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務三農工作情況報告總結
時間:2022-11-17 03:57:00
導語:金融服務三農工作情況報告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受市長委托,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我市金融服務“三農”工作情況,請予審議。
農村金融是現代農村經濟的核心。推進農村金融改革創新,更好地發揮農村金融支持和服務“三農”的作用,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發展和建設富裕文明和諧新的重要內容。長期以來,市政府在市委的正確領導、市人大的法律監督和市政協的民主監督下,十分重視發揮金融在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的重要作用。特別是近年來,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把推進農村金融改革創新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采取有力措施,加強政策引導和支持,積極改善金融生態環境,下功夫解決城鄉金融資源配置失衡,農村金融機構種類少、服務品種單一,金融服務總量和結構難以滿足現代農業發展需要等突出矛盾和問題,在建立現代農村金融制度、創新農村金融體制、改善農村金融服務等方面取得了新的進展和成效。
一、我市金融服務“三農”工作總體情況
在全市各金融部門的共同努力下,截止2009年末,全市農業存款余額為50.3億元,占全省余額的10%,比年初增加13.65億元,增長37.24%,增加額占全省的7.5%;農業貸款余額82.91億元,占全省總額的8%,比年初增加9.37億元,增長12.74%,新增金額占全省的5.97%。全年累計投放糧食購銷貸款12.38億元,支持企業收購糧食72638萬公斤,圓滿完成糧食收購預期目標。累計支持企業銷售糧食79468萬公斤,實現銷售收入14.21億元。全年為38.5萬農戶和125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提供了較為優質的金融服務,有力地促進了我市的農業發展、農民增收和新農村建設,為全市做好“三農”工作做出了積極貢獻。
二、我市金融服務“三農”的主要做法
(一)加快建設滿足我市農業農村經濟融資需求的金融服務體系
著眼于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優化農村金融網點布局,積極鼓勵有條件的金融機構向農村延伸,重點加大了三個方面的支持力度:
一是支持農村信用社通過深化改革增強支農實力。認真落實中央有關營業稅返還、專項資金扶持等優惠政策,促進農村信用社以“明晰產權關系、完善法人治理、強化約束機制、增強服務功能”為目標推進改革。農村信用社的歷史包袱有效化解,資金實力顯著增強。該社按照“保民生、保穩定、保增長”的要求,積極推進“支農惠民工程”,截止2009年末,各項貸款余額162.1億元,累計發放支農貸款656116萬元,為474319戶農戶提供了金融服務;支持基地(園區)24個,規模經營戶1342戶,農業龍頭企業169個,農民專業合作社57個,供銷社(流通企業)45個;重點支持青年創業項目1355個,重點支持創業項目315個,貸款余額9957.18萬元。同時,農村信用社還積極發放農民工銀行卡,全年累計受理農民工銀行卡取現業務10698筆,累計取現金額1447萬元,筆數和金額均列全省之首,成為名副其實的支農主力軍。
二是支持農業發展銀行拓展“三農”服務業務領域。積極支持農業發展銀行增加對涉農信貸資金投入,截止目前,各項貸款余額達到30.8億元,較上年增長1.8億元。其中,為屯留、平順、潞城市4個項目投放貸款23900萬元;為振東集團公司、金澤生物公司、沁州黃公司等8個農業龍頭企業的擴大生產規模、產品升級及產業鏈延伸,投放貸款59850萬元;為13個縣(市、區)糧食購銷企業投放收購貸款12.38億元,支持企業開展多渠道收購農民余糧7.2億公斤,為我市糧食增產、農民增收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是成立民間金融機構支持“三農”發展。認真落實國家小額貸款公司試點《指導意見》,注重發揮我市民間資本豐富的優勢,不斷擴大試點范圍,加快發展社區金融機構。目前,我市已批準設立小額貸款公司3家,注冊資本金2.5億元,全年累計發放農戶貸款3795萬元,成為民間資本支持“三農”發展的新生力量。
(二)加快推進適應我市農業農村經濟發展需要的金融服務創新
著眼于提高農村金融服務的質量和水平,積極引導各金融機構推進金融服務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更好地為“三農”提供人性化、個性化服務。
一是積極開發支農金融產品。農村信用社開通了農民擬購農機(具)抵押信貸“直通車”業務,共對247戶農民發放農機具抵押貸款564萬元;在沁縣進行林權抵押貸款試點工作,共對53戶農民發放2000萬元貸款;還先后推出了返鄉農民工就業貸款、農村青年創業小額貸款、農民消費貸款等新的信貸產品。農業銀行在全省率先開展了金穗惠農卡業務,全年發放金穗惠農卡84001張,授信699張,金額1978.7萬元,貸款640戶,金額1810.3萬元,在全省排列第四,有效地支持了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二是積極推進保險業開展支農創新。圍繞發展保險業的風險保障功能,主要抓了兩個方面工作:一方面,大力發展農業保險業務,啟動了能繁母豬、奶牛養殖等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努力提高農業應對各種災害的能力。另一方面,大力發展農村小額人身保險業務。抓住國家在我省開展農村小額人身保險試點工作的機遇,立足農民群眾對意外傷害醫療保障等方面的需求,中國人壽及時改進保險產品和服務。目前,全市小額保險覆蓋人群達到7.5萬人,承擔風險保額15.4億元。
(三)加快建立保障農村金融服務的信貸風險分擔機制
著眼于切實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擔保難的問題,市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強信用擔保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長政發〔2009〕15號),成立了市人民政府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工作部門聯席會議(長政辦函〔2009〕59號),有關部門通力合作,初步建立起以市級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為龍頭、縣級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為骨干、其他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為補充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現在,全市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發展到17戶,比去年增加6戶,注冊資本金達到3.43億元,比去年增長1.5億元,增長47.77%,2009年累計為中小企業提供擔保貸款44760萬元。
同時積極支持保險業與銀行業開展合作,通過為農村信貸戶提供保險服務,分擔農村信貸風險。中國人壽的小額貸款借款人意外傷害保險業務,已在12個縣(市、區)推開,為45個小額貸款機構提供了經營風險解決方案。
(四)加快完善有利于推進農村金融改革創新的信用體系
著眼于建立良好的農村金融生態環境,以中小企業和個人用戶信用檔案建設為重點,不斷健全征信系統,建立政府主導,相關職能部門(人民銀行、銀監局、工商、稅務、公檢法等)共同參與,金融機構、評級機構一起參加的信用評價體系,扎實推進“信用戶、信用村、信用鄉(鎮)”建設。特別是注重加強正面引導,合理運用信用評價結果,對信用好的農戶和企業,實行優先放貸、利率優惠的政策,引導廣大農民和企業強化誠信意識,有效改善了農村金融生態環境。目前,征信系統信息已覆蓋我市1.1萬戶中小企業、評定18萬戶信用戶、110個省級示范信用村、48個省級示范信用鄉鎮,創建省級示范信用市場43個、信用共同體13個,為金融機構評審放貸提供了可靠的征信信息。
同時,大力開展打擊惡意逃廢銀行債務聯合行動。牽頭組織人民銀行、銀監、工商、宣傳、稅務、公檢法、銀行業金融機構成立集中打擊惡意逃廢銀行債務聯合行動領導小組,在電視臺、《日報》等新聞媒體有關公告,曝光惡意逃廢銀行債務的企業和個人名單。促使逃廢銀行債務企業主動與貸款行接觸,共收回不良貸款本金9551萬元,利息3241萬元;有1409戶企業和個人主動與貸款行聯系協商還款事宜,涉及貸款金額達4.76億元。
三、存在問題及下一步工作重點
雖然近年來市政府在推進農村金融改革創新、服務“三農”發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全市農村金融服務有所改善,但金融支持“三農”工作還存在較大差距,由于農村金融體系不健全、金融市場競爭不充分,信用擔保運作不成熟,“三農”發展融資難問題依然普遍存在,農民持續增收、農業結構調整、農村穩定發展受到影響,金融服務還不能很好地滿足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推進農村金融改革創新還需要付出艱苦努力。
為此,市政府將深入貫徹落實中央促進金融服務“三農”的一系列方針政策,緊密結合我市實際,加大扶持力度,重點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努力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公務員之家
(一)加大對農村金融機構的政策扶持力度,充分發揮農村各類金融機構的支農合力作用
一是擴大農業發展銀行的政策支農范圍,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建設、農業綜合開發以及推動農業產業化進程提供強有力的資金保障,強化其政策支農職責。二是推動農村信用社改革。發揮農村信用社支農主力軍作用,探索和推行大額貸款和聯戶擔保貸款,有重點地支持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專業戶、專業村的發展。三是鼓勵商業銀行開展“公司+基地+農戶”貸款和“訂單農業”貸款,解決農業產業化經營對信貸資金的大規模需求。四是引導郵政儲蓄資金回流農村,擴大“三農”信貸資金來源,積極支持郵政儲蓄銀行通過多種方式積極擴大涉農業務范圍,充分利用郵政儲蓄銀行點多面廣的優勢,建立符合“三農”需求特點的零售業務經營體系。
(二)加強農村信用建設,改善金融生態環境
一是要高度重視農村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積極轉變政府職能,努力營造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和公正透明的司法環境,切實為金融機構提供更好的服務。二是強化農村信用建設,建立健全農戶及農村個體工商戶信用信息庫,為農村信貸風險控制提供依據。建立守信激勵機制和失信懲罰機制,營造良好的信用環境。三是將農村保險體系納入農村金融體系建設框架,積極鼓勵商業性保險公司在農村設立網點,為農村種養等行業提供保險服務,建立完善的“三農”保險補償機制。四是建立多主體、多形式的擔保機構,要針對農戶和農村中小企業的實際情況,實施多種擔保方法,切實解決農戶和農村中小企業貸款擔保難的問題。
(三)引導小額貸款公司健康發展
一是明確小額貸款的監督管理。針對業務范圍、風險特點以及對公眾影響的不同,合理確定小額借款組織的市場準入條件。允許和鼓勵產品創新、自主開發小額信貸產品,通過靈活多樣的信貸服務增強生存和發展能力。二是要為小額貸款組織的發展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為擴大小額信貸組織融資來源提供更有利的環境,消除一些體制上或制度上的障礙。三是明確小額貸款公司的功能定位。小額貸款公司必須堅持服務“三農”的方向,堅定不移地在農業、農民和農村這個大市場中找準自己的位置,在服務農業和農村經濟中求得自身發展和壯大。
(四)大力開展農村金融創新,開發真正適合三農的金融產品,努力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持續、高效的金融創新服務
目前,廣大農村仍以農戶經濟為主,但是今日農戶正朝著現代新型農民轉變,傳統的種養加工戶正向種養大戶、訂單農業、進城務工經商農戶和小型加工戶轉變。其經營范圍已滲透到農產品加工、制造、運輸、商品流通及各類產業化等領域。隨之而來,農戶的資金需求也顯現出多元化。因此,要從培養新型農民、發展現代農業、建設新農村的角度,去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在繼續推行農村小額貸款和聯戶擔保貸款的同時,積極引導農村金融機構不斷創新貸款方式,開發出更靈活,更適應農民需要的貸款品種。比如:為加快培養新型農民,可拓展教育類、培訓類、創業類貸款,幫助農民自主創業;圍繞富裕起來的農戶,可嘗試開辦農戶投資型、消費型及住房類貸款,以滿足農民不同層次的資金需求,提升農民生活質量;對資金需求比較大的從事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戶,可嘗試推出大額聯保農業貸款,以支持優勢農產品基地建設和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培植優秀農村民營企業,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務。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這次市人大常委會專門聽取我市金融服務“三農”工作情況的報告,充分體現了對“三農”工作的高度重視,體現了對推進農村金融改革創新的大力支持,體現了對市政府工作的監督幫助,這對于進一步推進金融改革創新、改善“三農”金融服務,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必將產生有力的推動作用。市政府將深入貫徹落實中央促進金融服務“三農”的一系列方針政策,緊密結合我市實際,采取積極有效措施,加大扶持力度,扎扎實實做好推動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和創新的各項工作,為統籌城鄉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更為有力的金融支持。
- 上一篇:廣告設計的人文性研究論文
- 下一篇:犯罪者角度剖析監獄文化論文