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質監局新農村服務經驗總結
時間:2022-08-24 09:55:00
導語:市質監局新農村服務經驗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歷史任務,為做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三農”工作指明了方向。**省**市是農業大市,全市總人口365萬,農村人口超過280萬,其中,80%的農村人口的收入來自于耕地。做好“三農”工作,事關重大。**省**市質量技監局充分發揮自身職能優勢,以加強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為抓手,通過品牌強農、政策扶農、服務幫農“三措并舉”,進一步促進農村經濟結構的優化調整,不斷提高農民收入。
一、品牌強農
我國加入WTO后,政府已很難再以價格補貼、價格保護等方式扶持農業,與此同時,市場對農產品需求層次不斷提高,wto的“高門檻”和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迫切需要農業產業化的升級。在這種大背景下,實施農產品名牌戰略成為優化產業結構、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和農民收入、促使**市農業走向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必然選擇。
**市質量技監局積極幫助具備條件的龍頭和骨干企業申報名牌農產品。在充分征求農業、林業、畜牧等部門意見的基礎上,將沾化冬棗、無棣小棗、中棉棉業等17種特色優勢農產品,作為爭創名牌農產品主攻方向,選擇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予以重點培育,安排技術人員深入生產一線,幫助企業完善質量保證體系,與企業交流名牌爭創工作經驗,并積極鼓勵和幫助企業做好產品的自主創新,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10月3日,在第七屆沾化冬棗節暨首屆通用航空博覽會上,**省質量技監局將**省第一個“**名牌農產品”授予了**金絲食品有限公司,為沾化冬棗贏得了一個金字招牌,樹立了農業標準化生產的典范。農產品名牌也為地方特色經濟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沾化冬棗種植面積約3萬公頃,產量逾3億斤,實現產值近10億元,全縣農民人均增收3000余元。
另外,他們還積極幫助地方特色農業申報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確認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是我國入世后的一項重要工作。所有地理標志產品都規定了明確的區域,只要超出這個范圍,任何產品都不得使用原產地名稱。**市質量技監局經過摸底調查,列出了《**市—2010年地理標志產品申報規劃表》,將金絲小棗、陽信鴨梨等10個產品列入規劃,出臺了優惠政策,對申報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優先提供優質服務。經過積極努力,**市的沾化冬棗和無棣金絲小棗兩種產品先后被國家質檢總局確認為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在此基礎上,**市質量技監局強化宣傳,提高全市名牌農產品和特色農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通過組織名優農產品企業展示以及在報刊、電視上宣傳特色產業等形式,加大對特色農業宣傳力度。同時,積極引導和鼓勵名牌企業在高層次的媒體上做全方位、多角度的宣傳,擴大名牌產品的知名度,努力將名牌效應轉化為市場效益。
二、政策扶農
“三農”問題的核心是農民問題,農民問題的核心是收入問題。積極推廣標準化種植,加快標準化示范區建設,是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市質量技監局瞄準當地特色農產品,不斷加大標準化示范區建設力度,指導農民群眾走“標準化、產業化、多元化”的致富之路。一是精心組織,做好農業標準制訂工作。該局聯合農業、畜牧等單位的技術專家,深入生產現場進行調查研究,經過反復論證,制定出《沾化冬棗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優質小麥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等十幾項地方標準,完善了農產品的產前、產中、產后標準配套,貫穿農產品生產、加工和銷售的全過程,為標準化的推廣應用夯實了基礎。二是深入發動,做好農業標準化宣貫工作。從強化農業標準化發展意識入手,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制作光盤和宣傳小冊子、“明白紙”,采用培訓班及利用各類媒體等形式,向農戶廣泛宣傳農業標準化有關知識。三是示范帶動,加快農業標準化集群產業化進程。陳舊的種植觀念,制約著農民思想的解放,使大部分人因循守舊,墨守成規。不敢接受新觀念,嘗試新技術,成為制約標準化技術推廣應用的瓶頸。對此,該局采取示范帶動的方法,選準開展標準化種植較早的地區和思想較為活躍的農戶作為示范點,加大幫扶力度,讓農民們先看到發生在自己身邊真真切切的變化和實實在在的收益,用事實說服他們轉變觀念,邁出標準化種植之路。公務員之家:
經過幾年的努力,通過推廣實施標準化種植實現了農業的產業化。目前,**市共有鄒平香椿、沾化冬棗、無棣苜蓿等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11個,陽信優質小麥等省級標準化示范區3個,陽信鴨梨、沾化對蝦等市級標準化示范區10個,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走在了全省前列。農業產業化為農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陽信縣優質小麥農業標準化示范區是**市較早的示范區之一,通過實施標準化種植,去年陽信縣2.7萬公頃優質小麥以每公斤高出普通麥0.16-0.18元的價格被康師傅、華龍面等全國知名企業收購,為全縣農民增收2400余萬元。
三、服務幫農
為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程,**市質量技監局以“企業需要什么就服務什么、農民擔心什么就治理什么”為原則,結合工作實際,開辟出了四條服務“三農”綠色通道。第一條是產品快速免費檢驗綠色通道。農民群眾對購買的食品、農資等產品懷疑存在質量問題時,可以隨時到當地質量技監部門申請檢驗。第二條是農資舉報投訴打假綠色通道。農民的收入依賴于農作物產量,產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決定于使用的種子、化肥、農藥的質量。該局在全市范圍開通了“12365”質監熱線,在農忙時節安排專人值守,確保熱線24小時暢通,對農民群眾的投訴舉報,保證隨報隨接、隨報隨查;對事實清楚、證據確鑿的坑農害農案件做到在最短時間內督促生產企業先行賠償農民損失,最大限度地減少農民損失。第三條是農產品質量保證綠色通道。優先、優惠為農村企業提供標準、計量、質量、特種設備方面的服務,保證農產品上檔次、上水平、上質量,積極促進傳統農村企業向現代企業的轉變。第四條是農村企業幫扶綠色通道。開展了“法律、技術、業務”三下鄉服務活動。組織技術人員深入到農村大集、田間地頭,向農民現場講解有關標準化種植的科技知識,介紹假冒偽劣農資產品的識別方法,免費為農民檢測使用的臺秤等常用的計量器具,指導其購買名優農用機械。對農村企業急需的農業標準保證隨需隨訂,對農業標準化實施過程中遇到的標準技術難題保證隨叫隨到,免費提供技術資料和技術服務,讓農民搭上質量技監服務的“快班車”。今年以來,**市質量技監局已免費為農民朋友檢測產品160余批次,幫助村辦企業制定企業標準9項,檢查農資生產及銷售單位242家,查處假劣農資產品生產窩點5個,為農民群眾挽回經濟損失50余萬元,受到了廣大農民朋友的一致好評。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項長期而繁重的任務。在今后的工作中,**市質量技監局將繼續以改革的精神、創新的意識、飽滿的熱情、十足的干勁,不斷地探索、不斷地開拓、不斷地奮進,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促進**市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 上一篇:把創優活動作為一個平臺學習心得
- 下一篇:員工與客戶企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