局工作總結范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區財政局工作總結范文

(一)預算執行情況總體良好

在國際國內經濟環境劇烈震蕩、財政減收增支因素明顯增多的大背景下,全區財稅部門緊密協作配合,深入分析在全球金融危機蔓延的環境下對我區經濟的沖擊,全面加強收入征管,財政收入總體上仍保持較快增長,各項重點項目得到有力保障,確保了區委、區政府各項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全區財政總收入突破100億元大關,完成100.33億元,增長60%,提前兩年實現了這一目標;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34.16億元,增長25.22%,其中:稅收收入為32.6億元,增長26.35%,非稅收入1.56億元,增長5.4%。全區一般預算支出為18.43億元,增長8.82%。

大力組織財政收入。一般預算收入總量居全市第二,增幅分別高于全省、蘇南地區、全市3.12、5.32、8.12個百分點,列全市第一,比07年前移二位。收入增幅近年來首次超過蘇州、無錫高新區,在蘇南五市48個縣(市)、區中排名14位,比07年上升一位。稅收收入在財政收入中占比按一般預算收入計算占95.48%,分別高于全省、全市平均12.08、8.69個百分點,列全市第一。財政收入分級次來看,鎮街道共完成16.25億元,增長36.53%,高于全區平均增幅11.31個百分點,其中地處東南部的三街道和新橋、薛家鎮共完成10.09億元,增長44.02%,西北部的春江、羅溪、西夏墅、孟河鎮共完成6.16億元,增長25.79%。鎮、街道完成的一般預算收入占全區47.56%,比2003年財政體制調整前增加了10個百分點。

切實保障重點支出。常州高新區(新北區)收入高增長、支出低增長的局面決定了區、鎮(街道)兩級財政必須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全區一般預算支出平均增長8.82%(剔除一次性補貼后的同口徑),低于全省25.4%的比例16.58個百分點。去年一般公共服務支出下降了0.1%,低于支出平均增幅9個百分點。與此同時,認真落實區委、區政府重點工作要求,相關重點支出明顯高于平均水平。環境保護支出2826萬元,增長174.1%;農林水7260萬元,增長19.45%;醫療衛生支出7899萬元,增長34.18%;社會保障和就業19525萬元,增長11.29%。特別是四川汶川地震后,根據上級要求,努力克服收支緊張的矛盾,認真落實對口支援的援建資金,區本級壓縮單位公用經費預算5%,共籌集資金1900萬元支持抗震救災和災區恢復重復。

加強預算執行分析。定期召開財政形勢分析會,加強與國、地稅、市財政契稅征收所等征收部門的協作配合,會同經發局等經濟管理部門針對宏觀形勢的巨變及時分析我區工業企業、房地產企業受影響程度,預測走勢,適時提出具體的應對措施,確保了全年財政預算任務的完成。

(二)不斷強化財政政策手段,促進區域經濟持續增長

去年以來,國家對宏觀調控導向作了兩次重大調整。第一次是把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從“防經濟過熱、防明顯通脹”,調整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控制物價過快上漲”。第二次明確提出宏觀調控的重點就是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把“穩健的財政政策和從緊的貨幣政策”調整為“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一年來我們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緊緊圍繞促進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培植和壯大地方財源,綜合運用各種財政政策手段,積極主動支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加強政策調研,落實政策兌現。為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服務企業關愛有加,支持企業克難求進”的號召,積極謀求支持企業、服務經濟的通道,會同區經發局先后出臺了《高新區(新北區)加快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政策措施。全年累計核撥企業扶持資金4300多萬元,扶持企業創新、技改、產學研等項目73個。引進海歸創業人才30人,核撥創業扶持資金2197萬元。會同有關部門積極向上申請新產品、循環經濟、太湖治理、中小企業發展、技改、科技創新、擔保獎勵等專項資金,累計達到1.5億元,支持實施各類項目266個。

在做好稅源建設的同時,一著不讓抓征管。分解落實年度收入計劃,加強服務與調研,促進依法征收。組織了對房產稅和土地使用稅的稅源清查專項行動,全年新增稅收6200多萬元;加強對京滬高鐵、西繞城高速、s338省道等國家、省、市重點工程項目1500萬元建安稅源落戶征收工作。會同國土、規劃、園區辦等單位做好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的征收工作,全年征收土地出讓金29.73億元,認真貫徹國家土地出讓金收支管理政策,建立新的土地收支管理機制,確保操作規范、運作順暢。

(三)優化支出結構,著力提升財政保障能力

一是做好“三農”工作。按照“兩個高于”及部門預算管理要求,2009年全區農林水支出7260萬元,比上年增長19.45%,高于一般預算支出增幅近11個百分點。同時,綜合運用政策、資金、服務等手段,支持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積極做好糧食直補工作。進一步穩定我區糧食生產,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減輕農資漲價對農民種糧增支的影響,全區共發放水稻直補資金353萬元,補貼農戶62352戶;發放農資綜合補貼1392萬元,補貼農戶64254戶。積極開展特色農業保險工作。2009年初就遭遇了一場特大雪災,在參保農戶遭受損失時,特色農業保險顯示了威力,全年賠付率近200%,使參保農戶的利益受到最大保護。

二是支持做好社會保障工作,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落實我區最低生活保障和五保供養自然增長機制,及時提高城鄉低保對象生活補助標準,保障線分別提高到340元/月和260元/月。積極落實各項社會救濟政策,對符合條件的農村困難群眾實施醫療救助,人均補助達4932元。貫徹落實社會化養老、居家養老政策;對城鄉無固定收入重殘人員按低保標準發放生活救助金;對低保對象發放物價補貼。

三是積極推進失地農民進城保工作。會同有關主管部門對失地農民保障方案進行數據測算,擬訂保障制度實施意見和實施細則,從加強資金管理的角度出臺《新北區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資金管理辦法》和《新北區鎮(街道)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資金財政專戶會計核算暫行辦法》。同時,圍繞資金保障和籌集工作,全面推進區鎮相關地塊及項目的結算工作,組織了7億多元資金,基本保證了2009年區、鎮(街道)保障資金的來源,同時一定程度緩解了鎮(街道)的資金難度。

四是加大社會事業投入。在全面摸清學校教育負債基礎上,分清類型,結合學校、鎮(街道)的實際情況,制定我區化解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育負債方案和制止新債發生機制,進一步落實以區為主的教育投入機制,區、鎮(街道)兩級財政安排化債資金3735萬元,并于11月底前全面完成義務教育階段負債化解任務。根據《江蘇省縣(市、區)教育現代化建設主要指標》文件精神,財政對各中小學硬件設施設備一次性增加投入約2049萬元,于年底完成教育現代化各項主要指標。加大對公共衛生事業的投入,積極籌措資金貫徹落實《常州市衛生惠民工程實施方案》,繼續在區為民辦實事專項中安排鎮、街道衛生院建設補助資金,全年共投入資金5466萬元。

據調查顯示,我區在城鄉低保、新農合醫保、老年農民保養、失地農民保障、離退休人員福利、教師待遇、計生獎勵、拆遷安置等保障覆蓋面與標準均優于和高于周邊同類地區,體現了全民共享改革成果的執政理念。

(四)深化財政改革,規范財政資金運行體系

一是進一步整合政府性資源,做大做強投融資平臺。全年通過各借款主體共計融資18.5億元。積極拓寬融資渠道,充分依靠優質項目爭取更多的中長期貸款,先后完成了軟件產業基地、新北工業園開發、錄安洲開發等項目借款,確保了重點項目用款需要。配合發展集團總公司制定了黑牡丹重組方案,并已經國家證監會審核通過,向資本市場直接融資邁出了重要一步。

二是規范鄉鎮財政管理。鎮、街道財政收付中心日益顯示其在規范基層財政財務、會計核算中的作用,得到省、市財政主管部門的肯定和好評,并已將其職能正式列入新一輪基層財政改革內容,即有條件的地區在設立財政分局時,其內設機構的職能要包含收付中心。

三是政府采購管理改革逐步深化。進一步規范采購方式,節約行政開支。從2009年開始對區本級單位和全區中小學計算機、打印機、空調等三類物品采取統一標準、集中采購、實物配發的財政保障方式。全年共采購2286批,采購金額4091萬元,節約率7%。

四是按照上級的統一要求,規范公務員津補貼工作初見成效。根據省、市統一布置,已經從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區范圍內實行統一的津貼補貼標準。

(五)加強財政監督,努力提高財政管理水平

健全財政監督約束機制,規范監督檢查程序,完善監督信息反饋工作,確保財政監督有效推進。

一是依法強化財政監督。圍繞區政府“三十項”重點工作,開展了對“兩高兩鐵”、s338省道改線、機電園羅溪片區拆遷安置、錄安洲化工碼頭、錄安洲聯檢大樓、“一路三河”綠化、豐收河拓竣等二十余個項目的全過程跟蹤審查工作,確保了財政資金支出的安全、有效及規范。做好“兩高兩鐵”、園區開發等重點項目的資金測算、資金籌集和項目管理工作。加快了對區與鎮(街道)有關地塊開發、建設項目的資金結算工作。制定并實施了《常州市新北區國有資金投資項目造價咨詢定點服務暫行辦法》,進一步規范中介機構服務行為。

二是推進鎮級債務化解工作。截止11月份,各鎮、街道共清收債權1.05億元(不包括與區政府通過項目結算的化債部分),完成年度任務的100%。并根據區政府的要求,會同有關部門,經過調研,初步提出《關于進一步加強新北區中小學財務管理工作的意見》(征求意見稿),對全區中小學財務管理,規范學校會計核算,制止教育負債重新抬頭,促進學校的廉政建設提出建設性意見。

三是加強國有企業監管。對總公司和園區辦的財務總監進行了輪崗交流,修訂完善財務總監考核辦法。理順了新北工業園區財務管理模式,對新北工業園區、園區辦財務進行了分設,為新北工業園區的正常運轉打下基礎。

四是規范鎮、街道財政檔案。針對近年來財政管理范圍不斷擴大的現狀,我們與區檔案局及時制訂下發了《常州市新北區財政檔案管理辦法(試行)》的補充意見,為進一步規范財政收付中心、個管辦檔案管理打下基礎。

(六)隊伍建設再創佳績,隊伍素質明顯提升

以“開拓創新、科學理財、高效勤政、好學求真、清廉愛民、團結奉獻”為目標的財政文化活動,正為全體財政干部所關注,并在實踐中不斷豐富。

一是強化教育引導,提高財政干部綜合素質。通過家庭助廉、警示教育、落實廉政責任制、做好廉政示范單位的創建工作,教育財政干部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權力觀。通過業務培訓、技能比賽、更新財政干部的知識結構,提高業務能力,使財政干部的綜合素質全面提升。

二是強化制度管理,提高機關工作效能。深入開展機關作風建設提高年活動。提出了“服務、誠信、法制、效率、平安、暢通”的機關作風建設提高年的工作目標,圍繞目標提出了資金安排上做到“三個確保”、涉及群眾利益的做到“四優先”和牢固樹立“四個形象”。不斷完善內部責任制考核,制訂了“常州高新區(新北區)財政局責任追究實施辦法”、“首問負責制”、“一次性告知制”等規章制度。大力推進政務公開,進一步提高財政工作的透明度,落實政務信息公開制度,修訂完善了ab角崗位工作制。強化鎮、街道財政所內部管理。繼續實行財政所、收付中心和個管辦三位一體的考核管理體系。

三是強化作風建設,提高服務水平。認真做好議案辦理工作。建立完善工作機制,層層落實責任,加強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們的溝通與聯系,深入調查研究,認真辦理議案答復,在規定時限內辦結政協委員提案,滿意率達100%。改善服務環境,提高服務水平。開展財政系統技能競賽活動,進一步提高會計中心窗口服務水準和質量。區會計中心圍繞“創優大環境,服務爭一流”,在中心內部開展了“紅旗窗口”和“服務明星”評比活動。在鎮、街道財政所開展創建巾幗文明崗、青年文明號活動。三井收付中心、孟河收付中心已獲得市級“巾幗文明崗”稱號;河海個管辦、三井收付中心獲得了市級“青年文明號”稱號。深入基層,為民辦實事。積極組織員工參加“三下”即“下基層、下農村、下企業”活動。積極推進示范村共建活動,在溫寺村建立了區財政局養護林,作為長期共建的基地。組織局機關和會計中心全體人員捐款7.8萬元,支助貧困學生,支援地震災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