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衛生體制改革工作總結

時間:2022-06-18 05:43:00

導語:市衛生體制改革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衛生體制改革工作總結

在即將過去的一年里,全市衛生工作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科學發展觀,圍繞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努力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各項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

一、以鄉鎮衛生院建設為重點,健全農村醫療保健體系。今年,市委、市政府決定集中時間、集中力量對58所房屋

建筑不達標政府辦衛生院進行改造。各縣、區按照“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建設”的原則,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加大投入力度,強化監督管理,鄉鎮衛生院建設進展順利。截至11月底,已竣工投入使用26所,主體完工11所,鄉鎮衛生院內外環境和醫療條件得到明顯改善。切實做好盧龍、撫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2006年兩縣參合農民61.74萬人,參合率分別為68%和81%,籌資總額1853.21萬元。截至11月底,28.8萬參合農民得到醫療費用補償,補償金額1694.31萬元,其中報銷萬元以上的35人。

二、大力實施醫療惠民工程,緩解群眾“看病貴、看病難”。今年,我們確定軍工醫院為惠民醫院,并在二級以上公立醫院設立了惠民病房,對城鄉低保人群、農村“五保戶”及特困人群實行“一減三免”(免掛號費、減收檢查費、治療費、床位費)。同時,在縣級以上醫院實行了檢查結果互認制度和單病種質量費用等惠民政策,開展了藥品、醫用耗材集中招標采購,共為群眾減免醫藥費1500萬元,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同時,充分利用現有衛生資源,積極開展社區衛生服務工作。截至目前,三個城市區共設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7個,社區衛生服務站100個,社區衛生服務從業人員800名。一年來,共建立居民健康檔案20萬份,開展義診、健康咨詢50余次,極大地方便了群眾就醫。

三、加快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增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經過幾年的努力,到今年11月份,5個疾控中心、5個傳染病院(區)和1個緊急救援中心國債建設項目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總投資6000多萬元,公共衛生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繼續推進縣(區)衛生監督體制改革,**關區、**縣和***經濟技術開發區完成了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衛生執法監督所組建,三區也都制定了改革方案。加強市級醫院建設,市第一醫院外科樓已于10月動工,市婦幼保健院婦科大樓正在進行規劃、立項,市中醫院遷建也被列入市政府議事日程。整合醫療急救資源,對醫療救治工作實行統一指揮、協調聯動,組建了市衛生應急調度中心,目前正在進行人員招聘,今年底或明年初即將投入使用。

2010年全市衛生體制改革的總體思路是: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為目標,強化政府職能,堅持公益性質,推進衛生體制機制改革和制度創新,促進衛生事業與經濟社會協和發展。

一、全面推進農村衛生工作,保障農民基本醫療需求。在調查研究,統籌規劃的基礎上,加大財政投入,力爭用2年左右的時間使全市鄉鎮衛生院裝備全部達到基本配置標準。加強村衛生室建設,開展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試點,逐步改善村衛生室散、亂、差的狀況。實施農村衛生人員素質提高工程,制定優惠政策,鼓勵醫學院校畢業生和城市衛生機構衛生技術人員到農村服務。強化繼續醫學教育,有針對性地開展業務知識和技能培訓。深化人事管理制度,實行全員聘用制和鄉鎮衛生院院長招聘制,有計劃地清退鄉鎮衛生院衛生技術崗位上的非衛生技術人員。扎實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加強對兩縣新農合試點工作的督導和技術指導,確保明年1月1日正式啟動。認真總結**、**兩縣經驗,擴大保險病種,調整報銷比例,加強醫療監管,確保4縣新農合參合率達到80%以上,使更多農民受益。同時,開展調研,摸清底數,積極探索三個城市區農民醫療保障體制建設的新路子。

二、大力發展社區衛生服務,為城市居民提供便捷、優質的衛生服務。制定《全市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實施意見》,提出全市社區衛生服務發展的總體目標、設置規劃和相關政策,做到目標明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要強化政府責任,切實落實城市人口每人每年10元的社區衛生補助標準。充分利用現有衛生資源,整合城市醫療機構。公立醫療機構要主動參與社區衛生服務,承擔相應責任,部分二級、一級公立醫院要轉型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同時,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參與,舉辦不以盈利為目的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加強監督管理,建立健全內部激勵機制和外部監管機制,規范服務行為。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按提供衛生服務的質和量核定財政補助。2007年,三個城市區要建成4-6個規范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覆蓋社區居民健康檔案建檔率達100%,力爭使30%的城市居民能夠享有“六位一體”的綜合衛生服務。

三、實施醫療惠民工程,有效緩解群眾“看病貴、看病難”。各級公立醫院要堅持公益性質,努力控制和降低醫療費用。繼續確定軍工醫院為惠民醫院,二級以上公立醫院都要設立惠民病房,為低保人員和特困患者提供醫療服務,實行“一免三減”政策。繼續推行輔助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制度和單病種質量費用綜合管理,并逐步擴大

醫院和病種范圍。規范藥品集中招標采購,進一步降低藥品價格,切實減輕群眾的經濟負擔。要改革和完善經濟核算制度,嚴禁職工分配與經濟收入直接掛鉤,堅決禁止科室承包、開單提成、小金庫等違規行為。加強市級醫院建設,充分發揮龍頭和輻射作用,市第一醫院外科樓年底前要完成主體,市婦幼保健院產科樓年內要動工興建,啟動市中醫院整搬遷改造。

四、加大監督管理力度,促進衛生事業健康發展。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強化宏觀調控和依法監管能力。實施區域衛生規劃,整合城鄉衛生資源,合理布局衛生機構,實現全行業監管。建立醫院評價和巡查制度,定期對各類醫療機構的醫療質量、醫療收費進行監督檢查,檢查結果向社會公布。加強對醫療服務、食品衛生、職業衛生、學校衛生、放射衛生的監督管理,確保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